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施工旺季的到来,部分地区水泥价格一路上涨。随着水泥价格的上涨,关于水泥价格过高的声音开始出现。然而,水泥价格真的高了吗?就此问题中国水泥网与业内资深专家进行了交流。
业内资深专家认为当前水泥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合理的现象,如果水泥价格偏低对整个行业及下游市场将带来不利影响。随后他对此进行了分析。
1、合理的水泥价格可以促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建设生态文明,水泥行业在矿山修复、降低污染物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水泥企业成本增加反映在水泥价格上涨方面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以往水泥生产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厂墙以内,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逐步完善、水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不断加强,故而水泥的成本应从矿山的开采修复、环保设备的完善等综合方面来考虑。水泥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对成本认识的回归。
如果水泥价格偏低将不能保证水泥企业的正常经营,这会对开展水泥行业的循环经济产生阻碍,而合理的水泥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使水泥企业更有能力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环境污染。
2、偏低的水泥价格不利于降低资源型产品(水泥)的消耗
水泥本身属于资源消耗性产品,水泥的生产需要消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如石灰石、煤炭等,并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故而,行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要持续的进行工艺改进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如果水泥价格偏低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
另一方面,业内专家认为水泥价格偏低还不利于驱动改变资源类产品的消费观念。近观国内十年的水泥行情,水泥价格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周期,但是近期贵州水泥价格又出现了180元/吨的价格。他认为这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特别是下游的从建筑的设计、施工、应用等环节减少水泥、骨料等资源产品的消耗是不利的。
“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建筑相对粗梁粗柱。目前我国混凝土可以做到C80、C100,但是目前从设计单位到施工企业以及业主单位在应用过程中还是以C30、C40为主,以此导致建筑物自重的增加和材料的浪费,过低的水泥价格对抑制资源类产品的消费不利。”业内专家说。
水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可以敦促下游建筑施工单位通过技术手段合理使用水泥,提升建筑质量。另外,水泥作为一种资源消耗型产业,也需要合理的价格让资源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抑制在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等情况。
那么我国水泥价格属于一个怎样的水平才算合理呢?业内专家表示,国内水泥价格保持在怎样的水平合理是相对而言的,合理的水泥价格应符合国际潮流。
随后他将中国的水泥市场与印度进行了比较。业内专家表示,印度目前有210多家水泥企业,14亿人口,以往其产能发挥率长期低于60%,远远低于中国。
“他们既有50年代的生产线也有最先进的14000t/d的生产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国家的技术进步落后于中国,而我们的煤炭价格、环保成本、人工成本也都比印度要高,但印度的水泥价格却保持在90美元左右。”业内专家说。
另外,今年5月,我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为66美元/吨,而国外大部分水泥产销大国水泥价格均较高,普遍在80美元/吨以上。其中,欧盟28国水泥平均售价在80美元/吨,英国、法国高于100美元/吨;美国、加纳高于120美元/吨;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在80~120美元/吨之间,与国外水泥价格相比中国的水泥价格并不高。
针对近期贵州一些地区水泥价格出现180元/吨的情况,业内资深专家认为这是当地水泥市场无序的表现。“反观我国整个水泥行业,大部分地区都产能过剩严重,如果行业没有秩序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都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业内专家说。
总而言之,水泥的价格不单只反映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还是水泥行业承担社会成本以及在整个建筑材料应用过程促进下游行业降低资源类产品消耗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