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我国首个水泥减碳及钢渣资源化协同利用项目,在河南省济源中联有限公司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和产业化运用迈上新的台阶,为钢渣规模化安全应用于建材,实现高值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路子。
解决水泥行业减碳难题
相关数据显示,仅次于火电、钢铁等行业,水泥行业也是碳排放大户,2020年全国水泥行业碳排放约14亿吨,因此水泥行业减碳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意义重大。水泥熟料在生产过程中以消耗大量的碳酸盐矿物(最常用的是石灰石)作为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水泥生产总碳排放的50%以上。目前,水泥熟料生产还不能摆脱碳酸盐的使用,因此,减少水泥熟料用量、捕集利用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等是水泥行业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
这条在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投产的生产线,利用钢铁冶炼的固体废弃物钢渣作为原材料,在特殊工艺和催化作用下干法原位捕集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形成纳米碳酸钙及二氧化硅凝胶活性组分,在实现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减排的同时,有效解决钢渣安定性不良问题并提高活性,制备出高活性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可部分替代熟料制备低碳水泥或部分替代水泥制备低碳混凝土,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钢渣大规模安全、高值应用于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每年可综合减少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该项目由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目前建成一条钢渣干法原位捕集利用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生产线和一条高效复合掺合料生产线,每年直接捕集水泥窑尾烟气二氧化碳1.6万吨,资源化利用钢渣生产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30万吨,生产高效复合掺合料30万吨。
后期,将再建设一条30万吨高效复合掺合料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65亿元、利税3200万元,通过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和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每年可综合减少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工业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普遍存在投资强度高、捕集能耗高、碳利用困难等问题。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地实现了烟气二氧化碳低成本原位捕集和高值利用的有机统一,不仅有效解决了钢渣中因过量游离氧化钙而引起的安定性不良问题,且通过调控形成适量的纳米碳酸钙和无定型二氧化硅提高了钢渣的水化活性,实现了钢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据悉,该项目是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仕净科技瞄准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水泥、钢铁、煤电等工业碳减排重大需求,致力于工业减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研发、转化和推广,为工业碳减排、固废资源化利用、水泥与混凝土低碳制造等领域提供系统技术方案。中联同力是河南投资集团和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共同出资在郑州市设立的合资公司,是骨料、水泥、商混、水泥制品、绿色物流和协同处置“六位一体”辐射全省的大型材料集团。该项目核心技术主要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大研发平台,由南京工业大学莫立武教授领衔技术研发,目前拥有相关国家发明专利8项。
为绿色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提出,我国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总量控制为基础,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关键,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此条生产线竣工投产无疑为我国建材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特别为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河南最大的建材企业,将扛起‘绿色先锋’责任,发挥‘排头兵’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河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将于2022年12月12-13日,在杭州举办以“探寻智造之路 构建智慧工厂”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和以“创新驱动 减污降碳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水泥行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超洁净排放技术交流大会”,诚邀行业专家、水泥及智能化相关企业,深入探讨水泥行业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