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全省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两体系’建设汇报会”,在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召开。会议听取了滕州中联中顶山矿“两体系”创建工作汇报后,与会的省及12地市安监局领导和代表们现场参观了滕州中联中顶山矿区卸矿平台和215工作面,查看了采场的台段高度、边坡管理以及现场凿岩、铲装、运输设备等运行情况;观摩了“两体系”建设的实施流程、基本要求、风险点的划分和分布、风险分级管控公告等内容。会议对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矿山安全生产“两体系”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健全机构、隐患排查、建章立制、强化培训、全员参与、严格考核等各个方面部署周密,实现了管理体系科学化、风险管控制度化、安全培训规范化、制度管理流程化,是相关企业学习借鉴的标杆和典范。会议还决定年底前分四期在滕州中联召开矿山“两体系”建设观摩推广会,组织全省211家露天开采非煤矿山企业700余人到滕州中联观摩学习。
2017年,全国水泥行业最吸引眼球的是什么?错峰生产、水泥涨价、搭建去产能平台等,而发生在滕州中联的吸引了全省在此召开现场会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却少有人关注。然而它对水泥行业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
前不久,中国建材报记者赴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实地采访,对“两体系”建设内涵,其对水泥企业矿山安全生产的意义,企业如何具体操作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什么是安全生产“两体系”
所谓“两体系”,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简称。安全生产“两体系”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举措。
安全生产“两体系”从何而来?
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记者从山东省安监局矿山处了解到,从2016年初,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国务院及国家安监总局的安排部署,山东省全面展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非煤矿山作为全省“两体系”建设的重要分支,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非煤矿山特点,突出顶层设计,加强工作指导,按照“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和“管用、好用、职工乐于用”的基本要求,以选树标杆企业为突破口,以科学合理确定风险及制定管控措施为重点,在全员参与、重点防控上狠下功夫。具体步骤是: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然后明确具体目标,选定标杆企业;具体从标准的编制和培训入手,为企业开展“两体系”建设提供工作指南;以辨识风险为关键,科学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全员参与,岗位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强指导,精心培育,确保“两体系”建设沿着正确轨道运行。“两体系”建设两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以往大幅下降。
标杆企业是怎么做的
滕州中联中顶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位于生产厂区西北侧,矿区面积1.95平方公里,设计拟定矿区范围内石灰岩储量1.97亿吨。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较陡,山沟切割较深,矿床为露天开采,矿石品位高、杂质少。矿石破碎后经1.5km长皮带输送机运入厂区石灰石均化库。
由于有着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经省安监局考察,滕州中联2016年4月被选定为露天开采非煤矿山省级安全生产“两体系”建设标杆企业。
中国联合水泥及淮海运营管理区对滕州中联矿山“两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做出专门部署:由中国联合水泥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淮海区生产技术中心总经理祝尊峰牵头,组织区域内优秀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到滕州中联“两体系”建设中;同时要求淮海运营管理区内拥有矿山的中联企业积极行动,同步推进矿山“两体系”建设,促进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为省级标杆,滕州中联最初受省安监局委托,承担了全省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的编制工作。据滕州中联安全环保办公室副主任张振峰介绍,公司着手编写《实施指南》时,全省这方面的通则和细则还没有发布,他们只能依照以前的管理经验,一点一点摸索着干。目前,由滕州中联起草的该《实施指南》(报批稿)已上报省里,不久将以山东省地方标准形式下发。
滕州中联办公楼内辟有一大间“两体系”建设办公室,陈列和布置了各种学习资料和宣传内容,就算是对“两体系”建设完全陌生的人,走入这间办公室也很快会熟悉和了解。记者看到墙上挂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风险分级管控程序”、“‘两体系’建设组织机构”;桌上摆放着统一格式印刷的“管理人员隐患排查记录”、“隐患整改通知书”单,其中“隐患排查情况记录本”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分为岗位级(蓝色风险)、班组级(黄色风险)、部门级(橙色风险)和公司级(红色风险)四个版本,另外还有两年来滕州中联“两体系”建设的完整资料。
张振峰介绍了“两体系”建设初期的具体工作流程。第一步,首先寻找风险点、辨识危险源。滕州中联对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组织人员针对矿山基本情况、岗位作业情况、特殊场所等,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其次,针对每个风险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用LEC法进行科学评价,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分出四个等级:一级风险(红色)、二级风险(橙色)、三级风险(黄色)、四级风险(蓝色)。
第二步,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逐项制定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风险始终在控制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作业风险。2016年8月,滕州中联初步形成第一版“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涵盖了矿用自卸车、挖掘机、装载机、爆破作业、凿岩作业、机械维修、电气维修、洒水作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边坡管理,共10大类风险点、排查危险源168个,编制了公司风险点名册。
“总体思路就是,先确定风险点,把风险点里面的危险源识别出来,然后进行风险分级,针对所有危险源制定相对应的管控措施。”张振峰说,隐患排查的依据或对象,就是看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得如何,看识别出的危险源的控制情况。比如爆破作业,风险等级属“公司级”,是公司矿山里唯一一个一级风险(红色等级)。确定为红色等级的风险,四个层级都要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这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2016年12月,山东省安监局发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通过学习,滕州中联进一步明确了风险点与危险源的区别和联系,在前期运行基础上,又重新划分了风险辨识范围,重新排查危险源。“以设备设施和作业行为作为两条主线,先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岗位风险辨识,对每一处风险点的危险源进行排查、辨识;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完善,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三结合’,组织召开各类专题会议。2017年4月形成了第二版‘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共划分风险点15个,排查辨识危险源122个,增强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的简便性、可操作性。”张振峰向中国建材报记者表示。
“两体系”建设改变了什么
滕州中联中顶山矿“两体系”运行以来,员工普遍反映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便于记忆、易于操作。作业人员对本岗位的风险等级、危险源种类、管控措施均能做到手指口述,作业前能按照“先排查、后处理、再上报”程序操作,基本达到了风险预知预控、超前防范的目的。
与未开展“两体系”建设之前相比,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层次更加明确,排查标准更加合理,责任落实更加清晰,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得到了大幅提升。
滕州中联副总经理、安全环保办公室主任鹿志清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在建设“两体系”之前,安全措施是相对简单孤立的,员工注重的只是操作规程的执行,看看是否遵守规章制度了,安全帽是不是戴了,关注的是个体行为;推行“两体系”后,员工知道了程序化的东西,工作之前,要根据制定的隐患排查标准,先观察存在哪些风险和隐患,是否处于控制范围之内,然后才工作。这样就养成了上岗“先排查、后处理、再操作”的良好习惯,使现场隐患能得到及时查出、及时消除,安全事故能得到有效预防。通过“两体系”建设,解决了安全生产管理上“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问题,解决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的问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可以说“两体系”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治本之策。
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亚军告诉记者:“露天开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两体系’建设,对水泥企业十分重要。生产安全重在防范,重在提前识别危险上做文章,发现不了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识别不了的危险才是最大的危险。作为省级标杆企业,滕州中联的‘两体系’建设仅是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更成熟、更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将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