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未来中国经济这三大机遇一定要抓住

2016-06-13 09:27:35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日前,在泰康资产高峰论坛上,经济学家李稻葵发表了《未来中国十年经济大格局》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

  今天,我想讲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特点、面临的三个重要风险和企业界面临的三个重要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三个发展特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有什么样重要的发展特点呢?

  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大概率事件是,恐怕未来十年增长的格局是前低后高,这是第一个判断。

  为什么说前低后高?这个判断的基础是,我认为今天中国经济运行的速度是低于经济增长潜力的,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实际速度低于设计速度,这个判断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个根据或原因。

  第一个根据是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只有英国和美国的增长达到了它的增长潜力,美国是2.5%,英国2.0%;其他国家都是低于设计时速的,几乎没有例外,比如说欧洲1.7%,日本0.7%;而新兴市场国家除了印度和中国之外,大半的国家举步维艰,俄罗斯是 -3%,巴西是-3%,南非也是-3%,还伴随着高通胀。这是我判断的第一个根据。

  第二个原因是债务。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理历史上遗留下的一些难题,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企业债务不仅 达到了国内历史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高的,企业负债率和负债总规模占GDP的150%,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名列前茅。虽然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会进入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这就需要短期内降低增长速度。

  第三个基本原因是增长点。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增速低于潜力,因为现在还没有完全打造出新的增长点。城镇化刚刚破题,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进入到快速轨道。

  这一系列原因,让我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是低于增长潜力在运行。既然如此,未来一定会逐步回到增长潜力甚至更高一点。因此,我个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判断是前低后高。中国经济还能怎么高呢?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应该不止目前的6.7%。

  根据我们研究的最基本结论,在一个经济体已经达到市场经济起飞的前提下,判断它的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增长潜力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这个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也就是人均GDP的差距。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不到八千美元,按照购买力评价是美国人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有大量的企业在学习,比如说保险业到资产管理,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到技术的引进,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赶超空间。我们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好的增长潜力,这就是最根本的根据。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说安徽省紧邻江苏,可是安徽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是江苏省的一半,江苏省人均收入水平是全国最高的,但安徽省是全国倒数第六,和江西、广西排在一块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大国经济内部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如果好好挖掘这些潜力,就能够把大国增长优势发挥出来。只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改革调整到位,我们的增长速度在未来十年后半部分应该还能够上来一点。

  第二个判断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理由如下:

  第一个理由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非常高,远超过我们的邻国越南等国家。过去七八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工资增长远高于名义GDP,劳动成本的变化将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个理由是,今天的百姓需求也在改变,已经超越了基本的温饱。大概在五六年前,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了美国,而今天奔驰、宝马、凯迪拉克也都如此。这表示在中国市场上,中高端购买力人群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凯迪拉克甚至有60%的市场在中国。中国内地有相当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要求很高,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其中有一部分人在满足温饱以后还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这就是需求的改变。

  劳动力成本的改变和需求的改变会引发一系列的改变,我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比如,这两年金融业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实体经济,有人讲是泡沫,我不同意。金融业的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变化,包括保险业。去年金融业的附加值已经占GDP的大约10%,在9.6%左右,去年金融业的附加值的增长速度是15.9%,这还是在下半年股市出现巨幅波动的前提下,否则增幅会更高。如果没有金融界的贡献,去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仅仅是6.2%。

  再举两个例子,由于成本的变化,我们的产业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大城市周围可以容忍炼钢炼铁,因为那时候穷,老百姓生活水平低,对空气质量要求比较低。而现在,每天出门前不仅看温度还看PM2.5,大家不能容忍大城市周边再搞重化工业。

  过去在内地挖矿、炼钢、炼铁,现在转变成买铁、买煤,在沿海进行重工业、化工业,根本原因是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我们突然发现买煤比自己挖煤合适,与在鞍山挖的铁矿石相比,从国外运来的铁矿石又便宜又好,还发现在沿海一带用从德国进口的最好的炼钢机器产生的污染比我们内部交通的扬尘还低。

  这就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我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越来越多农民工和农村没关系了,工资上去了,那生产结构必须改变,工厂必须重新布局,这就是结构带来的重大改变。

  第三个判断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格局的变化是增长动力的转换。

  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头十年是靠耐用消费品带来了投资企业生产能力扩张的热潮,如电冰箱和彩电等;第二轮是靠住房和汽车。在未来十年,住房和汽车也还会是一个增长点,但是它的重任和作用远远低于过去十年。

  未来十年还是要回到根本之根本,我认为是两条:第一,需求在变、生产成本在变,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百姓要进城生活,这是老百姓自发地改善个人生活的动力;第二,农民工和农民已经没有关系了,大家都进城了,那么就必须改变生产结构,这就是两个最基本的增长动力的改变。

  具体说来,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将会有三个新增长点:

  第一个是消费。从2007年起,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每年上升1%,官方统计是38%。但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消费占GDP的46%,而且每年上升,到2020年消费一定能够占据GDP的半壁江山。现在所有和生产相关的产业,你看水泥、钢铁、炼油,都不太乐观;但和居民消费相关的行业,一般利益都会增多,比如旅游、餐饮、酒店、养老、医疗都还有增长空间,这是第一个新增长点。

  第二个是产业的升级改造。过去是在内地炼钢铁,现在都在沿海;过去是到内地挖煤,以后都是进口煤。假如每年改造一个亿的钢铁生产能力,就能拉动约11.8%的GDP。短期内,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消灭过剩产能,把钢铁价格抬上来,政府加强环保要求,就自然有人到沿海投资。

  第三个是城镇化带来的基础建设投资。我有一个观察,我们的大部分百姓家里条件不错了,住房面积也不小了,私家车也挺好了,但是出门环境脏兮兮的,空气质量也不好,这说明公共设施建设还比较差,还有优化的空间。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三个机遇

  最后,对企业而言有什么机遇呢?三个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抓机会。

  在这一点上马云是对的,不过马云现在干的活儿,一半是经济专家该干的。马云的意思我理解就是:不管经济好坏,经济结构在变化,变化过程中企业家就有机遇,比如刚才说的金融服务。通过经济攻坚,我们老百姓至少有3亿多人跨入了中高收入阶层,这3亿多人口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资产能不能保值、增值,退休养老以后有没有保证。所以第一个是结构变化中抓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一定要抓机遇。

  现在我们赶上了新一轮技术变迁,自动驾驶恐怕还得十年,我们现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互联网。我讲一个例子,比如保险公司,可以搞一个 APP,给大客户们提供所需的服务和信息,比如保险、遗产或者养老地产等等。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减少很多劳动力的成本。互联网技术已经到了这个程度,这一轮中国经济必须抓住当前新的技术革命(主要是信息革命)的机遇。

  第三个机遇是国际化。

  金融有风险,资本账户不可能完全放开,但是一定要知道那是宏观层面来说的,微观层面上讲,我们的资产就是应该布局到全球各地去。道理很简单,我们未来的消费,我们未来的生活,大量是来自于国际其他经济体提供的产品。我们的煤、铁矿石、高端消费品等来自于德国,高科技产品研发来自于美国,这些国家的很多企业是被我们的消费拉动的。

  怎样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呢?我经常给大家讲一个道理,你买第一辆宝马车之前,先去买宝马的股票,宝马股票平均升值200%,原来是80块钱,现在都超过 100块钱了,怎么来的?不都是中国人拉起来的。苹果股票也是一样的,苹果世界第一大市值,不都是中国人搞起来的,我们又给它生产又给它升值,所以不买宝马股票、不买苹果股票也亏。资产必须配置到全世界各地,才能达到肥水不落外人田,同时也对冲我们的风险。国际化这门功课,我们未来一定要做好。

  我给大家讲一个体会,很多国家对受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自己,比如拉丁美洲、非洲、中亚地区。此时此刻,哈萨克斯坦正在搞一个阿斯卡拉论坛,本来我是要去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去,请了我很多年了,我不太重视他们,他们却对我依赖很多,为什么?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对外投资者,而且这个地位还在往上升。美国人、欧洲人抱怨我们在非洲、在拉丁美洲有很多影响,其实说白了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没那个投资链。反过来看,这也说明我们国际化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未来十年应该是充满了期待的十年,也是充满挑战的十年。作为企业家,作为我们大客户,建议大家不断地把握时代的变化。要感恩时代、认识时代,还要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抓住机遇,让我们的事业再上一层楼。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的5年时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这5年发生的事情更加微妙!经济增长肯定不能停,但此时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里,只有围绕一个“内需”去做文章了。

2017-02-11 06:24:50

对于2017中国经济走势,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分歧。在GDP增速、通胀问题、汇率、房价、股市、金融市场和税改等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17年是风险年,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2017-02-02 08:45:49

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不能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

2016-12-21 09:12:18

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失败,但是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

2016-09-18 10:06:14

当前去产能工作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下一步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啃掉”去产能这块“硬骨头”?市场化路径化解过剩产能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2016-09-11 09:22:56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取决于高投资触底、去产能到位和新动力形成三个条件。

2016-07-26 09:51:29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016-06-13 09:27:35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6.7%、6.3%、6.1%、5.9%,这是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对2016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速的预测,而2015年的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7.0%、7.0%、6.9%、6.8%。

2016-06-07 10:16:55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改革发展的新机遇,金隅董事会将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经济运行动态,转型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坚定发展信心、强化发展责任、创新发展路径、破解发展难题,为加快实现公司“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6-04-29 09:03:23

“目前‘僵尸企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搞清所谓的僵尸企业,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的断裂?亏损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有实际需求的民生产品,还是脱离或有害的商品必须销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这篇近万字长文重点讨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不少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认为,化解办法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而是要发挥中国现有体制中的社会主义优势。

2016-03-18 10:50:25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常态”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02-04 08:52:50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2015-12-07 10:55:27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金融安全和2020年两个“翻番”目标三大因素确定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必须要达到6.5%以上,并尽量实现7%左右的增长。从中国的产业空间、政策空间、民间储蓄等多重因素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实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2015-12-01 09:27:41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

2015-11-26 09:21:14

中央政策层面已经达成“不破不立”的共识,中央面对经济下行调整将更有定力。十三五规划意在忍受短痛,通过供给侧改革挖掘中长期增长的动力。

2015-11-24 10:54:24

当中国仍有8亿农村人口住在主要建材是砖瓦木料,而不是钢筋水泥房中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说中国的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工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当几亿农民远离亲人在城市打工而头无片瓦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

2015-11-23 10:09:26

8月20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31个省份上半年GDP数据。其中,上半年重庆以11%的增速排名第一,而东北三省及山西省四个资源型省份增速排名靠后,辽宁以2.6%的增速垫底。

2015-08-21 09:22:10

吉林是全国唯一一个地下管廊建设的省级试点。全省计划建设10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约1000亿元,建成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会达到八到九倍。

2015-08-10 09:47:29

要深入研究建材工业规模和产量如何变化及能否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何化解,结构如何进一步优化升级,关联产业如何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如何突破,如何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以保障我国建材行业沿着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前进。

2015-07-02 14:14:36

上一个十年,中国曾经历过GDP增速10.2%的繁荣期,也挨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近几年外汇占款滑坡催生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新型政策工具。令人好奇的是,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何种挑战?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2015-06-23 09:18:11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阐发了他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看法。林毅夫剖析了7%的增速为什么合理且必要。

2015-05-04 13:22:12

3月24日,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2015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二次理事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蒋明麟出席会议并就经济新常态下的行业和企业发展同与会代表做详细交流。

2015-03-27 09:11:26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克强总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到底哪些内容跟水泥行业有关呢?小编为您盘点一下。

2015-03-05 11:46:34

“两会时间”将于明日开启。综合诸多机构、专家的观点来看,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仍将是两会上的财经热词。在再次降息之后,稳增长的后续政策仍有较多选择,包括降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而区域发展方面的“一带一路”、京津冀等相关规划,重大改革方面的国资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等多项政策有望两会后发布。

2015-03-02 09:15:56

已经召开两会的31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下调了2015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增长的具体目标,西藏则是唯一没有降低增速的地区,2015年目标值与上一年持平。

2015-02-10 10:05:26

作为国家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成为近期地方“两会”热议的重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考虑到全国“两会”前后可能出台总体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主题将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5-02-05 11:07:13

10月12日,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开幕。历经十年,打造泛珠合作“升级版”的呼声高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会议致辞中表示,“努力使泛珠合作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倡议也得到了泛珠“9+2”省区的赞同。

2014-10-13 09:4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强调,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推进。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加紧,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二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014-06-18 13: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