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条绵延10多公里的水泥长廊,现在已发展成为汇集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和智能制造企业的绿色产业长廊。这条长廊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
鹿泉区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高峰时水泥企业达166家。作为鹿泉区一大支柱产业,水泥建材业的财政贡献率曾高达52%,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鹿泉区依托依山傍水的优势,全面调整产业结构,以全域旅游为重点,实现了传统工业向生态旅游业的深度转型,逐步构建起休闲旅游一业领先,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产业新格局。
破茧重生,水泥建材产业向绿色产业、新兴产业转型
没有轰鸣的机器声,没有滚滚浓烟的高大烟囱,也没有四处飘散的扬尘……湛蓝的晴空下清新的蓝白色办公楼与宽敞整洁的院落相互映衬,院内假山、树木、亭子……四周的场景很难让人想象,这里的前身竟是一家年生产能力60万吨的水泥厂。
3月10日,在位于鹿泉区宜安镇的河北华洋饮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向笔者展示了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古方核桃、深山核桃等系列高端核桃植物蛋白饮品。
“鹿泉西部山区有着丰富的核桃资源,挂果核桃林50余万亩,核桃产量十分充足,但是缺乏核桃露加工生产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安中平介绍,水泥建材业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家政策和政府帮扶下,企业转型进入了饮品行业。
凭借着当地的核桃林资源,引入台湾长坤、上海东华等机械公司精良设备构成的先进生产线,安中平创立了“只在此山中”品牌的植物蛋白木糖醇型饮料,目前已具有年产5万吨植物蛋白饮品的能力。
像安中平这样破茧重生成功转型的水泥厂老板不在少数。在宜安镇原鼎盛水泥有限公司,笔者看到,这里已在原址上成立了河北航天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物肥料项目。
“选择这个项目主要是可以为农业提供高效、绿色、环保的有机肥,目前公司可生产微生物肥料产品8大系列、60多个品种,产品主要应用于粮食、瓜果、蔬菜、花卉、中草药等200多种作物的种植中。”该公司董事长王明虎说。
鹿泉区地处太行山腹地,过去借助着丰富的石灰岩资源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建材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转型是很多水泥企业的必经之路。
“经过分阶段淘汰过剩水泥产能,推进水泥建材业转型发展,目前全区仅保留了金隅鼎鑫和曲寨水泥两家符合产业政策的大型水泥企业,这两家大型水泥企业也将实现有序搬迁。”鹿泉区工信局副局长贾彦军介绍,通过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鹿泉区共削减水泥产能4000万吨,腾退土地5600余亩,关停“散乱污”企业392家。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鹿泉区彻底摘掉了“污染帽”,传统建材产业在“关停并转”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去年,建材业提供税收占比下降到8%,新兴产业提供税收占比提升至76.4%。
腾笼换鸟,引进休闲旅游、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
“快看!那里有个呐喊喷泉,太漂亮了!以后周末咱们还过来玩儿。”在西部长青旅游度假区,来自省会新华区的杜明芳高兴地和朋友说。
“西部长青景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大旅游格局,采取‘景区+农村’的旅游新模式,把区域内水峪、梁庄等5个封闭的小山村景区化,力争对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西部长青旅游景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海燕介绍。
目前景区已投入运营的有德明古镇、柳仙谷、冰雪小镇、水上乐园、露天温泉和山野长城观光带等项目,白鹿泉漂流、小三亚以及阳光绿道健身带等项目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鹿泉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刘鹏介绍,鹿泉区高标准规划旅游业态分布,引进建设了西部长青、中以农科康养小镇、龙泉古镇、北国奥莱水世界等一批优质旅游项目,培育了山水游、康养游、文化游、美丽乡村游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不仅填补了鹿泉区旅游市场的诸多空白,而且也将成为引领其转型升级的全新动能。
除旅游业态外,食品产业方面,以君乐宝乳业为龙头,鹿泉区先后引进了泸州老窖灌装基地、康师傅饮品、稻香村等一批知名企业,正在加速集聚。
在鹿泉区重点打造的光谷科技园,目前已经有精诚通信、银河微波、森思泰克、神玥软件、数英仪器等130家通信、软件、光电等企业入驻。鹿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张士萍介绍,“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定位,光谷科技园打破企业‘独门独院’模式,打造‘园中园’大平台,逐渐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和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此外,石柏南大街沿线,中电科十三所信息产业园、河北省军民融合技术企业孵化器、鹿岛V谷科技工业园、京华电子集团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序集聚,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全链条创新培育体系。
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鹿泉区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及京津冀一体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投资落户,实现了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和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旧产能退出,新动能登台。近年来,绿色产业、新兴产业、高端产业被陆续引进,鹿泉区初步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深度转型。
凤凰涅盘,“1+3”产业体系定位诠释鹿泉区“新名片”
一“鹿”走来,“泉”是风景。
鹿泉区在原有山前大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全长50公里、总投资105亿元的风景大道,从南到北将封龙山、龙泉湖湿地、西部长青、动物园、抱犊寨等33个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
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达到1708.63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5.85亿元。刘鹏介绍,目前,鹿泉区多特色旅游业态分散覆盖,形成了各具特色、业态互补、协调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休闲旅游业也真正成为辐射全域、激发活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在鹿泉经济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鹿泉经济开发区坚持通过电子科技经济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中电科十三所、五十四所深度合作,着力推进远东通讯二期、海康威视等21个电子信息项目建设。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鹿泉区深度挖掘奶文化、美食文化,主打“液态食品”。当前,这些食品从研发到加工、物流、交易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基地。
以科林电气为龙头,鹿泉形成了天业电气、中友机电、五龙制动等链条式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以休闲旅游一业领先,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产业新格局初步确立。目前,鹿泉区已成功争列为河北首批工业转型试点示范区、河北省创新型县(区)和河北品牌建设典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