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发。随着未来《工作方案》的落地,以水泥为代表的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将优化调整,运输成本将显著下降,运输半径明显扩大,水泥“短腿”属性发生改变。
《方案》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在措施方面,针对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地区,《方案》明确要在这两个地区推动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推动企业充分利用项目资源,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形成一批江海河联运精品线路。
具体来看,《方案》提出六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完善铁路物流基地布局,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新建或迁建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等,原则上要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
二是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大力发展铁路快运,推动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发展。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鼓励港口航运、铁路货运、航空寄递、货代企业及平台型企业等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以铁路与海运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推进国际铁路联运运单、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
三是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
四是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积极推动标准化托盘(1200毫米×1000毫米)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的应用。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五是营造统一开放市场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服务市场。规范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六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资源保障。制定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政策,鼓励各地出台支持多种运输方式协同、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便利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通行等方面政策。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由于产品特性的原因,除了个别企业,当前大多数企业多为陆路运输,随着运输成本的上升,运输半径不断被压缩。近年来,伴随着水泥价格的抬升以及区域间差异的加深,水泥企业对于跨区域、长距离的运输需求增加。以辽宁大鹰、广西鱼峰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开始探索、尝试铁水联运等方式跨区域销售,开拓远方市场。北方多省和贵州等地区企业则通过“公转铁”等方式,铁水联运等方式开拓其他热点地区市场。
《工作方案》无疑将在水泥运输方式的变革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水泥运输半径的扩大也将打破不少地区现有的市场格局,令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文件提到的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地区,本身就是传统水泥热点市场,运输方式的升级将令这些地区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