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2016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2015-11-23 09:23:32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快。当下面临的政治、经济、人口和外部环境换挡任何一项都足以改变中国,更何况是所有冲击叠加在一起。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不断调试自己的逻辑。

  2015至少告诉我们三点经验:第一,当所有人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很可能是一致错误,机会和风险往往藏在大家都忽视的地方,比如股市中的配资。第二,政策冲击只会改变经济的节奏,不会改变方向。比如增长破7,通胀1时代,流动性宽松,基本面并没有任何的出乎意料。第三,市场虽然有时会偏离基本面,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偏离的越多,回归的方式约剧烈,比如股灾。带着这些经验,我们对2016年做出以下判断:

 1、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6.5%,实际增速略高于目标。

  2015全年保7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预测GDP不能只看三大需求,因为中国根本没有三大需求的准确统计,固定资产投资不等于资本形成,净出口不等于经常账户顺差,社会消费品零售也不等于最终消费。更准确的方法是看从生产法分析各产业对GDP的增长拉动。对比今年和2015年,除了工业和金融业之外,其他所有行业的波动不到0.1个百分点。所以基本只要分析工业和金融业即可。工业可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10月还在下行,而且看不到拐点。金融业可以看几个指标。一是存贷款增速,10月几乎萎缩了一半,和三季度增两倍落差明显;二是证券交易额,两市成交量增速已经从二三季度的10倍和3.4倍回落到2.5倍;三是金融业相关税收,10月营业税从19.3%大降至9.7%,企业所得税业大降10%。综合判断,四季度最多与三季度持平。

  形势比人强,从以往4次下调目标的历史来看,如果当年没有完成目标,一定会导致增长目标下调,比如1998和2014年。以此推断, 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是大概事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目标可能定在6.5%,但最终的实际增速可能略高于6.5%。2015年第一产业拉动没有变化,第二产业少拉动0.9个百分点左右,第三产业多拉动0.6个百分点左右。先看趋势,2016年第一产业不会有明显波动,第二产业大概率贡献下降,第三产业的贡献还会上升。再估算幅度,2016年的周期下滑压力应该介于2015和2014年之间,按2014和2015的均值计算,假设第二产业少拉动0.6,第三产业多拉动0.3,这样算下来2016年的增速应该在6.7%左右,略高于预期目标。

  2、CPI继续“1”往无前,PPI连跌超过50个月,通胀有惊无险

  2016年预计CPI同比1.6%,较2015年略有回升,但仍然有惊无险。首先,2016年翘尾因素略高于2015年。假设今年CPI为1.42%,则2016年翘尾因素为0.55%,略高于今年的0.44%。其次,2015年猪价上涨8.2%,带动CPI新涨价因素0.33%。考虑到猪价上涨带动补栏以及明年总需求依然不强,明年猪价继续强势的概率不大,假设2016年猪肉均价为22元/千克,拖累CPI新涨价0.38%。最后,2015年Brent原油均价约为53.83美元/桶,较2014年大幅下跌45.6%,对CPI新涨价因素拖累0.91%(原油价格和CPI新涨价因素相关系数为0.02)。考虑到低油价对页岩油产业的冲击,部分企业去产能,在最新的报告中EIA上调2016年原油价格预期至56.24美元/桶,较2015年上涨4.5%,贡献物价上涨0.09%。第四,在经济下行的基本判断之下,其它价格因素的贡献应该也略低于今年的1.56%,假设和去年的下滑幅度相同,则为1.38%。综合看2016年CPI约为1.64%(翘尾因素0.55%-猪价因素0.38%+油价因素0.09%+其它因素1.38%)。

  预计明年PPI累计负增长将超过50个月,但同比跌幅将收窄。考虑到本次去产能周期中,宏观经济政策强调底线思维和严守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去产能的力度总体上温和于98年的大破大力去产能,上游原材料行业过剩产能并未明显去化,PPI转正仍需时日。但明年PPI同比跌幅有望在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下收窄,一是稳增长政策重点转向财政政策,总需求冲击边际上有所缓解;二是近期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力度有望加大;三是明年信用风险加速爆破,企业破产倒逼产能去化;四是人民币贬值可能带来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五是美元升值周期下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对PPI的拖累减弱,尤其是油价,今年是跌45.6%,假定明年油价涨4.5%,其它因素影响不变,则PPI跌幅可能收窄2.5-3个百分点左右;

 3、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资本加快“走出去”,人民币再现一次性贬值。

  美联储加息的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只是何时扣动扳机的问题。目前看,12月加息的概率已经达到70%,即便12月没加,明年也会至少加一次息。对人民币来说,美联储加息也好,加入SDR也好,其象征意义都已经大于实质意义,人民币的长趋势拐点已经形成:

  (1)美元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只会有节奏变化,不会有方向变化。一方面在基本面比烂时代相对不烂(失业率甚至低于我们加工过的登记失业率),另一方面在比赛放水时代相对偏紧,尤其是相对于欧洲,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比60%,而欧洲未来可能日本化,欧央行已经是覆水难收,欧元长期看贬。

  (2)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趋于收窄,甚至转向逆差。长期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储蓄投资缺口收窄必然导致逆差,短期看,商品的衰退性顺差不可持续,服务贸易逆差在屡创新高,投资负收益短期无法逆转。

  (3)中国资本账户逆差将加速扩大,吃掉经常账户顺差。今年三季度资本账户逆差已达到创纪录的2239亿美元,完全吃掉了经常账户的634亿美元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缩水1606亿。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一是个人资产配置多币种化,二是企业加快走出去,三是中美利率收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打破,套利资金逆转,过去是借低利率又贬值的美元投资高利率又升值的人民币,可能逐步成为借低利率又贬值的人民币投资高利率又升值的美元。

  综上,尽管短期央行可以通过量价干预维稳,为加入SDR护航,但贬值压力只会推迟,不会消失,最终达到临界点,央行可能不得不再次允许人民币一次性贬值。从防范资本外逃的角度来看,一次性贬值确实也比渐进贬值更有效。但风险在于,第一次市场觉得是偶然,第二次市场会当成趋势。

  4、货币政策从主角变配角,降息空间明显收窄,降准次数不少于今年。

  2015年货币政策是绝对的主角,2016年可能逐步退居配角。货币宽松的方向不会变化,但思路上会有所调整,从主动到以被动对冲为主,政策重心逐步转向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第一,融资成本的矛盾已经大幅缓解。贷款加权利率下降107个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下降91个BP,住房贷款下降123个BP,对于依然融资难的企业,问题出在风险偏好,不是货币宽松能解决的。第二,通胀会掣肘货币宽松。从今年来看,央行对汇率依然自信,主要的掣肘因素还是来自通胀,全年最长的一段货币空窗期就和CPI的回升有直接关系。而根据我们的预测,2016的通胀会高于今年。

  (1)2016降息的次数会明显减少。一是存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降息的边际作用在递减。降息的意义更多的体现在降低国企等强议价主体的贷款利率和住房贷款利率,但目前住房贷款利率已经从最高时的6.97%大幅降到5%,从10月降息时保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变来看,这似乎已经达到央行的合意水平。二是CPI和PPI都应该高于今年,由于通知下滑导致的实际利率攀升压力缓解,而且会反过来压低实际利率。三是降息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大于存款利率,会进一步挤压银行的息差。

  (2)2016降准的次数不少于今年。一是对冲央行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滑,今年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大降1.2万亿,而2013和2014年分别是增加2.8万亿和6411亿,一来一去产生每年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缺口。2016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减,为了维稳,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下降幅度预计不少于今年,必须充分降准对冲。二是稳增长的资金需求也需要降准来满足。1998年为了配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央行曾一次性降准5%给四大行输送火药。2016年专项金融债等公共融资工具会继续放量,这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如果只是从存量池子里拿钱,那可能会使稳增长的效果大打折扣。

 5、财政赤字至少扩大到2.5%,扩大发债+结构性减税,政策性金融+PPP配合政府大幅加杠杆

  财政政策将逐步取代货币政策成为主角,财政赤字率至少会扩大到2.5%。2014年财政赤字率仅有2.1%,2015年财政赤字率目标虽然提高到2.3%,但横向来看与美国的3.2%、日本的3.3%、印度的4.1%均有较大差距,纵向与2000年至2002年的2.6%、2.4%、2.6%相比也有提升空间。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要反思财政政策,其中特别提及“3%的赤字率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暗示中央已经开始反思积极财政不积极的问题。

  财政政策主要有两个抓手:扩大政府发债规模+结构性减税。首先,扩大政府发债规模。传统的地方政府债券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预算管理和财政透明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扩容不会太明显。主要还是置换债,一定会比今年的3万亿大得多。其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提高个税征收起点,加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等。

  明年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的配套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和推广PPP配合政府加杠杆。第一大抓手是政策性金融。中央层面虽然暂时还发不了特别国债,但以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专项金融债其实是一种另类的特别国债。今年已发行的6000亿专项金融债由国开行和农发行、中央财政贴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年为了解决增量项目的融资来源问题,至少会扩容到1万亿。第二个抓手是PPP,今年是项目招标年,明年才是签约年,3.4万亿的存量PPP项目中的签约规模将超过1万亿。[Page]

  6、注册制推动股票供给放量,股票市场不会有惊心动魄的疯牛,只有摇摇晃晃的慢牛。

  2016年大概率推出IPO注册制。从近期IPO重启释放的信号看,监管层明年可能把加快供给作为核心工作。首先,2016年钱多资产少的堰塞湖现象将继续强化,注册制相当于扩大股市池子泄洪。其次,有助于减少隐性的“壳”价值对市场的扭曲,促使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第三,加快供给也有助于促使资金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最后,市场热度明显回升,也为加快供给提供了条件。目前来看,明年实施注册制的可能性较大。一是证券法修订已提上日程,一读已经完毕,明年可完成二读和三读。二是在重启IPO的同时完善了新股发行制度,调整发行监管方式加强信息披露,可视为推出注册制的准备工作之一。

  注册制长期是利好,但短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一是大量资产推向市场将直接分流存量资金,尤其是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存量股可能遭受重创;二是注册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退市制度等方面做好配套改革,推出后如果出现超预期的波动,政策可能出现反复(类似之前IPO政策的反复),打击市场对改革的信心。以台湾为例,台湾在完全注册制之前实行了23年的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制度,2006年才过渡到完全的注册制,当年台湾股指呈现出大起大落的W型走势。

  总体来看,2016年股市不可能重复今年的疯牛,摇摇晃晃的慢牛是大概率事件。近两年的股市繁荣大部分靠走心,即通过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和改革带来的转型预期来提升估值,而分子上的企业盈利并没有明显改善。2016年的企业盈利依然不支持疯牛,一是成本下行可能放缓,二是需求端尚未完全企稳,三是供给端产能尚未开始消化。因此支撑市场还是只能靠估值,而这样的市场一定是敏感和反复的。尽管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的牛市还将继续,但2016年的市场可能会在以下风险的冲击下加大波动: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注册制和国企整体上市导致供给放量,三是实体信用风险,四是无风险利率从快速下行转向缓慢下行。全年市场可能围绕这些因素展开频繁波动。

 7、信用风险加速爆破,国企违约成为常态,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约为123%,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未来去杠杆无非五种途径:一是靠经济复苏,企业收入提升加快偿债;二是靠融资成本的下行,同样的收入可以偿还掉更多的债务;三是靠政府输血,财政兜底;四是靠市场输血,被兼并收购;五是靠债务减记;六是信用违约。目前来看,第一种方式看不到希望;第二种方式能解决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高风险的民企来说,银行并不愿意降低利率;第三种方式也只适用于国企;第四五种方式对过剩行业来说也是奢求;到头来,大部分传统产业都不得不选择最后一种道路。

  基于这种逻辑,2016年信用风险会比2015年更多更频繁。2012年第一例国企债券违约(11海龙CP01),2013年第一例P2P违约(东方创投P2P平台),2014年又相继发生第一例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第一例私募债(13中森债)、第一例民企债券(11超日债)违约,2015年更是蔓延至央企债券(11天威MTN2)。只要看不到经济复苏或大规模债务减记,2016年信用违约事件会进一步蔓延。政府为守住金融风险底线,仍会去保一部分存量债务,但失去保护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国企违约将成为常态。

  信用风险的释放有助于推动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一是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所占用信贷资源减少,减少异化的资金需求。二是货币供给继续保持宽松,稳增长和去杠杆防风险都需要低利率的支持,货币宽松是大趋势。三是债务置换虽然短期可能对利率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解决了期限错配和滚动融资问题,有利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四是经济增长从重资产工业向轻资产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资金需求系统性下行;五是人民币虽有贬值趋势,但总体来看中国资本账户依然处于管制状态,不会因资本大规模外逃终结利率下行趋势。

  8、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加速落地,美丽中国成为最大亮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美丽中国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亮点。十三五规划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并首次提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美丽中国”概念。生态环保作为一个产业已经站在了更大的风口上。

  第一,监管体系从属地管理转向垂直管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这意味着从环境监察总队到县级监察机构都将脱离地方政府的管辖,改由省级环保机构直接管理,包括相关的人事任命权、资金管理权等。这有利于打破过去属地化管理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让环保监测数据说出真相,让环保执法落到实处。

  第二,通过市场化的交易、融资和管理机制来激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这是环保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过去环保基本是依靠政府的生态补偿,这种方式一方面加大了地方政府负担,另一方面对社会资本也没有吸引力。十三五将重点通过交易机制激励地方政府,即地方政府可以把自己节省出来的排污权等拿到市场交易。初始分配制度完成确权和生态空间的划定将为此创造条件。对于过去束缚环保的融资问题,可以在生态空间整体开发的基础上,通过“绿色金融”和“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入。

  9、国企改革1+N方案陆续落地,国企整体上市加速推进,央企合并步伐放缓。

  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出台,1+N的顶层设计逐步成型,2016年将进入落地之年。

  (1)央企层面主要看整体上市,合并步伐会低于预期。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广集团整体上市,一是相对公平又迅速的提高国资证券化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市场化的定价方式也易被各方接受。二是缓解市场的堰塞湖效应,同时也加大国企的股权融资,减少对信贷资金的占用。三是注册制和市场供给将是2016年资本市场的重点之一,为国企整体上市创造了条件。从地方国企看,随着IPO重启与注册制改革,上市门槛降低,国资证券化的进程将继续加快。从央企看,一大波资产正在靠近。很多央企证券化空间巨大,即便资产证券率较高的中航工业集团8000亿资产中,也只有约60%实现了上市,实现整体上市还有3200亿空间。

  央企合并的步伐将低于市场预期。2015年最火爆的央企合并在2016年可能会低于预期。中央的确有意支持央企整合重组,各行业的央企也上报了很多合并方案,但从包括南北车在内的已有案例来看,央企合并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整而不合,有的是因为互补性不强,比如当年行政主导的中外运长航合并,结果是长油航运退市,有的是经营能力和文化的差异,比如南车在经营能力和资产质量上远远优于北车,门不当户不对引发的矛盾可想而知。

  (2)地方国企改革重点看混改,主要是资产优质的发达地区。央企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已完成大部分混改工作,混改重点在地方国企,尤其是广东、上海、重庆等国企资产较为优质的发达地区。一是地方国企数量庞大,超过10万家,多数企业难以上市,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PPP等方式混改是较为可行的改革方案。二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地方国企混改步伐比央企更快,在国企改革顶层文件发布前,已有20多个省市公布了改革方案,公布了积极的混改目标。很多资产在地方政府手中无法物尽其用,交给市场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10、房地产销售结束回光返照,地产投资第一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国家住房银行提上日程

  房地产销售在2015年回光返照,2016年将再次回到现实。30大中城市的高频销售数据9月就已开始回落,全国的商品房销售也在10月首次出现回落,政策宽松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逐步消散,地产身上的镣铐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短期看,政策宽松的边际力度会减弱,去年限制地产销售的信贷和利率因素都已经基本消除,房贷利率已经从高点回落123个BP,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不大,10月降息时已经特别要求公积金贷款利率不作调整。中长期看,人口压力才刚刚开始。根据我们的估算,2005到2014年间全国的刚需人口(20-29岁)暴增6500万,而未来5年可能会减少5000万,这种趋势会在2016年进一步加速。而在户均超过1套、人均超过33平米的情况下,改善型需求也空间有限。

  房地产投资的情况要比销售更糟。2014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2015年施工面积负增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出现全年负增长。实际上从当月数据来看,今年8月之后就已经出现负增长。销售的火爆并没有引燃地产商投资的热情,目前的主基调依然是消化库存。待售面积已经从去年底的6.2亿平米上升到6.7亿平米,而待售面积与近一年月均销售的比值也从去年底的6.0上升到6.3,库存不仅没有消化,反而随着新项目的竣工继续恶化。如果再考虑到近50亿平米的在建面积,就更没有理由对房地产投资乐观了。不过话说回来,地产投资的下行是好事,如果地产投资明年回升,只会让房地产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消化库存。扩大供给的措施会逐步弱化,比如保障房建设,扩大需求的措施会继续强化,比如信贷政策、公积金政策和交易税费的进一步调整。此外,作为激发合理需求、构建住房融资体系的关键,国家住房银行有望加速提上日程。

  注: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从水泥价格、水泥产销量、水泥进出口等方面,分析12个主要国家水泥市场的具体情况。

2023-08-07 16:59:35

依托自身在低碱水泥等方面的优势,宛北水泥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2023-07-05 11:35:37

传统的大宗建材产品“水玻陶”产量已达峰值,市场需求总量及消费拐点基本确认

2023-02-19 13:38:36

重庆市作为国内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2021年重庆市商混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66%,人均商混消费量为2.54方,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一。本文从供需结构、产能分布以及竞争情况等方面对重庆市商混行业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022-12-01 10:26:30

2021年,美国砂石总需求达26亿吨,同比增长4.97%,近年来砂石需求呈小幅上升趋势。

2022-04-26 14:28:52

江苏省建筑系统混凝土企业全年混凝土供应总量314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43%,创下历史新高。

2022-04-25 17:10:25

海螺水泥3月25日晚间披露了2021年年报,期内营收净利同比出现双降,而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在2015年。

2022-03-28 16:10:03

从目前的水泥发展过程来分析,水泥生产应处在成熟期。目前替代水泥的产品只有部分钢结构可以代替,水泥产品一时还不会进入衰退期。但随着水泥人均消费累积量的增加,这个数值达到一定值后,拐点一定会出现。

2021-05-11 16:55:48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可以预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为确保经济增长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涉及民生领域的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建设及新基建投资力度将明显加大,这将为202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提供较好的需求空间,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保障和动力,企业生产和经济规模将稳步提升,从而提高整个行业优化升级发展的水平。

2021-03-08 17:26:46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自年初以来,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已逾百万,多国经济受创严重,GDP呈负增长状态。水泥需求萎缩,市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2020-11-04 09:37:23

一季度浙江商混量价齐跌 3月市场需求恢复缓慢

2020-05-22 18:28:44

商混产品在房地产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30%-70%之间,在今年地产施工建设较好的背景下,商混需求稳中有升。

2020-01-01 09:18:13

随着国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2018年1~3季度,我国矿渣粉行业出现供需双降,但市场供需关系明显改善,产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行业效率同比大幅提高,全年行业利润有望创历史新高。

2019-05-10 15:09:57

2018年,水泥行业效益超历史水平,然而这样的局面能否持续,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应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9-03-11 16:23:27

波特兰水泥协会(简称PCA)首席经济学家Ed Sullivan在近期的的采访中表示,税收改革法案和基础设施法案将会使美国水泥行业大大受益,当前首要的风险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

2018-05-31 11:49:43

5位行业专家对下半年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趋势进行研判,对相关产业港股业绩走势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8-05-24 11:23:20

总的来说,投资者对华润水泥的期望更多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公司带来的水泥需求。

2018-05-17 09:34:19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增速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下滑。1-10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5.85%,连续10个月回落,较去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

2017-11-30 10:11:19

中国经济及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欧洲有较大差异,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7.35%,相当于欧洲20世纪60年代初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了经济发展结构的巨大差异,同时加之经济发展背景和发展思路的不同,导致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阶段与发展路线与欧洲国家有很大差别。

2017-10-23 13:26:40

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的两大周期产品,缘何在产量数据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到底哪一个才是中国实体经济供给侧的真相?

2017-09-15 09:20:03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

2017-07-10 14:29:44

“十三五”要发挥投资队伍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围绕有效的需求扩大有效投资,这个有效投资实际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很重要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来扩大有效投资。

2017-06-23 09:42:56

亚洲水泥(中国)发布公告,于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3个月,该公司收益13.3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6%;该公司股东应占亏损6995.8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6274.1万元。

2017-05-01 09:16:04

事实上,中国经济重回投资拉动已经不现实。金融危机前,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高,危机后转而高度依赖投资,2009年、2010年GDP增长中来自投资的贡献分别高达86.5%和66.3%,但随后几年平均值降到50%以下,消费的贡献率上升,需求结构处于改善之中。

2017-02-27 09:40:17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的5年时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这5年发生的事情更加微妙!经济增长肯定不能停,但此时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里,只有围绕一个“内需”去做文章了。

2017-02-11 06:24:50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02-02 10:45:18

对于2017中国经济走势,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分歧。在GDP增速、通胀问题、汇率、房价、股市、金融市场和税改等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17年是风险年,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2017-02-02 08:45:49

专家表示,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

2017-01-06 10:35:53

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不能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

2016-12-21 09:12:18

2016年,全国水泥价格经历了筑底回升的过程,价格一度跌至历史低点,随后价格出现强势反弹,在8月份超过去年同期水平,11月份达到了2014年同期水平。8-11月份的全国水泥均价走势图给出了近几年最漂亮的上升曲线,12月初价格仍保持上升走势。下半年以来的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2017年这种上升势头是否还能延续呢?

2016-12-20 09:55:28

楼市对水泥市场形势的影响不言而喻,在本轮美联储加息面前,国内房地产市场面临破裂的风险,加之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下行,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对于即将开启的2017年水泥市场而言,恐难言乐观。

2016-12-16 10:30:21

当前国内对明年经济运行普遍比较乐观,但从今年经济的回顾来看,有很多超出年初预判的情况。

2016-12-05 09:21:27

中国经济明年能否探底回升、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继续贬值、中国股市的“吃饭行情”能不能持续、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下跌、美联储加息为啥总是吓人?这些问题是投资者的关注,也是我们的关心。

2016-11-28 10:46:25

两锦地区是东北的一个缩影,而东北所面临的行业低迷则是国内不少地区正在面临或者不久即将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加速行业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当前所需,更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2016-11-28 09:08:17

石家庄暂时停止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为此,市政府以公开信方式“向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深刻揭示了这座城市进退两难的尴尬与无奈:要消除雾霾,那就得以损害经济增长为代价。

2016-11-24 15:15:3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10月21日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水平将维持在6.7%左右,但M1与M2增速“剪刀差”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流动性陷阱”威胁。

2016-10-24 09:00:49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

2016-10-19 10:21:06

笔者抛砖引玉,意在与业内人士理性、客观交流。深入剖析行业深层次问题,深化探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与行业增效可行管用的对策措施,进一步厘清思路,期望对促进水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16-09-30 15:41:46

最新数据显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攀升至19.5%,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作为经济滞后指标,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进一步印证了经济企稳向好。

2016-09-28 09:00:17

全国各地水泥企业涨价声此起彼伏,上涨之势愈演愈烈,陕西、四川、湖北等地尤为突出。眼看着上游供应商们涨价涨得不亦乐乎,同样是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白热化,利润越来越薄的混凝土企业,是进行原地反击?还是也开始同步上涨,把成本压力转移到下游去?

2016-09-19 17:10:38

国家统计局近期将陆续发布8月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8月CPI同比增速将比上月小幅回落,在1.7%左右,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2016-09-05 14:46:57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危机与我们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减速。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有结构性的因素。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周期性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国家是有经济周期的,而我们目前处在一个经济的下行期。

2016-08-05 10:20:16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取决于高投资触底、去产能到位和新动力形成三个条件。

2016-07-26 09:51:29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和运行中的风险与挑战,总体呈现出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微企稳”的特点开始形成并逐步强化。但错综复杂既是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高度概括,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稳定的现实隐忧。

2016-07-25 09:11:17

从上海到华盛顿,再到成都。作为今年G20杭州峰会前的最后一次成员国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于7月23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这也是此项全球财金盛会诞生17年来首度移师中国西部。

2016-07-25 09:08:46

最近一件大事,就是6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7月13日,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和铁路总公司正式印发《规划》。

2016-07-24 09:35:21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16-07-15 10:11:58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释放出稳投资的积极信号。业内人士表示,展望下半年,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可能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将持续担负投资主力重任,增速有望在20%以上。

2016-06-24 09:04:56

冀东集团曾经历多次联合重组均无果而终,此次金隅冀东股权加资产的高效快速重组,立刻引发建材业界、媒体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各界均高度关切这起重组的缘起,关切横空出世的“北方水泥巨无霸”如何作为。

2016-06-15 14:38:48

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沿着L型滑行20年左右的时间,2036年能否东山再起,主要还是取决于2016年以后人口生育和增长的势头。

2016-06-13 09:37:20

Since the 21st, some major manufacturers in Zhanjiang, Maoming, Yangjiang and Yunfu in western Guangdong have again notified an increase in cement prices by 30 yuan/ton,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remains to be ob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