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螺水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26.84亿—158.55亿,同比增加80%—100%。
不只是海螺水泥,2018年,华新水泥预计净利润为43.7亿—53.9亿,同比增长139%—159%;冀东水泥预计净利润为14.5亿—15.3亿,同比增长190%—206%。
2015年时,中国水泥行业曾出现全行业亏损的现象,水泥价格降至历史低点;短短三年时间,水泥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海螺水泥在公告中称,业绩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公司产品销售价同比涨幅较大所致。
事实上,2018年,海螺水泥的盈利能力高的令人咋舌。据2018年中报,2018年上半年,海螺水泥的销售毛利率高达44.43%,这一数字创下了自其2002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不只是销售毛利率,海螺水泥的销售净利率也很高。据财报,2018年上半年,海螺水泥销售净利率为29.1%,这一数字甚至高于东阿阿胶;同期,东阿阿胶的销售净利率为28.94%。
除了海螺水泥外,四川双马、塔牌集团、上峰水泥等在A股的水泥企业,其盈利能力也很强。2018年上半年,四川双马的销售毛利率为44.56%,销售净利率更是高达30.41%。
水泥价格持续走高背后:环保限产压力持续增大
事实上,与国外同行相比,当下的中国的水泥行业已是暴利行业。据国联证券研报,2017年,包括西麦斯、太平洋等国外水泥龙头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多在20%—30%左右,销售净利率则在5%—10%之间。
中国水泥企业盈利能力如此之高,与水泥价格持走高有关。
据中国水泥网数据,2018年12月28日,中国水泥价格指数为162.27,与上年底相比,涨幅为8.51%。其实,自2016年年初以来,水泥价格指数涨幅已高达110%。下图为财联社根据中国水泥网数据绘制的中国水泥价格逐日走势: 华创证券在研报中称,当前的水泥价格和盈利为历史上最高。而水泥价格的持续高企,与环保限产不无关系。
2016年开启的秋冬季大气攻坚战政策不断向全国延伸,水泥产业链矿山整治、熟料煅烧、水泥粉磨和混凝土搅拌等环节均受到政策管制;目前,错峰生产现已成为全国大部分区域的常态执行政策。
财富证券研报称,2018年11月以来,受北方大面积错峰停产影响,水泥供给紧张,叠加前期水泥库存一直低位运行,全国水泥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地区水泥价格突破600元/吨。
值得关注的是,环保限产仍在不断加码。2018年,京津冀、河南、浙江、山西、安徽等省份出台了特别排放限制政策,大多在2018年10月起执行尾气特别排放限值。国联证券研报称,日产5000吨熟料线粉尘和硫化物改造费预计1100万、氮氧化物改造成本更高,结合成本和技术的因素,中小产线面临环保不达标而关停的风险,供给收缩有望超预期。
水泥奇观:国内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跌,进口量暴涨55倍
水泥价格的持续高企,使得中国的水泥量进口大幅增加。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前11个月,中国水泥熟料进口数量为1043.1万吨,与上年同期的18.46万吨相比,涨幅高达55倍以上。
进口水泥量的持续攀升,与国内政策的严厉限制有密切关系。2017年底,工信部发布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加大了减量置换力度,对用于置换的产能限定更加严格,对跨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强调应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产能指标应由转出地和转入地省级主管部门分别核实确认,并在各自门户网上公告。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国内的水泥产能利用率却仍在不断走低。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据天风证券研报,2018年,京津冀地区水泥产量约为0.91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7%。2019年1月,工信部再次发文称,严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新上项目扩大产能,持续推进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