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以战略重组为契机 实现京津冀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

2016-09-17 10:46:32

金隅冀东战略重组,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和有益尝试,是贯彻落实“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形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范作用,符合京津冀协同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需求。

  2016年4月15日,北京金隅股份公司与唐山市国资委、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关于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之框架协议》。作为区域水泥行业龙头和京津冀区域大型国有企业,金隅冀东战略重组迈出了区域行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一步。

  金隅冀东战略重组,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和有益尝试,是贯彻落实“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形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范作用,符合京津冀协同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需求。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京津冀区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也必然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参考。

  正如北京金隅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所言:“金隅冀东战略重组契合了中央政策导向,顺应了市场发展规律,旨在进一步规范华北地区水泥行业市场秩序,改善区域供求关系,倡导良性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政府、企业、股东、职工等多方共赢。”

  近年来,水泥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华北地区尤为明显。2015年华北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利润率-6.4%,亏损42.1亿元,创历史新低,为目前六大区域中效益最差。以金隅冀东核心利益区——京津冀区域为例,该区域水泥需求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便整体呈快速下滑趋势进入低位平台期,需求空间不断萎缩。加之新增产能近年来的集中释放,区域产能严重过剩,由于产能分布均较零散,产能集中度总体偏低,区域内大型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也逐年下降。由于区域水泥供需严重失衡,加剧了区域内水泥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各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竞争焦点集中体现在价格上,相互压价常态化,造成产品价格严重违背价值,价格大幅跳水,自2011年至2015年水泥价格共计跌去140元/吨左右,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全行业亏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京津冀区域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左右,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水平的67%。

  金隅股份与冀东集团是京津冀区域内最大的两家水泥企业(集团)。据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冀东集团和金隅股份2015年产能分别位居我国第四和第九位,合并后水泥熟料产能将超过1.1亿吨,排名将随之升至全国第三位,成为区域名副其实的龙头:熟料产能将由0.75亿吨上升至约1.1亿吨,总产能将排名全国第三,区域熟料产能占有率上升至55%,两大国有水泥企业的重组,将彻底改写其市场格局,进而改变区域内长期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

  据了解,整个交易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股权重组,由金隅股份以现金认购冀东集团新增注册资本及/或受让冀东集团原股东持有的冀东集团股权,拟持有冀东集团的股权比例不低于51%。二是资产重组,冀东水泥以向金隅股份及/或冀东集团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购买金隅股份及/或冀东集团持有的水泥及混凝土等相关业务、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通过内外部整合扭转业绩,内部方面优化产能、摊薄业务成本、降低财务成本、完善环保配套,坚持效益为主,聚焦提质增效。外部则在夯实自身实力基础上,对区域市场进行进一步整合,收购优质产能,利用市场化手段淘汰低效、高污染、落后产能。重组后的冀东水泥具备熟料产能优势,有望通过控制熟料供应以限制粉磨站的原材料供应,同时压缩水泥熟料价差,最终达到调整区域秩序,改善供求关系;打造混凝土、砂浆、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固废处理、耐火材料、骨料等水泥全产业链,实现生产要素互补;积极响应政府、协会主导的错峰生产号召,并与区域内企业积极协同,促使水泥价格理性回归;大力实施“四绿一新”科技创新工程,以绿色制造为基础,开发应用绿色建材,打造绿色建筑品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公司产品、技术升级,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水泥窑处置固废、飞灰、污泥、污染土修复(处置)等技术优势,以大宗工业尾矿资源化为重点,充分发挥京津市场优势及河北等地资源优势,推进工业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规范市场秩序、破解行业发展困局、均衡产业结构、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国有大型企业的深度参与。供给侧改革最终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品质、环境、服务的更高要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以供给侧改革实现自身的凤凰涅槃,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均衡布局,实现国企的做强、做优、做大,也是自身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区域大型国有企业需要破除各自利益束缚,树立整体协同发展思维,创新探索发展路径,主动担当,成为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必须探索实践出一条真正高效务实的供给侧改革协同发展之路,在供给侧改革中主动作为,体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担当。这条路一定是一条壮士断腕、脱胎换骨之路,最终通过改革打造出一批真正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拥有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行业主导企业。

  近年来,我国的水泥产业发展速度迅猛,但也存在诸如产能过剩、产能分布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很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放缓,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双双回落等,这些结构性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酷现实,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几乎走到尽头。

  对此,我们建议,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办《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精神,严禁新增水泥产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地方政府要担当起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落实《指导意见》实施办法,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责任,坚决打好水泥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攻坚战。

  二是以市场倒逼为首、政府监管为要,坚决压缩存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区域产能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低效过剩产能退出,加快实现企业体质增效良性发展。首先由政府工信部(局)、发改委等部门主导组织行业专家组成专门工作组,客观制定相对落后产能的标准体系,并以具备法律强制力的形式淘汰相关产能。其次严查在建项目和生产企业建设的手续资质等,将无资质、无手续的项目或企业清退出市场。再次去产能国有企业要担当重任。最后坚决支持中国水泥协会关于《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办法》。

  三是坚决支持乔龙德会长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五届五次理事会上提出的关于“11月1日起在全国停止生产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四是政府对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应给予资源、税收、环保等更多政策上的优惠。结合我国水泥工艺发展现状及水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完善退税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让我们一起回顾2021年水泥行业十大事件,总结过往,戮力前行。

2022-01-04 09:58:17

温故而知新。对行业改革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40年改革发展千头万绪,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择其重点进行评述。

2019-01-02 10:37:37

工信部商发改委,对彭寿等6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产能过剩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进行答复。

2017-09-28 09:34:46

2016年8月26日,两材重组一时成为行业内外,乃至国内外热议并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当时中国建材报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进行了专访,发表了题为《是巨龙就要腾飞》的报道。

2017-08-24 17:21:14

在金隅冀东重组一周年之后,金隅传统的媒企联合调研采访活动再次启程,第一站以冀东水泥总部为开端,联合调研采访团通过座谈,深入了解了重组后金隅冀东水泥的架构变化、经济工作思路、成效及未来发展规划展望。中国水泥网受邀参与此次对冀东水泥总部的调研,并将持续跟踪后期的联合调研采访活动。

2017-08-16 08:46:11

7月26日上午,“水泥行业去产能强自律增效益促进大会暨中国水泥协会七届六次理事会议”在安徽芜湖海螺国际大酒店召开。

2017-07-26 12:37:57

国内外最大的区别是,国内水泥企业可以坐在一起协同,现在叫错峰生产,而国外这是不可能的,都有垄断嫌疑。国外这些水泥巨头在资本的驱动下走向了合并,在合并的过程中,优化了产能布局,通过合并划分了市场。

2017-07-07 16:17:32

演讲开始前,郑建辉用“危机的前夜”来形容当前行业形式。他认为当前行业面临着去产能攻坚叠加需求走弱。从过往多年的淘汰情况看,我国已经落后产能基本已经淘汰完毕,去产能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时期,产能过剩情况依然严峻。

2017-06-24 00:39:26

3月9日,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乔龙德,秘书长、常务副书记孙向远,副会长徐永模、陈国庆,中国建材报社总编辑孟宪江等一行16人到公司总部调研指导工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总经理曾劲,党委副书记吴东,副总经理王肇嘉、姜长禄、姜英武等参加汇报座谈。

2017-03-18 09:41:40

2016年水泥行业企业并购重组可谓精彩连连,几个重大重组事件对水泥行业区域行情乃至全国态势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整体来看,2016年水泥行业的并购重组具有产能和资金规模大、涉及企业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产能集中度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步伐,提高了来年水泥行业的发展预期,同样提振了业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2016-12-27 16:34:09

2016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有市场乏力的悲痛,也有政策点燃的希望。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盘点下2016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所发生的十大热点事件吧。

2016-12-27 14:01:19

今年下半年以来,水泥的价格大幅提高,涨幅接近40%,这也使得将水泥作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行业,遭遇到很大的成本压力。

2016-12-21 11:15:46

12月9日,“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乔龙德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6-12-21 10:45:40

2016年,全国水泥价格经历了筑底回升的过程,价格一度跌至历史低点,随后价格出现强势反弹,在8月份超过去年同期水平,11月份达到了2014年同期水平。8-11月份的全国水泥均价走势图给出了近几年最漂亮的上升曲线,12月初价格仍保持上升走势。下半年以来的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2017年这种上升势头是否还能延续呢?

2016-12-20 09:55:28

12月19日,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与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金隅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华润水泥董事局主席周龙山出席了签约仪式。

2016-12-19 23:45:2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逐渐深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码,水泥等基础建材行业首当其冲,2015年全国水泥需求出现下降走势,官方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仍有2.14%的增长,其他渠道统计的整体预拌混凝土产量均出现明显下滑。2016年以来,尽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延续下降走势,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复,混凝土的需求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

2016-12-15 14:21:10

两锦地区是东北的一个缩影,而东北所面临的行业低迷则是国内不少地区正在面临或者不久即将面临的问题。由此看来,加速行业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当前所需,更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2016-11-28 09:08:17

金隅冀东战略重组,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和有益尝试,是贯彻落实“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形成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范作用,符合京津冀协同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需求。

2016-09-17 10:46: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09-02 10:54:52

山西省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体系已经收到严峻挑战,煤炭行业改革及供需两侧发生的变化使得全省经济遇到较大冲击。水泥行业在4-5年之前发生供需关系的瞬间扭转,那么究竟山西省水泥行业的供、需两侧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未来山西省水泥行业又会走向何方呢?

2016-07-21 08:13:02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诸葛培智认为,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如何在“换挡期”去产能的同时,提供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

2016-07-15 08:37:28

本文系国泰君安所作关于冀东水泥(000401)深度研究:冀东金隅重组方案落地,我们认为重组后冀东成为京津冀唯一龙头,市占率过半,有望成为市场格局变革者。

2016-07-08 09:02:23

3月9日,正值 “两会”召开之际,中国水泥协会在珠海召开了“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C12+3峰会)”。本次会议主题: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2016-03-10 13:24:04

2016已经来了,回顾过去、部署未来的时候到了。2016年1月,各大水泥企业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在总结2015以及“十二五”工作成绩与经验的同时,也开始做着2016和“十三五”的发展规划。这些企业2015年经营业绩如何?2016年会有什么举动?“十三五”又有什么规划?小编特将各大水泥集团年度工作会议做了概括总结。

2016-02-05 10:58:18

Anhui Bengbu Area Cement Price Re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