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四川盆地东部,多面山脉环绕的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自建市以来,逐步成为国家重点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重庆也因此享有“山城”的别称。
长江天堑穿城而过,让重庆有了天然的优良水道,“短腿”的水泥顺江而下,直抵千里之外。由此,一种特殊的市场格局产生,全市前三大水泥集团中,有两大企业将市场重心放在了长江中游,甚至长三角,而主城九区这一主市场则被前十名中其他企业所占据。
但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全国水泥市场竞合关系的变化,重庆前三大水泥企业游离于主城市场的格局或发生变化。
重建催生产能集中投放 市场竞争几度白热化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蓬勃发展的国民经济,重庆水泥业在发展中不可谓不波折。2008年汶川地震后,大规模的重建形成了少有的供给不足的局面,叠加早期落后机立窑产能巨大退出等因素,各路资本瞅准了机遇,纷纷布局重庆,当地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数量和产能规模如井喷式增长。2009到2011年,重庆分别投产产能为736.77、1193.5、1116万吨。
然而仅仅几年后,重庆水泥便迎来至暗时刻。2012年,重庆水泥行业亏损1.05亿元,名列全国榜首,企业亏损面占39.32%。2014年前后重庆水泥行情迎来一个小高潮,水泥均价从2013年的最低点200元/吨最高攀升至300元/吨,但随着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遭遇“滑铁卢”,重庆水泥业再次回到低谷,当年水泥价格甚至不及2013年。
这番窘境在2016年四季度迎来转机。在经历了2017年前三季度的震荡上涨后,重庆水泥市场的行情在2018年彻底打开。据中国水泥网当时的统计,2018年四季度的重庆水泥价格相对于2017年同期上涨幅度逼近150元/吨,涨幅近50%,位列全国第一。重庆水泥协会秘书长熊科在彼时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上升行情与错峰生产带来的供需关系改善有很大关系,水泥价值正在回归正常。
长期从事重庆水泥销售工作的李阳(化名)认为,2017年前后,邻省贵州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两地价差不断拉大,不少渝企将眼光投向贵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重庆地区水泥价格的上涨。”
但没有想到的是,一度拉动行情上涨的贵州市场现在成了重庆水泥的忧患。
黔泥入渝激增 心理防线承压
“贵州水泥进入重庆的物流渠道经过两年的磨合已经畅通,保供能力早已不是问题,靠近贵州地区的区县基本都能看到贵州水泥的身影,本地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疫情高速免费期间,重庆主城北部的市场也曾被黔泥染指。”在谈及2020年贵州水泥对于重庆市场影响时李阳表示。
在2019年的一次重庆调研中笔者就听到两地接壤区水泥企业对于贵州水泥侵扰的抱怨。“目前贵州每年进入重庆的水泥在200至300万吨左右,并有激增的趋势,显然这成了拉低重庆水泥价格的重要原因。贵州地区到重庆吨水泥运输成本在80-100元左右,而贵州不少企业出厂仅仅200元/吨。”重庆主城一水泥企业负责人认为。
从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统计来看,重庆水泥2020年均价与2019年相比差距在40-50元/吨,与高价地区湖北的价差也从40元扩大到70元/吨。而2019年的均价相对于2018年已经有所下滑。
2020年底煤炭价格快速攀升,而水泥价格并没有因为成本的上涨如期上调。
从重庆水泥近乎净流入贵州,到两地市场互有往来,再到这两年的贵州水泥单向输入。这其中的原因与贵州水泥需求在经历爆发式上涨后急速下滑,大量新建产能陆续投产不无关系。
2018到2020年,贵州每年投产的熟料产能分别达到403、155和465万吨。“虽然总量相对于2010前后年投产产能下滑了不少,但是当前的需求增长状况早已不能和彼时相提并论。”行业分析师认为。
熊科则认为目前贵州水泥流入确有压力,但总体影响有限。“重庆近年全年的需求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影响更多体现在对于行业信心的冲击,特别是两省接壤地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这对处于平台期的市场影响明显。”
旺季不旺初现 “铁公基”蓄势待发
在近日的走访中了解到,往年在四季度出现的水泥厂和搅拌站厂区大排长龙的现象并没有出现。“这不是个别厂的现象,”在重庆有多个工厂的龙头企业销售负责人透露,“我们今年总销量大概下降了2成以上。”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重庆水泥市场启动较晚,多为业内人士表示四、五月份市场才起暖回升。仅经历了六月单月的小旺季,7月开始的连绵雨季和洪水便打乱了行情复苏的节奏。“10月底、11月初市场有了显著的改善,市场推涨水泥价格的意愿增强。而仅仅12月刚过市场需求就疲软了,今年的旺季一点都不旺。”李阳介绍。
对于销量的下滑,上述销售负责人将原因归结于房地产和基建两大需求端的表现。“重大基建项目的落地情况和房地产处于下行区间给水泥行业带来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的。‘房住不炒’理念的落地和疫情影响的逐步显现下,重庆今年的楼盘施工进度大大放缓,四季度赶工期的情况几乎没有。”
重庆2009年就起步的公租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市民的住房压力,降低了对于商品房的需求。当地居民介绍基本上每一个产业园、工业区都会配套相应数量的公租房,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共建设了4146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截至2020年,全市累计分配公租房约54万套。
“公租房的建设降低重庆居民对于商品房的需求,加上疫情对于资金面的影响,开发商赶工期的意愿被降低。另一方面,前期公租房的大面积建设,也将房地产所能带动的水泥需求平摊到过去几年,房地产对于水泥需求的拉动较为平缓。”曾在当地多个水泥企业任职的张成(化名)判断。
相较于房地产对于水泥的需求,重庆的重大基建工程才是拉动当地水泥需求的重点。
重大基建方面,重庆无论是市内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还是“川渝一体化”带来的城际交通项目存量依然巨大。重庆目前共有10个轨道项目,共计192公里正有力有序推进。“川渝一体化”方面,单就万达开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所涉及项目预估投资额就达2826亿元。“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重庆地区的基建项目桥隧比很高,甚至有项目高达98%,单位水泥比平原要大。”张成说。
龙头加码产业布局 市场格局生变
据重庆水泥协会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重庆水泥行业利润约为35亿元,同比下滑28%。2020年重庆的水泥行情能否出现转机?熊科认为随着2020年处于规划阶段的重庆各地重点工程启动,重庆地区的水泥需求和价格都将在2021年有所起色。
但也有当地行业人士从今年以来当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布局调整和产能置换情况给出了相左的看法。“过去在重庆总产能靠前的两家水泥集团借助长江这一天然水道将产品销往长江中下游,而从今年看他们正在加大对于主城九区的销售。有一家为了开拓销路把52.5级别水泥按照42.5的价格进行销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 “此外,这两家企业都有新建生产线的计划。”
国内两大水泥集团——中国建材旗下的西南水泥和海螺水泥也被传出可能在万州地区合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
对于西南水泥近期的两个置换项目,该人士认为此前由于生产线竞争力较弱,成本较高,该集团的市场主要布局于厂区所在地及周边,而后期新生产线投产后,进入主城分食市场是一定的。
在与重庆一家近期公布产能置换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他也明确透露,未来产能规模增大,公司目标市场也将从四川遂宁等地扩大到重庆主城。
反观本就在主城占据市场的几家企业,由于矿山和环保等原因,已经有一些企业被关停或者丧失矿山开采权,未来能否继续占据这一市场存疑。例如在重庆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小南海水泥就在2020年底前关停了两条生产线。
可以看出,新一轮项目建设后,重庆前三大水泥企业游离于主城市场的格局即将发生变化,未来形成的新格局无疑将对行业自律氛围、行情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外因现转机曙光 山城魅力依旧
对于重庆影响逐步加大的贵州水泥情况也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行业应该注意到位于重庆附近的遵义和铜仁地区水泥价格已经有改善的迹象,特别是贵州新一轮错峰生产正在落地,当地市场向好迹象出现。”
2020年底贵州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度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全省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实行错峰生产并且将错峰生产的执行情况与产能置换相挂钩,业界认为将有利于贵州水泥错峰的贯彻落地。
不难看出未来川渝一体化加速和市内轨交的大面积建设将是拉动重庆水泥需求的重要增长极,而错峰常态化下形成的行业自律也是保证行业平稳运行的有利保证。当然,龙头加码布局下产能集中度的变化也将给当地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环境。
虽然2020年重庆水泥市场表现出乎了行业意料,但无论是国内龙头企业还是地方企业正在借助产能置换新规进行新一轮产业布局,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水泥行业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