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华北地区结束错峰停产,3月下旬各省市熟料生产线陆续恢复生产,然而粉磨能力仍未能完全发挥,直到4月份粉磨站才大面积恢复生产。然而即使到了4月中下旬,华北各地水泥需求仍未能达到往年同期水平,只有去年同期6-7成左右。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持续下滑,开发投资力度大不如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缓慢,区域内水泥市场在此情况下成交疲软,水泥价格在企业恢复生产后出现明显回落,4月份需求环比提升,但限于库存压力太大,价格仍维持下行走势。
图1:华北地区水泥价格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京津冀协同规划迟迟未现,行业利好刺激效应递减
京津冀协同规划在千呼万唤声中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利好刺激送走局部区域房地产市场大热后带来阶段性资本市场大热,然而资本市场的追捧也已逐渐退热,规划方案仍未能与众人见面。区域内水泥企业冀东水泥、金隅股份一季度水泥业绩同比下滑,区域水泥量价齐跌,同时金隅股份的房地产板块结转缓慢也拉低了公司盈利水平。然而资本市场对于这两家水泥企业仍然持远期看好的增持态度,把全部希望寄托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水泥市场今年以来并未受到太多实质性利好刺激,一季度华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一季度华北地区水泥产量同比下滑24%,两省两市一区产量均出现同比下降,除山西为产量个位数下跌以外其他省市均为两位数下滑,错峰停产与需求疲软双料叠加是导致今年一季度华北地区水泥产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4月份随着各种限制的解除以及气温的回升,项目施工逐渐增多,截止到4月底北京地区水泥企业出货量接近正常水平,天津企业恢复至6成左右,河北除局部地区需求恢复至7-8成外其他地区与天津相当,内蒙古与山西除民用需求略有增长,新增房地产及重点项目开工较少。
价格稳中有降,集中度高市场价格维稳能力较强
从各地价格情况来看,由于熟料生产线已大面积恢复生产,但需求恢复缓慢,企业库存压力较大,北京、天津价格尚能维持稳定,下旬天津市场部分企业价格下调10-15元/吨;河北、内蒙古、山西部分地区出现价格松动,截止到4月底河北省P.O42.5散装价格较3月份下滑5元/吨左右,内蒙古、山西则分别出现20元/吨、10元/吨的下滑。
具体来看各地的变化如下:
表:华北地区水泥价格变化情况(P.O42.5散装,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
京津冀一体化利好何时见实效?
从三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三地的工作重点,要率先实现三个领域的突破: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共建共享机产业对接。2015年北京市的工作任务包括加快新机场外围设施建设、抓好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台高速等跨省市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推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全区建设等;河北省重点工作除上述与京津合作或交接的项目以外,还有力促廊涿城际开工建设以及北京与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津与河北省部分城市之间互联互通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进程加快。
无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何时颁布,如果三地能够按计划保障上述重点工作内容开工建设并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项目进展顺利,那么预计余下的几个月区域水泥市场能够有效被拉动。然而,一大重要前提为资金保障,河北省屡次传出房地产行业项目因为资金紧张出现开发商跑路、项目停工的消息,天津市、山西省同样下游房地产及基建项目持续资金紧张,如果资金问题无法得到保障,预计对于水泥行业的实质利好仍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