宋志平:坚定不移地推进水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7-20 11:37:2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泥行业响应政府号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日前,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表示,目前水泥市场价格的平稳来之不易,行业对此一定要坚守共识。

  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取得重要成果

  我们要看到,如果没有行业效益,就没有企业效益,更难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区域市场竞合,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市场,让水泥行业在有效益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孟宪江: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行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很高兴,但在我们采访到的企业当中,也有一些企业领导人喜中有忧,他们担心这样的好形势不能持续太久,也为持续平稳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这里,我们想听听您的意见和思考,以期为大家提供帮助,指明方向。

  宋志平:今年水泥产业整体利润的预定目标是800亿元,我们要通过各种努力,使今后三到五年内都稳定在这个目标水平,让企业静下心来踏实做事。所以水泥行业应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保证目标的实现,根据改革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与总结,我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具体举措归纳为六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限制新增产能、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坚定不移地执行错峰生产、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竞合、坚定不移地推进联合重组、坚定不移地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近几年在经济转型中,水泥需求也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平台期的过程,产能出现过剩,但相对钢铁、煤炭行业的大面积亏损,水泥产业利润水平在经历先期的“过山车”后逐渐呈现趋稳态势,这其中行业自律功不可没。

  水泥行业虽然没有像钢铁、煤炭行业那样纳入改革重点,但是政府也非常重视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专门出台了国办发〔2016〕34号文,中国水泥协会也在全力推动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建材、海螺、金隅等行业大企业集团在中央部委和行业协会及地方行管办的带领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水泥价格趋于稳定,行业达成一定共识。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水泥行业目前还存在一些发展隐忧:水泥市场价格还比较脆弱;淘汰32.5标号水泥还没有形成共识;错峰限产虽为行业赢得了时间和利益,但仅是治标不治本;行业自律方面,违规新建、批小建大、产能重复置换等时有出现,有些企业又盲目放量,成了区域水泥市场的不安定因素……

  同时,业内企业感觉到,目前依靠自律限产的体系还相对脆弱,容易受到企业自身各种考虑因素的冲击。比如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的错峰限产和市场竞合做得不错,行业整体效益很好,但有些企业又开始蠢蠢欲动,价格战有所抬头。我们要看到,如果没有行业效益,就没有企业效益,更难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区域市场竞合,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市场,让水泥行业在有效益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推进供给侧改革。

 六个“坚定不移”

  体现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在当前已经全面过剩的产业背景中,原已紧绷的供需关系对任何新增生产线投产的敏感度变强,产生较大的市场价格波动。不控制住新增产能的源头,水泥供给侧改革就更无从谈起。在政府、协会的共同推进下,各地区、各企业要坚决执行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要坚定不移地限制新增产能,确保到2020年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

  孟宪江:“三去一降一补”是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具体到水泥行业就是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水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保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

  宋志平: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行业企业一道,凝心聚力、合力共为,开展了一系列建材工业供给侧改革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水泥行业整体效益来看,2015年水泥行业总利润为329.7亿元,2016年实现总利润518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320亿元左右、全年有望实现800亿元的预定目标,行业利润实现了逐年提升。但是我们也看到,水泥行业内依然存在产能严重过剩、违规新建依然存在、淘汰32.5标号水泥进展缓慢、恶性竞争抬头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依然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

  一是坚定不移地限制新增产能。

  我国水泥是全面过剩、绝对过剩,而且已经进入高位平台期。当前我国水泥产能高达35亿吨,产能利用率仅68%,部分地区不足50%。2013~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在24亿吨左右窄幅震荡;2017年1~6月份,全国累计水泥产量11.1亿吨,同比增长0.4%。

  即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水泥的新增产能依然没能限制住。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带来了旺盛的水泥需求,也带来了迅猛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国办发〔2009〕38号文件对新建产能紧急喊停,但由于水泥企业对市场未来需求抱有较大期盼、政策监督不足等因素,此后各地还是以种种名义新增近9亿吨产能,特别是不少地方生产线还在“批小建大”,直至目前仍有部分生产线在继续建设。中国水泥协会预计2017年新增熟料产能约3000万吨。

  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强调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产能置换。监督也改变了以往“放羊”模式:自2016年年中开始,国务院共启动四批安全生产巡查组,将首次完成全国省级政府“全覆盖”督查,其中对水泥产业的环保、安全、新线建设等也进行了严密的全方位督查;2017年5月,在水泥大企业共同号召下,中国建材联合成立了“去产能”办公室,先期重点对在建、新建和拟建项目进行梳理。

  在当前已经全面过剩的产业背景中,原已紧绷的供需关系对任何新增生产线投产的敏感度变强,产生较大的市场价格波动。不控制住新增产能的源头,水泥供给侧改革就更无从谈起。在政府、协会的共同推进下,各地区、各企业要坚决执行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要坚定不移地限制新增产能,确保到2020年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

  二是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

  立窑等落后的生产工艺在水泥产业已所剩无几,现阶段的淘汰落后已不止是过往所理解的仅淘汰落后技术,而是也要淘汰落后的产品标准以及落后、低市场竞争力的产能。

  淘汰落后产品标准。目前水泥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32.5低标号水泥占市场份额60%。而低标号水泥生产过程中,混合材的掺加品种、比重都无法有效监督检测,鱼目混杂,质量堪忧,很多中小企业不规范地掺加混合材,并以低价倾销,搅乱市场竞争秩序。新疆自2017年5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32.5强度等级水泥,据政府和行管办调研,企业积极响应,已停止生产、销售、使用32.5强度等级水泥,政策在企业的执行非常到位,从而促使高标号水泥价格恢复上调约40元/吨。低标号水泥的取消,有利于提高产品标准、延长建筑寿命,也有利于水泥产品标准的统一、提高熟料需求,并促使竞争有序化。新疆经验已验证了全面取消32.5水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下一步应该在全国继续推行实践。

  淘汰落后、低市场竞争力的产能。今年6月,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到要压减淘汰过剩熟料产能4亿吨(占全部产能约20%),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达到80%。这意味着未来众多小规模生产线基本要淘汰出局。中国建材在华东以及中部地区的联合重组后已自发陆续淘汰了众多小规模生产线,这个工作还会继续往下做。从长远的去产能进程看,还要进行“间苗”,部分在过去市场发展期建设起来的、技术水平达标、环境优美的大规模生产线,随着市场需求大环境的变化,或许也要关停,这是在日本等成熟市场都走过的历程。

  水泥行业去产能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治本”之策。在水泥供给侧改革中,要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的产品标准、落后的产能,从而重新达到整个行业的产销平衡,促进企业产能配置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生产力的发挥,构筑健康市场。

  三是坚定不移地执行错峰生产。

  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决定在2015年北方地区全面试行错峰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16~2020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对全国15个省市所有水泥生产线进行错峰生产。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限产由过往企业自发行为转变为强制实施的政策要求。

  从效果上看,2016年11月~2017年3月的政策性错峰生产执行较为到位,使得今年价格基本延续了去年年底的高位,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20亿元左右(2016年同期为95.47亿元),为全年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中国水泥协会预计全年将实现800亿元,而历史上利润最好的时期是2011年的1020亿元。

  水泥产业供给侧改革需要去产能和去产量共同推进。去产能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大企业带头示范,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错峰生产是现阶段去产量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虽然在去产能问题上属于“治标”,但是能为去产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并积攒行业效益基础。因此,在供给侧改革中,要坚定不移地执行错峰生产,将其常态化、扩大错峰面。

  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竞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于行业利益之中。在水泥行业中,重要的不是哪一个企业能做好,而是如何先把行业做好。供给侧改革是事关水泥市场健康发展的大事,不只是个别企业的事,水泥企业都要参与其中,都要克己为人,顾全大局,共同培育一个健康的市场。回顾中国建材推进市场竞合的历程和中国水泥行业近年来的成功与教训,不难看出,从恶性竞争、过度竞争走向理性竞合,是水泥行业成长、成熟的正确方向,反之就会出现普遍亏损。

  当前,产能过剩是水泥行业的首要矛盾。这个过剩有两种:一种是常态化的整体过剩,这个要通过彻底的去产能来达到最终的供需平衡;另一种是由于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带来的水泥季节性需求不平衡,同时水泥产品可存储周期短,需求淡季时,常态化的过剩更加凸显,需要企业根据项目建设、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节生产量,达到季节性的供需平衡。今年上半年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水泥价格也好,但是随着6月、7月和8月雨季的到来,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将会下降,有的企业就沉不住气了,又想打乱仗。然而当前的水泥市场非常脆弱,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保持价格平稳,这样第四季度就会有个好的价位,今年完成800亿元的预定目标也就没有问题,整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因此,除了政策性的错峰限产外,还要大力开展区域企业间的自律限产。水泥企业面对需求弹性减小、产能过剩的“囚徒困境”,能否主动进行市场协调,将直接影响价格、效益,从而达到行业的“帕累托最优”,行业效益向好的情况下,每家企业的效益也不会差。

  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联合重组。

  从国际经验看,联合重组也是解决过剩问题的必要手段,企业从在需求上升期的追求规模,转变为在需求平台期的追求内在效益增长。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接连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冲击,尽管政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阪神大地震重建计划,但水泥需求仍旧进入了长达20年的平台期。在此期间,水泥产业进行了两轮联合重组。第一轮,1984年开始,政府通过了改善法等,强制淘汰了过剩的3100万吨产能,并将22家水泥企业重组为5大集团,每家各占20%市场份额。第二轮,1994年开始,5大集团再次整合成3大水泥集团(秩父小野田、住友大阪水泥、太平洋水泥)。大规模、高层级的联合重组为应对1996年至今水泥需求大幅下降奠定了坚实基础:水泥需求为最高点的腰斩,下降至4000多万吨;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再次实行了大规模的产能削减,秩父小野田退出水泥行业,太平洋水泥等企业也关闭旗下工厂部分产能,熟料产能从巅峰时的9800万吨缩减到2011年的不到5600万吨,下降了43%。

  “十五”“十一五”期间,以中国建材为引领的水泥集团通过联合重组,推动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CR10)从2006年的12%提升至2016年的63%。然而随着需求平台期的来临,2013~2015年产业集中度年均仅增1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水泥行业并购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从过往的大企业并购小企业转变为强强联合,例如两材重组、金隅冀东联合、华新拉法基整合,推动集中度提高3个百分点,在今年行业限产以及利润表现中已初步看到了整合的效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产业集中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美国、加拿大水泥产业CR5分别为74%、81%,英国、法国CR5甚至达到了90%以上,我国水泥CR5仅40%不到,且第二阶层企业数目众多。因此我国水泥行业已经到了大型企业间重组的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联合重组,政府、金融部门和大企业要担起责任。

  六是坚定不移地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对建材行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一带一路”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首先要做的是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而搞建设首先就需要建筑材料,像水泥、玻璃、新型建材这些产业是离不了的,这恰恰是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历过的,因此有很多成功经验。在过去这些年的积累发展中,中国建材的装备、技术形成了两大特点:一是中高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二是性价比好,同样的装备、同样的质量,比跨国公司便宜30%。同时我国水泥产业严重过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开辟新市场。现在水泥价格合理回升,企业会获得不错的效益。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指引和带动下,海外市场机会众多,企业应把我们现在优质的产能转移到海外。虽然,中国建材、海螺等企业在海外市场做了一部分工作,但规模都不是很大,有能力、有物力、有财力的企业应该能够加大海外布局,积极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

  让更多人了解水泥

  支持水泥行业的发展

  对于水泥,现在社会对它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水泥的重要性。在人们的意识中,水泥属于传统建材,其实相较于铁、铜等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材料来说,水泥是一个仅有180多年历史的建材,但水泥却改变了整个世界。我们应大力宣传水泥的好处,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能对水泥的生产和应用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孟宪江:中国建材较早地关注了供给侧问题,自2009年以来就呼吁并带头践行限制新增、淘汰落后、市场竞合、错峰生产等供给侧改革。同时,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中国建材所取得的成绩,行业也是有目共睹,对于集团今后国际市场的开拓、国际产能的合作,您有些什么样的打算?

  宋志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建材紧抓历史机遇,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探索“EPC+投资+管理+服务”走出去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过去这些年,中国建材在“一带一路”上建设了312条大型的水泥线、60条玻璃生产线,这些生产线有力地支持了“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建设;目前正在做的大概有50多条大型生产线。中国建材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打造海外投资“升级版”。截至目前,中国建材境外投资总额近200亿元,比如在蒙古国投资水泥厂,在赞比亚、坦桑尼亚投资建设工业园。同时,中国建材也做一些新材料的投资,比如在美国、埃及做了玻璃纤维大型生产线。此外,中国建材还创新“走出去”模式,助力“一带一路”贸易互通。比如打造“互联网交易平台+海外仓”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24个“海外仓”;发展智慧工业,对中东、中亚和非洲近30家水泥厂提供外包管理服务;复制推广“建材+家居”连锁超市模式,目前已在非洲成功落地;还以“绿色小镇”模式向全球推广“加能源5.0”新型房屋。

  两材合并后,中国建材集团实力大增,而且消除了内部竞争,在当前国内市场饱和过剩的情况下,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坚定不移地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我们在系统思考和总结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研究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战略,确定了从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单一的水泥总承包工程商迈向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建材服务商的目标,并选择了重点区域市场,有侧重有重点地推进产能合作。目前,中国建材推出了“六个1”计划,即到2020年争取做10个迷你工业园、10个海外仓、10个海外区域认证中心、100个建材连锁分销中心、100个智慧工厂的管理、100个EPC项目。

  孟宪江:在我国众多产业当中,水泥产业是非常特殊的。市场上,水泥价格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相比其他基础原材料行业面临的发展困境,能够保有一定的行业利润。请您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原因。

  宋志平:对于水泥,现在社会对它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水泥的重要性。在人们的意识中,水泥属于传统建材,其实相较于铁、铜等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材料来说,水泥是一个仅有180多年历史的建材,但水泥却改变了整个世界。作为行业媒体,《中国建材报》应大力宣传水泥的好处,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能对水泥的生产和应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多年来,我国水泥价格基本稳定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即便有变化,也是一些周期性的波动。究其原因,一是技术进步,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煤电等的消耗,二是生产水泥时,各种混合材的掺入,降低了原料成本。这些都是行业的自我消化,才保持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水泥产业的技术创新,现在又有了更大的进步。中国建材泰安水泥生产线的智能化创新使生产每吨水泥所消耗的标煤达到了90千克,而目前行业平均水平还是120千克,整整下降了30千克,这是一个很大很了不起的进步。西南水泥的嘉华公司还有一个创新就是微粒熟料。我们普通熟料如同黄豆般大小,而这个微粒熟料却可以做到小米粒大小,这样一来,每生产一吨水泥又可以减少15千克标煤的消耗。若我们将来做得好,这两项创新意味着每吨水泥的煤耗将降到70~75千克。所以说,水泥的节能降耗还有很大空间。

  前一段时间,我在日本考察太阳能项目时,发现日本昭和太阳能办公楼的墙面完全用的是清水混凝土,没用粉刷的涂料,非常漂亮。它使用的是完全用熟料磨的水泥,即波特兰水泥,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企业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粉煤灰等混合材。这种水泥在应用后,墙面地板都是黑一块、白一块,显得脏兮兮的,有的还会出现粉碎、脱落现象。如果是真正的波特兰水泥,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青色,根本不用再刷涂料。在荷兰、日本等国家,很多企业的建筑,以及室内用品,都是用的清水混凝土,漂亮极了,就如同艺术品一般。这也是我希望行业媒体大力宣传水泥的原因,我们要告诉大家,水泥真的是个好东西,要把隐形的水泥优点显性化,让更多的人在享受水泥带来的好处时,也能更多了解水泥,支持水泥行业的发展。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近年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等国内水泥龙头企业纷纷用实际行动推进国内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的进行。

2020-07-14 14:30:03

中国水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总体正处在不断提升与优化的进程中。当前行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置换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可能致使实际产能的增长;一些落后产能随着水泥产品价格的恢复与上涨,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

2019-04-18 11:33:09

2018年,水泥行业效益超历史水平,然而这样的局面能否持续,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应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9-03-11 16:23:27

今天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40年,波澜壮阔。40年,翻天覆地。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快速成长的40年。12月17日,宋志平董事长在第二届建材行业经济论坛作了 “相信未来 相信改革开放” 主题演讲,回顾了集团40年来的辉煌与成长,展望了企业的方向与未来,提出建设共生、共享、共富、共荣行业新时代。

2018-12-21 09:41:24

4月15日,由莫干山研究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8春季莫干山会议在北京召开。莫干山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孔丹,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前名誉会长高尚全等75位深谙国企国资改革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2018-05-11 17:03:34

我的经历其实比较简单,企业生涯将近40年,主要在北新建材和中国建材工作,中间兼任国药集团5年的董事长。在国药也是通过改革让国药有了大的发展,我上任的时候国药是360亿元的收入,离开的时候已经有2500亿元的收入,去年国药做到了3500亿元的收入。我们对改革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2018-04-09 09:10:14

3月24-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论坛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03-27 17:01:16

中国建材集团今后的目标,是要按照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打造百年老店,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技术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竞争力一流,确保实现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实现从大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2018-03-14 10:12:00

《建材论道》出版,写下这些文字,在祝贺的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宪江这些年对建材行业及对我工作支持的谢忱。

2018-01-30 09:15:53

1月25日,中国建材集团2018年工作会议暨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8-01-26 09:21:30

今年8月,中材安徽水泥已正式开始运营年处理18万吨生活垃圾的水泥生产线,实现了巢湖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八百里巢湖正再现往日烟水空蒙的美丽。

2017-12-26 09:09:18

两材旗下涉及上市公司包括港股2家,A股13家。其中,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均在港股上市,中国建材集团A股上市的6家公司包括中国巨石、北新建材、洛阳玻璃、凯盛集团、国检集团和瑞泰科技;中材集团A股上市公司7家公司包括祁连山、宁夏建材、中材国际、中材节能、中材科技、国统股份和天山股份。

2017-12-19 13:12:40

宋志平当选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是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行业范本,是中国水泥行业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直接体现,标志着水泥行业在世界级行业协会拥有了话语权,未来国际水泥行业舞台上必将会看到更多的“中国身影”。

2017-12-18 13:31:46

12月15日,作为我国大型基础性工业领域首位当选的世界级行业协会主席的中国企业家,刚刚就任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从英国载誉归来。中国建材集团在总部一楼大厅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集团在京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欢迎仪式。

2017-12-15 16:21:00

宋志平于12日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水泥大会上当选首任世界水泥协会主席,并在之后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2017-12-14 22:59:43

南方水泥迎来成立十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我们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两个高效务实的会议。会上部署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7-09-28 16:11:53

十年前的9月26日,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上海创立,正式拉开了国内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重组联合的帷幕。

2017-09-26 09:36:24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南方水泥十年发展史等相关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

2017-09-24 10:19:04

继“中国神钢”、“中国神电”后,“中国神材”也终于出炉。

2017-09-16 08:59:54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显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材合并后将会有诸多好处。

2017-09-12 11:42:14

中国水泥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即使按照国内目前较高的价格350元/吨计算,国内水泥价格折合美元约51美元。

2017-08-28 10:08:38

2016年8月26日,两材重组一时成为行业内外,乃至国内外热议并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当时中国建材报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进行了专访,发表了题为《是巨龙就要腾飞》的报道。

2017-08-24 17:21:14

中国建材在国内外市场的策略有明显不同。但相同的是,两条战线都在以占据建材行业的制高点为目的。路径各异,但殊途同归。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接受英才杂志封面文章专访,将全文分享给大家。

2017-08-09 09:14:21

7月26日上午,“水泥行业去产能强自律增效益促进大会暨中国水泥协会七届六次理事会议”在安徽芜湖海螺国际大酒店召开。

2017-07-26 12:37:57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07-20 11:37:25

7月14日,中国建材集团召开2017年上半年工作视频电话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和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培训班精神,系统总结了中国建材集团上半年工作,表彰了第一阶段压减工作先进企业,全面安排了下半年工作。

2017-07-15 00:38:51

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接受了人民网专访,谈到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机遇和布局。

2017-05-17 09:19:40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上周中南地区仍有阴雨影响,局部市场水泥价格小范围下跌。两湖市场水泥行情弱势运行,局部水泥价格反弹也略显乏力。两广一带仍有阴雨困扰,企业出口受到影响。

2017-05-08 11:22:03

3月5日晚,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东方战略与领导力研究中心、新华网思客联合主办的“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第33期成功举办。宋志平董事长作为特邀嘉宾发表题为“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新商道”的精彩演讲。

2017-03-24 08:56:35

3月6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一行到中国建材集团调研。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党委书记刘志江、副董事长姚燕、总经理曹江林、副董事长李新华热情接待了乔龙德会长一行。

2017-03-13 14:29:54

宋志平一直反对用兼并收购这个词,他喜欢用联合重组,因为这个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合作、共赢的思想。当记者问他,最难重组的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文化。

2017-02-23 10:47:23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表示,中国建材集团一直专注实体经济,集团2016年的销售收入是2700亿元,创造利润81亿元,上交税收154亿元,交纳银行利息160亿元,为25万名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支付员工薪酬201亿元,集团的社会贡献值近600亿元。

2017-02-06 14:08:03

全年实现利润总额81亿元,营业收入2695亿元,圆满完成国资委要求的效益恢复性增长目标。两材重组稳健推进,顺利完成集团层面和部分二级公司的整合。

2017-01-21 09:24:54

近日,《中国建设报》评出了2016年中国建筑部品十大新闻,其中,“建筑防水打击 ‘非标’活动”,建材业加快供给侧改革,两材合并重组等入选。

2017-01-13 11:14:28

宋志平听取汇报后,对大家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认为“两材”重组的协同效应已初步显现,各企业的工作亮点纷呈。他从国际、国内和行业三方面分析了形势,并对2017年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

2017-01-09 08:59:42

近日,“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旨在认真贯彻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关于“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重点生产42.5及以上等级产品”的精神,推进水泥行业和相关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化解水泥产能严重过剩问题。

2016-12-29 10:16:37

12月9日,“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乔龙德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6-12-21 10:45:40

12月9日下午,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联合主办的“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建材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地方建材主管部门领导、大企业领导纷纷出席会议。

2016-12-09 19:44:05

在宋志平看来,首先,大企业资金雄厚,有能力支付重组所需的大量资金,而且在人才、技术、规范治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其次,大企业通过稳定市场秩序与价格,获得合理利润,使企业进入正常经营状态,投资者、银行、员工等各方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收购溢价和减量损失才能得到补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循环。为此,他提出了“大企业是过剩产能的终结者”的精辟论断。

2016-11-14 14:54:14

新疆建材行办主任、新疆建材协会会长吕志坚介绍,为什么水泥产业的去产能在新疆能闯出一条新路,总结一下,就是“三个没有”:一是没有关厂、炸窑;二是没有让职工出现队伍波动和失业;三是没有让财政增加负担。

2016-11-07 13:26:55

2016年11月4日,海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登榜在集团总部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宋志平一行。

2016-11-06 06:30:55

台泥通过协同竞争对手、降低管理成本、拓展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面对过去一年的行业调整,台泥还能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吗?

2016-10-20 09:10:24

在今年世界500强里我国企业达到110家,仅次于美国的134家。最近央企也在加快重组步伐,一批国家级公司浮出水面。但是一些专家和媒体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了一些迷思:中国的大企业大而不强、大企业垄断、大企业妨碍中小企业发展、大企业不创新。对大企业进行一些反思是好事,但也不能以偏概全。

2016-10-09 13:39:36

中央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旨在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今年以来,钢铁、煤炭等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而对于同属基础原材料的水泥行业,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迫切的任务。

2016-09-22 09:36:37

由于新增产能不断释放,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愈加突出,企业亏损面不断加大,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推动兼并重组是改变目前我国水泥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最有效方式。

2016-09-20 13:52:14

2016年,在国资委的推动下,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的合并拉开了序幕。两家企业同为建材央企,此次强强联合,是中国建材行业打造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重大事件,对推动我国建材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参与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2016-09-13 14:08:46

在行业自律和下游需求回升的推动下,水泥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空间。然而,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如果去产能做不好,可能就会全行业亏损。

2016-09-13 09:16:49

9月9日,由中国水泥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等行业领导及各地方水泥协会会长、秘书长,全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等280余人参加会议。

2016-09-09 20:26:26

8月26日,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一家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

2016-08-31 11:55:54

8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出席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重组大会暨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听取重组情况报告,并作重要讲话。

2016-08-28 09:16:33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ement enterprises must abandon the illusion of relying on others to "give" opportunities, and win the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of the market through self-innovation and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