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和河北领先全国开展的跨区域碳交易已满一月。与当初北京碳交易满月不同,本次跨区域碳交易似乎进行得非常“低调”。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目前两地跨区域碳交易很多工作还处于筹备阶段,除去年底北京和河北承德两地之间已完成了首笔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外并无其他交易进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两地试行的跨区域碳交易之所以进展缓慢,源于河北始终将参与碳交易视为单方面要增加成本投入的行为,看不到碳汇未来的价值和可持有性,因此应该在区域设计中倾斜于河北的配额总量,使其通过减排变成区域碳交易的“供给方”,从减排中获利。
首笔交易试水跨区域市场
在北京成为全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后不久,发展不仅限于城市内、跨区域的碳交易市场的想法就已经开始酝酿。去年7月,北京公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北京将适时开展跨区域碳交易,这也被业内视为北京将正式启动跨区域碳交易进程的标志。
实际上,自从近两年碳交易的概念在我国逐渐火爆起来后,建立区域甚至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去年年中,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曾向北京商报记者明确表示,我国未来计划用约三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今后我国或将不再增加碳交易试点城市,而将以现有7个试点城市市场为基础直接扩展至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在业内看来,这传达出国家下一阶段将着重培育涵盖多个城市的“大碳交易市场”的信号,其中,京津冀很可能是率先成形的范本。
但直到近半年后的去年12月,北京与河北省承德市的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才姗姗来迟,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建设。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表示,偏重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能源消费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也居高不下,将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体系之外,难以有效发挥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长作用。宋立民认为,碳排放市场的日益扩大,不仅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也将成为三地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预计在春节前后,承德6家先期履约的企业将上报碳排放数据,今年交易试点将正式启动,6家企业也将于6月15日开始履约。而去年底两地试行的首笔交易属于林业碳汇交易,此前,承德市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在环交所上线,预签发量为96342吨二氧化碳当量,上线没过多久,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就买了其中的1550吨,每吨价格为38元。最终,双方成交量为3450吨,成交额达13.1万元,成交单价比眉州东坡上个履约期时交易价格低19元/吨。
进展滞缓源于配额难定
“我国只有实现跨城市交易,碳交易才会起到更充分的减排作用。”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如此评价跨区域碳交易,也同时表达出了众多业内专家对于我国已开展碳交易的看法。
然而,河北省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处处长赵振兴坦言,从北京和河北启动跨区域碳交易至今,河北方面对于碳交易的筹备工作进展还非常有限,目前也没有太多长远的碳交易市场参与计划。赵振兴同时透露,参与与北京企业进行碳交易的城市仍仅限于承德一市,暂时不会扩容,不过承德市内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年内应该会进一步增加。
对此,不少环保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河北实现跨区域碳交易的进度稍显滞后,河北的企业甚至政府开展跨区域交易的积极性并没有想象中高。究其原因,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蓝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于跨区域交易,国家并没有制定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出台针对区域的阶段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各城市配额分配比例。对于河北的企业来说,参与碳交易意味着要多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看不到未来的市场前景,企业当然就没有动力主动参与了。
“其实,不同的城市企业和碳市场都是有差异的,有差异才会有交易,也正因如此,原本北京和河北承德启动跨区域碳交易时,业内对于此举活跃北京碳交易市场的作用还是很期待的。”蓝虹表示,然而,目前两地首笔成交的林业碳汇交易仍不是真正的碳排放配额交易,而只有将河北、北京纳入同一配额圈,实现场内配额交易,跨区域碳交易才能算是真正的启动。北京环交所副总裁周丞此前曾更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同的城市间要实现跨区域交易要确保减排的同质性,各省市减排的1吨碳都是一样的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形成统一的规则来发放配额,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和标准,不能再用“地方粮票”了。但显而易见,这对于北京和刚刚接触碳交易的河北来说,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
分配配额应向河北倾斜
对于未来,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表示,为做好跨区域市场调节工作,北京市在依据碳排放权交易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实施配额拍卖或回购时,将综合考虑京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河北省和承德市共同协商后推进。
河北省相关负责人则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河北省承德市碳排放量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将作为重点排放单位,利用北京市第三方核查机构目录库中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核查工作,利用北京市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做好配额的管理及履约工作,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进行配额和经审定的碳排放量交易。承德市政府在参照北京市已有配额分配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的配额计算方法,与北京市建立配额分配协调机制,利用北京市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做好配额的核发和管理。
但蓝虹表示,真正依靠碳交易让河北实现减排的“治本”之法并非让其做北京碳交易的效仿者、跟随者,而是应该尽早确定区域配额以及两省市的配额比例,让河北的企业也作为市场供需中的一方出现在交易过程中。“北京的能效标准很高且是个特大型的城市,排放量小,但减排标准也高,减排的空间小,相较之下,河北减排成本低、空间大,碳汇的交易价格或明显低于北京,因此,只要河北等城市实现了一定的减排,对于两地间企业配额交易就可各取所需。”周丞表示。
与周丞所表达的意思相似,蓝虹建议,对于河北来说,未来在京津冀区域碳市场上,应扮演的是一个配额“供给者”而非需求方的角色。“河北只是参与北京的碳交易,单纯地做配额的买方,企业肯定会觉得负担重。”蓝虹建议,在分配配额时,北京和河北可以参考《京都议定书》中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对待原则,向河北多倾斜一些,而为北京分配的指标更紧张一些,令北京的企业产生更多的购买配额需求,甚至可以根据河北现有的碳排放量确定配额,让企业但凡出现减排就可以出售配额,变成可以赚钱的生意。这样实施之后,北京和河北可以形成转移支付的市场机制,改变北京单一的给河北补贴却总是无法帮到“点”上的局面。
蓝虹同时表示,河北在分配碳配额的时候,还有一个基础问题难以解决,即到底应该是根据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还是排放总量来确定初始配额。“河北还是需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的,如果按照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的方式确定配额,那么河北可能还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碳配额总量。”蓝虹表示,这样虽然对于河北来说更合理、科学,压力也相对较小,但碳配额作为有价证券,需要保持稀缺性,让购买的企业、个人拥有未来升值的预期,而这必须通过总量递减控制来保证。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都强调,碳排放总量不能只顾眼前,制定中长期目标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为碳配额确定长期保价的重要手段,“现在即使是北京,大多数交易都仅集中在履约期前,因为大多数企业不敢保证储存在手中的碳配额未来是否长期有价值且能不断升值,所以它们的交易仅为了完成履约而进行”。蓝虹称,如果北京和河北,甚至是整个京津冀区域能够确定2020年左右的碳排放总量计划,企业就会将碳配额作为资源及时储备、交易,真正形成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