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扰乱”水泥市场秩序,社会粉磨站不能留存?

2020-04-30 16:47:56

笔者以为,粉磨站企业的路或许应该交给粉磨站企业自己来走,依托市场的调节作用决定其生死而非采用“外力”限制其发展。

开年以来,河南水泥价格持续走低,最高跌幅一度逼近300元。当地企业曾试图多次推涨,但也几番受阻。究其原因,有当地企业表示,独立粉磨站众多是河南当前水泥价格几番上涨受挫的主因。

一直以来,关于独立粉磨站的去留问题业内存在激烈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社会粉磨站是影响区域水泥价格稳定,扰乱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限制粉磨站发展,甚至关停部分小粉磨站。甚至坊间曾有传言称,为抑制粉磨站发展,某大型水泥企业直言,若是粉磨站采购进口熟料将不再向其出售熟料。

去年中国建材联合会曾联手15家专业协会共同制定了《建材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其中要求淘汰单套粉磨水泥产能100万吨以下的粉磨设施(特种水泥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业内限制粉磨站发展的呼声可能不低。

与此同时,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我国水泥粉磨站两千多家,年产能在60万吨以下的小型粉磨站是为主流,数量占比约在55%;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粉磨站占比达到了78%;产能在200万吨以上的粉磨站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大多数还隶属于大型水泥集团。

在笔者看来,粉磨站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个体,是否淘汰应遵循市场规律,而非纯粹以规模论英雄。水泥行业发展至今,拥有如此庞大的粉磨站规模自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1、靠近市场,弥补“短腿”缺陷

水泥作为路上运输半径通常为200公里左右的“短腿”产品,一直以来运输都深受限制,但城市的建设又离不开水泥,这时粉磨站的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熟料生产线建设面临多重因素制约,如土地、矿山、环境承载力、运输条件以及城市规划等等,因此水泥熟料生产线多远离城市。相比之下,粉磨站建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加靠近市场,更好的满足城市建设需要。

以海螺著名的“T”型战略为例,主要思路就是利用长江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在沿江资源丰富地区建设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靠近市场区域建设粉磨站,实现了资源与市场的完美结合。在海螺“T”型战略实施过程中,粉磨站扮演了关键作用。

2、粉磨站是真正的“绿色工厂”

水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主要产生于熟料烧成环节。粉磨站在生产过程中以粉尘污染为主,但随着大部分粉磨站实施全封闭式生产,粉磨站粉尘排放已可以控制在10mg/m3以下,甚至更低,达到近零排放也非难事。

从这一角度来看,水泥粉磨站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其实并不明显。相反,粉磨站可以消纳大量工业废渣,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粉磨站有利于保持区域市场合理的竞争环境

当前,水泥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省份,部分企业话语权的增强大幅降低了整个区域市场的竞争强度,容易形成“一家独断”或“几分天下”的局面,降低了区域市场活力,不利于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粉磨站基于其灵活的布局以及多变的销售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区域市场的竞争强度,避免区域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出现。

4、稳定地方经济,提升就业率

通常一个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员工数量在50-100人之间,也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在部分乡镇地区,甚至于县级地区都已属大企业;再则,粉磨站的选择交通多为便利,接近市场,在水泥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生产的水泥还能及时满足当地经济建设需要。

从这一角度而言,水泥粉磨站的存在对于稳定就业,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熟料的过剩,环保问题也多出自熟料生产环节,粉磨站略显“无辜”。如今,面临严重的熟料控制、环保检查、生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的困扰,社会粉磨站依然处于深水区。

笔者以为,粉磨站企业的路或许应该交给粉磨站企业自己来走,依托市场的调节作用决定其生死而非采用“外力”限制其发展。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笔者以为,粉磨站企业的路或许应该交给粉磨站企业自己来走,依托市场的调节作用决定其生死而非采用“外力”限制其发展。

2020-04-30 16:47:56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