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是巨龙就要腾飞

2016-08-31 11:55:54

8月26日,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一家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

  8月26日,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一家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中国建材报专访时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

  重组是大势所趋,意义重大

  “两材重组是我国建材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孟宪江: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缘何能走到一起?

  宋志平: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重组是行业里盼望已久的事情,这一重组成为现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事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肖亚庆主任在两材重组大会上指出,推进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两家企业重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

  从两集团的情况来看,国务院领导、国资委领导一直非常关心两个集团的发展,对两个集团重组作出过多次重要指示。2014年、2015年,王勇国务委员先后对两集团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两集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希望和要求。国资委领导张毅书记、肖亚庆主任十分重视两材重组,张喜武副主任、刘强副主任亲自组织安排,改革局和干部二局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两材重组成功的关键。两集团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形成了两材合并的基本方案,在整个合并过程中,两集团的班子成员展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观,两材重组也得到了两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全力支持和拥护,这是两材重组成功的基础。

  孟宪江:如何看待这次重组的重要意义?

  宋志平: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中国建材连续七年获得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是集科研、制造、流通为一体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全球建材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中国中材是我国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创新型、价值型、国际型企业集团,水泥技术装备工程连续8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

  可以说,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是行业里的两家龙头企业,这两家企业的重组是我国建材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一是有利于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两材重组后,水泥熟料产能达5.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达4.3亿立方米、石膏板产能达20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178万吨、风电叶片产能16GW,均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水泥工程市场和余热发电国际市场领域也将进一步巩固全球行业第一地位。重组将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树立国家队形象。

  二是有利于提高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当前国际建材等基础原材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企业间重组合并频现,2014年世界水泥巨头拉法基、豪瑞宣布完成合并,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全球竞争升级的背景下,新集团成立后将加速迈向世界一流行列,全面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实力。

  三是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盈利能力。两集团重组后,将更好地发挥行业龙头地位,通过资产、业务管理整合,提高运行效率,避免同业竞争,减少恶性竞价,降低单位成本,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是有利于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先机。两集团都是在充分竞争领域拼搏成长起来的,市场化机制是我们共同的基因。新集团将以两材重组为契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继续为国企改革创造经验。

  孟宪江:两材重组被纳入“十项改革”的兼并重组试点,对于这场改革有什么预期?

  宋志平:中国建材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落实董事会职权的“双试点”单位,试点两年多来,在股份制企业规范治理、职业经理人体系建设、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7月14日,国资委媒体通气会通报国资委“十项改革试点”,将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列为央企兼并重组试点。所以,新集团现在是三项改革试点于一身。我们会按照国资委要求,为深化央企改革先行先试、提供经验借鉴。

  勇担领袖责任,擎起供给侧改革大旗

  “新集团将发挥领袖作用,引领行业供给侧改革迈向深入。”

  孟宪江:当前建材行业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两材重组将给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宋志平:两个集团实施重组是加强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大举措。重组后,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当前水泥行业进入平台过渡期,供需矛盾更加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年来,中国建材一直关注水泥行业的供给侧问题,积极带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组后的新集团将发挥领袖企业作用,勇作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引领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迈向深入。

  一方面将加快水泥行业去产能步伐。新集团将带头淘汰32.5标号水泥、带头限制新建新增、带头执行错峰生产、带头联合重组、带头加强区域协调。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集团将关闭2500t/d以下生产线、淘汰32.5标号水泥,加快行业去产能的步伐。

  另一方面将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新集团将在去产能的基础上推动水泥、混凝土等产品向高端发展,实现水泥产品的“高标号化、特种化、商混化、制品化”发展,提高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孟宪江:两材重组会不会造成垄断?

  宋志平:不会造成垄断。两材重组是国务院国资委经过科学分析、全面考量后的决定,重组的方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重组的过程也会依法依规进行,不存在与《反垄断法》相冲突的问题。

  其实,企业垄断与否并不是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关键是有没有垄断行为,是不是滥用了市场支配权。如果一家企业在市场上规模是老大,但从来不滥用市场支配权,各类定价和市场政策很合理、很良性,这就不会发生垄断。

  从全球经验来看,大企业之手已经成为解决产能过剩的主要依靠。事实证明,市场靠“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并不能有效解决产能过剩,而靠“看得见的手”也会因政府监管过度带来一些问题。发达国家在原材料和重化工业都是由大企业用兼并重组方式进行了高度的集中,日本在泡沫经济结束后,政府推动23家水泥企业整合成3家具有市场话语权的大水泥集团,现在日本水泥市场非常稳定,也不存在垄断问题。所以两材重组不仅不会垄断,反而会推动市场秩序良性化。

  孟宪江:新集团在推动自身供给侧改革方面有什么设想?

  宋志平: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线。“十三五”期间,中国建材转型发展的思路是“一体两翼”,“一体”是结构调整,即沿着“三条曲线”的创新思路,优化布局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第一曲线是做好水泥、玻璃等基础原材料产业的结构调整,不断提质增效。第二曲线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三新”产业,快速提升盈利水平。第三曲线是积极推进高端技术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两翼”,其一是创新发展,其二是国际化。这一思路也对新集团未来推动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新集团将以建材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向跨国综合材料商迈进。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势资源和创新成果,集中力量完成国家级基础原材料和新材料重大科学技术项目,重点突破一批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基础性技术,有效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信息化创新、生产服务创新、标准引领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新集团将全力打造材料行业“中央研究院”,着力建设大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技术孵化、试验、应用的开放性创新平台,实现从研发、发包到鉴定、检测、销售以及资金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真正成为我国材料行业的“创新工场”。

  做强做优做大,全力提质增效

  “只要锐意改革,锐意创新,中国建材这条巨龙就一定能腾飞起来”

  孟宪江:新集团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愿景是什么?

  宋志平: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两个集团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凡事想在前面一步,以战略驱动成长,以目标引领航向,是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材行业深度调整、转型升级、迈向高端的攻坚阶段。按照国资委部署要求,新集团的战略定位是围绕做强做优做大,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成为行业整合的领军者、转型升级的创新者、国际产能合作的开拓者。新集团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文化、智慧化、绿色化、绩效化、全球化的发展愿景。

  孟宪江:如何平衡做大与做强做优的关系?

  宋志平:人们常把大企业比做行动迟缓、体态笨重的大象。我却希望把大企业比做腾飞的巨龙。其实,体量并不是企业行为的障碍,世界上一些优秀的大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中央强调,国有企业要“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做强、做优、做大三位一体,不可偏废。新集团资产总额超过55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员工25万人。尽管体量巨大,但我们相信,只要锐意改革,锐意创新,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定能充满活力和动力,这条央企的巨龙一定会飞舞起来。

  孟宪江:两材企业数量众多,业务板块有一定的重叠度,在集团管控和业务重组方面有什么设想?

  宋志平:在大型企业集团里,不同层次的企业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能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套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管控模式。中国建材成功的做法是实行“格子化”管控,通过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文化一体化,让偌大的集团实现了行权顺畅、步调一致、有序经营。新集团成立后,我们将继续强化集团管控,梳理制度体系,规范决策机制与流程,完善管控措施和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公司总部更加精简高效、层级管理更加清晰分明、业务板块更加稳健成熟。

  新集团采用产业集团运营模式,通过对投资企业的治理结构、战略方向、经营方针、投资计划、收益目标等进行有效管控,提高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业务来看,新集团将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同类业务资源的基本方法,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打造大型上市公司为目标,避免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实施专业化重组,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平台、国际产能合作平台、三新产业发展平台、国家级材料科研平台、国家级矿山资源平台、金融投资运营平台等六大业务平台。

  孟宪江:新集团将如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宋志平: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作出全面部署。按照部署要求,两材此前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在机构精简、队伍精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集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有关要求,瘦身健体,苦练内功,坚决打好打赢提质增效这场攻坚战,全力以赴实现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新集团法人单位户数众多,我们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管理层级减少到4级、法人层级压减到5级、法人单位数量压减20%的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在创新方面,聚集整合创新资源,强化技术、管理、商业模式、机制创新,向精益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要效益。改革是源头活水,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经营者、干部员工的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的正相关的激励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在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增值权,在非上市公司实施年度分红权等行之有效的分配制度,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企业持续注入发展动力。

  孟宪江:文化融合是企业重组整合的难点,新集团将如何跨越这道难题?

  宋志平:肖亚庆主任在两材重组大会上指出:“重组不仅要发生物理反应,更要发生化学反应。重组后两家企业要从形式上的‘一家人’发展成为真正的‘一条心’。”两家企业同根同源,情同手足,两家企业“拆了墙是一家,不拆墙也是一家”。我们的目标是迅速做到无缝对接,成为央企重组中文化融合的典范。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新集团将继续弘扬以人为本、团结包容的企业文化,统一思想,合心合力,营造让广大干部员工安身、安心、安业,焕发大家干事创业的勇气、锐气、朝气,即“三安三气”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干部员工在新集团的发展中找到信任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

  打造跨国“航母”,向世界一流进发

  “是巨龙就要腾飞,是巨龙就要扶摇而上九万里”

  孟宪江:两材重组是全球建材行业的一件盛事,如何定位新集团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宋志平: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需要培育和锻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进而扩大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大企业战略是国家战略。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新集团将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加强国际合作力度,不断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努力建设世界级跨国“航母”,为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孟宪江:具体有哪些国际化方面的战略考虑呢?

  宋志平:建材工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重点行业。中国制造业目前正从中端迈向中高端,而我国建材行业成套技术和大型装备都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任务是从中高端迈向高端,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用雄厚的资本实力,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经营理念、管理经验服务于全球市场,全面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建材行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建材集团在国际化方面有着长期积淀和雄厚实力,目前规划的“一带一路”沿岸沿线国家境外投资项目近100个、预计投资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我们将紧抓国际化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加快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夯实在水泥、玻璃、玻璃纤维、风电叶片、余热发电、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及装备设计制造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完善海外建材装备、工程、制造、仓储、互联网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全系列、高品质的产品和综合服务。

  “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本着真、实、亲、诚的合作精神,把加快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化研发能力、构建国际化网络、树立国际化文化结合起来,开创“走出去”新局面,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和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企业,铸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新名片。

  孟宪江:相信这幅蓝图会让所有的中国建材人充满了期待。

  宋志平:是的,这些期待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发展的巨大动力。新集团的诞生可以说承载了几代建材人的光荣和梦想。新集团揭牌之后,中国建材联合会领导、原国家建材局的老领导、许多企业同仁、社会各界朋友纷纷表示祝贺,对新集团的未来寄予了厚望。这些希望对于新集团来说,既是热切的期盼,更是沉甸甸的嘱托,时刻鞭策着我们向着正前方,义无反顾,只争朝夕。

  是巨龙就要腾飞,是巨龙就要扶摇而上九万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建材集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员工将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共铸新集团发展的美好明天,为实现我国建材工业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的战略目标、为推动中国迈向经济强国作出不懈努力。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中联水泥的成立与发展,每个阶段都注定与使命相伴,与责任同行。从她一开始,就承载了集团发展水泥业务的使命,承载了我们国家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使命,而且在改革与发展的许多关键节点,中联水泥都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2019-06-28 10:56:26

5月15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凯盛科技与哈萨克斯坦奥尔达玻璃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日熔化600吨浮法玻璃项目合同签字仪式。

2017-05-27 11:42:05

对于雄安新区建设,中央企业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建材央企和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有哪些部署?怎样主动担当,汇聚资源,提供服务?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2017-04-10 12:58:09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表示,企业整合最重要的整合之后,要有清晰的战略。不是为了简单大而大,把大家混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胖子,一头虚胖的大象。而是希望形成一条巨龙,能够腾飞。

2016-09-08 10:29:33

8月26日,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一家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

2016-08-31 11:55:54

2006年至2016年,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10年发展关键词,字字铿锵,能量激荡;10年企业成长的路程和轨迹,将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发展生动折射开来。

2016-03-24 09:31:3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于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新常态下,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经营压力剧增。

2015-08-13 09:55:42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发表内部讲话表示,中国建材集团18万人,如果平均每人每天读一小时书,那我们这个公司真的会很厉害。他列举了三个原因,其中一点是读书可以培养人的精神,把心静下来,认认真真地思考,做企业也同样需要这种专注。

2015-05-21 09:06:41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好习惯如跑步、游泳等我没有,坏习惯如吸烟、喝酒等我也没有,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这么多年来,我大量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思考上,数十年如一日。我对自己的总结就是:平生无过人之处,只好读书。

2015-02-26 10:08:40

宋志平把“忙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他笑称,喜爱这句话,倒不是因为有什么可悲哀的,而是相比结果和目的,他更看重奋斗的过程,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理解忙碌的意义。

2015-02-15 10:48:57

什么叫企业家?从某个角度说,企业家,就是要以企业为家,要做好企业的家长。做企业需要包容,做企业的家长首先要有包容之心,勤于修身,修炼好包容的精神,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事情。

2015-02-05 09:10:22

做企业这些年,我琢磨最多的事情就是谋篇布局,思考企业战略。因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战略正确了,自然瓜熟蒂落;战略错误了,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咽。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这一点,我有着切身的体会。

2015-02-03 13:57:44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其新著《我的企业观》由中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受到业界高度评价。

2015-01-22 11:00:19

宋志平表示,从做实业的角度,看怎么和互联网结合,这是现在的一个命题。我们其实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也搞一个互联网公司,而是把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我们企业里边来。

2014-12-11 1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