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初秋的九月,中国水泥网一行踏上了去往湖南、浙江的“考察”之旅,一探南方水泥全产业链发展背后的脉络。南方水泥,这个从长三角腹地走出的水泥企业,诞生于水泥工业规模结构调整的“历史洪流”之中,穿过“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浪潮,一路高歌奋进,擘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宏图。
时针拨回到十四年前,南方水泥横空出世,誓将通过并购及联合重组等方式,对浙江、江西、上海、湖南、福建等四省一市的部分水泥企业进行整合,其产业蓝图是:尽快使水泥产能占浙江区域40%-50%并拥有定价权,用3年左右的时间,水泥产能达到1亿吨,并成为东南四省一市地区的核心企业。
时至今日光阴流转,今天的南方水泥已不满足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在持续推进布局优化、资源整合、技术升级、绿色转型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南方水泥有了更多的“豪情壮志”。
然而,彼时的南方水泥初创后到底将走向怎样的未来,可能不少人都无法给出清晰的答案。
“南方水泥历经联合重组、深入的管理整合、持续改善行业生态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可谓不难。”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肖家祥对此感慨道。
多少事从来难,万千人吾亦往。
这或许是对南方水泥十几载风雨征程的最佳形容。十四年来,这个关于“创新、奋进”的故事已不仅仅只属于南方水泥,也逐步成为我国水泥行业新时代变革中最醒目的篇章。
从“零”到“一” 是开拓,是进取
2007年9月26日,南方水泥在上海浦东正式挂牌成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贺信中写道:祝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早日实现战略整合的既定目标,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新路,为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封贺信既寄托着习近平同志对国有企业焕发新机的深深期待,也为南方水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14年,南方水泥牢记嘱托,在中国建材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创造性的联合重组、管理整合、优化升级,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个个从“零”到“一”的奇迹。
这个“一”,是争做联合重组排头兵的一马当先。
进入新世纪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基础建材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重复建设造成的全局性产能过剩,低价无序竞争成为常态,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全面亏损的局面。
以当时水泥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为例,2005年底,浙江有水泥企业264家,平均生产规模为33.7万吨,当年全省前十位水泥企业的总产量为3044万吨,生产集中度仅为34.2%,产业集中度偏低。而由于产业集中度低,缺少行业龙头,区域范围内经常发生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急剧下降。统计显示,浙江省水泥行业从2004年盈利22.47亿元到2005年滑落至1.04亿元。
如此背景之下,中国建材肩负起行业整合使命,顺势而为在东南经济区推动一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规模战略整合,南方水泥由此而来。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建材创造性地以“联合重组”这一概念取代传统“兼并收购”,传达“充分尊重、包容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多方合作者深度沟通、达成共识,并以混合所有制模式和市场化手段为原则端出“三盘牛肉”——“公平合理定价、给民营创业者留有一定股份、吸引创业者成为职业经理人”,破解与市场接轨、产权关系和人从哪里来这三个重组中最核心的难题;同时以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联合重组规范高效,在5年内迅速联合重组380余家不同所有制企业,通过存量整合在东南经济区打造了中国水泥产能规模第二、商混产能规模第一的水泥集团,为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市场基础。
在联合重组的春风吹遍水泥行业之时,南方水泥也将这一触角伸向了砂石、商混等上下游领域,奏响一曲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凯歌。
“加入南方水泥后,让我有了更多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明眼里,从民营企业家到走上联合重组后的混合股份制之路,身份的转变反而让他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这样的信心不是没有原因的。
矿藏丰富的临澧,过去由于产业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矿山滥采滥挖等严重阻碍了临澧生态文明建设和骨料行业发展。2018年,临澧县委、县政府以绿色矿山为导向,牵头常德伟厦新材整合10家小型矿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建设了湖南省首家年产1000万吨绿色环保骨料生产线。
2019年11月,产业园顺利实现与南方新材料股权联合重组,标志着中国建材集团进入临澧,拉开战略投资的序幕。
2019年12月,湖南省矿山资源公开招拍挂第一拍“临澧胡家湾建筑用骨料项目”成交,临澧南方新材料成功摘牌。
自此,站在全新起点的临澧南方新材料开始走上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经营之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宗旨的临澧南方新材料,通过打造数字化管控平台、构建智能“大脑”、坚持科学开采、实现环境生态化、开启“5G”智慧矿山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构建“骨料、水泥、商混、高新材料纳米钙、PC构件”的一体化产业链。目前项目第一期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骨料生产线,实现产值4.9亿元,上缴税收1.02亿元,解决劳动就业300人。第二期还将建设日产6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第三期将建设年产300万吨混凝土及30万吨的碳酸纳米钙,园区建成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5亿元。
如今,“金饭碗”里装着“粗茶饭”的尴尬已成为过去。放眼望去,临澧南方新材料里绿意葱茏,砂石交响,望远亭与城墙遥相辉映,这片矿业“硅谷”里正打造着行业标杆,孕育着高质发展的梦想。
临澧南方新材料绿色智能骨料生产线
这个“一”,亦是打造综合竞争力世界一流的坚定。
中国建材以央企之力能否完成繁缛复杂的整合工作?整合之后如何做到真正的融合?南方水泥能否完成传统国企的蜕变?这些,都是曾经摆在南方水泥面前的世界级难题。而如今,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
14年间,南方水泥各项KPI持续向好,自重组成型的2009年起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5%,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达20%,均保持高速增长。
截至2020年底,南方水泥下属法人单位246家,总资产900亿元,员工总数2.4万人,水泥产能1.4亿吨、商混产能1.4亿方、骨料产能3500万吨,业务规模、综合实力和效益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多年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71亿元、社会贡献总额1508亿元,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管理的独到与精深。
南方水泥以文化一致性和管理一致性为出发点,融会贯通中国建材“八大工法”和“三五”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为内涵的三精管理。十四年来,南方水泥始终秉承“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理念,持之以恒推动和落实“三精”管理,实现经营质量不断优化、管理水平日益提升。
组织精健化方面,南方水泥持续推进组织机构整合、人力资源优化、瘦身健体、机制创新和文化融合,强化组织效能、激发内生动力。在经营规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公司2019年相比2013年法人户数压减32%,水泥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4%,商混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8%。
管理精细化方面,南方水泥倡导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精益生产、对标优化和持续改进,实现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提升。公司水泥制造成本相比重组初期同口径下降超过20元/吨,商混制造成本相比重组初期同口径下降约15元/方。
经营精益化方面,对内稳步推进市场整合、资源整合、业务整合和集中管理,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益;对外积极改善经营环境、维护行业生态,促进行业价值理性回归。
与此同时,作为地处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的企业,南方水泥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布局优化、资源整合、技术升级、绿色转型和产业链延伸。
成立至今,南方水泥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实施了一大批节能、环保技改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8.4万吨,节电7170万度,减排氮氧化物10.7万吨、二氧化硫4.3万吨,通过协同处置消纳废弃物60万吨;按减量置换原则推进18个水泥重点优化升级项目建设,高标准建成槐坎南方等“二代新型干法”绿色智能化水泥示范线,小浦南方等具备规模、资源、装备、物流、市场优势的绿色建材产业园,长兴南方等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美化亮化”景观工厂,这些项目也通过国际一流的技术装备、行业领先的经济指标、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营、一尘不染的绿色厂区颠覆了众多国内外参观者的想象;通过资源整合和绿色化改造,南方水泥还打造了16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商混业务布局持续优化,环保站改造全面完成,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竞争能力不断加强;骨料业务实现突破,10个大中型绿色智能化骨料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成形。
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从大刀阔斧的联合重组中走来,又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改革中重获新生,南方水泥俨然铺就了一条向着业绩一流、综合竞争力一流的双一流企业目标大踏步迈进的成长之路。
槐坎南方第二代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
这个“一”,更是全力改善行业生态的一往无前。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而南方水泥这14年所做的工作正是水泥行业创造性先行先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成立至今,南方水泥党委坚定履行央企政治责任,积极践行中国建材“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于行业利益之中”的价值理念和“价本利”经营理念,在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联合重组阶段,南方水泥带动了深陷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水泥行业基本完成了组织结构调整,引领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2007年的15%提升至2020年底的64%。同时,公司大力倡导并带头贯彻“四个坚定不移”:在中国建材的带领下为国家产业政策建言献策,促进限制新增、产能置换政策出台,从源头上缓解产能过剩;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自主关停、大小窑对接和减量优化合计减少熟料产能3271万吨,使所在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水泥行业唯一实现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与区域内大企业基本达成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共识;带头推行错峰生产、行业自律,做区域市场的引领者,推动价值理性回归。
14年间,中国水泥行业历经全球金融危机、需求进入平台期、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形势,在中国建材南方水泥等大型企业的引领下,水泥行业利润由2007年的25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67亿元,增幅高达644%,运营情况明显跑赢其他传统制造业,南方水泥所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也始终好于全国水平,基本形成了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
长兴南方”美化亮化“工程
如今,中国建材南方水泥所倡导的“联合重组”“错峰生产”“限制新增”“淘汰落后”“优化升级”等已逐步成为广大同业企业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自发行为,并最终上升为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十四载的奋勇向前,南方水泥已然成为央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名片。
从“有”到“零” 是责任,是担当
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
生态优先、科技先行,一直是南方水泥这个所谓传统制造企业的深切追求。
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节能减排,再到零排放、零污染;从资源的滥采滥用到合理规划,再到生态修复零破坏;从员工劳动繁重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再到智能化无人……
“减法”难做、“简字”难写,原因就在于减简之中蕴含着思想理念的“加法”、功力水平的“加法”。从“有”到“零”,一个个极致的减法背后,是南方水泥对绿水青山的致敬,也是对传统企业焕发智能“新”机的努力和奋斗。
鸟语花香、植被繁茂,这是生态“零”破坏的主动担当。
从长沙驱车四小时有余,一路的困顿疲惫,都在踏进临澧南方新材料园区的那刻一扫而光。彼时的心情是震撼,更是敬佩。
印象中矿山企业的“开山凿石卖岩头”在这里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置身生态公园的“身临其境”。运输车辆车水马龙,却不见尘土飞扬;矿山岩壁上种满灌木林,处处鸟语花香。
而这一切看似寻常的“美景”背后却是不寻常的探索和付出。
2019年,按“边坡稳定,立体植被搭配,四季常青,景观优美”要求,临澧南方新材料联合中国科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在陡坡岩石上,开展土壤基质重构、植被恢复、配套工程“三步曲”生态恢复。
本着“矿山治理与修复实行边开采、边复绿”的原则,现在走进临澧南方新材料的矿山俨然是“随处可见绿色植被,听得见鸟鸣,闻得到花香,还可看到松鼠在灌木林里觅食”的奇景。目前,该矿山修复面积达5.8万平方米,修复率达100%。生态修复消除了地质隐患,减少了水土流失,重塑了绿水青山,也让该矿区成为绿色工业旅游景点。
不仅如此,自创立以来,临澧南方新材料还高度重视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乘着“5G”的东风,积极探索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公司累计投入1000万元,完成数字化矿山建设、智能化产线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建材智能化的标杆企业。
通过构建数字化矿山,临澧南方新材料有效的降低了矿山开采、管理成本,有效保证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开采安全,截至目前,矿区实现安全零事故。而智能化产线项目采用中控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自动售料软件,远程监控系统等,仅需十余人就可以完成对整个生产线的管控,实现生产设备与控制系统互联互通,精确控制,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掌控生产运行状态,大大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和准确性。
临澧南方新材料这座花园式工厂的新型工业旅游打卡点已口口相传。生态兴则文明兴,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生态、智能转型”已不仅成为这里的颜值,更是永续发展的“气质”。
环保优先、颠覆印象,这是传统高污染企业“零”排放的美丽蝶变。
人们印象中,混凝土搅拌站是“风来满天灰,雨来遍地泥”。可是在湖南九华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却有着另一番景象。
“4条商混生产线,1个控制室,全过程封闭式操作,自动上料,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秉持“绿色生产引领企业发展”思路的九华南方新材料不断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生产工艺与设备改造及全流程升级。
在这里,你看不见传统搅拌站的“光灰”形象。从搅拌楼到料仓均采用全封闭形式,搅拌站安装有除尘器,有效回收粉料粉尘,降低粉尘污染;封闭的料仓能有效降低原材料进料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水处理设备则可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
九华南方新材料绿色智能商混站
而彻底改变大家对于传统工业企业刻板印象的还不止九华南方新材料一家。
走进德清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厂区道路干净整洁,生产车间一尘不染,包装车间采用了全自动化的包装线,从装袋、运输到装车码堆全部自动化完成。“我们已经不是以前传统的水泥厂了。”一句自豪的话语说尽德清南方的绿色蝶变。
此外,在污水处理方面,德清南方也是佼佼者。德清南方以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为原则,将雨水、道路晒水、反冲洗水等废水全部收集到循环水池重复利用,厂区生活水中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和食堂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以及船户压舱水汇集至污水处理站,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水池,作为生产补充用水水源或用于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项目自2020年初投运后,全部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并重复利用,污水排放口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焕然一新的厂区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印象,这样的蝶变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南方水泥激发新活力的缩影。十四年来,南方水泥持续奋进,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德清南方封闭式装卸码头
空水联运、飞天入地,这是水泥运输“零”距离的美好愿景。
在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长湖申航道起点--长兴小浦镇,一条长达22公里的“空中运输走廊”穿过群山、航道与水运码头无缝衔接,将熟料输送到小浦境内码头中转,实现“空水联运”,彻底改写了熟料靠传统货车运输的历史。
2018年,南方水泥在湖州建成全世界最长的水泥熟料全电物流输送带,总长22公里,年运输水泥熟料1200万吨,实现货物的“零排放”运输。2021年春,浙皖联动建设的第二期全电输送带项目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总长13.5公里,年运输水泥熟料600万吨。
通过“空水联运”的方式,南方水泥彻底改写了熟料靠传统货车运输的历史,实现数千万吨的货物集中装运,有效解决广德、长兴境内多条公路交通梗阻和沿途环境问题。这条目前世界最长的“空中运输走廊”每天可减少水泥熟料运输车辆往返3600车次,全年可节约燃油3039吨,减少尾气排放21417吨,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列为绿色示范项目。
从扬尘漫天、噪音扰人的传统货车到水泥熟料“天上走”,这是南方水泥全面贯彻实践“两山”理论、回馈地方百姓的真实写照。勇担“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使命,将企业发展置于社会发展之中,这样的信念让南方水泥不仅推动自身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也在不断造福社会,切实提升了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湖州南方物流“空水联运”码头
翻过山顶仍有高山,路的尽头还有征途。
一组组数据、一张张照片勾画出南方水泥14年高质发展的坚实足迹。或许有人不禁要问:明天的南方水泥会如何?而无论答案是什么,那都一定是属于南方水泥更加奋勇前行、豪情万丈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