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以‘智’取胜正成为改变水泥行业命运的利器。”11月29日,在中国水泥网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上,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直言。
今年以来,水泥需求下滑,行业形势严峻。全国水泥价格走势呈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特征,水泥产量走低,导致水泥行业整体利润承压。
在此背景下,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技术和管理升级,持续降低能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则成为水泥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挑战的关键。此次论坛以“数据驱动决策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行业龙头参会,并共同探讨如何打造水泥行业智能化发展新格局。
水泥龙头领跑智能化转型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肖家祥表示,近年来水泥行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不少成果,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他指出,数字化转型有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的数字化;第二阶段是数字的产业化。我国水泥产业的数字化刚起步,离数字的产业化还有很大距离。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等领军企业近年来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看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据介绍,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华润水泥、红狮水泥等水泥龙头企业已率先探索智能化转型,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数字矿山、AI窑磨专家、机器人等,在水泥厂的应用逐渐普及,并取得不错的成果。
以海螺水泥为例,海螺水泥以全椒海螺为试点,历时2年时间在全球率先建成了具有海螺特色的水泥智能工厂,首次建设了从数字化矿山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覆盖智能质量控制系统、数字化矿山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专家优化控制系统等。
海螺水泥先后投入20亿元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智能工厂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降本增效:生产效率提升21%、资源利用率提升5%、能源消耗下降1.2%、二氧化碳减排1%,综合经济效益提升超10亿元/年。
“智能工厂建设既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在已有生产运营管理基础上从观念和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的深层次自我革命。”海螺水泥总经理助理许越直言,要主动拥抱变化,加速构建可持续领先的产业,持续创新,敢于开放,坚定构建数字化、流程化的管理体系。
这与华新水泥CIO(首席信息官)兼CDO(首席数据官)汤峻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新型工业化不能以短期经济效益来衡量,而是企业基础能力的核心,致力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汤峻呼吁行业开放合作、交流共享,共同推进传统企业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
肖家祥强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目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实现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既要积极推进,也要量力而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也是一个持续优化、持续提升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江源给出了水泥工业智能制造的可行路径,如推进行业标准体系,指导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有序发展;深化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积极打造智能工厂;推动水泥行业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发挥水泥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智能矿山等。
预计四季度行业效益环比改善
水泥企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亦对外部市场环境颇为关注。
“整体来看,水泥行业效益四季度预计好于三季度,但全年同比降幅仍很大。”展望四季度,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分析师李坤明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弱需求限制反弹空间,全年均价下移;在成本方面,煤炭价格有望回落、替代原/燃料进一步使用,成本压力减轻。
天山股份在接待多家机构调研谈及生产经营情况时表示,当前市场需求在三季度基础上有所改善,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恢复,水泥价格处于缓慢修复态势,公司水泥销量环比有所提升。
同时,天山股份表示,一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基建投资边际改善,带动水泥需求。政策落地传导到水泥实物需求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对今年四季度水泥需求的影响程度仍待观察,但为2024年水泥行业的需求企稳和盈利修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李坤明看来,万亿国债的发行给市场情绪注入一针强心剂,有利于提振水泥行业整体信心。
“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有望带动明年地产新开工向上,从而提振水泥需求,水泥价格弹性有望超预期。”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当前水泥行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稳增长。肖家祥认为,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落实好“稳增长”“去产能”“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三大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