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得你死我活,到共同包容新玩家进场,这是否将成为水泥江湖的“新常态”。
近些时日,笔者顺江而下,走访沿江多个城市,与当地水泥业者促膝长谈。他们有些直抒胸臆,有些委婉含蓄,但都对当地市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乐观、谨慎、摇摆不定等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无不反映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水泥从业者们复杂多变的精神状态。
“准备好粮草,来年开战”
在湖北省一大型水泥企业交流中,其销售负责人直言不讳该省即将迎来新一轮激烈的价格战。“最快明年下半年,全省水泥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激化,各家企业为了争夺为数不多的市场份额,冲突不可避免。特别是省内还将有新生产线投产的背景下。”他表示。
该省另一企业负责人则从基建和房地产两大水泥需求端给出了较为悲观的看法。“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幅度比预计要低,为应对经济下行进行的基建投入效果没有往年好,虽明年政府会继续推动基建开工,但预计会比较吃力。武汉可以代表中国房地产省会的平均形势,去年8月开始二手房下降了15%,成交量下降。他认为,房地产预计今年下半年会进一步恶化,明年房地产水泥需求会明显下降。
进入2019年,身为长江区域承上启下的湖北,水泥价格却成为沿江价格洼地。“过去武汉市场是重庆东方希望销售的目标地区之一,今年他们更愿意绕开湖北,直接到长三角去。”武汉一水泥龙头企业负责人透露。究其原因,既有天气造成的项目开工速度慢,也有长江下游企业加大逆流而上的新挑战。
在一片悲观中,唯一值得宽慰的是湖北似乎并不欢迎省外产能置换进入,这减缓了市场下行周期中的加速度。
当然,也有当地企业并不认为湖北水泥行业会陷入下行周期。“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成色更足,水泥需求虽不至于继续高速上涨,稳定并不成问题。”有观点认为。
“孩子生都生了,总不能看着他饿死”
过去,在行业内总有那么一个潜规则,一旦新生产线建成,拆是不可能的,最多多找找关系,总能投产。但随着一纸纸中央文件出台,再神通广大的企业都需要按部就班进行产能置换,哪怕付出超出市场价亿元的代价,虽然依然落得一个“无生产许可证”的名头。
千方百计凑齐所需要的产能后,新问题则接踵而至。在目前这样一个全国全面过剩的市场状况下,除西藏外,新产能的投放势必冲击原有的市场格局,守局者会容许新玩家入场吗?在长江下游一三线小城里却真真切切发生了“和谐共处”。
年需求仅500万左右的地区,却有着多倍的水泥产能,毫无疑问,“短兵相接”是不可避免的。过去,依托当地发达的水运条件,长三角消化了过剩的产能。“今年这样的局面被打破了,长江沿岸的环保整治将盘踞沿线十余年的私人码头连根拔起,没有自建码头的水泥企业失去了长三角市场。”一行业从业者表示,“更有粉磨企业因此一夜间失去了熟料供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需求无起色,且外输受限的情况下,明年当地又即将投产一条先进的生产线。本已陷入窘境的家庭,是以怎样的心情是迎接新生命的诞生?“显然,新生产线投产必然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但是否会因此大打价格战就不一定了。”当地一水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种种原因,今年该企业主动关停了一条生产线,并和当地另一龙头企业为前文提及的断粮粉磨站提供熟料。
“该新生产线远离长江水道,寄希望于外运显然是天方夜谭,通过陆运销往省内则由于治超政策的加强变得不那么划算。”该市一从事水泥销售十余年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据和当地几家大厂聊天得知,基本都做好了准备,避免厮杀。简单说来就是互相割让一定市场,换取格局稳固。当然也与‘孩子生都生了,总不能看着他饿死’的行业共识有关。”
进入2018年以来,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国内宏观经济被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但水泥行业却继续延续2016年四季度后的强劲势头,行业利润节节攀升。如此矛盾的冲突也造成了行业从业者对未来判断的差异,似乎也在改变行业“同行是冤家”的定论。
被问及水泥价格能否再次突破历年高位,某省协会负责人反问:“各行各业都在吐槽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水泥难道要‘独善其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