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揭示的未来战略方向

2015-11-24 10:54:24

中央政策层面已经达成“不破不立”的共识,中央面对经济下行调整将更有定力。十三五规划意在忍受短痛,通过供给侧改革挖掘中长期增长的动力。

  近期,中央宣讲团到各地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宣讲团的解读,是对十三五规划更丰富的补充。其中: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青海宣讲中提到“预计十三五前半期,经济增长仍将经历一个震荡筑底的过程,后半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新的增长点逐步成为主导动力,经济增速将更为抬升”。我们已经知道,如果要完成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核心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不低于6.5%,根据楼继伟部长的讲解,十三五期间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即十三五前期,中央极可能会容忍低于6.5%的GDP增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辽宁宣讲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我觉得没有结构调整,稳增长是稳不住的,不信我们走着瞧,你再去扩大投资,简单扩大投资是稳不住的,没有一轮刻骨铭心、脱胎换骨、刮骨疗伤的结构调整,你是稳不住的,稳五个月也稳不了一年,不要以为下行就是坏事,下行是要为上行准备积累和创造条件”。根据王一鸣的讲解,政策层面可能已经达成“不破不立”的共识,中央面对经济下行调整将更有定力,以短痛换长乐。过去政府在推动产能出清过程中,多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比如行业准入门槛、行业发展指导意见、信贷政策等,市场化手段社会阻力小,但是进度较慢,未来不排除政府直接采用更为强硬的行政手段加快推动产能出清。

  需警惕信用风险大面积爆发。第一个重点的关注的领域是大宗商品,由于大宗商品位于产业链的最上游,属于长周期品种,而且大宗商品全球定价,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将长期压制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国内大宗商品的生产、贸易、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第二个重点关注的领域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等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上文提到,中央政策层面已经达成“不破不立”的共识,未来不排除政府直接采用更为强硬的行政手段加快推动产能出清,届时国有企业的背景可能不再是护身符,产能过剩行业可能将迎来真正“狼来了”时刻。

  供给侧改革意在挖掘中长期增长的动力

  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供给侧改革”被中央决策层首次提到,并迅速成为市场热点。但是笔者认为,此处“供给端改革”不可等同于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也不可以照搬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来简单外推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政策。

  “供给端改革”虽然是新词,如果剖析本质,即进一步清除阻碍发展的桎梏,释放生产力,挖掘中长期增长的动力,而这一过程在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曾经多次发生,比如1980年代初期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1992年价格全面放开、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2001年加入WTO融入世界市场等等。这次重提“供给端改革”,相当于重回中国改革的历史正轨,而不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小修小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1月16日在G20会议上讲“中国有能力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但没有这么做,因为高消耗、高投入模式难以持续”。

  中国目前面临的供给端的桎梏,又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主要为:

  劳动力红利经历中长期拐点。

  对于一个后发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劳动力红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库兹涅茨过程,是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过程,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一产业,因此这个过程会为经济增长带来贡献。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转移过程已经接近尾声。二是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对于中国而言,这个峰值大约在2013年左右度过。劳动力红利经历中长期拐点,意味着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这是第一个特征。

  随着经济发展,养育幼儿的闲暇时间减少,养育幼儿的成本上升,使得生育意愿呈现趋势性下降,这是世界共同的规律,而高收入国家的生育意愿更低。中国受到计划生育的行政措施干预,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快,虽然目前已经开始放宽生育限制,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均GDP已大大提高,因此预计未来生育率仅可维持在目前水平,难有大幅反弹。

  环境保护成为硬约束。

  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的GDP锦标赛,是造成中国环境大面积快速恶化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果地方政府提高辖区内企业的环保标准,就会直接提升企业的成本,但是企业的产品是全国竞争的,如果本地企业由于环保门槛的提高而增加成本,就会削弱本地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收入乃至造成企业破产倒闭,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GDP、税收和就业。为了力保本地GDP的增长,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竞相降低环保门槛,因此过去环保约束是软的。

  现在环保约束逐步由软变硬,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国际社会的外部压力,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中国过量的碳排放、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会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环境压力,中国正在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约束自身是首要任务。二是民众健康的内部需求,近几年频繁多发的雾霾天气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除了空气之外,水源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民众越来越关切的内容。民众的关切和媒体的监督也在倒逼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

  从GDP单位能源消耗这个指标来看,中国在节能环保方面虽然有进步,但是距离世界平均水平和高收入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环保硬约束的直接作用是倒逼企业加大节能环保的投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影响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注:GDP单位能源消耗是指平均每千克石油当量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GDP。按PPP计算的 GDP 是指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为 2011 年不变价国际元。国际元对GDP的购买力相当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

  资本流出带来被动去杠杆压力。

  笔者在前文《外汇储备需要挤干“水分”》中提到,过去在境外融资成本较低、人民币单向升值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极低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大量企业进行套息套汇下所积累的过多的美元头寸,而这些美元头寸几乎都同步结汇,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货币,相当于国内“二次加杠杆”。根据BIS公布的数据,中国境内的境外外债余额由2008年底的1731亿美元快速增长到了2014年三季度末的最高点1.07万亿美元,随后在今年二季度小幅回落到了9858亿美元。

  随着美国经济走强、美联储退出QE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进入升值通道,资本开始外流,进而引发国内被动去杠杆。从私人非金融部门负债占GDP比例上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后经济下行,中国的外需快速下滑,同时中国的杠杆率快速上升,这说明中国采取了以债务驱动的内需扩张策略应对外需下滑,而这一策略不可能永久持续。

  一句话解释中国目前面临的供给端的桎梏,可以称之为中国过去所依靠的增长源泉枯竭叠加国际经济冲击的双重压力,因此只能依靠进一步的破除桎梏、释放增长潜力来应对。

  如何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笔者在前文《五中全会透露了什么重要信号?》中提到,五中全会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方法论,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而这十个字恰是针对当前面临的新的生产力桎梏所提出的应对方案:

  创新: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全要素生产率不能通过字面简单理解为全部要素的生产率,而是指剔除传统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剩余的无法解释的生产率的增长,可以理解为知识积累、教育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

  因此,十三五提出的创新,是全方面的创新,不仅仅指技术进步,还包括要素配置方式、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国家治理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宏观调控方式和金融监管协调等。

  协调:核心是加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改革开放初期主要采取“先行先试”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的发展初期有助于充分激发各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速度,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其会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容易啃的“软骨头”先被啃光,当开始动“硬骨头”的时候,仅靠单独一方的经济主体已经难以撼动,其二是隔离的、条块式的改革进展到后期,会出现各个改革主体的利益相互交错、纠缠不清,某一方推动的改革反而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种部门隔离、条块分割的“行政墙”使得重大改革寸步难行,这时就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个改革主体的利益,共同推动重大改革。

  绿色:核心是将环保由负担转化成产业。上文已经提到,未来环境保护将成为硬约束,这其实是在需求端将环保需求由虚做实,另一方面,在供给端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发展,提高环保产品的供给能力,环保的供需对接将有助于推动环保技术产业化,进而大幅降低环保产品的成本,极大满足社会的环保需求。更进一步,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缓解外部压力的同时,将有助于中国占据未来全球环保产业链的优势位置,使得环保产品成为中国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

  开放:核心是走出去抢占国际话语权。我们知道,因为海洋上无人类生存,因此海洋贸易更加自由,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经济主导了全球经济的进程,中国也因加入WTO受益于全球化红利,东南沿海获得快速发展。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现在比较简单的技术已经引进消化吸收完毕,附加值较低的商品面临全球产能过剩,单纯依靠“引进来”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的快速发展,比如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协议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封锁,美国也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施压等。

  中国未来走出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积极参与联合国、G20、APEC、IMF等全球组织的改革和规则制定,增加中国话语权,其二是推动中国投资走出去、产品走出去、技术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其三是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比如全球反恐合作、反腐败合作,承担更多全球责任,其四是由海洋为主转向海陆并举,西部发展或将摒弃简单的东部产业转移模式,而是诞生符合陆权战略的新经济模式,比如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陆路贸易以及能源产业等。

  共享:核心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过去发展中,政府和国有企业一直是充当发展的“急先锋”角色,比如地方政府就借助地价上涨—土地抵押融资—基建投资—地价上涨的循环撬动了巨量的投资,但是当经济调整到来的时候,政府和国有企业反而最先受到冲击,反而制约其托底经济和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比如说当前房地产高库存抑制了房地产商扩大投资的意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运转机制失灵。

  因此,在当前的困境下,推动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剥离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经济“急先锋”角色,逐步转型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取消政府的隐形兜底,使得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更加公平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应有之义。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前提,是提高统筹社会资源的能力,今年4月24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清华中国经济高层讲坛”上表示,为了不划入中等收入陷阱,有一个规律,是保证政府收入占比,也就是宏观税负,要逐步提高,提供再分配,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市场上热议的全面减税并不可期。

  未来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城镇化将呈现分化格局。

  如果我们根据城镇的规模大小,将城镇分为小县城、小城市、中型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五种类型,可以看到在人口迁徙过程中,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偏好是不同的。

  在2000年—2009年的十年间,特大城市的人口比重提高了62%,小城市的人口比重基本不变,而其他三种类型的城市人口比重都出现下降,也就意味着中国城镇化的路径并不均衡,而是呈现出“农村—小城市—特大城市”的三级跳的特征,因此特大城市的发展仍将成为下一步城镇化的重点,对于目前出现的“大城市病”的问题,笔者坚持认为更多源于城市管理不当。因此,特大城市的基础设置投资,比如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地下管网、清洁用水等,仍将是可以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通过房地产REITS化解高库存。

  中国的商品房待售面积由2009年2月份的1.43亿平方米快速增长到今年10月份的6.86亿平方米,成为重要风险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特别提到“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由于当前政府并无财力全额收购,因此采用政府贴息的房地产REITS基金是可选方式,其运作机制如下:

  首先,政府回购房地产库存,并作为廉租房提供给低收入人群,发挥公共产品供给职能;随后,政府通过补贴租金的方式,将廉租房资产打包成REITS资金向社会公开募资,回笼资金。这种机制实现三方共赢,政府通过租金补贴的杠杆方式化解库存风险,低收入人群享受低租金,社会资金获得合意资产。

  内需消费仍是增长亮点。

  未来内需消费将出现分化,高端、低端消费相对较好,中端消费相对较弱。高端消费方面,国内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消费潜力庞大,对商品的品牌、品质、安全等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这部分购买力主要在国外释放,比如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旅行项目逆差604亿美元,其中很大部分由境外消费贡献,但是这些境外购买的商品其产地大部分是中国,因此如何通过平台建设、税务法务、规制监管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优秀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创设自有品牌和渠道,是下一步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方向。

  低端消费方面,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另外上文提到劳动力红利经历中长期拐点,意味着劳动力的收入快速增长,这就意味着基本的消费服务比如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仍有长期的增长空间。

  产业升级和再工业化方兴未艾。

  淘汰过剩产能不等同于去工业化,相反,中国的低端产能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端产能不足,主要体现在过去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以引进和模仿为主,而先进技术遭遇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因此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待提升,当前更需要的是产业升级和再工业化,这也是中国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意义。

  未来亟需进行产业升级和再工业化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基因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行业都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生活类服务借助“互联网+”实现突破。

  传统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分工—专业化—效率提升—交换”,但是生活类服务却不需要分工,比如司机,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专职司机,每一个会开车的人都可以作为司机服务的提供者,而“互联网+”有效破除信息不对称,将生活类服务的供和需更好对接起来,使得每个人即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服务的供给者,Uber即是出行行业的典型案例,以此类推,吃穿住用行都生活类服务都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生活类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比如Uber对传统出租行业的直接冲击,以及Uber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拥有自己车辆的需求,使得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行业面临中长期的拐点,第二是给VC、私募、银行理财等社会资金提供了大量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未来随着创业板、新三板的深入改革,这些权益类资产将获得更多的退出机会。

  作者简介:

  万钊,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研究员,现就职于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任高级分析师,主要负责宏观、利率和汇率的研究分析。曾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中信证券总部。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we still need to continue our efforts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existing clinker system, innovating the design of new low-carbon clinker (new clinker), breaking through the time lag and multi-scale barriers, building a digital system without "gap" in the whole process, maximizing the value of data, and supporting low-carbon in the whole process (time-sharing power consumption, coal consumption, low-carbon ratio, etc.).

2024-10-29 14:07:23

On October 24, the "2024 China Cement Double Carbon Conference and the 12th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xchange Conference" was held in Wuhu, Anhui Province. Gao Dengbang, President of China Cement Association, Zhu Shengli, General Manager of Anhui Conch Group Co., Ltd., Lv Zhijian, President of Xinjiang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 Association, Ma Weiping, Chairman of OCC, Jiang Dehong,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Engineer of Tianshan Materials Co., Ltd., Li Jian,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an Yueming, Professor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ge Wenda, Chairman of Leishan Cement Co., Ltd., Century Xinfeng, Hubei, Yan Haochun, Technical Director of China National Inspection and Testing Holding Group and General Manager of Cer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enter.

2024-10-24 16:55:38

Tao Congxi main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 cement industry, the technical path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3C" carbon neutralization technology in cement industry, and the "3C" carbon neutralization practice cases in cement industry.

2024-04-03 13:58:22

At present, the cement industry is facing se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which can be said to be "the autumn of life and death".

2024-04-02 17:13:02

On March 28, the 13th China Cement Industry Summit and TOP100 Award Ceremony hosted by China Cement Network was held grandly.

2024-03-28 18:30:58

The company continues to streamline the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e personnel,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lexible salary system, and constantly reduce costs.

2024-03-26 09:26:35

Cement demand in 2024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he trend of the previous two years and continue to decrease. The downstream of cemen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frastructure, real estate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demand for infrastructure and rural market will remain stable. The key is whether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can stabilize and rebound, thus supporting the demand for cement.

2024-03-18 13:43:28

Aggregate business is a temporary "life-saving straw" for the cement industry, not a long-term solution.

2024-03-06 09:27:02

On March 28-29, China Cement Network will hold the "13th China Cement Industry Summit and TOP100 Award Ceremony" in Hangzhou. During the conference, awards will be given to the top 100 cement and supplier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experts and scholars, China Railway and other construction units will b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ement industry in the future, and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the future!

2024-02-27 09:41:58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concrete city" model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un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the world. In the pas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grabbed a lot of investment and trade gains, but under the new capitalism of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in Africa, local political and business elites have risen and formed alliance networks, among which the best have even begun to launch reverse m ergers and reshape "North-South relations". With the retreat of neoliberal influence, a new governance model seems to be emerging in West Africa: the government centralizes the promo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enterprises respond to the call to speed up the landing, and the people vot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ir achievements.

2024-02-07 09:41:37

这里的水泥厂是华润建材科技旗下的封开水泥,它是华润建材科技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封开县的龙头企业之一。

2023-12-21 14:04:07

花园式工厂,高达近百米的预热器和旋窑熟料生产系统像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战士,刚毅稳健、充满活力。

2023-12-02 17:51:12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

2023-08-23 13:31:23

从水泥价格、水泥产销量、水泥进出口等方面,分析12个主要国家水泥市场的具体情况。

2023-08-07 16:59:35

依托自身在低碱水泥等方面的优势,宛北水泥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2023-07-05 11:35:37

蓝图绘就,奋进其时。水泥工业唯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低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才能让绿色成为水泥生产中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2023-05-09 10:59:25

4月25日,由中国水泥网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

2023-04-25 18:24:31

4月19日,河北省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3-04-20 11:55:24

心无旁骛做主业,打造行业新标杆。2022年,福建金牛(集团)公司牢牢坚守“持续经营好企业,努力使基业长青”使命,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持续做优做大做强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2023-03-23 16:07:30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03-08 11:18:31

中国水泥网定于2023年3月15-16日在浙江杭州举办“2023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颁奖典礼”,深入探讨宏观经济走势与水泥行业发展方向,凝聚星火之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2023-02-20 09:35:31

传统的大宗建材产品“水玻陶”产量已达峰值,市场需求总量及消费拐点基本确认

2023-02-19 13:38:36

2月7日,《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2023-02-08 09:35:22

2023年3月15-16日,中国水泥网将在浙江杭州举办“2023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OP100颁奖典礼”,深入探讨宏观经济走势与水泥行业发展方向,凝聚星火之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2023-02-06 11:14:12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3-02-06 10:59:42

加快产品提档升级、工艺技术创新、固废资源利用……

2023-01-27 17:54:13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指数运行周报(2023.1.13)

2023-01-13 17:20:17

吴文贵等34位在业内享有崇高威望的企业家、院士、专家当选副会长或特别副会长;吴志旗、张雁、王发洲当选轮值会长;高智当选秘书长。

2022-12-23 18:09:06

重庆市作为国内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2021年重庆市商混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66%,人均商混消费量为2.54方,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一。本文从供需结构、产能分布以及竞争情况等方面对重庆市商混行业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022-12-01 10:26:30

在城镇化进程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预拌混凝土需求总量面临下滑预期,加之受到“双碳”目标约束,要求行业从追求量的扩张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2022-11-10 13:30:27

近三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依然坚定,绿色、低碳、智能化等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行业正在加快重构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2022-10-19 09:20:09

匹兹堡--(美国商业资讯)--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倡议(CEMCCUS)和全球水泥与混凝土协会(GCCA)近日在首届全球清洁能源行动论坛(GCEAF)上公布了一项协议。

2022-09-30 10:54:58

华润水泥如何推动ESG发展。我谈三个“共”,即“与环境共生”“与社会共享”“与员工共进”。

2022-09-23 14:37:39

9月6日,中电建集团云浮市云安区绿色建材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在云安区都杨镇隆重召开,这标志着广东省年产规模最大的建筑用砂石骨料项目迎来重要新进展。

2022-09-09 09:35:49

目前短暂的“调停”难掩仍在僵持的矛盾局面,广西水泥市场大概率将迎更大的暴风雨,而与其紧密相连的广东水泥市场也不能幸免于难。

2022-09-05 10:56:02

进入海螺集团之前不曾和水泥行业深交的高登榜不仅是海螺发展体制换挡的关键人物,更在中国水泥行业“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为未来水泥行业持续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05-26 14:57:20

水泥下行压力正在逐步加大,叠加疫情影响,预测2022年我国水泥产量下降将超过5%。

2022-04-11 07:27:39

池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有海螺四期建设,日产能为一万吨的熟料项目,总投资260000万元。

2022-03-17 17:00:55

共有8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在能效基准水平以内,其中两条万吨生产线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一条年产200万吨的机制砂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份左右可投产。

2022-03-16 15:27:47

钢渣是钢铁工业炼钢过程中产生大宗固体伴生物,约占钢产量的12%-15%,2021年全国钢渣产生量超过1.2亿吨,若不恰当处置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

2022-03-10 11:55:03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绿色环保低碳建材生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0亿元,将建设两条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和配套水泥粉磨生产线,年产2×500万吨精品骨料生产线,年产2×50万立方米新型高品质混凝土搅拌站,年产2×50万立方米干混砂浆项目。

2022-03-01 09:11:50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站在新起点,面对新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新行动,阔步前行,未来一定会是一片新气象。

2021-12-31 14:31:52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1-10-26 17:43:54

随处可见的砂石,竟然成了全球性紧缺物资。

2021-09-12 13:20:21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沙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部署实施,砂石骨料行业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021-09-07 17:01:46

今年8月23日-29日是全国第31个节能低碳周,8月25日是第9个“全国低碳日”,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作为材料研发者、制造商和服务商,始终秉持“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坚守“材料创造美好世界”的企业使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勇作节能环保和“双碳”行动的先行者,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建材力量。

2021-09-01 09:33:18

从原始的“蛋蛋窑”到现在涵盖世界领先技术的铜川万吨生产线,从单一水泥主业到如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从偏居一隅到立足国内,再到奔向国际——这样傲人业绩,来自尧柏集团。

2021-08-30 10:17:23

2021年上半年,华润水泥水泥、熟料及混凝土对外销量分别约为4,164万吨,195万吨及704万立方米。

2021-08-17 09:11:52

娲石集团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底蕴及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被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授予“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华山被授予“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

2021-08-06 09:45:58

砂石供应紧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才能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真正解决市场上砂石供应紧张的难题?目前我国砂石供应紧张问题是否有所缓解?

2021-07-14 09:30:44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