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准?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

2015-04-16 10:51:41

看到一季度公布的数据,做了十多年宏观研究,当场就醉了。做宏观研判最重要的是弄清真相,本文我们试图通过一些质量相对可靠的数据弄清中国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及其趋势。

  看到一季度公布的数据,做了十多年宏观研究,当场就醉了。做宏观研判最重要的是弄清真相,本文我们试图通过一些质量相对可靠的数据弄清中国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及其趋势。核心观点:一季度经济下台阶(5%-6%),稳增长加码,二季度经济小周期企稳。我们曾预测“新5%比旧8%好,现在看经济正接近中长期底部。

  1. 让数据说出真相: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虽然官方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在7%,但微观观察到的经济速度可能已经在5%-6%左右。由于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和GDP数据统计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在经济衰退期经常被“和谐”而导致误差扩大。

  我们观察到2014年二季度以来,发电量、粗钢产量、铁路货运量跟工业生产及GDP的背离不断扩大,近期这种背离程度已经接近2008年底-2009年初的水平,比如2015年1-3月上述三项指标增速分别为-0.1%、-1.7%、-9.1%(1-2月),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却是6.4%、GDP增速7%。

  由于重化工业的弹性较大,我们可以采用更广泛的15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合成工业生产指数,这是联合国推荐、国际通行的工业核算方法,目前中国月度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的采集采用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联网直报和规模以上小型企业逐级上报相结合的方式,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创方法。

  本文合成的月度工业生产指数与国家统计局核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04~2007年间基本吻合。可见,在经济平稳运行的年份,我国工业生产增速数据质量较高。但是在2008~2010上半年经济大幅波动期间,工业生产指数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了较大背离,即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估和2009年明显低估。而且这种背离在工业的主要行业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们合成的工业生产指数与官方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之间的背离再次出现并不断扩大,发生在2014年2季度以来,这也就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速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要低得多,而且经济增速在2014年2季度-2015年1季度出现了明显下滑,但宏观数据被“和谐”了。

  为什么是2014年2季度以来经济快速下滑?2014年2季度以来发生的最重要事件是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并引发一系列事件,比如重化工业快速下滑、土地财政坍塌、财税改革提速、财政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等。房地产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4.6%,加上制造业和基建相关的,房地产链上相关投资占全社会固投的一半。这也应证了那句经济史上的名言“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因此可以说,稳增长核心是稳投资,稳投资核心是稳房地产投资。

  我们预计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增速换挡的探明中长期底部,标志性事件是房地产投资降到5%左右,根据人口周期测算,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中枢在5%左右。

  最新的情况是,3月中采PMI50.1,比上月回升0.2,经济趋稳,驱动力来自稳增长加码,体现在财政支出加码、建筑业订单回升、大企业和小企业景气分化、中采和汇丰PMI背离。330救房市政策后预计地产有一波回升。美国非农就业低于预期,预计美联储加息推迟,美元指数阶段性见顶,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暂缓。猪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反弹,通缩压力暂缓。

  我们对全年的看法是,一季度下一个台阶,二季度企稳,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衰减和房地产新开工低迷传导到投资端,三季度面临再度寻底压力,这一次可能探明中长期底部,标志性事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到5%左右的长期中枢。

  2.三产逆势增长存疑,一年期加权贷款利率高于名义GDP增速意味着宏观加杠杆和降息紧迫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4%,比上年全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为GDP增速下滑的主因。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9%,比上年全年下滑仅0.2个百分点,考虑到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低迷、治理三公、出境游火爆等因素,第三产业基本不波动存疑,根据经验,第三产业最容易统计数据注水。

  GDP名义增速为5.8%,GDP平减指数由上季度0.3%大幅下降为-1.1%,一年期加权贷款利率高于名义GDP增速意味着宏观加杠杆和降息紧迫。

  3.新旧经济冰火两重天

  工业生产从1-2月6.8%降到3月的5.6%,创六年多来新低,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4%,比2014年四季度的7.6%明显下了一个台阶。

  3.1.东北和西部地区形势严峻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东部受出口拖累,中西部受资源品和重化工业需求低迷拖累,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形势严峻。

  3.2.行业分化,传统制造业下滑,新兴和政府支持行业表现较好

  3月行业走势依然分化。传统行业依然弱势,通用和专用设备行业延续跌势,同比增速分别由原来的4.8%和3.1%进一步下滑至2.4%和-0.2%。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则一涨一跌,同比增速由原来的3.5%和12.7%分别变为5.5%和9.6%。新兴的医药和计算机电子业仍然保持相对强势,保持两位数增长。受到政府支持的的铁路船舶和航空航天业同比增速重新回到15%以上。

  4.投资下滑,地产大降,制造业低迷,基建高增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13.5%,继续下滑并不如预期的13.9%,单月增速为13.2%。1-3月的季调环比则分别为1.05%、1.03%和1.04%,比2014年底的1.11%左右明显下滑,但增速在一季度平稳。

  4.1.房地产销售回升,但投资增速继续下滑

  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66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3月当月增速为6.5%,比1-2月10.4%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受到房地产放松政策的影响,房地产销售有所回升。其中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由-31.7%小幅扩大至-32.4%,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比由-16.3%和-15.8%分别回升至-9.2%和-9.3%,新开工累计同比则由-17.7%继续下滑至-18.4%。尽管房地产销售受到政策刺激有所回升,但是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仍然下滑,后续房地产下行仍然是经济下行最大的风险,我们维持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5%的判断。

  4.2.制造业投资低迷

  受出口和房地产投资拖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由1-2月的10.6%继续下滑至3月的10.3%。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为0.9%,比1-2月4.2%大幅下滑,一季度增速仅为2.9%。

  4.3.基建高增,稳增长发力

  基建投资当月同比继1-2月的20.6%上升至3月的24.5%。其中,交运仓储投资增速从21.3%左右大幅上升至26.2%左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19.3%上升到24.9%。为了保2015年GDP7%和固定资产投资15%的目标,基建需加码至25%。

  5.消费增速稳中略降

  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同比增速由1-2月的10.7%下滑至3月的10.2%,实际增速则由11%大幅下降至10.2%。

  消费的分项数据来看,限额以上餐饮的基数效应消失,同比继续小幅上升。受房地产销售的提振,房地产相关消费均回升,建筑装潢材料由12.5%上升至21.2%,而汽车消费继1-2月逆势大幅上行至两位数10.8%后大幅回落至-1.3%。

  6.政策加码稳增长

  预计降息降准和稳增长加码。公共政策部门采取了一种虽不刺激但会兜底的宏观调控新思路,为改革赢得时间。形成强改革与宽货币新组合,加码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预计2季度稳增长加码。地方债替换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专项债券超市场预期,稳增长决心显现。央行自3月以来第五次下调逆回购利率至3.35%,压低短端利率的意愿明显,未来还会有降息降准等进一步宽松政策出台。

  维持春节后提出的"稳增长加码,2季度经济企稳,股市阳春"判断。近期关注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油气、交通)、三大区域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落地、万亿地方债务开始市场化替换、大宗反弹、环保、军工、非银、银行。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可以预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为确保经济增长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涉及民生领域的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建设及新基建投资力度将明显加大,这将为202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提供较好的需求空间,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保障和动力,企业生产和经济规模将稳步提升,从而提高整个行业优化升级发展的水平。

2021-03-08 17:26:46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自年初以来,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已逾百万,多国经济受创严重,GDP呈负增长状态。水泥需求萎缩,市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2020-11-04 09:37:23

商混产品在房地产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30%-70%之间,在今年地产施工建设较好的背景下,商混需求稳中有升。

2020-01-01 09:18:13

随着国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保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2018年1~3季度,我国矿渣粉行业出现供需双降,但市场供需关系明显改善,产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行业效率同比大幅提高,全年行业利润有望创历史新高。

2019-05-10 15:09:57

5位行业专家对下半年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趋势进行研判,对相关产业港股业绩走势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8-05-24 11:23:20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

2017-07-10 14:29:44

“十三五”要发挥投资队伍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围绕有效的需求扩大有效投资,这个有效投资实际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很重要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来扩大有效投资。

2017-06-23 09:42:56

亚洲水泥(中国)发布公告,于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3个月,该公司收益13.3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6%;该公司股东应占亏损6995.8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6274.1万元。

2017-05-01 09:16:04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02-02 10:45:18

英文版《彭博商业周刊》(2017年1月30日-2月5日)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英文署名文章。杂志于2017年1月27日出版。

2017-01-29 09:47:34

2016年,全国水泥价格经历了筑底回升的过程,价格一度跌至历史低点,随后价格出现强势反弹,在8月份超过去年同期水平,11月份达到了2014年同期水平。8-11月份的全国水泥均价走势图给出了近几年最漂亮的上升曲线,12月初价格仍保持上升走势。下半年以来的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2017年这种上升势头是否还能延续呢?

2016-12-20 09:55:28

石家庄暂时停止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为此,市政府以公开信方式“向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深刻揭示了这座城市进退两难的尴尬与无奈:要消除雾霾,那就得以损害经济增长为代价。

2016-11-24 15:15:3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集成性创新,与以萨伊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只是强调供给决定需求,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有效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强调通过调整结构建立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

2016-11-03 09:33:49

冲动投资问题严重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2016-10-22 08:32:28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

2016-10-19 10:21:06

当前去产能工作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下一步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啃掉”去产能这块“硬骨头”?市场化路径化解过剩产能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2016-09-11 09:22:56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危机与我们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减速。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有结构性的因素。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周期性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国家是有经济周期的,而我们目前处在一个经济的下行期。

2016-08-05 10:20:16

应对分化走势,要加快转型发展。记者近日赴全国多地调研深刻感受到,不论地方、行业还是企业,凡能主动适应新常态、调整结构动手早,更加注重需求分析、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的,发展势头都不错。反之,一些转型滞后、体制机制僵化的,则面临巨大压力,甚至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2016-07-31 08:47:39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和运行中的风险与挑战,总体呈现出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微企稳”的特点开始形成并逐步强化。但错综复杂既是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高度概括,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稳定的现实隐忧。

2016-07-25 09:11:17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16-07-15 10:11:58

不同观察者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观念出发来看中国经济,有时甚至思考问题的层次都不一样。思维所站的层次越高,越能透视中国经济的实质。CF40·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是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础。

2016-06-23 10:17:43

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沿着L型滑行20年左右的时间,2036年能否东山再起,主要还是取决于2016年以后人口生育和增长的势头。

2016-06-13 09:37:20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016-06-13 09:27:35

海绵城市从抽象化的概念,逐渐具象化至建设方针、规划设计细则、实施方案、技术规范、配套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国家层面的政策不断落地,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2016-06-13 08:47:54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Polk并非完全乐观:他预估中国未来4、5年的经济增长率恐降到3.5%左右,担忧没有抑制债务攀升的长远计划。他说,美联储本月可能升息,对新兴市场普遍风险很大,尤其是中国。Polk今年2月加入Medley公司,之前在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和美国财政部工作。

2016-06-04 09:15:20

欧洲水泥协会2015年第四季度经济报告显示2015年所有欧盟国家都实现了经济增长,数据并未显示出经济季度性增长趋势。建筑业投资数据依旧显示出建筑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的脱节,建筑业的复苏情况远远滞后于经济复苏。2015年第四季度出现一系列令人担忧的迹象,欧盟乃至全球接下来的经济前景更为悲观。

2016-05-12 09:05:02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2016-05-10 09:15:50

同钢铁行业类似,水泥行业作为传统的周期性行业,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目前人均水泥产量也已经进入峰值区间,去产能进入长周期拐点。

2016-05-06 10:30:52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现已出炉。本报告《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6-04-26 10:38:17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2016-04-18 09:39:42

6.7%,这是4月15日揭晓的2016年首季中国经济新刻度。从投资到消费,从工业到服务业,不同数据从多个剖面讲述了同样的逻辑:中国经济企稳信号已然初现,结构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更能彰显中国经济的正常“温度”。

2016-04-16 08:24:49

2016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6%。

2016-04-15 10:19:32

笔者认为,周小川的演讲透露出中国经济当下最大的风险,不是房地产,不是过剩产能,不是政府债,而是高企的企业债,和因此引发的银行不良贷款的飙升。

2016-03-22 10:56:55

消化过剩产能,特别是在消化过剩产能中如何保护好职工的利益,如何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和综合的问题。无论是从政协双周座谈会,还是国务院制定经济政策包括研究结构性改革情况看,都很重视这个问题。

2016-03-18 10:00:20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这一目标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2016-03-06 07:59:23

发改委今天公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到,中国将在2016-2020年期间维持中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速大于6.5%。

2016-03-05 10:07:57

中国基建资本存量过去20多年来尽管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增速,但与发达国家比,仍然差距很大。我国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和水利等基建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2015年末我国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GDP比值仅为0.68,英国1980年代就已经接近GDP 的2倍。

2016-02-26 09:32:54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根据统计,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对2015年经济指标的拉动:固定投资仅0.5个百分点;消费仅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税收贡献本身较小,失业补贴最高共需要1618亿;银行面临的潜在坏账小于拨备+年利润。但面临的挑战仍很大。

2016-02-05 10:05:07

适应新常态是怎么适应呢?首先要适应中高速增长,而不要再走过去的追求GDP的增长、超高速。因为“超高速”不符合经济规律,经济越发展、基数越大,每增长1%他所代表的内涵、内容远远超过了过去GDP低的时候。

2016-02-04 09:19:08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常态”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02-04 08:52:50

“让僵尸入土为安”,这么杀气腾腾的话不是来自券商报告,也不是网络评论,而是《人民日报》对供给侧改革的权威解读。一向温和的政策风向为什么会突然如此严厉?看上去很突然,但其实是必然。

2016-01-21 10:13:56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统筹谋划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2016-01-19 10:57:48

世界银行在6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2016年以中国、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持续低迷,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2016-01-14 11:54:11

截止2015年底,发改委已批复交通基础建设投资项目合计24420.842亿元。未来,因外需羸弱、房地产下行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拖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此情况下,稳增长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基建投资则在稳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年水泥行情能否回暖,将取决于基建项目落实情况。

2016-01-06 09:22:55

12月15日,央视财经频道与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组委会,联合向全国150位经济学者发出2015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事件”调查问卷,截至12月25日共成功回收问卷103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些经济学家眼中,2015年的哪些经济大事改变着中国?又怎样影响你我的生活?

2016-01-04 09:40:08

在发展中国家,砂石骨料产业在经历了“粗放式”的发展时期后,已然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场容量大,新建基础设施项目多,砂石骨料用量不断增加,国内外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我国砂石骨料行业的未来十分看好。

2015-12-23 14:41:36

IMF预测巴西2015年GDP将同比下降3%,2016年同比下降1%,以此经济发展预测,巴西水泥产需量将很难实现增长;SNIC同样持悲观预测。然而巴西国内水泥工业联盟及水泥企业却对未来国内水泥需求持乐观态度,InterCement预计从2016年开始巴西水泥将实现年均3%的增长;SECIL也对2015年持乐观预测。

2015-12-17 16:42:42

凤凰卫视着名评论员邱震海在文中提出,未来宏观的经济形势走向到底如何,那么从政府官员来说它也非常关心,未来的这一年,到底中国整体的走向会如何。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2015-12-09 13:10:55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

2015-11-23 09: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