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2015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二次理事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蒋明麟出席会议并就经济新常态下的行业和企业发展同与会代表做详细交流,以下为讲话全文: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蒋明麟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的经济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总方针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策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要求着眼“双目标”即着眼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双结合",即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结合;打造“双引擎”,即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肇。实现"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防范风险、社会稳定”的目标。
下面就初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并结合建材工程行业实际,着重交流如何认识新常态和如何应对新常态的问题,与各位一起探讨学习.“新常态”一词最先出现是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咯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一词就成为讨论中国经济时的关键词。“新常态”从词语上重点是突出两个概念。一曰“新”,二曰”常态”。两者结合起来,所谓“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一个较长历史阶段进入明显与过去不同特点的历史发展阶段。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特征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改革开放后(1 979—2014年)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年均 9.8%,国际金融危机后几年(2009—201 4上半年)也达到年均8.7%,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继2012年和2013年之后, 再次低于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总体看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7%一6%)的趋势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总趋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2、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在经济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增长率降低的情况下,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从外延型规模扩大转向内在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明显看到我国一产(农业)和二产(工业)比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逐年下降,而三产(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2013年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在一、二、三产业本身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内部传统制造业运用新技术改造优化升级,进一步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一产”中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比重加速调整,“三产”中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迅速。其共同的特点是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解决各个产业的突出问题。力争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更高更加丰富的物质 和精神需求。
3、创新驱动地位凸显
过去我国经济所依仗的生产要素的低价格低成本发展方式,使我们经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随着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生产要素价格急速上升的影响,过去那种粗放型、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持,必须从扩大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转向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来驱动经济的发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正在主导着国家、行业、企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源动力。
4、矛盾凸显风险加大
由于经济增长减速,过去高速增长期所积累下来在一些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正逐步显现。传统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因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走低,(PPI持续走低),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压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财源吃紧,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存在风险。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避免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公共环境和生产安全事件的发生,带来的社会群体事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严重挑战。这些新常态的特征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表现,有针对性地找到如何应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并取得新发展。
新常态下的经济和行业发展
1、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总趋势全面分析“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多支点支持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快速增长,已经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以上。2015年社会消费零售额预期增长13%。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完善消费环境。努力逐步建成一个广大居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愉快消费的制度设计和市场环境。着力保持投资平稳增长。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2014年为15.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7%。其中,固 定资产投资(不合农户)502005亿元,增长15.7%,农户投资1075 6亿元,增长2.0%。东部地区投资206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中部地区投资124112亿元,增长17.6%;西部地区投资129171 亿元,增长17.2%;东北地区投资46096亿元,增长2.7%。)要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要强化投资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要着眼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选择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即利当前、又惠及长远的项目。创新财政性建设资金的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中西部铁路(8000亿元)、农业水利(8000亿元)、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工程等领域。
2、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方案。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在行政审批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衣村土地制度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加大改革力度。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深化。国有企业的全体员工也为之付出了极大地努力和代价。取得可喜的突破和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后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改革路径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做出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要抓住改革的问题的关键,不能只做表面丈章,只做形式上的改变,不触及问题核心。要有勇气和决心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道路,真正使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统观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我国的所处的地位,我们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为中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和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的增加,过去以低成本、低价格、低端产品的外贸优势已经消失和减弱。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并向中高端产品和服务进展。促进新一轮高质量“引进来”,再上新水平。
虽然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在经济、科技、管理等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不应盲目乐观、固步自封,还应冷静观察和分析,在许多方面与世 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我们要继续开展广泛的经济和科技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机制,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为我所用。促使我国企业在更高水平和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开创企业"走出去”的新局面。要抓住我国推进“一路一带”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巩固以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产品出口、劳务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服务外包等)的基础上,积极而稳妥地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预期1130亿美元,增长10%左右)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加快我国装备“走出去”推进产能合作进行部署。会议专门提出,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阐明,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企业的工作基础等有利条件都促使我们把建材的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广泛的国际产能合作,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在优势严能“走出去”的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力的全面的提高。
4、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创新驱动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如何创新?创新需要需要什么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创新本身是一门科学,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我们要在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环境、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工具、创新人才等做深入研究和探索,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有专门的丈章可参考。《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一在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讲话2014年1月)。
当前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风起云涌。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特别是科技发展新成果对我们的影响,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应用科技发展新成果,提升和优化产业水平。2014年我曾在协会五届一次会议上做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一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讲话全面介绍了当前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我们要高度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消失,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在经历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之后,纷纷把重新振兴经济的目光聚焦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特别是工业发展上。美国启动“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实施“工业4.0版”战略规划。各国都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进行战略部署和技术攻关,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制高点。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由低端到高端演进历程。面对新一轮的国际竞争,我国政府提出制造业30年振兴规划,第一步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短、基础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总体落后,材料和能源消耗大,战略型新型产业刚刚起步,如何实现新一轮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传统产业必须抓住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入融合到建材行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提升和改造传统原材料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料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创新管理和运营模式。我们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瞄准行业科技前沿,找准科技攻关的正确方向,认准实现科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以恒,协同攻关,实现在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和领域上有所突破,带动行业整体水平迈向新水平,实现在新常态下的行业和企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