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撤销不等于取消 全面高水平的水泥“散装率”任重道远

2020-04-21 14:43:41

“目前发展散装水泥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队伍建设,第二则是以农村和家装为代表的市场培育。”蒋尔忠在采访中认为。

4月13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散装水泥办公室”的牌子被撤下。虽然作者在文章中明确表示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散装水泥办公室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山东省商务厅机关,但依然有行业人士认为山东散装办的撤销表示散装水泥的发展已经不是行业所应该关注的重点。

“这种推论显然是不正确的。撤销作为独立机构的事业单位、负责山东省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山东省散装办’仅仅是在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一种政策的机构调整,并不代表散装水泥工作不重要了。换而言之,是政府将其纳入行政管理的动作。”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连续三届专家委员会成员、高级经济师蒋尔忠表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散装办、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和社会意识改变的多重因素下,我国水泥散装率得到大幅提升。据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我国水泥散装使用率为66.92%。

对此,蒋尔忠认为:“按国际惯例,一个国家(地区)水泥散装率达到70%即可以被称为基本水泥散装率,而90%以上才是全面和高水平的水泥散装化。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接近了基本散装化,但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大,依旧任重道远。美国、日本、英国在1970年水泥散装使用率就已经超过了70%,尤其美国、日本,分别达到了90.8%和82.7%。这意味着目前中国水泥散装率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至少有50年。”

除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水泥散装率还呈现出地区发展极不均衡的现状。据统计,浙江2002年省散装率为42.47%,到2018年已经提升到84.04%,平均每年提升2.6个百分点。邻省江苏,2018年散装率达到93.38%。而广东和西部地区散装率则不容乐观。最近7年来,广东散装率仅仅提升了4.03个百分点,散装化发展速度位列12个亿吨产量大省倒数第一,到2018年全省散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发展散装水泥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队伍建设,第二则是以农村和家装为代表的市场培育。”蒋尔忠在采访中认为。

据一位熟悉各地散装办工作的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市拥有较完善的散装水泥组织管理体系和队伍,还有三分之一可以保证基本工作推进,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基本处于半停滞的状态。农村和家装市场被认为是发展散装水泥的“硬骨头”。

“农村市场并非没有方法可循,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鲁、豫、苏、浙、皖,甚至是黔桂等省区创造了因地制宜的解决办法。相关部门曾在1997年和2009年在山东省两度召开全国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现场会。之所以没有被全国推广有地区差异还不理想的原因,和厂家的主动性及消费者观念也有关。”该业内人士透露。

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9年,浙江省学者提出初中期的散装水泥管理为主向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转变是破解市场难题的方法。

“三位一体”的发展管理模式是实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又好又快、健康协调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为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的水泥流通与使用方式,即水泥散装+混凝土(砂浆)预拌化+制品(构件)工厂化,简称“三化合一”。对确定水泥散装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和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甚至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1993年前,深圳的散装水泥使用几乎为零,但在市政府适时出台禁止在城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政策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水泥散装率和混凝土商品化率达到了90%以上。上海、北京、天津也分别在2001、2002、2003年出台禁止在城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政策。2004年水泥散装率也分别达到94%、78%、86%。

湖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前主任廖晓武表示,在城镇和农村推散和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与中心城市相比,经济基础、配套设施、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再市场主体主动加强开拓力度的同时,希望国家能配套出台一些有关鼓励的政策措施。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目前发展散装水泥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队伍建设,第二则是以农村和家装为代表的市场培育。”蒋尔忠在采访中认为。

2020-04-21 14:43:41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