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6日,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二级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3800万吨,累计成交额超过11亿元,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量约885万吨。今年是7个试点碳市场全部启动后的首个履约年,按照计划,2016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交易范围将覆盖我国的主要排放行业。
大限临近,碳交易市场临考。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7个试点的推进和探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背后仍有很多待解的问题,横亘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面前,这一全国市场的启动或由原计划的2016年推迟到2017年。
基础工作薄弱
截至目前,各试点地区均设计了一整套碳交易体系,包括覆盖范围、总量和配额分配、核算体系、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信息披露、市场监管等一系列核心机制。
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勇,在作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期间,曾对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做过专门研究,他发现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从2008年的法律认可到2013年正式运转,准备时间长达6年。利用6年吸取了欧盟碳交易市场以及其他市场的经验和教训,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因此收获了全球公认的效果。
相比之下,周勇认为,我国碳交易试点自2011年底开始部署到2013年市场启动,大部分试点启动较为仓促,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数据的核查是难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曾经主导了全国首个试点深圳碳交易量化及核查标准的制定工作,该院一名参与此项工作的工程师此前对导报记者透露,企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在我国是缺失的,这增加了数据核查的难度。
全国碳交易试点并没有将山东列入,但是,有关碳交易的准备工作和探索已经在山东各地启动。
“山东也着手在做数据核查的一些准备工作,从技术的角度看并不是那么好把握。”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省能源环境交易所交易部业务总监陈再洋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要分行业和规模摸清“家底”不容易,比如,如何监测设备用能?一吨煤炭核算排出二氧化碳的多少,由于使用效率不同,使用了回收利用设备的企业与没使用的企业排出多少也不一样。企业的环保实时监测设备都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况,碳交易数据的核查如何保证准确性和可信性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厘清。
配额分配是难题
今年5月8日,潍坊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与山东天恩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碳资产开发战略合作协议,潍坊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对天恩公司的光伏项目开发为CCER项目。据了解,这是山东省首笔CCER光伏碳资产项目开发。
潍坊环境能源交易中心董事长李洪磊介绍说,本次合作,50MW光伏21年存续期出售CCER将产生2100万左右的收益,与前期投入相比,项目资金撬动比率约为210倍,资金杠杆率极高;而在提升企业的低碳发展能力方面,也将带动企业对碳交易、碳金融、碳中和、碳标签等的关注。
撬动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需要激励措施。配额分配是交易的主要标的物,如何分配决定了控排单位的减排和履约成本。在碳交易市场中,份额如何分配以及每个耗能企业具体分配多少,会影响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效率及公平。这是碳交易市场中的又一难题。
“在经济进行入新常态的当下,激励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陈再洋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国内7个试点情况看,深圳是惟一全面采用基准法的试点,其对电力、供水、燃气3个行业,采取基准值方法进行配额分配,体现了行业内的公平性,鼓励企业的能效和减排行动,但同时也存在主观因素相对影响较大的问题。其余试点在选用基于历史排放强度或历史排放量的免费分配方法时,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配额分配的公平问题。
据周勇透露,美国加州碳交易,在确定工业部门的配额量时,是按照该行业平均排放水平的90%进行分配,并逐步下降。这个排放平均水平是基于企业的能效水平对标而计算得出,从而奖励高能效的企业。按照企业的产量和效率水平,每年对企业的配额数量进行调整和更新。
结合加州的经验,周勇认为,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应对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详细的全盘考虑和定量分析研究。
区域均衡需统筹
各地试点在碳交易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今后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还需要均衡很多问题。
周勇表示,污染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节能减排潜力和难度差异较大,在配额的分配上,地区之间如何区分?另外,每个地方的碳价都不一致,将来如何统一?这都需要考虑。
2015年1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生效,国家层面碳市场建设政策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认为,这只在宏观上规划了配额的分配制度,尚缺乏具体的细则。
国家发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也提及,目前法律强制力不够、基础数据薄弱、市场流动性不足、相关政策协调较为困难、不同试点省市碳价差异影响企业竞争力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碳交易要顺利推进还需要顶层设计支撑,应淡化行政手段,强化法律和市场约束。”陈再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