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战线工作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对照全年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散装率一类考核目标,为“美丽浙江”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散装水泥量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1.水泥散装率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2014年,全省水泥散装率78.50%,同比提高0.9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水泥散装率77%的一类考核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水泥主产地的八个市散装率依次为嘉兴86.69%、湖州86.36%、杭州84.38%、宁波84.08%、绍兴79.37%、金华72.90%、丽水70.39%、衢州65.56%;其中散装率同比提高的为杭州1.64个百分点、宁波1.17个百分点、丽水0.46个百分点、衢州0.39个百分点、绍兴0.29个百分点;台州、舟山两市的地产水泥(粉磨站)散装率为舟山100%、台州78.09%。
水泥主产地的八个市所属县(市、区)水泥散装率(不含粉磨站)超过90%的6个,分别为慈溪94.55%、桐庐93.32%、德清93.02%、富阳92.11%、余姚91.84%、余杭90.82%;散装率80%-90%的11个,分别为桐乡89.73%、柯桥89.62%、嘉善88.70%、海宁88.14%、临安87.18%、长兴86.59%、秀洲84.98%、金东84.91%、象山84.29%、建德81.71%、平湖81.52%;散装率70%-80%的13个,分别为越城79.65%、海盐75.26%、安吉78.02%、婺城73.23%、江山75.38%、萧山75.06%、诸暨74.95%、上虞75.33%、宁海78.13%、浦江74.14%、兰溪71.70%、龙游70.30%、缙云70.65%。
2.散装水泥供应量继续保持全国前三甲
(1)水泥产量和散装量完成情况。全省水泥产量12354.34万吨,列全国第七,同比减少81.09万吨,增长-0.7%。散装水泥供应量9708.35万吨,列全国第三,同比增加66.64万吨,增长0.70%,比水泥产量的增速高1.4个百分点。
(2)散装量超千万吨的市和超百万吨的县(市、区)情况。列入散装量考核的8个设区市,除绍兴、丽水外,其余6市均超1000万吨(除宁波市外,其余5市均同比负增长),其中杭州1766.42万吨、宁波1428.30万吨、嘉兴1400.06万吨、金华1266.29万吨、衢州1198.24万吨、湖州1196.62万吨。散装量同比负增长的市为:湖州-3.00%、嘉兴-2.36%、杭州-1.36%、衢州-0.62%、金华-0.38%。
县(市、区)中,散装量超500万吨的4个,同比增加2个,其中兰溪818.31万吨、江山691.53万吨、桐乡535.37万吨、建德505.08万吨。400-500万吨的4个,同比减少1个,其中德清457.11万吨、长兴441.62万吨、象山418.57万吨、诸暨415.73万吨。300-400万吨的4个,同比减少3个, 其中萧山352.67万吨、余姚342.38万吨、富阳339.19万吨、宁海314.37万吨。200-300万吨的6个,同比增加3个,其中余杭294.72万吨、柯桥270.27万吨、嘉善269.93万吨、龙游258.73万吨、缙云229.03万吨、常山200.29万吨。100-200万吨的5个,其中海盐182.67万吨、临安149.02万吨、婺城112.43万吨、桐庐104.29万吨、平湖103.99万吨。
3.重点县(市、区)散装水泥量减少明显、散装率完成目标任务。萧山、余杭、建德、海盐、桐乡、德清、长兴、诸暨、兰溪、江山等十个水泥重点县(市、区)水泥产量5866.67万吨,占全省总量47.49%,同比减少171.87万吨,增长-2.85%;散装水泥供应量4694.81万吨,占全省总量48.36%,同比减少121.59万吨,增长-2.53%;散装量同比增长的为建德18.41%、桐乡9.20%、海盐5.08;散装量同比下降的为余杭-16.05%、萧山-9.25%、诸暨-9.09%、长兴-7.79%、江山-5.64%、德清-4.12%、兰溪-2.61%。
4.列入考核的三个市散装水泥使用量增长明显,列入统计范围的散装水泥中转量减少较多。温、台、舟三市散装水泥使用量1695万吨,同比增加137.66万吨,增长8.84%。其中,温州902.90万吨,同比增加74.91万吨;台州599.53万吨,同比增加47.60万吨;舟山192.57万吨,同比增加15.07万吨。
全省列入统计范围的22个散装水泥中转出库量545.28万吨,同比减少58.3万吨,增长-9.66%。
(二)预拌砂浆产量增长形势喜人、预拌混凝土产量增长依然较高
1.全省68家预拌干混砂浆生产企业,产量393.04万吨,同比增加156.48万吨,增长78.96%。其中:杭州市以157.10万吨居全省第一,同比增加80.12万吨,增长104.08%,占全省39.97%;嘉兴市以97.91万吨列全省第二,同比增加19.50万吨,增长24.88%,占全省24.91%;绍兴市以47.22万吨居全省第三,同比增加24.80万吨,增长110.65%,占全省12.01%;三市合计279.81万吨,占全省71.19%;舟山市的砂浆产量32.13万吨,增长率419.57%,居全省之首,使用率更在80%以上。
2.全省516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产量17692.37万立方米,同比增加1202.02万立方米,增长7.29%。排名前三位的市是杭州市5222.74万立方米,占全省29.52%;宁波市2921.87万立方米,占全省16.51%;温州市2151.30万立方米,占全省12.20%;三市合计10295.91万立方米,占全省58.19%。
(三)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全省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节能减排绩效显著:共节约标准煤388.1万吨,节省水泥用量1239万吨,减排粉尘98.75万吨、二氧化碳442.17万吨、二氧化硫0.33万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废渣)3173.89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44.22亿元。
二、2014年运行特点和经验总结
(一)运行特点
1.散装率达到省政府一类考核目标。2014年,宏观经济逐步企稳,房地产限购政策全面放开,各类建设项目投资稳中有升;行业内全省“禁现”执法逐步开展,预拌混凝土下乡、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使散装水泥的供应量、使用量增幅大于水泥产量,全年散装率除第四季度稍有下降外,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一类目标。
2.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增长较快。2014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2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随着“万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程”的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全年投资5739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投资7262亿元,增长16.8%,房屋竣工面积增长36.2%。上述项目的增长促使浙江省全年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均增加。
一季度延续了上一年的增长态势,散装供应量同比增长6.72%,混凝土供应量增长5.4%,增幅明显。上半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长1.72%,增幅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及国家对基础设施等建设的限制政策。但混凝土供应量增长13.43%,增幅较大,主要是浙商回归项目增多、“五水共治”的实施等。下半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长2.1%,混凝土供应量增长2.0%,均出现回落,主要原因是去年下半年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供应量增长幅度较快,同期数偏高,而今年下半年新增用量又不多,使得增幅收窄。
3.预拌砂浆应用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14年,全省继续开展“禁现”砂浆工作,着力推进行政执法。至2014年末,发展预拌砂浆工作成效显著。杭州、嘉兴两市分别以157.10和97.91万吨产量领跑全省,两市合计255.01万吨,占全省预拌砂浆供应量的64.89%;绍兴、湖州、舟山、台州市分别供应了47.22、32.43、32.13和20.01万吨,发展势头强劲。但金华、温州市仅为2.99和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4.45%和49.69%。
4.水泥价格走势以下行为主,混凝土价格较之略平稳。
(1)水泥价格分析。根据省商务厅水泥市场样本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P.O325水泥全省平均价为318元,P.O425平均价为383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平均上涨46元/吨和68元/吨;环比上一季度价格,平均回调了53元/吨和25元/吨。二季度,P.O325和P.O425水泥全省平均价分别为303元/吨和353元/吨,季度环比分别下调15元/吨和30元/吨。较一季度,4月份下调8-18元/吨,5月继续下调约8元/吨;6月P.O325和P.O425水泥全省平均价分别为300元/吨和345元/吨,分别比年初下调30元/吨和50元/吨左右,基本回到2013年6月的价位。三季度环比水泥价格分别下调18元/吨和23元/吨,比年初平均下调57元/吨。四季度环比水泥价格均上涨15元/吨,比年初平均下调40元/吨。从全年情况看,P.O325从年初的331元/吨到年末的310元/吨,下调21元/吨;P.O425从年初的398元/吨到年末的340元/吨,下调58元/吨。全年水泥产品价格整体呈现高开低走再抬头的走势。
水泥价格走低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房地产销售不理想等,使水泥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换,影响了水泥使用量;二是新增建设项目增幅回落;三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水泥价格快速上涨,销售价偏高,且年底水泥的库存较多;四是一些大型水泥骨干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下调水泥价格。
(2)预拌混凝土价格分析。预拌混凝土C15、C20、C25三个品种,第一、二季度预拌混凝土价格稳定,第三季度三个品种平均降低了8元/立方米,第四季度三个品种又平均上涨了10元/立方米。总体上看,全年价格基本平衡,平均价格上下浮动在10元/立方米内。主要原因,一是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二是各地《造价信息》对预拌混凝土的市场价格变化有一定的制约性;三是全省各地的预拌混凝土行业管理部门对行业自律、价格维稳做了不少工作。但各地的价格差距还是较大,有些地方的价格按《造价信息》的指导价下浮5-8个点,但也有个别地方由于竞争激烈、行业自律较弱,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为了生存,竟按《造价信息》的指导价下浮20个点进行低价销售。
[Page]
(二)经验总结
2014年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之所以能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水泥散装率一类考核目标,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受益于”:
1.受益于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4年4月2日,省商务厅组织召开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会议。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宗尧对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和环境发展战略,突出行业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继续推进预拌混凝土下乡、城市预拌砂浆进家装惠民工程和散装水泥专用车辆安全管理民生工程,抓住“美丽浙江”和“生态文明”建设促发展的机遇,全面提高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质量。各级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散装办负责人,部分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会议,省级有关单位部门领导、新闻媒体代表应邀参加会议。此次会议起到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
2.受益于全省项目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提升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的考核层次。全省各地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指导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项目合理布局,确保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全省投入运行的预拌混凝土企业达516家,设计产能为33005万立方米,县级以上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使用预拌混凝土。全省投产砂浆生产企业68家,年生产能力1748万吨,且已通过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试验室验收和备案;预拌砂浆使用项目已超千个。
通过全省共同努力,提升了散装水泥工作的考核层次,全省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工作已列入省委对创建文明城市以及省政府对生态省建设的考核。省委、省政府层面的考核成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3. 受益于一系列推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政策的出台。省商务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预拌混凝土下乡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将江山和温岭市列为全省试点县,引导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农村预拌混凝土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并采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使用预拌混凝土。2014年11月10日,省商务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文《关于加快发展预拌砂浆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能,规定了将预拌砂浆纳入工程预算,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预拌砂浆使用情况列入标准化示范工地评比的审查内容。《实施办法》的出台,大大的提高了浙江省预拌砂浆的推广力度,推动预拌砂浆行业整体进步。
4. 受益于各级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辛勤工作。2014年,虽然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发展形势良好,但是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水泥用量减少、价格下调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节能减排政策使个别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预拌混凝土产能过剩导致混凝土企业竞争加剧、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企业的黄标车报废等。各级散装办主动上门,为企业想办法、找出路、谋对策,用政策引导、规划铺路、管理推动、周全服务来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引导企业充分把握好政策、实施好示范项目、开发好技术装备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了努力,得到了企业的信任。各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协会,也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积极为企业服务,加大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价格的自律,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三、2015年展望
展望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等,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和转型升级组合拳,这将为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预计浙江经济将在改革中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将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将继续提高。2015年,浙江省散装水泥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加快行业升级步伐,以农村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城市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为重点,全面提升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科学发展水平,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发展机遇
1. 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十二五”期间,面对日益严重的PM2.5污染,政府更重视资源环境管控,包括水泥在内的各行业都增强了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五水共治”,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快构建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15年,省政府继续加强对生态省考核,并仍将推进散装水泥应用工作纳入其中,这说明省政府高度重视散装水泥发展在生态保护和在提升发展循环经济能力、提高节能减排绩效中起到的作用,体现了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项考核政策也必将为散装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受宏观经济拉动较大的行业,属于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型的周期性行业,受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较大,这两项对水泥消费的拉动在70%左右。2015年,国家和浙江省将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3. 依靠农村预拌混凝土和城市预拌砂浆市场的发掘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城市预拌混凝土使用渐趋饱和,进一步开拓创新农村市场已势在必行。按省商务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预拌混凝土下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将深化预拌混凝土下乡示范县建设,引导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农村预拌混凝土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并采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使用预拌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在全省强有力的城市“禁现”砂浆行政执法工作推动下,预拌砂浆质量好、使用方便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将广泛用于建设项目工程。预拌砂浆机械化喷涂,引导企业建设砂浆销售网点和配送服务体系,向装修工程供应预拌砂浆,使之逐步改变传统的现场搅拌方式和习惯。这些都将为散装水泥行业的开拓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面临的困难
1.不确定性仍然是水泥行业面临的问题。一是2015年为“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收官之年,这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水泥行业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这些都将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下游行业。
2.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面临的问题。一是散装水泥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全省水泥主产地散装率指标数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近87%,西部欠发达地区才65%,东西部相差22个百分点,发展极不平衡。二是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搅拌站已严重产能过剩,导致生产能力发挥不足,应收帐款增加。三是城市“禁现”砂浆工作进展差距较大。截止2014年底,预拌砂浆使用量最高的杭州市超过150万吨,而最低的市还未破万吨。
3.行政执法力度不足仍然是“禁现”工作面临的问题。一是各级散装办人员被主管部门借用情况严重,导致执法人员不足。二是执法人员主观上存在“三怕”,即一怕麻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怕企业不配合,恐遭投诉,在行政执法工作上底气不足,存在顾虑;三怕领导不支持。这些问题一下子难以克服。
四、2015年目标任务
2015年全省散装水泥工作目标任务:全省水泥散装率79%,奋斗目标80%(“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预拌混凝土1.6亿立方米,初步建立试点县(市、区)的农村预拌混凝土供应服务体系;预拌干混砂浆500万吨,预拌砂浆机械喷涂在市场竞争中显现优势。
各市散装办要认真总结、分析本地区2014年散装水泥运行情况,依据即将下达的2015年目标,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将省散装办下达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到位。充分调动所属县(市、区)散装办和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严格管理狠抓落实,管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的好势头,管出干部队伍的精气神,管出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为全面完成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