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9月《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到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从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新增到严控产能置换。近年,国家、政府及各部门主管对于去产能“手段”层出不穷。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但国内水泥企业生产线建设热情却并未减退。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9年置换后将新建3799万吨产能,这是为何?
首先,在当前水泥行业环保监督日益严格的前提下,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收紧。相对于老旧的生产线而言,新建线不论是在能耗、技术上都有巨大优势。而产能置换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快自身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线升级换代速度,降低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著名水泥技术专家高长明曾表示:我国还有接近四分之一的水泥产能是早期的新型干法窑,1500t/d或者2000t/d以下,这些生产线不少是早期从一千吨甚至几百吨生产线升级而来,但生产工艺相对比较落后,能耗和排放也相对较高,已经很难跟上行业发展的节奏。
第二,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生产线,能够化解区域产能过剩不平衡的情况。
总体来看,我国熟料产能过剩严重,但在各地区之间的过剩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据中国水泥网数据统计,2017年山西、内蒙古等地去产能利用率不足40%,但福建、海南、西藏等地产能利用率可达100%以上。
在2017年12月31日,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就明确指出,水泥熟料项目,除西藏地区继续执行等量置换外,其他地区全面实施减量置换,其中:位于国家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内的建设项目,每建设1吨产能须关停退出1.5吨产能;位于非环境敏感区内的建设项目,每建设1吨产能须关停退出1.25吨产能。
实行产能置换、特别是跨区域的产能置换,有利于将水泥熟料产能严重过剩地区的产能向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转移,并压减置换产能的20%以上,从总体上既控制新增产能,在实施跨区域产能置换的同时提升了区域产能集中度。
第三,近年来水泥价格高涨,行业利润空间巨大。今年1-7月,全国水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425亿元,同比增长16.2%,比整个工业增速高1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997亿元,同比增长27.2%,比整个工业增速高28.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强,房地产投资维持较高水平,对水泥需求继续提供了较强的支撑,同时,在错峰生产、矿山治理、环境整治、运输整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供需基本均衡。更有行业专家预测今年水泥行业利润将超2000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利润空间,格水泥企业岂有“不分一杯羹”之理?
第四,优化企业市场布局,提升生产线技术水平。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是必然的、长期的,而水泥生产线作为资本流动的载体,当企业意识到有市场、有优势,能够确保投资回报,那么通过异地置换新建水泥生产线就会成为可能。
以广西为例,依托临近珠三角的优越地理位置,据数据统计,目前广西在建和拟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有10条之多,新投产熟料产能超过1700万吨。多家水泥企业在此进行异地置换,开拓更大的区外市场,外销水泥,抢占周边省份市场,增加企业盈利,完善企业生产线的市场布局。另外,产能置换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行业的升级转型,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
但不可否认,新建生产线的存在对水泥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市场的稳定性,导致水泥价格出现下降。有些水泥企业在成本把控上有自己优越之处,因此,相较于别的企业,在价格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这将导致该区域水泥价格出现下滑,从而引发价格战的风险。
其次,新建生产线不论在成本控制及技术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这有利于水泥装备的技术升级。随着水泥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造,也为水泥装备提供了很多技术升级的空间。
其三,新建生产线的存在,将影响大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导致市场互信降低,协同出现裂痕。新建生产线势必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将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导致大企业间为抢占更大市场而加剧行业竞争。
最后,新建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落后产能淘汰,逐步化解产能过剩。新建线在能耗、污染物排放、智能化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市场化、法治化框架内去产能,通过全国性的产能置换平台,让低效产能在市场上流动,通过并购重组,减量置换降低产能总规模。总体而言,产能置换是市场化、法制化去产能的典范。
新陈代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新增产能要严禁,新建合规生产线则符合产业政策,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