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5年水泥行业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5-08-04 10:57:41

受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给水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行业结构调整、创新、升级等工作仍在艰难推进,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加压、企业利润萎缩等问题日益突显,行业已经进入了“阵痛期”。

  受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给水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行业结构调整、创新、升级等工作仍在艰难推进,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加压、企业利润萎缩等问题日益突显,行业已经进入了“阵痛期”。

一、行业运行:市场急转直下,企业搏杀求生存

  1.1 水泥产量增速为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负值

  自2014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不足严重削弱了下游水泥需求,2015年颓势依旧。虽自2014年下半年起国家频频发力扩大基建投资,但因项目落地滞后效应及受资金制约等原因,对下游水泥需求提振作用有限。两大主力市场需求的劣势表现,致使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水泥仅10.77亿吨,同比下降5.3%,为自1991年以来的负增长,熟料产量6.31亿吨,同比下降8.77%。从月度来看,累计水泥产量同比增速已连续四月为负值,且降幅扩大,单月水泥产量亦连续10个月同比负增长。其背后是下游需求锐减,企业库存高压,频频被迫停窑减产。

图1:上半年水泥产量增速为自199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亿吨、%)

上半年水泥产量增速为自199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分区域看,北方产量增速下滑最为严重,东北、华北和西北全面大幅下滑,分别同比下-29%、-16%、-11%;南方地区产量亦同比小幅负增长,华东、中南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西南降幅最小,仅下降0.30%。从具体省市的产量增长来看,西藏、重庆、福建、贵州、内蒙古、广西、湖南、江西及广东为9个保持增长的地区,西藏一枝独秀,大幅反弹增长44.18%,增速遥遥领先,福建和内蒙古亦由负转向正增长,其余6省除广西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以外均明显滑落,尤其是贵州及广东。北部地区受地区需求匮乏被迫限产影响,产量负增长幅度较大,如山东、新疆、吉林、河北、辽宁、黑龙江、山西降幅均在14%以上。

图2:2014和2015年上半年全国各省水泥产量增速对比(%)

2014和2015年上半年全国各省水泥产量增速对比

  注:为作图效果,西藏不含在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1.2 水泥价格战硝烟四起,华东、中南地区急跌

  上半年全国水泥价格可谓策马扬鞭一路下挫,就连4、5月份的市场小阳春亦未能抵挡下行行情。长三角、珠三角、湘鄂、云贵川和陕甘等地水泥市场哀声四起、硝烟弥漫。全国P.O42.5散装水泥价格已累计下跌13.27%(2013、2014年分别为-4.68%、-9.52%),为近年来仅次于2012年的-14.58%。但两者的市场环境却已截然不容,相对于2012年因需求低速增长企业为扩大盈利而开展温柔的价格战,目前已升级为在需求萎缩下企业求生存而开展的价格白刃战。从价格绝对值来看,上半年全国P.O42.5散装水泥平均价格为286元/吨,低于去年同期52元/吨,上半年各月价格亦有45-60元/吨不等的价差。今年6月的价格较2014年三季度的最低点还要低35元/吨,仅为267元/吨。

图3:上半年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一路下挫

上半年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一路下挫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分区域来看,上半年华东及中南地区跌幅领先其余区域,分别下跌17.51%、15.53%。其主要原因,一是去年价格基数较高,二是地区需求受房地产影响萎缩尤为严重,多数企业执行“以价换量”,提升保运转率,无法达成统一有效的自律行为。华东地区的江浙沪皖赣等地的价格较年初的价格跌落55-80元/吨不等,跌幅在20%左右;中南的两广降价也不俗,环比年初跌落70-85元/吨,降幅分别在22%左右。西南区域受川贵价格的大幅跌落影响,降幅亦超过10%。北方地区跌幅相对较小,区域水泥价格平均下滑15-25元/吨,环比跌幅在5%~7%之间。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经营中,但为保证现金流,宁愿以低价销售也不主动有序减产。

[Page]

  1.3 量价齐跌致行业效益大幅收窄,亏损面扩大

  在成本方面,年初以来煤炭价格的大幅下挫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水泥企业的压力,也为水泥价格的节节下行打开了空间。以秦皇岛港大同优混(5800K)平仓价为例,其价格由去年6月底的552元/吨下跌到了今年6月底的450元/吨,下跌幅度18.50%。折算到水泥企业的吨生产成本上,有10-15元/吨的下降空间。至6月底月全国水泥煤炭价格差逼近200元/吨,已低于2012年同期,且各月与去年同期的差额由年初20元/吨扩大至6月底的50元/吨,这大大收窄了水泥的盈利空间。

图4:水泥煤炭价格差收窄大幅压缩了行业盈利空间(元/吨)

水泥煤炭价格差收窄大幅压缩了行业盈利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受量价齐跌的影响,尤其是价格方面,上半年行业毛利率已降至12.76%,销售利润率仅为3.20%,为自2007年以来最差水平。由此,行业仅实现132.65亿元的利润,同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61.45%。6月末全水泥企业应收账款净额817.63亿元,同比增加4.01%,企业现金回笼进一步减少。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已提升至5.38%,较去年同期高出0.14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有所下降。

  从亏损面来看,行业亏损额超过110亿元,为历史最高。亏损企业数达到1316家(含粉磨站),占全部企业数的3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从区域来看,东北、华北、西北行业全面亏损,尤其东北去年微利的情势已不在;华东、中南同比去年分别缩水50%、42%,西南更是下降82%以上,连续三年的新增产能大幅扩张的市场冲击力已显现。

图5: 2014-2015上半年全国各区域行业利润对比(亿元)

2014-2015上半年全国各区域行业利润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二、行业供需:基建需求独木难支,新增产能锐减

  2.1 地产需求颓势依旧,基建需求不及预期

  水泥为需求敏感性产品,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宏观大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4年以来就加速跌落,至2015年上半年增速已降至11.4%,同比下降近6个百分点,上一次12%左右的增速在2000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是对水泥需求最直接的拉动,其增速已跌至13.2%。

  从需求细分项来看,房地产端的严重匮乏及基建端的低迷致使整个水泥行业需求大幅萎缩。在房地产方面,由于政府作出房屋政策调整和货币宽松不断政策之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显著反弹,上半年已同比增长3.9%。然而,房屋新开工依然处于疲态,开发商仍继续努力去库存,对新项目的建设动力不足,房地产保持谨慎投资态度,前6个月投资仅同比增长4.6%,低于金融危机2009年同期的8.3%,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8%,住房新开工面积更甚,同比下降17.3%。房地产端水泥需求的大幅削减严重拖累了整个市场需求增长表现。在基建方面,上半年基建投资维持在20%左右的增速,投资表现良好,尤其在铁路、道路投资显著扩大。自2014下半年国家密集批复了大批基建项目,但因资金问题,项目有效开工不足,对水泥需求的提振作用并未集中显现,远低于市场预期。

图6:上半年地产需求颓势依旧,基建需求不及预期(%)

上半年地产需求颓势依旧,基建需求不及预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和基建投资的力度(尤其是基建项目资金的到位)是整个水泥需求能否改善的关键。除一线城市之外,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库存依然高企,快速去库存的节奏未变。近期地产销售市场的复苏改善了开发商的现金流状况,但面对房地产较长时期的下行趋势,其投资和新开工动能甚微。前期的新开工项目不足将继续拖累水泥需求增长。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低于15%的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下半年将加速基建投资,包括鼓励公共设施投资、宽带建设、棚户区改造、环境保护和水处理以及抗洪救灾等,积极发挥稳增长的主要作用。公私合作项目下半年也有助于提振投资。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在20%-22%。综合来看,下半年水泥行业的需求颓势难以出现有力改善,仅部分地区短期的基建需求有较大回升可能。

[Page]

  2.2 新增产能投放压力明显减小

  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同比下降10.7%。从新增生产线投放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国共投产15条熟料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1690万吨,较前两年同期3300、3400万吨的产能大幅缩减一半。从各区域上看,上半年产能冲击最大的依然为西北、西南地区,分别新增熟料产能604.5万吨和542.5万吨,主要是甘肃和贵州两地投产较多,中南的广西、湖南亦新增三条4500t/d生产线,华北及华东无新增产能。从企业来看,海螺水泥在贵州、湖南投产三条5000t/d线,是上半年新增产能最多的企业;其次是红狮水泥,在甘肃和广西各添加一条5000t/d线。此外,山水水泥南方水泥华新水泥等大型企业(集团)也各有一条生产线投产。

图7:上半年甘肃、贵州及广西为新增熟料产能前三甲(万吨)

上半年甘肃、贵州及广西为新增熟料产能前三甲(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因上半年市场需求疲软、行情持续跌落,大批已具备投产条件的生产线推迟点火时间,预计下半年全国新增熟料产能也仅在2000万吨左右,西南、中南为新增产能最大的地区,西北在上半年释放之后压力已减小,华北地区将有少量投产。整体看来,预计2015年全国新增熟料产能在3700万吨左右,较2014年的7254万吨缩减近一半,新增产能增速回落至2.14%。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1780条(不计关停),累计新型干法设计水泥熟料产能已达17.68亿吨。剔除已关停的生产线,预计目前实际运行的新型干法熟料线不足1600条,实际熟料产能约17.5亿吨左右(实际运行产能通常会比设计产能高出10%-15%)。

  由于当前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已占熟料总产量的90%以上,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利用率能较好地表征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状况。由于今年一季度泛华北及东北地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错峰生产,明显拉低了行业的熟料产能利用率。在二季度逐步恢复生产后,即全年产能发挥的高峰时段,新型干法熟料产能产能利用率低于2014年同期4-6个百分点,6月份降至70.83%,低于2012年同期的73.85%。依据传统规律,下半年产能过剩的效应会进一步放大,产能利用率将会进一步降低。

图8:二季度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2014、2015年同期(%)

二季度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2014、2015年同期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三、形势展望:后市景气继续堪忧,行业砥砺前行

  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将继续维持稳增长的方针,以增强稳增长预期。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定投资的主要力量,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快速推进以及城投债发行条件放松,地方政府财力显著加强,推动基建投资下半年出现回升,基建投资维持20%以上增速的概率较大。而整个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去库存中,销售的回暖尚未有力拉升房地产投资 和新开工,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预计会在5%以内,下半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可能继续下跌,但跌幅将收窄,预计全年跌幅可能达10-15%。

  对于2015年乃至明年的水泥需求来讲,地产去库存仍使房地产端水泥需求继续弱势,而基建项目资金约束仍在,这使得基建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变得分散而迟缓,大大削弱了其对房地产水泥需求跌落的缓冲作用。由于投资项目落实到实际水泥市场需求的体现需要一段时间,未来短期内的水泥需求主要是由前期项目的积累。从中国水泥研究院的行业景气指数来看,先行指数在2014年8、9月份加速跌落,该指数领先一致指数约9个月左右,这意味着下半年整体行业景气状况难有良好改善。预计年内整体水泥需求将同比下滑5%-7%,即2015年全年水泥产量或在23-23.5亿吨范围内。

图9:行业先行指数自2014年8、9月以来加速跌落

行业先行指数自2014年8、9月以来加速跌落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在供给端,受新增产能大幅压缩、淘汰落后产能继续的双向改善,行业总体供给压力将继续缓解。预计2015年底水泥总产能将在32.5亿吨左右。严峻的需求形势,迫使众多弱势企业停产停窑频繁,水泥产能利用率将大幅下滑至70%-72%,熟料产能利用率更是在70%以下。

  诚然,水泥价格经过上半年恐慌式价格战后,已跌至近7年来同期新低,但仍未真正触底(仅部分地区处于底部)。下半年价格行情难有乐观表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需求低迷是最大不利因素;二是;企业普遍认识到未来一段时间是真正考验企业生存能力的时刻,低价求生是其根本出路;三是,大企业(集团)有意低价抢占市场,逼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为其并购创造条件。未来再次大幅跌落的空间已不大,预计在三季度继续小幅下行是主线,四季度将作底部调整,整体回升动力不强。除非下半年煤炭价格出现强势上涨、下游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有力提振水泥需求或企业达成一致形成共同推涨价格等因素出现,水泥价格才会有明显回涨表现。在行业效益方面,煤炭成本的大幅下降压缩了水泥生产成本,但也为水泥价格的下跌打开了空间,单位水泥盈利空间明显收窄,预计行业毛利率将低至左右12%-14%,行业盈利规模不及2012年的657亿元。

  在区域市场方面,东北地区“经济塌陷”,整体投资乏力,区域水泥市场需求匮乏,下半年行情仍难有根本改善;华北地区重点关注的“京津冀一体化”逐步转向落实阶段,区域交通网蓝图已出,短期其对市场需求拉动效应不明显,未来整体来看供需改善可期;华东及中南将是年内市场行情下跌最大的两个地区,海螺水泥的以价换量一石激起千层浪,将此前区域良好的竞合格局破坏殆尽,中小企业的运营受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力短期内仍将持续,但区域市场巨大的价格弹性,也让下半年的行情走向充满了变数;西南地区是效益变动最快的地区,在需求增速减缓情形之下,前期新增产能释放的市场压力已突显,哀鸿遍野等待新一轮整合,短期内行情反弹力度不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的新一轮水泥需求对西北市场刺激并未明显显现,一是受地区水泥产能过剩严重的削弱,二是实际开工的重大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影响了水泥需求。

  年内水泥市场的急转直下,让众多企业措手不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在平台期内的水泥行业所必须经历的,也只有在竞争过程中开展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构建新的行业格局是破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关键。若要在此轮结构调整和优化中重生,企业只有主动求变,积极实践互联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现代制造服务业等,甚至布局“一带一路”,只有不断去创新、创造价值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经过“血拼”洗礼的水泥企业,才是最强壮的,能适应各种市场环境。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本文将2001年至2019年划分为2001~2011年、2012~2016年、2017~2019年三个发展阶段,从区域市场、需求、供需关系、集中度、价格指标的变化,来揭示中国水泥工业在这一强周期发展过程中的轨迹。

2019-10-09 14:55:24

近年来随着水泥行业加强行业和区域协同,成立多家区域联合公司,区域联合发文,限产涨价的行为,使质疑水泥行业存在“垄断”的声音不断出现。

2019-05-22 09:35:47

在国内新增产能受限、环保政策不断加码的形势下,发展骨料对于建材上下游企业是个很好的业务补充。水泥企业凭借自身良好的现金流、业务协同性高等特点布局骨料具有天然优势,骨料业务或将给水泥企业带来新的弹性。

2019-04-26 10:43:35

我国传统水泥行业受物流制约较严重,价格普遍受运输距离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企业销售半径过短。近几年,行业采用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方式,利用铁路水泥降低水泥运输成本,扩大水泥销售半径。

2019-04-07 13:46:24

3月4日,塔牌集团召开2018年度总结表彰暨2019年度工作动员大会,董事长钟朝晖、副董事长钟剑威出席大会。会议由塔牌集团党委书记李斌主持,集团公司领导、各单位正副职、先进工作者和职工代表、合作伙伴代表等近200人参加。

2019-03-07 09:12:47

我国危废行业起步较晚,在政策方面可参照发达国家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减少走弯路的时间。但两国危废行业有较大不同,包括产废行业、主要处理方式、发展阶段、(第三方)市场空间等都有较大差别。中国与美国危废行业具体对比如下表所示。

2019-02-25 10:28:19

正如水泥、混凝土一层层铺过地基,一层层跃出地面,又一层层打破城市的天际线,华润水泥几番打破瓶颈、腾挪转型,在曲折中前行,用坚实的成就跻身华润集团战略版图,融入了华润传奇。

2019-01-31 10:34:54

近年来伴随着环保政策及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实施,使得部分落后水泥产能退出市场,行业供求关系得到阶段性改善,水泥价格合理回升并保持稳定,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

2019-01-12 15:44:20

相信很多人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卖水泥已经比卖房子更赚钱了。闷声发大财的水泥企业,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2018-10-29 10:03:16

进入公元2018年,一场砂石短缺风暴席卷而至,伴随着监管飓风的助力,风暴能量逐浪推高,及至8月上旬,形成了无问西东、不论南北,砂石料天量短缺的旷古奇观,这也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短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天价誓不还,一首打油诗还是比较形象的展示了当前建筑用砂的奇缺状态。本文以纪实评论体方式记录城市化建设中的这样一个瞬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

2018-09-13 10:07:53

5位行业专家对下半年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趋势进行研判,对相关产业港股业绩走势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8-05-24 11:23:20

5月9日,华泰证券在上海举办了再生资源及危废产业链高峰论坛,“危废还是蓝海吗”圆桌论坛邀请了星河环境董事长陈曙生和金圆股份首席专家李春萍作为会议嘉宾。

2018-05-10 16:09:43

3月30日,行业期待已久的2018年中国水泥网年会在杭州盛大开幕,来自全国水泥行业、设备企业超过400人共聚盛会。

2018-03-31 05:11:50

作为行业内一年一度的大事,中国水泥网在杭州举行的年会都紧抓当前行业热点,为行业探寻发展之路,得到了行业的高端关注。

2018-03-19 14:24:41

2015年《全国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全国危废产生量为3976万吨,但是由于该数据来源于企业自主申报,明显低于实际产生量。专家预测2018年全国危废的实际产量在1.18亿吨。从处理量的角度看,2015年危废处置量为3200余万吨,据此测算危废处理率仅为30%左右。

2018-03-12 09:46:31

危废异军突起,2017年行业景气度高热,广受资本市场的关注。高利润驱使众多企业纷至沓来,仅去年并购数量就超过20起,涉及金额几十个亿,很多企业争相进入危废领域,未来5至10年将是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

2018-03-07 13:30:52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领域水泥企业与环保企业近期强强联合、收购大事件不断离不开2017年开始国内危废市场并购大潮的带动。2017年环保产业共发生86起并购,涉及金额385亿元,其最大特点是危废市场并购爆发,并购数量超过20起。

2018-02-11 11:26:40

水泥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增强行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目的。

2017-12-18 09:20:48

金圆股份借助水泥行业的长期积淀转型进军危废市场,有望在多个省份形成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核心,以传统危废处置工艺为配套的完整业务格局,从低成本、投产快、全牌照覆盖三方面发挥优势,快速占领全国危废市场。

2017-11-06 09:23:02

中国拥有着世界第一的水泥产量,然而却有着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熟料系数。

2017-10-11 13:17:44

公司2017年上半年收入319.08亿,同比增长33.10%;归母净利67.17亿,同比增长100.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23亿元,同增71.2%,EPS 1.27元,符合市场预期。

2017-08-22 09:01:51

近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西部建设董事长吴文贵做客中国水泥网,畅谈新形势下中国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混凝土行业如何走出去。

2017-06-08 11:46:53

3月30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截止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水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5.50 亿元,同比增长 8.08%;实现利润 10.76 亿元, 同比增长 9.96%。

2017-04-01 10:10:5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导致水泥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使得水泥产能过剩成为当前业内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彭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作为建材人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就水泥去产能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2017-03-17 14:49:03

进入11月,新疆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就进入了长达四五个月的错峰停窑时期。而此时此刻,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因为产能过剩仍是众多水泥企业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

2016-12-21 10:47:23

其实看过我之前写的《竞争与合作:如何重建英国铸造业》 都非常清楚:给淘汰的公司,未必是行业里最烂;外推定律:被淘汰的行业,也未必都是整个社会中最烂的行业;外推股市定律:不论是暴跌还是被退市的上市公司,未必是所有上市公司最烂的公司;外推股市逆向定律:涨幅最高的公司,未必是业绩最爆棚的公司。

2016-12-14 10:49:54

山西省日前印发《山西省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 增效益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针对水泥行业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压减水泥熟料产能1000万吨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并在严禁新增过剩产能、依法退出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实施错峰生产、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

2016-12-05 10:12:54

两锦地区是东北的一个缩影,而东北所面临的行业低迷则是国内不少地区正在面临或者不久即将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加速行业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当前所需,更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2016-11-28 09:08:17

在业内,两材合并一事早有传闻。作为主业同为水泥的两家央企,两材有着同样的企业性质,板块构成亦有大量重叠,在当前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市场需求下滑,国际市场整合加速的背景下,两材合并可谓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亦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

2016-09-20 15:28:48

困局之下,运策决机来自于水泥企业各管理层的判断力和对信息的掌控度。

2016-09-20 10:10:49

在行业自律和下游需求回升的推动下,水泥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空间。然而,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如果去产能做不好,可能就会全行业亏损。

2016-09-13 09:16:49

9月9日,由中国水泥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等行业领导及各地方水泥协会会长、秘书长,全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等280余人参加会议。

2016-09-09 20:26:26

通过合并重组,新成立的中国建材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和世界建材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水泥行业的去产能步伐将大大加快。

2016-08-28 09:08:37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发展动能的转换,建材工业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适应生产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缺乏,行业增速放缓效益下降。

2016-05-25 10:04:39

国务院网站5月18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就今后一段时期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过剩产能,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企业降本增效实现脱困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并提到要提升水泥制品,提高建材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绿色建材产品比重。

2016-05-19 10:02:22

2015年以来水泥企业盈利及获现能力均明显弱化,债务保障能力下降。近期违约事件的发生,暴露了部分企业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风险,并对整个行业的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2016-03-27 08:22:54

近日,中国水泥协会召开了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C12+3峰会),水泥行业领军人物齐聚珠海,共同探讨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议题,共商水泥行业发展大计。

2016-03-21 10:01:58

水泥是建材大行业中的主要产品。水泥行业去年整体还是盈利的。但行业利润下降了60%以上。南方盈利北方亏损。水泥行业的结构性改革也是随着整个国家这一轮从需求转到供给侧,重新审视行业这一路走来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实质还是转型升级的内容。

2016-02-29 09:23:22

2016已经来了,回顾过去、部署未来的时候到了。2016年1月,各大水泥企业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在总结2015以及“十二五”工作成绩与经验的同时,也开始做着2016和“十三五”的发展规划。这些企业2015年经营业绩如何?2016年会有什么举动?“十三五”又有什么规划?小编特将各大水泥集团年度工作会议做了概括总结。

2016-02-05 10:58:1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行业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2015年业内大事多与之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就来全面盘点一下,过去这一年有哪些最值得我们记住和思考的行业之最。

2016-02-02 09:41:11

1月28日下午,水泥指数编制课题通过专家组验收。水泥指数对于产业预警监测、行业政策制定、企业投资、行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可更好的从数据上引导企业避免盲目投资,助力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此外,水泥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研判亦可提供参考。

2016-02-02 09:02:14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最大的风险之一是产能过剩,“去产能”是必须长期坚持和实施的基本国策。此外,由于中国巨大的水泥产能,使得水泥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位全国第二位,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2016-01-14 10:07:50

时间步入2016,回顾刚刚过去的2015,水泥量价齐跌,行业利润经历膝斩,环保不断收紧……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简单梳理一下2015年的水泥行业,这些数字你还记得吗?

2016-01-05 08:40:43

公司盈利主要源于海外与西藏,国内水泥业务小幅亏损。上半年8883万净利润中,经常性收益约6400万元。其中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贡献了约4582万净利润,西藏约5750万,柬埔寨550万,合计约1.09亿元,是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国内除西藏以外的区域陷入亏损;目前Q3价格继续下行,主要看Q4是否上涨及幅度。

2015-08-25 09:05:38

受国家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给水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行业结构调整、创新、升级等工作仍在艰难推进,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加压、企业利润萎缩等问题日益突显,行业已经进入了“阵痛期”。

2015-08-04 10:57:41

古人云,“乱世出英雄”,未来产业整合、环保转型、“互联网+”以及走向海外将是主导行业发展的四大趋势。当前行业“诸侯”已经开始“攻城拔寨”,华润联合昆钢、海螺并购圣塔、红狮建厂缅甸……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开始,在经历未来可以遇见的行业“震荡”之后,谁将成为“乱世英雄”,我们拭目以待。

2015-07-31 09:06:03

未来,在经济增速继续减缓、投资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之下,水泥消费主力房地产、基础建设减速、调整,水泥需求进入平台期。在平台期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不可避免,竞争将有助于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快速实现。在此过程中,行业将出现大量的兼并重组机遇。

2015-07-29 10:17:17

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步入平台期之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无论是行情的全面低迷,还是并购重组加速,亦或是进军海外市场,无不预示着这个时代水泥行业变革序幕已经拉开。

2015-07-28 09:56:38

2014年,原材料司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及部内任务分工,扎实推进有关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第一,产能扩张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第二,效益继续保持增长。第三,产业集中度提高。第四,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第五,走出去势头良好。

2015-04-28 09:49:23

新常态下,水泥企业更应该及时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淘汰落后、限制新增、联合重组、市场竞合、自律限产、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围绕“供给”多管齐下,保持供给与需求、销量与价格的动态平衡,争取良好的效益,进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5-04-28 09:39:43

Anhui Bengbu Area Cement Price Re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