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自行上报债务总额16万亿元

2015-04-27 10:53:22

中国财政部相关官员25日出席第二届长三角财税论坛时透露,目前地方自行上报到财政部的债务总额约为16万亿元。不过,该数据并非经财政部等部委正式审核后的结果。

  中国财政部相关官员25日出席第二届长三角财税论坛时透露,目前地方自行上报到财政部的债务总额约为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不过,该数据并非经财政部等部委正式审核后的结果。

  去年10月,财政部曾要求地方政府在2015年1月5日前对2014年底尚未清偿完毕的债务进行清理,并申报相关数据,以摸清地方债“家底”,从而为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铺路。

  但因存在债务数据错报、虚报问题,财政部今年早些时候要求各地须对初步清理甄别结果开展自查,并重新上报。此后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初步结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地方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

  据中国审计署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各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0万亿元。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亦随之减速。2015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跌至数年来新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9%,增速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负债如何处理,成为一大严峻问题。

  对此,官方的计划是用一定规模的政府债券置换部分债务,以此降低利息负担,缓解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财政部日前已向地方下达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3月份以来,随着复工复产进程进一步加快,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步入正常运行轨道,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回升,投资将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0-04-14 09:17:08

周华东市场行情稳中有升,皖北市场一枝独秀率先普涨。

2018-09-03 16:23:21

由此可见,加码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要么是在城镇化率快速增长阶段使用,要么是在经济出现困难时当作临时性工具使用,如果长期将基建投资作为常规工具使用,则可能出现当前日本经济表现出的经济下滑、政府债务高企等问题。

2017-11-20 09:55:36

他们认为,下半年基建投资将下行至11.4%,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年来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13.7%,较去年下滑2个百分点。

2017-08-17 09:49:41

专家表示,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

2017-01-06 10:35:53

今年3月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债券净发行量为4070亿元人民币,创有记录以来最高。

2016-04-20 14:16:05

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之路并不平坦,在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变,矛盾和风险也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风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空间,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

2016-02-24 10:39:52

“让僵尸入土为安”,这么杀气腾腾的话不是来自券商报告,也不是网络评论,而是《人民日报》对供给侧改革的权威解读。一向温和的政策风向为什么会突然如此严厉?看上去很突然,但其实是必然。

2016-01-21 10:13:56

在化解产能过剩中“大棒”是必要的,然而仅靠“大棒”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胡萝卜”。换言之,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即形成中央想让地方去做的也是地方自身愿意去做的激励体制。

2016-01-15 09:11:01

2016年重点税制改革包括: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

2015-12-29 09:06:54

“适度举债有利于加快发展,但过量举债无异于饮鸩止渴、后患严重。”“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说明,个别地区、个别领域债务风险控制如果不当的话,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发出了当前必须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警示。

2015-12-25 09:27:03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第二批PPP推介项目,共计1488个、总投资2.26万亿元,加上第一批次项目总投资已达到3.5万亿元。如果再加上财政部公布的两批次示范项目,PPP总投资额超过了4万亿元。

2015-12-19 08:29:46

三季度GDP能保住7吗?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4%的经济学家认为三季度GDP同比会在7%以下。一个更大的预期改变是,本轮经济的底部很可能要推缓至明年二季度,而在今年最后的几个月里,政策调整的重点更加明确地指向了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

2015-09-28 09:15:54

稳增长火力全开。9月以来短短两周时间内,财政部、发改委、央行、住建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相继出台稳增长政策,为经济增长助力打气。

2015-09-14 09:22:56

上半年地方投资并不给力。上证报记者梳理各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现,年初明确提出今年投资增速目标的25个省份中,逾六成实际投资增速低于预期。

2015-08-10 09:24:26

在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李克强总理7月10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他引用《史记》篇目作为开场白:“所谓‘言能听、道乃进’,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让我们听到更多来自学界和企业界的声音。”

2015-07-15 09:48:36

上一个十年,中国曾经历过GDP增速10.2%的繁荣期,也挨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近几年外汇占款滑坡催生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新型政策工具。令人好奇的是,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何种挑战?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2015-06-23 09:18:11

“周三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17日再度抛出了支持政策强调加大重大领域有效投资、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而一天前,国务院则批复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距离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定仅仅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2015-06-20 09:45:14

国家发改委新一批“工程包”项目拟向国务院申报。记者近日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上述信息。这是继发改委公布“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后,第三批投资储备工程,涉及轨道交通等基建和新兴产业。

2015-05-28 09:51:19

当前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可谓严峻的考验,政府和企业应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做出应对?近日,在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2015年产业与金融论坛·春季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为当下的产能过剩支招,他认为,应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以化解当下严重过剩的产能。

2015-05-08 13:36:57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因此是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或将意味着,我国新一轮基建投资再次起航,并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形成基建投资“两翼”起飞的局面,成为今年“稳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2015-05-08 10:02:42

中国财政部相关官员25日出席第二届长三角财税论坛时透露,目前地方自行上报到财政部的债务总额约为16万亿元。不过,该数据并非经财政部等部委正式审核后的结果。

2015-04-27 10:53:22

1月6日,交行金研中心在北京发布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指出,虽然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错综复杂,存在三大不确定性,但积极因素也正在积累,2015年中国经济不应悲观,甚至可以谨慎乐观,或许这将是一个新周期承前启后的一年。

2015-01-07 14:33:54

从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传出的消息,明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容乐观,但是直到今天大盘弱势盘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还是以强势上攻苦苦支撑着大盘。可以说,没有商业银行的强势,就不可能有一个像样的大盘上涨,商业银行在这轮行情中始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4-12-31 09:44:50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一直处于国企垄断状态,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垄断性行业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此,基础设施项目将逐渐向社会资本倾斜。”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会长李占通近日表示,今后5年中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42万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来源于社会资本。

2014-12-22 08:05:17

媒体近日报道称,中国高层领导人上月齐聚北戴河,一致认为年底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优先于出台刺激增长措施,并接受了经济增速可能低于7.5%目标的现实。

2014-09-23 09:19:07

要化解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业、分步进行分别处置,还需要在处理方法上创新,既要保持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又要把长期积累的弊端和问题,特别是把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

2014-03-13 13:48:07

Since December 12, major enterprises in Changdu have notified an increase of 50 yuan/ton in cement prices,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remains to be ob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