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泥: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2017-09-24 10:19:04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南方水泥十年发展史等相关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南方水泥十年发展史等相关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

南方水泥

  应运而生 “天时地利人和”铸就企业成长神话

  记者:2007年对南方水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它成立了。大家都说您是一个爱解题的人,回首十年路,您觉得南方水泥对您个人来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品,是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宋志平:南方水泥实际上在我的人生中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们今天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南方水泥这十年发展史,就是一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缩影。它解决的是产能过剩和若干个水泥公司无序竞争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了企业完成技术结构调整之后如何进行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也是过剩产业的发展规律。应该说中国建材集团比较早地发现了这个规律,到浙江一带组织了南方水泥,所以南方水泥的成立既是中国建材集团的大事,也是行业的大事,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

  记者:今天复盘南方水泥的十年发展史,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当时您会选择把这个棋子落在浙江这样一个地方?

  宋志平:浙江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它是我国经济快速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高。这个地区的水泥产业比较早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很早就拆掉了过去的小立窑等落后的生产线,进入到了新型干法水泥时代。虽然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但民营企业各据一方,像一个个小山大王,数量众多,200多家水泥公司进行低价恶性竞争,把水泥价格从最初的每吨400多块钱,打到了每吨最低100多块钱,这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竞争。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规模性经营。那么谁来进行规模性的经营?这必须要有重组者、整合者出现。中国建材作为行业的一个大企业,看到了这种机会,同时也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历史责任,所以就毅然决然地进行了这场重组。

  记者:跟宋总聊天,我们特别感受到一点,您是对水泥很有感情的人。可是在当时,中国建材在这个区域并没有水泥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做水泥呢?我知道一些国外的资本也在进军中国水泥行业,那您当时认为中国建材对这个行业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呢?

  宋志平:对,你讲的对。其实我们在江浙一带是没有水泥企业的,我们是怀着一个概念去的,就是水泥行业需要整合,也需要一个整合者,我们觉得我们就是那个整合者。当时外资也好、国内一些大企业也好,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机会,都想进行水泥整合,而中国建材作为一个国家队,它去整合,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一是中国建材是中央企业,我们有一定实力,也拥有一大批水泥专家;二是我们跟地方政府有良好的关系,地方政府也希望我们央企去整合;三是我们有一套包容的文化;四是在中国建材发展历程中,我们跟若干家民企进行了合作,合作效果都非常好,口碑也很好,大家愿意跟中国建材合作。所以在组建南方水泥时,中国建材在这个区域得到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两水泥也没有,一下子重组了100多家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上亿吨产能的水泥公司。真的,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记者:从零到一亿多吨,很多人认为是神话。

  宋志平:许多媒体都这样说。

  记者:那您觉得这个神话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宋志平:其实世界上没有神话,做任何事情一定是要符合逻辑、符合规律。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那么多的水泥厂恶性竞争,亟待整合,这是逻辑和规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不是哪一个人他有三头六臂,他有多少先见之明,而是说,首先是他的想法是否符合逻辑、符合规律。二是能发现规律,还要能抓住机遇,中国建材就是抓住了整合这个机遇。很多人说,水泥整合我早想过,有人以前也试着做过,但是中国建材不光看到了这个机遇,并立即做了,还把它做成了。

  中国建材在组建和发展南方水泥的过程中,既有一套想法,又有一套做法,同时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直到最后做成。

 深思笃行 包容的力量演绎联合重组故事

  记者:您说的特别重要,不仅有想法,而且把它做成。我们在南方水泥走访的时候,大家都讲到了2007年4月您在西子湖畔有一个重要的会谈,把江浙一带几家重要的水泥企业都请到了,大家称之为“汪庄会谈”。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这次会谈的故事。

  宋志平:这次会谈是中国建材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事件,也载入了我国水泥行业的史册。大家会想,宋总为什么到汪庄去会谈?因为那次我们要谈的是一件大事,而且大家还可能有些不同的想法,甚至会有争执,当时我觉得选择一个安静的、开阔的、风光好的地方谈判至关重要,这样大家的心情会好一些。汪庄的西湖国宾馆,在西湖边上有一个小茶室,可以看到美丽的西湖风景,所以我就选择了汪庄。

  那一天我们把占据浙江半壁江山的四个大水泥企业的一把手请到了这里,问题是他们当时几乎都找了合作对象,也都有人在找他们,他们有的怀里揣着跟别人签的协议,有的马上就要出国签字了,有的甚至已经由海外跨国公司进场开始尽职调查了。

  所以当时谈起来也并不轻松。那天从早晨谈到晚上,我最终还是说服了大家。其中说服大家的一个理由就是:你们找四个雇佣军来继续打仗有什么意义呢?中国建材把大家统一在一起,就能解决你们过去无序竞争、打乱仗的问题,不然的话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同时我也给他们端出了“三盘牛肉”,因为我觉得要让别人做出改变,就一定要有好处。我说,好处是“三盘牛肉”:第一盘“牛肉”,就是我们的价格公允、买卖公平。我虽然是央企,但是我不欺负你们,我们有第三方中介做资产评估。第二盘“牛肉”,是我们一起合作,我给你们留一定的股权。虽然你现在有100%股权,但你是亏损的,跟我联合起来,我给你留30%,企业盈利了你会赚一些钱。第三盘“牛肉”,是如果愿意继续做水泥的,你们还留下,转化成我们的职业经理人。所以我说我其实不是简单收购你们,我是和大家联合经营。

  有人说,宋总到南方去谈重组,谈20分钟大家都跟着他走了。我说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把这几家企业说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你能开出什么条件。大家都不是小孩子,都是成熟的大企业家,能够谈到一起,这其中必定有合理的条件,合乎了大家的心理,也说到大家心坎上,大家都愿意做才行。“汪庄会谈”的成功,既符合当时的规律,也得益于中国建材的包容的文化、整体战略和能够兼顾大家共同利益的思路及做法。

  所以,“汪庄会谈”不是哪个人用三头六臂或者巨大的影响力做成的,从根本上讲是遵守了一些最最基本的市场规律。

  记者:您有一本书就叫《包容的力量》,那么在南方水泥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您觉得包容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宋志平:包容是很重要的。包容就是你要接受对方不同的地方,以及一些不是很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不说你也能包容,比如歌唱得很好,你就喜欢听,那唱得不好的,你如果能坚持听下来,而且听下来还能为他鼓鼓掌,这才是包容。

  这其实就是要包容不同。要跟那么多的企业合作,他们带着自身的文化、自身的历史、自身的习惯,能不能和他们共处?能不能在共处的过程中,逐渐去融合大家、改变大家?我觉得这就是作为整合者能不能成功的一个关键。很多人做整合都失败了,他们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其实就失败在文化的整合上。文化整合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如果要走这条道路,首先必须做到包容,能够融合大家。中国建材非常明白这一点,把包容作为了我们的文化基础,这样才能够迅速地整合。

  中国建材不光是水泥,还有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业务,都是靠整合发展壮大的。这其中的核心基础就是我们这种强有力的包容性文化。现在中国建材集团有25万人,但这25万人中,真真正正是属于最初的中国建材的并没有很多,大家都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从四面八方融合到中国建材的。中国建材的LOGO是个八角形图案,其含义就是我们是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的。

  对中国建材来讲,我们能做的事儿真的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能够包容,有包容就能够做成我们想做的事儿。

  合作共赢 整合优化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我记得当时中国建材一口气重组100多家水泥厂组建南方水泥的时候,业界有人说,中国建材是不是疯了,那当时您有没有担心中国建材会消化不良?

  宋志平:当时是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压力。因为确实整合是有风险的,我刚才讲了,这么多的带着不同文化、不同习惯的企业走到一起,我们能不能把它们理顺?能不能把这些“游击队”变成“正规军”?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下重组那么多企业,会不会消化不良,那就要看你的胃怎么样。如果你的胃不行,不要说收很多,吃下一个你都消化不了。如果你有一个强大的胃,就能够消化它。中国建材就有一个强大的胃。

  这个强大的胃,就是指中国建材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大家经常讲企业实力,但是我觉得企业最重要的还不是实力,是能力。中国建材在组织南方水泥的时候,顺应了规律、抓住了机遇,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建材是一家非常有能力的公司。2007年9月,我们成立了南方水泥,在2008年的5月我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内部业务整合。我记得当时正值我国遭遇汶川大地震,再加上金融海啸,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市场形势非常严峻。我说这个时候是我们好好进行整合的时候,于是把我们重组企业的领导人聚集到一起,进行了几天的管理整合培训。可以说是外面雷声隆隆,屋里书声朗朗。也是那次会上我们推出了企业着名的“三五整合”。那段整合对南方水泥日后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作为一家央企,是会经常被大家提问的。对待大家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思考、正确对待,从他们提的问题里面,吸取一些有益的建议,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是大家一提问题就不做了,是要更认真地做好。这就是中国建材在面对提问时的做法,也恰恰是因为这样坚定不移地去做,才有了今天。如果一遇提问就退缩了、放弃了,那什么也做不成。

  记者:2007年9月26日是南方水泥的诞生日,这一天南方水泥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贺信,是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写来的,贺信是这样写的:“祝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早日实现战略整合的既定目标,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新路,也为促进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觉得这封贺信跟一般的贺信不一样,它的分量很重,您怎么来看这封贺信?

  宋志平:习近平同志这封贺信不长,但是我认为字字千钧。贺信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比如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等,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记者:包括整合?

  宋志平:包括战略整合。这些关键词讲的就是,江浙沪一带的水泥产业需要战略整合、需要区域合作、需要联动发展。中国建材组织南方水泥恰恰就是在做这样一个工作。习近平同志的这封贺信,既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充分肯定,也给我们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中国建材过去十年的发展,就是按照习近平同志贺信里的思想去做的。今天回首往事,我们觉得没有辜负习近平同志当年的期望。

  记者:这封贺信其实是一份希望和嘱托,南方水泥花了十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您刚才说到,南方水泥实际上是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范本,能不能在这方面给我们具体讲一讲。

  宋志平:在南方水泥成立的大会上,有一个人的发言很重要,他就是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的资深教授——史蒂芬·罗奇先生。他当时说中国建材重组南方水泥,无异于印度米塔尔重组东欧的钢铁,他认为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他这点肯定非常之重要,因为对全世界基础原材料行业来讲,无论钢铁、煤炭、水泥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整合,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产业也迅速发展,厂家很多,引发了产能过剩,中国的不少产业也进入到一个整合的时代。

  中国建材整合南方水泥,对水泥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都有很强的示范意义。这也受到了国际学界、企业界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资深副院长鲍沃教授,专门带了一些学生来总结中国建材重组整合南方水泥的案例,成为了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教学案例。南方水泥的整合既是一个企业的事情,又是一个行业的事情,更是我们国家的事情,往更远地说,它是全球基础原材料产业的一个重大整合,它的意义是深远的。

  记者:就像您说到的,水泥行业是基础原材料行业,它的竞争是充分的市场竞争,那么中国建材作为央企,它在整个行业的整合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宋志平:水泥行业在2002年的时候,前1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集中度只有3%,到2006年的时候,集中度上升为13%,经过中国建材的重组之后,现在的集中度是57%,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是80%。也就是说,中国建材的这场水泥重组,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水泥行业的生态环境,使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

  过去钢铁的集中度比水泥高,现在水泥集中度比钢铁高。过去的几年里,钢铁、煤炭等行业亏损,但水泥行业一直盈利,说明整合是有很大经济效益的。南方水泥自己也赚了不少钱,我们大概三年就收回了100亿元的原始投入,在2011年,南方水泥当年的税后利润达到了53亿元人民币。所以,不论是对行业的示范意义,还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场整合是非常的成功。

  记者:我记得您有一句话,“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于行业利益之中”,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宋志平:我说这句话是在2009年国际水泥峰会上讲的。对于水泥行业市场应该怎么做,当时有人认为,行业应该继续打一场恶战,最后强者胜出,这以后市场就安稳了。其实基础原材料行业不适合这种恶性竞争,它不比普通的日用品、家电等行业,基础原材料行业占有大量资源和投资,作业的工人也比较多。对于这种行业的竞争,全世界都非常之慎重。一方面我们要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而政府的作用往往是通过大企业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的,全世界都是这样做的。

  当时我就给大家讲了一个道理:如果大家老打乱仗,不顾行业的利益,那最后行业垮掉,大家都没有好处,就是我们老讲的“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所以我们大家要共同维护行业利益、行业健康,大家都自律,才能生存;如果行业不健康,企业恶性竞争,无序压价,最后行业垮掉了,大家也就都垮掉了。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当时讲这话的时候,不少人说,宋总讲的这些和市场经济的逻辑不一样。

  但是十年过去了,现在行业里几乎没有人再怀疑这句话了。只有一个健康的行业,才有一个健康的企业。企业是个体,行业是整体,这是个体和整体之间、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鼓励个体竞争,还要鼓励个体维护全局,这就是“竞合”,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只有立足全局才能做好局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辩证关系。

  探路创新 央企市营打造混合所有制典范

  记者:非常有哲理。宋总您还写了一本书叫《央企市营》,讲的是央企的市场化运营,那您觉得南方水泥十年的历程,为中国的国企改革提供了什么样的可圈可点的经验?[Page]

  宋志平:《央企市营》主要是讲央企要进行市场化的运营。因为过去我们一说央企是国家的企业,大家的就说,央企不找市场,找市长,靠在政府这颗大树上生存。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们央企、国企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也要全身心地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化改革是央企的改革方向,“央企市营”是我早在2002年提出来的,到2008年,经过了多年实践,我把它总结深化成:央企是我们的属性,我们在央企,就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国家保值增值,尽到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等。同时我们要进行市场化运营。比如说,产权制度多元化、规范的公司治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三项制度改革,还有一项就是要和民企共同生存、公民待遇,不要吃偏饭。只有这样,你做出的成绩才是市场中真正的成绩。央企市营的这个核心思想一直是中国建材的经营思想,我们是一直沿着这个道路走过来的。

  你看不少大的企业,它们对市场经济不是特别地适应,市场的每一个变动它们都很难适应。但中国建材从小到大,到今天成为世界500强,它对市场的变化一直非常适应,很少埋怨,市场有任何变化它都会积极地去适应。中国建材就是依市场而生存、依市场而发展,这就是央企市营的逻辑。

  记者:当年您进入中国建材的时候,它是资不抵债的企业,今天中国建材的资产已经超过了六千亿元,而在这些年当中,您解的最难的一道题可能就算南方水泥了。那我们今天来复盘,您觉得这道难题对您个人来说最难的是哪几个方面,您是怎么一个一个解过来的呢?

  宋志平:在组织南方水泥的时候,有几点困难:第一个就是统一思想,大家认不认同中国建材整合的思想和做法。刚才讲到“汪庄会谈”进行了整整一天,在那一天之前,其实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是仅靠那一天谈下来的。

  第二个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说起来我们是央企,但纯粹的国有企业的那套机制体制并不活,像中国建材这种充分竞争领域里的企业很难在这套机制体制下适应市场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很难解的一道题。所以中国建材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把民企的一些市场机制引入到央企内部,包括请民营企业家来做职业经理人等,充分增加了我们企业的活力,因为民营企业有市场拼搏精神、企业家精神,本身他们对当地又很熟悉,这也很重要。

  第三个就是重组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中国建材在重组南方水泥的时候,在资金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金融危机时我们的股票从每股39块多钱降到了1块5毛钱,大家都觉得中国建材没钱了,签了那么多的协议,现在没钱了怎么去收?那个时候也得益于我们有非常好的银企关系,很多银行都来支持中国建材,因为他们中国建材的逻辑是对的,中国建材的整合一定会成功,大家都很有信心,所以支持了大量的资金来帮助我们完成这场整合。后来当然股价回升了,但基本上我们是负债经营的,是靠银行来支持我们把那场整合做完的。后面我们也赚了很多的钱,银行的本息都收获得非常好,大家做到了双赢和多赢。

  记者:我们能感受到南方水泥的十年是在为中国经济探路,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也用了“探索”这样的词。还有刚才说到混合所有制,现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也比较热。刚才您也提到了民营和国有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体制,如果在一个锅里吃饭,大家混合其中,您觉得优势和劣势是怎么样来互补的?

  宋志平:央企有央企的优势,民企有民企的优势。比如央企有经济实力、有创新实力,我们有26个院所,同时我们还有跨国经营的实力;民企有市场拼搏精神、有企业家精神,有市场的一些优势。两者结合起来,要1+1大于2。我提出过一个公式: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这就是优势互补。外界也常常问我,南方水泥请的是一帮什么样的经理人?是不是都是一帮土豪?我就跟他们讲,其实不是,他们大多是企业的创业者,对水泥行业带有深厚感情。你看南方水泥这些经理人,我们每次开年会,200来人在会场一坐,都是南方水泥的经理、财务总监等等,他们都整整齐齐的。

  这就是钱钟书说过的“城里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其实民营企业很愿意加入到这样一个联合体里面来。从过去单打独斗,到组成一个大集团,成为大集团里的一员,他们是非常愿意的,所以你看开会的时候他们很认真地做笔记,工作中也非常谦虚,甚至比过去经营自己的企业还要努力。我以前总是在想,我们国家的这些民营企业家,他们还能不能、愿意不愿意做职业经理人?他们腰缠万贯之后,还愿意不愿意做一个劳动者?愿意不愿意做一份普通的管理工作?在南方水泥重组的过程中,这个答案找到了。也就是说,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南方水泥的很多经理人都是小老板,他们却夜以继日地工作,这一点挺可贵的。也就是说经理人有他的特质,无论是过去他们给自己干,还是他们现在跟我们混合所有制企业做,他们都保持了职业经理人的那种职业化精神。

  行稳致远 十年发展解题供给侧改革

  记者:您讲到一个核心点,南方水泥实际上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因为中国经济也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您觉得南方水泥这样的案例,给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什么样的经验?

  宋志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如何解决中低端的过剩,即去产能。第二件事情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使行业迈向中高端。其实南方水泥过去的十年,也是按照这样的路数去做的。在解决中低端过剩这方面,南方水泥通过整合,关掉了一些小规模的生产线,达到了去产能的目的。在淘汰落后的基础上,也通过和区域内的水泥企业共同开展错峰生产、停窑限产等,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去产量的目的,使整个行业很稳定,价格也很稳定,企业有效益,用户也比较满意。同时南方水泥也进行了技术上的结构调整。比如说在环保方面,南方水泥所有的工厂都加了余热发电,都进行了脱硫脱硝的处理,包括对粉尘进行静电收尘和袋式收尘的双收尘。现在南方水泥的工厂是非常漂亮的,已经成了花园中的工厂、森林中的工厂和湖边的工厂。

  从产品结构上来讲,我们现在也是朝着商混化、特种化、高标号化和制品化发展,不是单一的制造水泥,而是进行水泥深度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向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这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部意义,一方面低端的要去产能,减少过剩;另一方面高端的要发展。南方水泥这十年就按着这个思路去发展,未来依然会坚定不移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这十年所做的工作,虽然有些成绩,但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南方水泥下一步也想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进行一个大发展。我老讲水泥是个好东西,你看铜器时代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铁器时代也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而水泥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可是水泥的发明给我们整个人类和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你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水泥世界会是怎样。对于中国来讲,水泥又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因为我们铁矿石95%靠进口,木材大量也靠进口。但是我们富产石灰石和煤,这两个东西是水泥最主要的原料和燃料。所以中国的水泥产量为什么能占到世界的60%,就是这种资源结构所带来的。同时水泥是当今世界上性价比最好的建筑材料,无法取代。我觉得南方水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把水泥做得更好,要把水泥事业做出花来,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水泥是个好东西。

  记者:未来您还会解南方水泥这道题吗?

  宋志平:过去这十年,我们解了南方水泥不少的题。今后南方水泥还面临着我刚才讲的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问题。比如智能化,20年前一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线大概需要2000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需要500人,再后来逐渐减少到300人、200人、100人,现在只需要50个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工厂几乎可以实现无人生产,可以是无人工厂。我们前方的路还很长,是无止境的。

  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停前进、不停解题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做企业就是这样一个性质,所以我常讲一句话,就是“哪有完呢”。

  记者:在南方水泥成立十周年之际,对跟您一块儿奋斗十年的兄弟姐妹们,您想说点什么吗?

  宋志平:我首先想跟他们说的,就是南方水泥能有今天不容易,这里边渗透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我很感谢大家。同时我也想说,对南方水泥来讲,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不忘初心,把南方水泥做得更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记者:可能他们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水泥还有前途吗?南方水泥会有前途吗?中国建材会有前途吗?

  宋志平:我刚才讲,水泥是个好东西,水泥的发明列入了人类最伟大的100项发明之一,水泥事业对我们的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性意义,由于我国资源的秉赋特点,水泥具有独特的性价比和不可替代性,水泥的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现在主要是把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用,我觉得作为一种优质材料,水泥还有许多功能和潜力有待开发。南方水泥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市场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同时南方水泥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南方水泥也是行业市场整合的一面旗帜,还是中国建材做强做优的一个标杆性企业。

  中国建材发展到今天,我们也只有30多年的历史,和国际上的百年老店比,我们还是个年轻人,所以中国建材的成长也还有很长的路。它现在是一个青少年,它会越来越成熟,创造出更多的成绩。我总是相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我觉得中国建材也好,南方水泥也好,它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好。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5月23日,广东省封开县古利山矿区饰面用花岗岩矿权在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出让,海螺水泥以68.2亿元拿下。

2022-05-25 09:16:21

让我们一起回顾2021年水泥行业十大事件,总结过往,戮力前行。

2022-01-04 09:58:17

今年四季度,国内水泥市场一改以往冲击全年价格高峰的走势,而在全年成本激增的背景下,行业延续多时的高盈利景象,或将出现下行。

2021-12-31 09:54:02

“矿石”到底有多热?从动辄数十亿元的砂石采矿权拍卖可见一斑。

2021-04-13 09:34:44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跟踪周报,更多数据、市场分析、研究报告可登陆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查阅……

2020-08-21 16:34:28

一季度浙江商混量价齐跌 3月市场需求恢复缓慢

2020-05-22 18:28:44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跟踪周报(2019.5.31),更多数据、市场分析、研究报告可登陆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查阅……

2019-05-31 16:34:15

重点企业华新水泥开年用工情况稳定、订单充足、生产情况稳定,产值同比增长16.9%,且均对后期水泥市场充满信心。

2019-04-17 11:30:24

2018年,水泥行业效益超历史水平,然而这样的局面能否持续,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应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9-03-11 16:23:27

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全国1-9月投产的水泥产能依然有800万吨之多。水泥行业正在陷入一个怪圈中,虽然面临着严重产能过剩,但大家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而是如何保持甚至获得更高的利润。

2019-01-20 16:13:30

温故而知新。对行业改革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40年改革发展千头万绪,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择其重点进行评述。

2019-01-02 10:37:37

回眸水泥行业40年,那些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那些标志特点、那些诞生的关键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8-12-29 10:26:13

日前,长沙、株洲、湘潭住建委(局)、工程信息造价部门,长株潭三市行业协会,南方新材料、中建西部建设、湖南牛力混凝土、湖南人健集团等各方代表,在长沙举行今年第一次商砼行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战略部署精神,深入推进商砼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安全、环保、质量、市场等四位一体行业监管机制,淘汰落后产能,补齐高性能混凝土短板,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建立竞争有序市场机制,为长株潭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行业力量。

2018-05-15 10:26:31

中国建材上月底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报告,受惠于水泥价格的上涨、混凝土和石膏板业务的盈利能力改善, 至2018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营业总收入260.33亿元人民币, 按年增长24.7%; 纯利9.08亿元, 按年增长3.8倍, 业绩优于市场预期; 而水泥吨毛利为人民币88元,季度环比持平。在销量回升和价格上提的情況下,我们相信二季度公司水泥业务的盈利能力或会出现大幅改善。

2018-05-04 09:12:26

春节过后,主流水泥企业普遍开始季节性让利刺激需求恢复,部分区域水泥价格也出现了松动,水泥龙头企业在多重情绪影响下也无可幸免,刚从股灾砸的坑里探出脑袋,又纷纷跌了下去,随即股票开始呈现多空博弈。

2018-03-06 09:58:13

中国水泥网资深专家曾家明称,当前,随着错峰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导致一些龙头企业无法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企业之间从竞争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为涨价提供了基础。

2017-12-25 09:04:10

进入2017年冬天以来,围绕水泥企业的错峰生产和限产政策频繁出台。北方的水泥企业因传统的错峰生产,大多数企业在11月底停窑不再生产。而在华南、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区,伴随着施工高峰期的到来,水泥的销售进入了旺季。华东地区从11月至今,水泥类各品种累计上涨200元/吨。

2017-12-18 09:22:55

随着媒体报道贵州省和武汉市混凝土行业协会于本周相继发文要求控制水泥等建材价格无序上涨,水泥再次被舆论关注,成为2017年头年尾的热点话题。

2017-12-08 10:00:54

据当地预拌混凝土企业反映,自7月以来,已被当地政府全面关停和取缔拆除的无证预拌混凝土站场,部分企业的无证产品却又堂而皇之地进入当地水毁工程建设项目。宁乡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再次陷入无序竞争,正面临重复建设的严重挑战。

2017-09-26 10:35:56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南方水泥十年发展史等相关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

2017-09-24 10:19:04

继“中国神钢”、“中国神电”后,“中国神材”也终于出炉。

2017-09-16 08:59:54

7月26日上午,“水泥行业去产能强自律增效益促进大会暨中国水泥协会七届六次理事会议”在安徽芜湖海螺国际大酒店召开。

2017-07-26 12:37:57

7月14日,中国建材集团召开2017年上半年工作视频电话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和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培训班精神,系统总结了中国建材集团上半年工作,表彰了第一阶段压减工作先进企业,全面安排了下半年工作。

2017-07-15 00:38:51

国内外最大的区别是,国内水泥企业可以坐在一起协同,现在叫错峰生产,而国外这是不可能的,都有垄断嫌疑。国外这些水泥巨头在资本的驱动下走向了合并,在合并的过程中,优化了产能布局,通过合并划分了市场。

2017-07-07 16:17:32

如今的台泥,不仅有磐石级的品质和“鸡尾酒式”服务,更有一颗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心。领导人更替之后,台泥依旧保持了高效的业绩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卓越的品质和服务,台泥明天将大有可为。

2017-06-09 08:46:11

3月25日,以“紧盯新标杆 塑造新业态”为主题的2017中国水泥网年会暨百强榜TOP100颁奖典礼在杭州金马国际酒店隆重举行。

2017-03-25 23:27:09

水泥企业错峰生产是由政府支持、大企业牵头、各地方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行为。北方15省市区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实践证明,这一行业自律行为有效缓解了冬季采暖期燃煤窑炉带来的空气污染程度,转变了绝大多数企业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压减了库存、降低了财务成本,市场有效化解了严重过剩的产能。

2017-03-10 11:15:28

全年实现利润总额81亿元,营业收入2695亿元,圆满完成国资委要求的效益恢复性增长目标。两材重组稳健推进,顺利完成集团层面和部分二级公司的整合。

2017-01-21 09:24:54

长期以来,32.5水泥为我国的基础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其特定用途,目前仍被广泛使用。浙江省水泥品种结构总体虽优于全国水平,但低等级水泥产量占比仍然较高,2015年生产32.5复合硅酸盐水泥5062万吨(其中PC32.5为3833.7万吨),占出厂水泥总量的45.72%。

2017-01-10 13:58:37

2016年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可谓精彩连连,几个重大重组事件对水泥行业区域行情乃至全国态势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整体来看,2016年水泥行业的并购重组具有产能和资金规模大、涉及企业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产能集中度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步伐,提高了来年水泥行业的发展预期,同样提振了业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2016-12-27 16:34:09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以下简称“山水集团”)新任掌门人、副董事长宓敬田说道,2017年全国水泥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2016-12-17 08:34:4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逐渐深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码,水泥等基础建材行业首当其冲,2015年全国水泥需求出现下降走势,官方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仍有2.14%的增长,其他渠道统计的整体预拌混凝土产量均出现明显下滑。2016年以来,尽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延续下降走势,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复,混凝土的需求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

2016-12-15 14:21:10

12月9日下午,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联合主办的“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建材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地方建材主管部门领导、大企业领导纷纷出席会议。

2016-12-09 19:44:05

12月2日,"标杆的力量:2016首届中国混凝土行业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本着"传播顶级管理智慧、分享行业标杆经验"的原则,旨在传播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大师的远见卓识,分享混凝土行业标杆企业董事长/CEO的成功经验、水泥混凝土骨料产业思想领袖的真知灼见、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的经典案例,以及混凝土行业顶级管理专家的实战精华,为中国混凝土行业各位老板、各位总经理和企业高管打造交流企业管理思想的平台,为陷入行业严冬迷雾中的中国混凝土企业老板、高管找到未来突破的方向。

2016-12-02 21:22:22

两锦地区是东北的一个缩影,而东北所面临的行业低迷则是国内不少地区正在面临或者不久即将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加速行业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当前所需,更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2016-11-28 09:08:17

2016年11月4日,海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登榜在集团总部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宋志平一行。

2016-11-06 06:30:55

8月22日,国资委网站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实施重组。

2016-08-23 09:16:58

冀东水泥总经理于九州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次重组兼具“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重背景。除了响应加强供给侧改革、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外,还有更深层次的行业背景。

2016-07-14 09:44:41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抓住产能过剩、结构扭曲、无序竞争等关键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为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总体要求,提升水泥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改善行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2016-06-08 09:49:06

重重危机之下,水泥行业承压巨大,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否则难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换而言之,化解产能过剩,转型阵痛之下成为水泥业“向死而生”的供给侧改革。

2016-03-31 10:29:35

3月28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5年度业绩公告,2015年中国建材水泥板块净利8.7亿,同比跌83.9%,收入占比下降5.9个百分点至85.1%。3月29日,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率管理团队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向投资者全面报告2015年度经营情况。

2016-03-31 09:46:27

要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靠大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二靠政府“三去一降一补”产业结构调整出台的有效的政策。

2016-03-30 13:14:46

3月24日,2016中国水泥网理事会年会在杭州金马国际酒店召开。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刘长发、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坤皇、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立胜以及来自新疆天业水泥、四川星船城、福建南方路机、郑州瑞泰等水泥和装备制造企业代表50余人共同出席了会议。

2016-03-25 00:22:09

“十一五”初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建材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但大而不强、集中度低、结构失衡、恶性竞争、效益不高等问题丛生难治,整个行业步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建材集团按照国资委做大做强主业的要求,谋求战略转型,制定了“大建材”战略,确定了对集团制造业务进行改制重组并实现香港上市的目标。

2016-03-24 15:11:13

2006年至2016年,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10年发展关键词,字字铿锵,能量激荡;10年企业成长的路程和轨迹,将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发展生动折射开来。

2016-03-24 09:31:39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2016-03-14 13:56:49

3月9日,正值 “两会”召开之际,中国水泥协会在珠海召开了“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C12+3峰会)”。本次会议主题: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2016-03-10 13:24:04

继钢铁、煤炭之后,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行业的去产能路线图也逐渐明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就淘汰上述行业落后产能制定相关意见,让所有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法律来进行,设置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红线,凡是有一项不达标的相关产能必须退出。反之,在范围内的就不能强行淘汰。

2016-03-02 09:04:01

针对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近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了《关于强化行业自律按市场需求组织经营生产防止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的紧急通知》,以期通过行业自律、自救和抱团取暖,集合全行业力量共同应对建材行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效解决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努力遏制行业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下滑的局面。

2016-01-29 09:56:58

1月13日,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原董事长郭文叁、总经理任勇一行到中国建材集团访问交流,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曹江林接待了海螺高层代表团。双方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2016-01-21 09: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