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港股、2002年A股上市以来,海螺水泥累计从资本市场股权融资178.4亿元。算上最新的2021年度分配方案,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61.8亿元。近三年海螺水泥合计分红总额344.5亿元,平均分红比例33.8%。在2021年公司利润小幅下滑的背景下,海螺水泥的分红比例和每股分红金额都保持了增长,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与公司的分红金额相比,2021年海螺水泥的节能环保答卷同样出色,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共投入资金约61.2亿元,共计投入362个环保技改项目,全年累计环保技改投入约21.06亿元,其中脱硝技改投入约9.7亿元,收尘(颗粒物减排)技改投入约4.9亿元,无组织排放管控、封闭及其他环保类技改投入约6.46亿元。
为全面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海螺水泥已累计在42条(41套高温高尘,1套中温中尘)线上实施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技改。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公司的SCR技改项目约占水泥行业总数的60%以上,SCR技术处于领先水平。2021年,海螺水泥持续推进颗粒物控制设备“电改袋”的技术改造,改造后的颗粒物平均排放浓度将低于10 mg/m3。在2021年公司共完成了52套技改工作,后续的16套也预计在未来的一年内完成。
在生产水泥熟料的过程中,硫的主要来源分为两部分:原燃材料和熟料煅烧。2021年,海螺水泥在硫减排方面又确定了三家公司、四条线湿法脱硫,截至报告期末共有30余条熟料生产线完成湿法脱硫技改,同时还在持续探索热生料、干法脱硫技改,并新增15套纯石粉制备,进一步提高脱硫成效和稳定性。
2021年,海螺水泥升级了风力发电系统,完成了海螺新能源的战略收购,并拓展了储能系统的技术开发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降低产品碳足迹。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建成19个合计155 MW的光伏发电项目,年累计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发电量较2020年(3852万千瓦时)增加326%,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8万吨。
作为中国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最早应用者之一,海螺水泥下属水泥厂均配套建有余热发电系统,利用排出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用于企业生产,减少外购电力,从而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资料显示,一条日产5000吨的熟料生产线每天可利用余热发电22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约2.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19万吨。公司下属池州海螺通过余热发电参与碳配额交易,卖出66万余吨。
综合节能技术是海螺水泥一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开展篦冷机改造、分解炉扩容改造、高效变频风机使用、节能生料辊压机使用、高效低阻旋风筒利用、新型隔热纳米材料使用等,进一步优化生产线的能耗指标。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完成后,预计生产线吨熟料标准煤耗可以控制在98千克以内,吨熟料综合电耗可以控制在48千瓦时以内,同时能够从源头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减少氨水消耗量。2021年,海螺水泥已完成9条生产线的综合能效提升技改,累计完成10条,正在实施15条,改造完成后能耗指标达到设定标准。
为了更好的落实绿色发展的长期战略,海螺水泥内部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环保管理体系以及系统的环保考核机制,形成了“总部-区域-子公司”的三级环境管理架构,并持续推动环保管理的闭环优化以及各类环保认证创建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95家生产企业申报并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占比73%;100家子公司申报并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通过率约77%。此外,2021年内,海螺水泥共有20家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录,20家子公司入选省市级“绿色工厂”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