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期尧舜禹时代尧王立都平阳划分九州、制定法典,大禹治水,仓颉造字都是发生在山西,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是晋国所在,分立之后的三晋又都是雄于当世的大国。近代史上山西票号可称为中国金融之鼻祖,煤炭资源丰富成为山西经济支柱产业。出身于票号的资本家山西忻县人渠本翘从英国手中赎回山西多地煤矿采矿权,成立了山西人自己的矿物公司,从此改变了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可以说渠本翘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分水岭,在他之前山西为天下首富,产业结构是以票号业、贸易业和南北货运为主,在他之后山西的产业结构变成了采矿业、冶炼业,而这一产业结构一路便走了100余年。山西两山夹一川的地形使得这里的人们少受战乱之苦,东有巍巍太行,西、南有黄河为堑,北跨绵绵长城,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但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地形使得这里的文化、经济形成一种超稳定结构,而这种较为稳定的产业结构在计划经济时代令山西成为“中国的中东”,但长期忽略市场规律使得山西逐渐落伍,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西的人均收入在全国排名处于中上水平,到20实际90年代中期却沦落为全国倒数第一。
煤炭产业长期占据山西省经济发展支柱地位,同时山西省的煤炭产业又是全国煤炭产业的重中之重,因此,山西省经济发展一方面由煤炭产业引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煤炭产业。煤炭一项就支撑着山西省工业的半壁江山,加上与煤炭密切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这四大传统产业在全省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达到70%以上。近两年,就像东北地区进入了重工业基地转型困境一样,山西省也出现了“脱煤”经济转型瓶颈,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正是近年来山西经济发展变化的最主流解释。然而煤炭产业并不是山西经济发展滞后及下滑的唯一牵制力,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计划经济思维严重、缺乏有效市场竞争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山西省水泥行业在全国新型干法熟料快速发展的阶段却保持相对缓慢的发展,而在2009年38号文红线出台前后却出现熟料生产线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导致山西省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令供需关系发生逆转,由水泥缺口迅速演变为产能过剩。下面我们通过需求与供给两条线的发展历程来回顾山西省水泥行业的发展变化,并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需求端--投资拉动水泥效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求增速进入下降甬道
1、工业投资占比较大,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水泥需求低于全国水平
从山西省固定投资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占比长期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两个阶段山西省第二产业固定投资占比低于第三产业,这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走势出现明显不同,“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的走势。从近十年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山西省煤炭行业投资占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12%左右,而从全国情况来看煤炭行业投资占比只有1.4%。从而可以看出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大差异,也正因此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行业的拉动效果也与全国整体情况不同。
图1:山西(左)及全国(右)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拉动水泥的三大板块--房地产、基建和农村投资来看,当前山西省房地产投资占全省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几乎一半左右,基建投资(含电力)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个百分点,但从细分行业来看主要是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占比较高所导致,拉动水泥需求的主要基建行业交通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2:基建、房地产行业投资占全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长期低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重之和(除上文提到的两个阶段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低于第三产业),因此,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对水泥的拉动效果相比较,山西省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水泥消耗量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山西、全国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水泥消耗量变化情况(吨/万元投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会员单位:请登录继续阅读!
非会员单位:请进入中国水泥网网上商城公共资源库购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