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广东一地市机关报报道该市所属县级市水泥产业得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转型,华丽转身。该市2011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展开了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攻坚战。坚持“创新驱动”,把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去掉落后的、不适应市场的产能,卸掉包袱,轻装上阵,发展高效产能。
2013年引进的总投资18亿元的华润水泥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和30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改项目。另一方面到了2013年底,逐年淘汰了8家国营集体水泥厂,让他们退出市场。同时对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实力雄厚的三家水泥企业,以技改为抓手,扶持其转型升级。一家由年产10万吨机立窑落后产能技改为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产能,一家由年产10万吨机立窑落后产能技改为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产能,一家由年产20万吨机立窑落后产能技改为年产45万吨水泥粉磨产能。
报道骄傲地称,至此,该县市已全面解决水泥产业工艺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实现水泥行业生产线全面升级改造,境况一新,面貌一新。
如要下这两新(境况、面貌)结论,似还有瑕疵。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规定,60万吨/年以下水泥粉磨站属限制类。按当时(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水泥粉磨站的规模要达到年产水泥60万吨及以上。新建包括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项目。由此看来,年产20万吨机立窑落后产能技改为年产45万吨水泥粉磨产能显然称不上“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