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水泥熟料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2019-04-24 14:26:15

日前,江苏常州印发《常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进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钢铁、水泥熟料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机湿法脱硫设施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鼓励燃煤电厂开展湿法脱硫设施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2020年6月底前实现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达标排放,鼓励燃气机组实施深度脱氮,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六个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二)目标指标

  经过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均比2015年下降20%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47.2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三)优化产业布局

  按上级要求编制完成全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划定单元细化、精确到每个乡镇,为优化发展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指南。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执行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录,各辖市、区根据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可制订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其中钢铁和煤电项目不得新建,化工项目应符合江苏省相关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在园区内开展环境政策和制度集成改革试点,放大政策扶持和改革集成效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各辖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各辖市、区已明确的退城企业,要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坚决予以停产。到2020年10月底前,城市主城区范围内达不到治理标准的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污染企业基本实施关停或搬迁。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四)严控“两高”行业产能

  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加大钢铁、铸造、建材等产能压减力度,根据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继续开展钢铁等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退出时应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高炉等设备;按照省统一部署,完成砖瓦行业、人造板加工行业压减产能工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五)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工作要求。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配合)

  2019年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任务,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列入关停取缔类的,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依法注(吊)销相关生产许可;列入整合搬迁类的,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市工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配合)

  “散乱污”企业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配合)

  (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许可证核发。(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加大污染减排力度,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经济效益好、属于产业鼓励类的重点项目。全市范围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钢铁、水泥熟料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机湿法脱硫设施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鼓励燃煤电厂开展湿法脱硫设施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2020年6月底前实现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达标排放,鼓励燃气机组实施深度脱氮,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2019年6月底前,全市火电、水泥、砖瓦建材、钢铁、燃煤锅炉、船舶运输、港口码头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中无组织排放较为严重的重点企业,完成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深度整治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常州海事局配合)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和所有化工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等配合)

  聚焦工业园区,大幅提升区域污染防治能力,对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大幅提升污染物收集、污染物处置和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园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定期开展环境绩效评价。各辖市区应合理规划,全市至少建设1个汽修喷涂工程中心,家具制造、电子制造等聚集区逐步建设集中的喷涂工程中心,并配备高效治理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钟楼区先行开展试点,建成一个机械涂装行业喷涂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配合)

  (七)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等配合)

  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八)抓好天然气产储销体系建设

  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力争达到35亿立方米左右,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2%以上。“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管理。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等可中断用户,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项目。(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配合)

  (九)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加快推进《常州市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要求,加大散煤整治力度,持续压减非电行业用煤,逐步提高电煤占比。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量比2016年减少128万吨。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行业用煤。(市发改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制定专项方案,大力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到2020年关停淘汰8.2万千瓦以上。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外送电满足。(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十)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

  2019年底前,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等原则进行整治,鼓励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65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余燃煤锅炉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和提高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2019年底前,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有条件的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小热电应进行进一步整合。加大散煤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十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行节能标准体系,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大力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十二)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调整优化开发布局,优化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鼓励乡镇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步提高。(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配合)

  四、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十三)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

  减少公路运输比例,大幅提升铁路运输比例。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优先釆用铁路运输。到2020年,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10%以上。制定实施运输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推进煤炭、建材、矿石等运输“转公为铁” “转公为水”。开展码头专项整治,推进集装箱运输“水水中转”,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2019年底前,具备铁路、水路货运条件的火电企业一律禁止公路运输煤炭;大型钢铁企业内部运输煤炭、铁矿等,全部改用输送带转运。(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推进集约高效的运输模式发展。依托铁路物流基地、公路港、沿海和内河港口等,奔牛港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货场、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鼓励发展江海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推动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客运枢纽等建设,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支持引导共享租赁、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货物运输空载率,2020年底前中长途货车空驶率下降到35%以下。(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常州海事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等配合)

  推行载货汽车分区域、分吨位限制通行,扩大重型货车限行区域、路段等,严控重型车辆进城。(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十四)加快车船结构升级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达到80%;2019年7月1日起,港口、机场、铁路货场及城市建成区内的其他企业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应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场内充电设施建设。2019年底前,基本实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电动公交“全覆盖”。完成省下达的推广新能源汽车任务。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引导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为承担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车辆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等配合)

  开展餐厨废弃物运输车辆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车辆,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运输车辆力度;加强专业化车辆的监管,确保密闭化运输,不泄漏、洒落。逐步淘汰现有柴油餐厨废弃物收运专用车辆,新增、更新的餐厨废弃物收运专用车辆应当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市城管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大力淘汰老旧车辆。釆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方式,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釆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制定营运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2020年9月底前,完成省下达淘汰2013年6月30日以前注册的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任务。强化柴油营运车辆管理,限制全市中型、重型柴油车数量。(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配合)

  加大船舶更新升级改造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推动内河船舶改造,加强颗粒物排放控制,开展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试点工作。内河应釆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船运船舶;2020年底前长江内河现有船舶完成改造,改造后仍达不到新的环保标准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常州海事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配合)

  严控高污染车辆上路行驶。利用遥感监测系统对重型柴油车辆的现场路检路查工作,对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依法实施处罚。(市公安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完善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交通、环保部门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对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维护站、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I/M制度的情况强化监管。2019年7月1日前,全面建立实施I/M制度。(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十五)强化油品储运销管理

  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取消普通柴油,实行“三油并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定期开展油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严厉查处油品质量超标现象。实施车船柴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和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车(船)用燃料以及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加油站(点)和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等的监管,彻底清除黑加油站点。(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2020年底前,储油库和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企业要确保油气回收系统正常运行。(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开展原油和成品油码头、船舶油气回收治理,新建的原油、汽油、石油脑等装船作业码头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设施,新造油船逐步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2020年1月1日起建造的150总吨以上的油船应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十六)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严厉打击新生产销售机动车环保不达标等违法行为。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 按省统一部署,具备新车环保装置检验能力或实施第三方检测。研究推广车载诊断系统(OBD)在机动车排放检测方面的应用。推进老旧柴油车深度治理,具备条件的安装污染控制装置、配备实时排放监控终端,并与环保等部门联网,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稳定达标的可免于上线排放检验。(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尾气不能达标的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装置。2020年,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均比2017年下降15%。(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2019年底前依法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并应结合实际,适时增加禁用机械种类,扩大禁用区域范围,提高管控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负责,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鼓励淘汰老旧工程机械。(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负责,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鼓励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进排放不达标农业机械改造和淘汰。(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配合)

  推进排放不达标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港口、机场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主要釆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严格执行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政策,按省统一部署,2019年底前调整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市交通运输局、常州海事局牵头)

  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港口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港口靠港船舶率先使用岸电,提高港口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使用率。2020年底前,全市港口、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靠港船舶的岸电使用电量在2017年基础上翻一番。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岸电设施。2020年船舶使用能源中液化天然气(LNG)占比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200%。推广地面电源替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新、改、扩建机场航站楼地面辅助电源配备率达到100%;到2020年底常州机场在飞机停靠期间主要使用地面电源。(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工信局、常州机场、常州海事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配合)

  五、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十七)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

  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方式,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持续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林农复合经营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调整中,将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留白增绿。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加强道路林网、水系林网、沿江防护林带建设,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稳步提高林木覆盖率。(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配合)

  (十八)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

  全面完成露天矿山摸底排查。禁止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釆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十九)加强扬尘综合治理

  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因地制宜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严格执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做到出土工地和拆迁工地施工围挡、出入口道路混凝土路面硬化、基坑坡道硬化处理、全自动设备冲洗安装和使用、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密闭、拆迁工地拆除过程中使用专业降尘设施湿法作业、拆迁工地暂不开挖的裸露地面和2日内不清运的拆迁垃圾覆盖“七个到位”,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扬尘防治检查评定不合格的建筑工地一律停工整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2019年起,拆迁工地洒水或喷淋措施执行率达到100%。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及时修复破损路面,运输道路实施硬化。加强城区绿化建设,裸地实现绿化、硬化。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20年底前,各辖区建成区达到93%以上,溧阳市建成区达到80%以上。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需密闭,不符合要求的一经查处依法取消其营运资质。严格执行冲洗、限速等规定,严禁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推进运用车载光散射、走航监测车等技术,检测评定道路扬尘污染状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参与)

  推进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严格实施《江苏省港口粉尘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港口装卸扬尘控制,以及港口转运和道路扬尘控制,逐步建立健全港口粉尘防治与经营许可准入挂钩制度。从事易起尘货种装卸的港口应安装粉尘在线监测设备。2020年底前,大型煤炭、矿石码头粉尘在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主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均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实现封闭储存。取缔无证无照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干散货码头。(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实施降尘考核。全市不得高于5吨/月?平方公里。(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二十)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

  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各辖市区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严防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坚持堵疏结合,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秸秆收储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达到40%以上,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削减5%。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先进植保机械施药、设施栽培等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化学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开展养殖臭气治理试点,加强养殖场臭气治理减少氨挥发排放,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非商用建筑内禁止建设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项目。餐饮经营单位和单位食堂应当安装具有油雾回收功能的抽油烟机或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有效运行。推广集中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提高油烟和VOCs协同净化效率,开展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试点。加强餐饮业执法检查。(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负责)

  禁止露天焚烧和露天烧烤。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居民居住区禁止露天烧烤。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肢、塑料、垃圾、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城市建成区露天焚烧落叶。(市城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推进烟花爆竹污染防治,做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常态化管理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等配合)

  六、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

  (二十一)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

  制定并实施常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扩大、细化应急管控工程项目名单。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着力点,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聚焦重点领域,将攻坚目标、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到城市。各辖市区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措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配合)

  (二十二)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制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19年6月底前完成。坚持“油路车企”统筹,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和高污染车辆治理,建立完善公安、环保、交通运输、质监、建设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专项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建立机动车全防全控监管制度,加强柴油车生产销售、注册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天地车人一体化的全方位监控体系,实施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制度,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和高排放车辆深度治理。2019年,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排气管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满足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的新增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二十三)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

  制定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各类工业炉窑管理清单。根据江苏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凡未列入清单的工业炉窑均纳入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

  (二十四)深化VOCs治理专项行动

  上报省重点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系统相关数据,协助建立省级能够统一管理VOCs主要排放源排放、污染治理、监测、第三方治理单位等信息的综合平台。基本完成我市VOCs源解析工作,识别本地重点高活性VOCs物质;2019年制定出台全市VOCs名录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录,着力推进重点物质减排。2019年底前,凡列入市VOCs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的企业,均应自查VOCs排放情况、编制“一企一策”方案,各辖市区组织专家开展企业综合整治效果的核实评估、委托第三方抽取一定比例VOCs重点监管企业进行核查,确保治理见成效。到2020年全市VOCs排放重点行业比2015年减排30%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配合)

  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肢黏剂等项目。以减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和助剂的使用为重点,推进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替代。2020年,全市高活性溶剂和助剂类产品使用减少20%以上。(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加强工业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管理。推动企业实施生产过程密闭化、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改造,强化生产工艺环节的有机废气收集。化工行业全面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企业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实施LDAR技术,并及时报送实施情况评估及LDAR数据、资料。化工园区应建立LDAR管理平台,定期调度企业LDAR实施情况,通过企业自查、委托第三方核查及环保部门“双随机”或全覆盖核查等方式,确保LDAR技术应用工作稳定发挥实效。列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VOCs治理项目,2019年度前全部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依法关闭或停产整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开展VOCs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对负有连带责任的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单位应依法追责。2019年6月底前,各辖市区或委托的第三方单位对釆取单一活性炭吸附、喷淋、光催化、吸收等治理措施的企业进行抽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公布治理效果不达标、造假等第三方治理单位,禁止其在全市开展相关业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七、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二十五)落实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

  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严格落实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共同推进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加快环境科技联合攻关,加强环境协同监管和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共同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2019年底前,实现7天预报能力。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中长期趋势预测工作。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调整预警分级标准,增设重大突变提醒,细化限产限排等应急管控清单,强化区域应急联动。实行“省、市级预警,辖市、区响应”,各辖市、区根据市级预警,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建立大气环境质量异常情况预警管控机制,进一步提升精准治气水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气象局配合)

  (二十六)夯实应急减排措施

  细化三年行动方案至各年行动方案,制定并持续更新重污染企业应急减排清单。每年10月完成制定当年《常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配合)

  提高应急预案中污染物减排比例,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分别不低于30%、40%、50%。实施精准管控、科学管控,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配合)

  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强化精准限停产,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各辖市区针对钢铁、建材、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9月底前完成错峰生产方案的制定,实施差别化管理。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提高错峰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二十七)拓宽投融资渠道

  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各级财政支出要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向环境整治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地区倾斜,加大对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规范落实环保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按相关规定加大财政资金的激励力度,加快资金项目审查进度,提高资金下达效率。强化专项资金统筹,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提标升级改造、VOCs污染治理、燃煤锅炉及工业炉窑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并从中优选一批有创新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治理效果稳定、减排效益显著,具有示范价值和推广意义的工程项目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市财政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多渠道筹集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根据《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提倡提供“环保贷”金融产品,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贷款增信和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宽企业环保投融资渠道。鼓励信贷机构通过财政贴息等激励政策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对环保项目提供绿色信贷资金。依法合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鼓励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和绿色金融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二十八)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调动辖市区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积极落实国家、省总量控制要求,对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施区域内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或关闭类项目1.5倍削减量替代。建立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修订评价细则,扩大参评企业覆盖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推送、归集入库和动态评价,避免人为干预,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实行企业环保信用等级与强制减排措施的联动,对绿色、蓝色企业给予政策鼓励,对黄色、红色和黑色企业加大强制减排力度。建立环境应急管控豁免机制,对实现超低排放、污染治理达到国内标杆水平的企业,免予执行应急停产、错峰生产等管控措施,豁免名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储气调峰设施建设、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淘汰治理、港口和机场岸基供电、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有机肥生产销售运输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全面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配合)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和支持蓝天保卫战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继续落实并完善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政策。落实环境保护税对排放污染物浓度低于排放标准的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主动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减污增效。(市税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落实《江苏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细则》,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按省级要求执行差别化电价。(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制定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激励政策。(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配合)

  九、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督察

  (二十九)全面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

  调整优化扩展国标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各辖市、区、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2019年底前实现各辖市、区,重要传输通道乡镇监测站点全覆盖。经开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降尘量监测,开展环境空气VOCs监测,配置VOCs监测分析仪,具备对环境空气臭氧前驱物(包括低碳化合物)、重点大气污染源的VOCs进行监督监测的能力。充分利用全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全市各类大气环境监测站点,推进大气污染、环境气象综合监测监控能力建设。2020年底前配合全省建成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大气光化学监测网以及大气环境天地空大型立体综合观测网,形成国控、省控、市控、质控一体,覆盖全市、重点突出、功能较为完善的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网络。(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气象局、市财政局等配合)

  加强工业园区监管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建立与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空气异味监测要求相适应的监测能力,实行网格化监测。根据周边区域大气环境以及污染源排放特点,确定园区特征污染物。在园区内、园区边界、重点企业厂界、周边环境 敏感目标处,全面建成园区大气污染预防预警监控点。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在线工况监控、污染物在线监测等。园区建立统一的“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涵盖园区基本情况、企业基础档案、特征污染物名录库、环境监控预警、LDAR管理系统、园区污染溯源分析、园区风险与应急指挥以及园区环境视频监控等。强化企业用电设备荷载监控,对实施应急减排的企业相关生产线、工序和设备限停产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等配合)

  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重点排污单位2019年底前完成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其他企业逐步配备自动监测设备或便携式VOCs检测仪。加强固定污染源生产、治污、排污全过程信息自动采集、分析、预警能力,逐步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控覆盖面。建设常州大气污染攻坚信息平台,整合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普查、VOCs在线监测、气象数据、工地扬尘监测、城管渣土洒水雾炮数据、机动车遥感等信息。完善污染源监控平台建设,为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减排评估等提供支撑。(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配合)

  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完成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国家一省一市”三级联网,确保监控数据实时、稳定传输。加快建设遥感监测系统。2019年年底前全市至少完成10个固定式和1个移动式遥测点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2020年1月1日起,将未安装远程在线监控的重型柴油货车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建设排放监控平台,2020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配合)

  加快建设船舶尾气排放遥感监测系统,2019年6月底前完成1座大桥固定式监测点建设。(常州海事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三十)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设立大气污染防治科研专项,针对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优秀科研团队、环保气象联合创新团队进行协同攻关。建立全市高精度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健全覆盖关键VOCs组分的成分谱和精细化清单,推进排放清单动态更新。开展秋冬季PM2.5污染、初夏季臭氧污染与关键输送通道的多组分天地空一体化综合监测,剖析PM2.5和臭氧污染天气形成机理、演变规律与控制路径,量化重污染天气中区域输送和本地贡献。研究常州市及周边区域重污染积累与天气过程的双向反馈机制,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提供支撑。加强局地和大尺度天然源排放对我市臭氧污染的影响、农业面源氨排放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深入开展工业VOCs污染防治技术实施有效性评估研究。加快非电行业脱硝、工业源和流动源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空气质量和气象预报技术、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秸秆综合利用、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完善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先进适用环保技术推荐目录以及环保装备、技术需求信息,建立集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应用、成果产业化、产品商业化于一体的大气污染防治科技产业链。(市科技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配合)

  (三十一)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坚定不移地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秩序,为环境守法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加强区县级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自动监测数据作为环境行政处罚等监督执法的依据,制定配套具体实施办法加强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企业复产监督检查,对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发现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依法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提高环保规范和精准执法水平,修订《常州市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配合)

  加强公安机关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机构队伍建设,构建完备的专业侦查体系。创新环境监管方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建立完善在用车超标排放、油品监管等方面的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模式。(市公安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配合)

  配合省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机动车和违反信息公开要求的行为,撤销油耗公告和强制性产品认证,上报工信部建议撤销相关企业产品公告。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保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加强对油品制售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兑调和油,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加强柴油和车用尿素质量监督抽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本消除。(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配合)

  强化基层执法人员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无人机、红外遥感、便携釆样分析、大数据平台等先进技术,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夯实辖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对秋冬季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治理、VOCs专项整治等重大专项行动进行强化督查。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重污染天气频发、环境质量改善达不到进度要求甚至恶化的辖市、区,开展专项督查和驻点督查,强化问责。(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纪委监委、市政府督查室配合)

  十、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三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按照管发展的管环保、管生产的管环保、管行业的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一岗双责”。完善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的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各辖市、区建立完善“网格长”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层层抓落实。各辖市、区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动态更新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任务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要釆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燃煤控制、工业企业提标改造、交通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整治、政策调控等措施。组织编制并实施《常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三)严格考核问责

  构建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量化考核体系。将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做好考核结果应用。把PM2.5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制定量化考核办法、量化问责办法。继续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和“分级评价、鼓励创优”的奖惩政策。考核不合格的辖市区,应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检查。对任务完成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失职失责的,依法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市纪委监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委组织部等配合)

  (三十四)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加大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每月公布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定期公布降尘考核排名。各辖市、区要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应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三十五)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环境治理,人人有责。倡导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打赢蓝天保卫战。通过普法、司法、执法,提高排污者守法意识,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引导绿色生产。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鼓励有奖举报并保护举报人利益,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社会监督。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釆购和绿色出行,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和监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组织编写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等专题科普宣传材料,纳入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建立宣传引导协调机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大气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等。(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各有关部门配合)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唐山丰润区水泥企业除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二厂外,从7月1日0时至15日24时连续生产15天,其余时段停产。古冶区三友、启新、六九、燕南4家水泥孰料企业各生产环节7月1日至15日停产,如无特殊污染气象条件,下半月可生产。

2019-07-02 11:40:36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水泥市场需求与去年情况相当,在高价维稳的行情下,预计全年行业盈利有望优于去年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不过,随着一些地区僵尸产能变相复产,近两年行业总体产能确有增加迹象,或对明后年市场形成冲击。

2019-06-29 09:31:41

近日,“2019中国水泥行业超洁净排放技术交流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近600位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水泥行业超洁净排放的发展态势。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中硅工程分会副会长贾华平应邀出席并做关于《水泥生产大气排放与治理刍议》的报告。

2019-06-05 14:06:37

日前,江苏常州印发《常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进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钢铁、水泥熟料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对钢铁烧结机湿法脱硫设施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鼓励燃煤电厂开展湿法脱硫设施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2020年6月底前实现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达标排放,鼓励燃气机组实施深度脱氮,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

2019-04-24 14:26:15

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环保早已成为各行业敏感词。特别是针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等都面临着产业转型、环保升级,水泥行业也不例外。

2019-04-23 09:03:38

去年以来,江苏、山东、四川、河南等地陆续发布相关超低排放标准,加速了水泥企业短期内迅速升级环保装备、降低排放指标的进程。环境和业态发展的新变化,为水泥工业新的发展既带来良好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水泥行业要实现真正的超低排放并不容易。

2019-04-15 16:36:55

李叶青表示,错峰生产和超低排放不矛盾,即使是超低排放也要参加错峰生产,保证在污染严重气候期间排放总量的绝对减少,才能实现环境的蓝天计划,错峰生产一方面鼓励企业降低排放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错峰生产“一刀切”。

2019-04-02 09:51:35

虽2018年行业利润或达巅峰,但不论从水泥需求或是低标复合32.5水泥比重出现了下滑现象,房地产端出现负增长,基建投资也低于预期。种种现象对于2019年又将会有什么影响呢?

2019-02-22 16:04:12

江苏省境内涉及熟料生产的23家企业,39条生产线2019年开展错峰生产工作,停窑总天数为65天,停窑时段、天数、时间(其中春节期间1月1日~3月31日停窑30天)和核查形式原则上参照《2018年江苏省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停窑及核查方案》。

2019-01-30 09:34:43

2018年,一场砂石短缺风暴席卷而至。长江流域黄沙价格持续上涨还货源紧张。部分洞庭湖沙到上海搅拌站价格已突破100元/吨,且还有不断上涨之势。

2019-01-22 09:28:21

更有行业人士认为达到超低排放和协同处置及供暖等生产线免除错峰生产是政策的漏洞。企业要严格执行差异化错峰政策,对于打着各种旗号不执行错峰生产的企业要严肃处理。

2019-01-20 16:18:41

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修订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指出,为体现环保信任保护,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提高企业治污水平,对办法进行了修订。办法对水泥熟料制造类的豁免条件为:熟料生产线烟气氮氧化物已稳定实现超低排放,或承担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危险废物或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任务。

2019-01-16 09:53:04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严厉堪称空前,思想重视、治理力度、执法尺度、规格之高等前所未有。从费改税到环保督查再到错峰生产,无一不在刺水泥等重工业的痛处。环保部门监管方式愈发严格,倒逼企业提升环保工艺,转型升级。要知道,大量的废气废水固废的排放影响了周围环境的同时,不可抹灭的也有重工业企业对地方经济做出的贡献。

2019-01-09 17:16:24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的水泥行业经历了快速成长的阶段。然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趋于稳定、人口南迁、经济缺少活力等因素影响,东北三省水泥产量逐年减少,水泥价格自2013年后也不断走低。

2018-12-21 14:14:56

由于环保限产的边际放松以及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带来的需求减弱,多数建材子行业将在2019年进入下行周期或面临增速放缓。但是考虑到1)多数建材子行业产品价格及利润2018年仍处于历史高位,2)环保总体而言仍将保持严格;3)中期而言需求总体仍将处于平台期,因此2019年建材行业可能将大概率出现震荡下行的趋势从而出现多个迷你周期,而不会出现类似2015年的迅速崩塌。就各个子行业而言,由于供给端弹性相对较大且基建有复苏预期,水泥行业的表现或将总体好于玻璃及玻纤,而就消费建材而言,由于行业已经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龙头企业的配置价值仍然突出。

2018-12-13 16:03:09

当大部分水泥企业都因为取得了“豁免权”而无需错峰生产时,水泥市场必将会再次呈现供大于求、价格迅速回落的局面。2019年 1月份河南水泥企业纷纷复产之日,或许就是当地水泥价格暴跌之时。

2018-12-11 17:27:22

方案提出,建立环境应急管控豁免机制,对实现超低排放、污染治理达到国内标杆水平的企业,免予执行应急停产、错峰生产等管控措施,豁免名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8-10-18 09:36:31

9月3日,唐山市政府下发《唐山市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攻坚月行动方案》,要求9月份,唐山市各县(市、区)继续执行三项气态污染物攻坚措施,停限产力度不低于8月份。

2018-09-05 16:43:41

据中国水泥网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河南省水泥熟料产量6674.20万吨,熟料产能10233.1万吨,熟料产能利用率仅为65.22%。河南地处中原,是水泥熟料产能大省,但是产能过剩仍是当前河南水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更有效的去产能?围绕“去产能”又有哪些重点工作布置?

2018-05-17 15:23:22

笔者想借此机会,让公众对水泥工业近年来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消化城市及其他工业垃圾所做出的努力有所熟悉。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方面内容让公众了解水泥行业在环保事业上的努力。

2018-05-11 14:06:06

从趋势来看,逐步收紧生产中三大污染物的排放指标是水泥工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颗粒物、二氧化硫全部实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在当前水泥环保技术的条件下并不难。氮氧化物排放值虽然可以通过SCR脱硝技术降低,但是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工况和生产水平间的差异,全部达标还有一定难度。

2018-04-24 15:06:57

3月30日,行业期待已久的2018年中国水泥网年会在杭州盛大开幕,来自全国水泥行业、设备企业超过400人共聚盛会。

2018-03-31 05:11:50

近日业内对所传《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以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来确定差别化的采暖季错峰生产方式”方案十分关注。事实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完善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同样应值得业内关注。

2017-12-27 10:59:48

不得不说,传统行业所担心的“丛林法则”还是要来了,一部分人鼓手称快,一部分人战战兢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去产能要加快了,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如何有效配合,这是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017-12-25 10:55:43

中国水泥网资深专家曾家明称,当前,随着错峰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导致一些龙头企业无法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强,企业之间从竞争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为涨价提供了基础。

2017-12-25 09:04:10

中国水泥研究院分析师吉晋鹏也认为水泥错峰生产,就是指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釆暖期内,错开水泥生产和采暖用煤高峰,后来又将夏季用电高峰也加了进去,所以错峰生产错的是煤炭和用电高峰。

2017-12-20 13:13:13

近日江苏省经信委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规划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持续推进冶炼渣、尘泥、化工废渣、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电石渣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2016-10-18 09:17:38

错峰生产可以使水泥市场价格理性回归,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希望能够从宏观上统一步伐,协调共进,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错峰生产,大家步调一致,就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区域化竞争乱象。

2016-08-15 14:49:47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