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今年陆续在中国水泥网等公众平台上发表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观点。归纳为如下3条观点:
1,中国水泥行业已经进入漫长严冬,严冬期可能要延迟到2018年以后,在水泥行业真正实施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实施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复苏。近期发改委和地方批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某些地区价格的微涨,都不能阻挡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颓势。目前,企业只能靠避峰让电、节能限产等手段减缓行业效益下降的速度。全行业应该思考在严冬期,应该实施那些去产能的具体措施,并真正启动。
2,中国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去产能,同时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去产能的财力、人力、时间成本极高。属于壮士断腕的痛苦和漫长的长痛过程,没有政府出手、行业的决心,是很难解决的事情。笔者以2016年全行业40亿吨产能计算,按去产能10亿吨匡算:可能约6000亿资产要拆除、可能有3000亿以上的银行贷款要坏账、可能要裁减50万以上员工,可能要用十年时间。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很难实现。目前实的际情况是:地方政府、行业、银行、企业、员工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基本上仍然处于等待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在政策上左顾右盼,在工作上浅尝辄止,就会贻误时机。转方式调结构是苦干出来的,而不是硬等出来的。
3,大企业还没有起到供给侧改革领头羊的作用。珠海召开的水泥12+3圆桌会行议是行业的大企业和中国水泥协会的峰会。会议的宗旨是大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应该成为排头兵。但会议结束至今,除少数重组案例外,大企业的“去产能”的实际行动似乎动静不大。
目前,在中国水泥协会召开的新疆会议上,在学习国办34号文的基础上,行业大企业又一次表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决心,我们期待排头兵实施去产能的引领行动。
建议大企业要尽快研究去产能的法律抓手;要研究本地区压、保企业和僵尸企业标准、名单和本地区特点;测算去产能的经济成本、人员安置成本,向地方政府、中国水泥协会(转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政策要求;在本地区要求地方政府冻结所有、新建在建项目(不管任何理由、任何批文的项目),先冻结再清理;加大避峰让电、节能限产力度、加快淘汰一批日产2500吨以下回转窑去产能的启动(如果某500公里半径内,产能严重过剩,有当时重复建设的多台日产5000吨回转窑,是否要壮士断腕,照样淘汰?),重组兼并加去产能的启动,制定时间目标和具体措施,成为行业供给侧去产能改革真正的排头兵;
建议中国水泥协会协同地方协会和大企业测算坏账、去产能标准、测算下岗人员补贴,重点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和经济补贴的具体要求;协调工信部、发改委选择试点地区(如东北、华北、长三角地区),重点出台企业去产能所造成的资产损失、银行坏账、人员下岗补贴等具体经济补偿政策。对列入“去产能”名单企业包括僵尸企业,实施信贷+税收+供电三大手段,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去产能试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头,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所为的窗口期。只有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产业结构层次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
建议中国水泥网采用大数据分析、调研、论坛、万里行等手段,2016年重点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反映目前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状,企业的困难、企业的诉求、各地协会的要求,存在等、靠的原因,提出媒体的观点。
笔者除了以上三个观点外,本文的观点是: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如何在“换挡期”去产能的同时,提供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
[Page]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供给侧结构改革会议上说,产能过剩的中国钢铁行业还不具备制造磨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钢珠。这都需要调整结构。要打造升级发展“双引擎”,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必须紧紧咬住的目标。
圆珠笔钢珠必须从瑞士、日本进口
同样,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水泥产业在大量生产低标号水泥。建筑工地大量使用低标号混凝土。楼倒楼歪、桥梁断裂、公路塌陷案例逐年增加,中国建筑物寿命已降低到30年。
仅2014年全国楼房重大倒塌事故29起、2015年22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结构专家陈肇元指出“我国设计规范要求的楼层使用荷载的承载能力,只有国际通用标准的50%-60%,钢筋锈蚀保护层厚度也只有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所以事故频发和工程设施的短寿,只能是先天不足,命该注定。
新建筑物整体倒塌
中国近年来建设了大量的高速公路网,但我们行驶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经常会遇到不少检修的路段,就不用提大量的坑坑洼洼的省级公路、地区道路和县乡道路更加严重的质量问题。
2015年6月广东江西高速公路广东段坍塌重大质量事故
中国的大中多数道路属于低端道路。中国高速公路建造厚度标准最厚的32厘米,一般20厘米,最薄的仅10厘米。
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除了汽车质量好,道路几乎都是高端道路。德国高速公路都是厚厚的混凝土基层,摊铺高质量黑色沥青。
德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厚度标准在70厘米到100厘米;德国高速公路厚度标准是中国的四倍。
中国建筑物质量事故中,发生最频繁的是桥梁倒塌。据统计按五年内倒塌37座桥梁计算,平均每两个月倒塌一座。
分析其中十五座桥梁事故,造成159人死亡,111人受伤。其中,只有三座桥梁寿命超过15年。例如其中著名的杭州钱江三桥建成不到九年就垮塌,仅大修就用了一年时间。国内桥梁建设往往是:层层转包,”高资质、低造价(材料、人工)、压工期“,寿命难以保障。
重庆市长黄奇帆曾提议将建筑用钢量提高两倍:相比目前建筑物每平米用钢量约50公斤,如果将用钢量提高至150公斤,不仅消化过剩产能,还可以提高房屋质量。
水泥和混凝土行业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大力推广高强度水泥、混凝土。
2014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文要求C35以上混凝土占50%以上,超高层、大跨度应用C60以上混凝土。但在以利益驱动为主的中国建筑市场上收效甚微。
当中国水泥协会和水泥大企业提出取消32.5低标号水泥标准时,得到行业广泛欢迎。但标准的改进和实施,极其缓慢,雷声大,雨点小。有些专家甚至提出,取消32.5低标号水泥的结构性改革是进入”若干重大误区“。中国水泥行业不能因为立窑煤耗低,可以生产42.5水泥,有广大城镇用户,就不淘汰立窑工艺,发展新型干法窑;中国铁路交通行业不能因为农民有绿皮慢车的需求,就不发展高铁。中国高铁技术在争论中发展,终于成为引领世界铁路的高端技术。不仅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起到头兵作用,而且引导了需求侧改革的加速进行。
十几年前,陪同前中国水泥协会雷前治老会长调研时,发现许多水泥企业在生产水泥掺加混合材时,没有可靠的检测方法,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大量超比例掺加混合材。而同样在混凝土拌站,受利益驱动,也尽量少加水泥,大量掺加混合材。两者叠加,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实际上双重掺入了大比例的混合材,而主要产生强度的水泥熟料比例极低。虽然水泥和混凝土出厂强度都符合标准,但建筑物寿命可想而知。
我们要建设水泥大国还是水泥强国?以上这些水泥、混凝土是我们需要的中高档水泥、混凝土吗?这是我们水泥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方向吗?这符合中央”经济发展中高速、产品发展中高端“的目标吗?
中国建材集团(包括重组的金隅、冀东)收购、建设了一大批混凝土搅拌站,形成了砂石、水泥、混凝土上下游连贯的生产工艺,集团又拥有中国最强的水泥、混凝土研究院,完全有能力研究如何生产按标准加入混合材的水泥,再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配方混合材、外加剂的高品质混凝土产品。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水泥行业和混凝土行业发展高端产品的领头羊。
建议中国水泥网利用新媒体优势,调研中国水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换挡期,在推动水泥、混凝土向高端产品发展,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发展,有什么问题?创新能力差距的原因?有什么建议?
上海经验
1,统一政府管理部门:上海水泥行业、混凝土行业等所有建筑材料行业,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一家管理(目前,国家建筑材料行业多头管理的局面应该改革)。
2,建筑工地强制使用高标号水泥:上海在20多年前,在全国首先规定,只有42.5标号以上水泥可以进入商品混凝土拌站;
3,政府规划去产能工作: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上海筹建的”等量置换“处置城市污泥的白龙港水泥生产线已经停止筹建;拥有环保局颁发执照,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水厂污、麦秸秆20多年的上海万安水泥企业也在今年初停产拆除。上海水泥行业已拆除所有新型干法回转窑,停产水泥产量400多万吨,完成了3000多名员工的下岗安置工作,解决了偿还银行债务、安置费用等资金,基本完成了去产能的目标。
目前,上海水泥行业已形成大型粉磨厂、大型中转配置库、混凝土拌站的深加工、现代物流的行业新格局。
4,发展中高端产品:上海水泥行业根据东海地区海水氯盐含量高的特点,水泥科研人员与海洋工程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分别在水泥厂工艺线和中转配置库工艺线,利用控制水泥熟料铝酸钙比例和控制矿粉粒径的技术,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配方。分别在水泥厂生产线和中转库配置线上生产出抗氯盐海工水泥,用于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水港工程,确保寿命达到100年,水泥和混凝土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这才是水泥、混凝土产品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方向。
使用配置库工艺生产的海工水泥用于东海大桥
水泥厂工艺线生产的海工水泥用于洋山深水港
建议中国水泥协会与发改委、工信部、建设部沟通,加快就水泥、混凝土产品向高标号的中高端结构调整达成共识,尽快拿出强制性政策、标准等干货和杀手锏,使水泥行业和混凝土行业发展从低标号的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结构性改革尽早启动。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水泥、抢修水泥、大坝水泥、研发核电站专用水泥、高铁专用水泥、高速公路专用水泥、抗洪专用水泥等市场需要的产品。使水泥行业和混凝土行业发展从低标号的低档产品向多样化中高档产品结构性改革尽早启动,真正成为水泥强国。
建议中国水泥网调研国家建设部门、交通建设部门、水利建设部门等需求端,了解目前市场急需的水泥、混凝土新产品的需求,目前产品存在的问题,行业推广”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等,提供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