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加宁:如何成功推进供给侧改革?

2016-08-03 14:05:56

如果不尽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而只能是面对危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大力度、实质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辅之以适当的定向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一、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三大结构性问题

  (一)结构性价跌

  所谓的结构性价跌就是PPI已经连续52个月负增长,但是CPI仍然保持正值。这与1998年上一轮价格下跌有着很大的不同。1998年上一轮价格下跌时,CPI也是负的。并且在1998年价格下跌时,CPI中的食品价格水平低于非食品价格,而此次结构性价跌则是食品价格高于非食品价格,因此对于那些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者来说就会更加敏感。其政策含义是,依靠大水漫灌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就会面临很大的社会风险。

  (二)结构性失业

  一方面,东北、西北地区出现大量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或者“僵尸企业”待下岗职工。据称,目前东北每年人口流失高达200万到400万;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这些地方却出现了“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的现象,这些地区目前正在拼命开发机器人,甚至提出了“用机器换人”的口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人工成本上升,占到71.9%。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以来在人工成本上有所增加的企业占到了57.8%,明显增加的占到24.5%。而2015年,在调查问卷的企业家中,具有“用机器代替人”意愿的企业家已经占到了65.9%。

  (三)结构性错配

  一方面,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调查表示,企业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判断,由2012年的67.1%上升到2015年的74.7%。而企业的设备利用率由2012年的72.7%下降到2015年的67.8%。但是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领域供给严重不足。首先,在教育方面,哪个家长不为孩子上学发愁?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家长们要花费多少心血和人力、物力、财力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但是好学校明显供给不足。其次,在医疗方面,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医保制度的改善,对于医疗的需求在快速增长。但是,医院供给严重不足,不仅仅是北京,其他城市的大医院也大都人满为患。再次,在养老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十三五时期”,50.3%的企业家最看好的行业是养老行业。

  二、历史上中国政府应对价格下跌之经验

  回顾历史,亚洲金融危机时,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应对价格下跌时采取的做法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需求侧,首先,当时政府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2001年共发行了5100亿元国债,用于修建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发电项目等等。其次,与此同时,大型银行提供了相应规模的配套贷款。再次,货币政策实为“宽松”,连续七次下调利率,增加货币供给。

  此外,还有两条改革措施,但我认为应当归入需求侧。一是住房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初期,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们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中去寻找根据,围绕着住房能否作为商品卖给个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到了1998年,政府果断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可以买卖了,从而打开了住房需求的大门。二是中国加入WTO,从需求侧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另一方面,在供给侧,当时政府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二是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在国企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将数十万家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二是对包括石油、通信、电力等领域在内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上市。

  但由于推进国企改革就会产生职工下岗问题,于是当时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以此来增加就业岗位。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在中央层面,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设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在金融领域,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在出口方面,赋予民营中小企业出口自主权,从而打开了出口的供给大门。

  上述政策实施的结果是,自1998年到2002年,国有投资逐渐下降,民间投资逐渐上升。

  三、对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若干思考

  (一)处理好输血、止痛、动手术的关系

  目前,围绕着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继续投放财政货币信贷资金来刺激经济,我把它比喻为“输血”,或者是“打激素”。

  第二种观点是把“新常态”解释为,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不需要改革,适应一下就好,忍耐一下就好,我把它比喻为“打止痛针”、“打麻药”。

  第三种观点主张要加快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以及地方政府改革,我把它比喻为“动手术”,实际上是为了“止血”。

  我个人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是:关于第一种观点,如果主动脉在大量出血,即使输多少血也流不到毛细血管,并且还有可能心脏会承受不了。也就是说,如果国有企业在大量“失血”、地方政府在大量“失血”,不管输多少血也流不到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不仅如此,最后中央银行就会出问题,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出问题。

  关于第二种观点,众所周知,阑尾炎最怕的是吃止痛药,吃了止痛药以后可能会好受一点儿,但是等到药劲过了以后,就可能已经“穿孔”了,想抢救都来不及了!所以第二种观点也很危险。

  关于第三种观点,我认为,如果是为了动手术、止血,输一点儿血,打一点儿麻药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也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光输血、打麻药,而迟迟不动手术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二)加快供给侧改革,通过“动手术”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供给侧,要加快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要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没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市场作用就无法正常发挥,市场主体就无法正常运行,市场秩序就会出现混乱。

  二是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中,其实最重要的是推进财务公开,将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公之于众。

  三是要发展民营经济。无论什么时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都会面临职工下岗难题,更何况在经济下行期。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但是,发展民营企业不能再靠过去那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了,而要对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从理论上说清楚,从法律上给予保障。

  四是要解决“僵尸企业”的退出问题。“僵尸企业”退不出去,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了“囚徒困境”。地方政府不愿意让“僵尸企业”退出主要是因为已经没有钱来安置下岗职工;而商业银行不愿意“僵尸企业”退出是因为担心不良资产就会暴露出来。因此要打破僵局,就必须改变各个相关主体的“报酬”关系。一方面,中央政府已经出手设立相关基金,用于化解钢铁、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采取“胡萝卜+大棒”的办法,推动商业银行采取行动,倒逼“僵尸企业”尽早退出。

  五是加快研发创新,培育“造血机能”。供给侧改革,说到底,还是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要推进技术创新,首先需要制度创新;要推进制度创新,首先需要理论创新。最近的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思想解放很可能是从经济学理论创新展开的。

  (三)实施需求侧配套措施,为动手术的患者适当输血、打麻药

  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恐怕已经低于潜在增长率了。据统计,目前的潜在增长率平均测算值大约在7.19%左右;而实际增长速度已经低于7%。在此条件下,推进供给侧改革,虽然会对中国今后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但是对于短期的经济增长却有可能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加剧结构性价跌,加速经济下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措施。

  首先,对于传统的老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适当的扩张性政策可能是需要的,但是要找准发展的瓶颈,实行结构性的扩张政策。比如:上一些早晚都要上、早上早获益的大型项目,并且趁着钢价、水泥的价格在下跌的时候建设,成本会比较低。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出来的种种问题表明,城市管道设施、农田水利设施以及交通运输瓶颈,这些方面应当抓紧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否则,等到钢铁、水泥等产能统统去掉之后再来建设的话,不仅成本还会上升,而且还不得不重新恢复产能。但是,在实施这些重大项目建设时,要尽量采用PPP模式,尽量把民间资本吸引进来,把那些无处可投的民间资本吸引进来,用有限的政府投资带动无限的民间投资,将这些资金投向那些有需求、有效益的重大项目。

  其次,关于目前供给严重不足的新需求,主要依靠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共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80年代的第一个周期,主要解决的是“吃”和“穿”的问题。90年代的第二个周期,主要解决的是“用”的问题,如家用电器。00年代的第三个周期,主要解决的是“住”和“行”的问题。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周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教育、医疗、养老、环保这样一些新的需求。对于这些新的需求,一方面,政府要尽职尽责,不能推卸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也不能大包大揽,全部垄断。要改革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从补供方转为补需方。通过发行教育票、医疗票、养老票或推行教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式去“补需方”,然后可以就供方放开。如果能够把供方放开,民间资本、外资都可以进来了,就可以快速增加供给,大幅提高效率。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增加供给,还能够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增加公民的选择权。

  总之,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规律,我们把它叫作“改革周期”,即每当遇到大的经济下行风险的时候,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增长。我确信,如果不尽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而只能是面对危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大力度、实质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辅之以适当的定向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加宁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On March 29, the "2024 13th China Cement Industry Summit Main Forum and TOP100 Award Ceremony" was held grandly.

2024-03-29 18:00:30

商混产品在房地产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30%-70%之间,在今年地产施工建设较好的背景下,商混需求稳中有升。

2020-01-01 09:18:13

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全国1-9月投产的水泥产能依然有800万吨之多。水泥行业正在陷入一个怪圈中,虽然面临着严重产能过剩,但大家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而是如何保持甚至获得更高的利润。

2019-01-20 16:13:30

总的来说,投资者对华润水泥的期望更多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公司带来的水泥需求。

2018-05-17 09:34:19

3月30日,行业期待已久的2018年中国水泥网年会在杭州盛大开幕,来自全国水泥行业、设备企业超过400人共聚盛会。

2018-03-31 05:11:50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的5年时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这5年发生的事情更加微妙!经济增长肯定不能停,但此时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里,只有围绕一个“内需”去做文章了。

2017-02-11 06:24:50

这一年,煤炭钢铁去产能一年目标提前且超额完成、全国房地产库存连续9个月下降、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以来全部实现减税……一项项数据验证着改革初见成效。

2016-12-15 13:22:5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目前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支持经济增速触底的因素明显增加,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7%的水平,全年增速有望略高于6.7%。

2016-12-14 07:55:00

当前国内对明年经济运行普遍比较乐观,但从今年经济的回顾来看,有很多超出年初预判的情况。

2016-12-05 09:21:27

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要通过“三去一降一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2016-11-29 09:11:5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集成性创新,与以萨伊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只是强调供给决定需求,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有效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强调通过调整结构建立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

2016-11-03 09:33:49

最新数据显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攀升至19.5%,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作为经济滞后指标,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进一步印证了经济企稳向好。

2016-09-28 09:00:17

由于新增产能不断释放,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愈加突出,企业亏损面不断加大,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推动兼并重组是改变目前我国水泥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最有效方式。

2016-09-20 13:52:14

习近平表示,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举措最实,说到就会做到。这意味着,下一步,中国将采取多种措施力推去产能。

2016-09-08 11:33:13

国家统计局近期将陆续发布8月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8月CPI同比增速将比上月小幅回落,在1.7%左右,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2016-09-05 14:46:57

创新发展方式,正成为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解读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角度。创新发展方式将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动能,结构性改革将助力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发展质量,经济贸易领域的开放合作将进一步促成共赢格局。

2016-09-05 09:59:0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09-02 10:54:52

回顾过往,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动力,更多的是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现在一些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长期大量资本和资源投入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下降,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上升。

2016-08-25 09:19:50

如果不尽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而只能是面对危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大力度、实质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辅之以适当的定向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2016-08-03 14:05:56

我们所讲的结构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和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有关。换句话说,当前面临的机构是既定增长和体制模式下的一种利益结构。

2016-07-04 09:55:28

冀东集团曾经历多次联合重组均无果而终,此次金隅冀东股权加资产的高效快速重组,立刻引发建材业界、媒体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各界均高度关切这起重组的缘起,关切横空出世的“北方水泥巨无霸”如何作为。

2016-06-15 14:38:48

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沿着L型滑行20年左右的时间,2036年能否东山再起,主要还是取决于2016年以后人口生育和增长的势头。

2016-06-13 09:37:20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2016-06-08 14:39:30

6.7%、6.3%、6.1%、5.9%,这是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对2016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速的预测,而2015年的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7.0%、7.0%、6.9%、6.8%。

2016-06-07 10:16:55

“中国经济的触底将来应该是大L型。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讲,触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大L型的底部会有一些小的W型,很可能出现一些反复甚至一些大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目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2016-06-06 10:45:31

发改委一直以来都将“投资稳增长”作为重头戏,其中11大类重大工程包是其主要抓手之一。稳增长投资持续发力仅是硬币的一面,硬币另一面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2016-05-13 09:48:43

近日,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16年第十三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称,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的底部今后一两年会出现,前提是供给侧改革要真抓实干,去产能必须要到位。经济触底以后会是一个大的“L”型走势,不会出现“U”型或者“V”型反弹,有可能出现小的“W”型波动,今年一季度的反弹如果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开始,很可能是第一个“W”型出现。

2016-04-29 09:08:29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改革发展的新机遇,金隅董事会将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经济运行动态,转型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坚定发展信心、强化发展责任、创新发展路径、破解发展难题,为加快实现公司“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6-04-29 09:03:23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现已出炉。本报告《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6-04-26 10:38:17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2016-04-18 09:39:42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提出,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并强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03-28 09:40:36

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明确表示,为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将力争2016年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6000万吨,并推动煤炭行业兼并重组。

2016-03-06 09:33:18

部署“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将是2016年两会的重要话题。业内人士认为,从整个“十三五”来看,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看点在于去产能,从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布局来看,多集中于基础工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煤炭等,且普遍存在“散小乱弱”、产业集中度较低和产能利用率低的现实。

2016-03-02 14:11:21

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25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6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两年在投资减速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将减缓。

2016-02-26 09:06:50

供给侧改革怎么改?产能库存怎么去?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一场经济领域的高层论坛——主题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2016-02-24 09:36:00

中央投资计划不断发力,但整体投资却一路向下,这是中国近10多年来调控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一幕。而最近两天有消息称,国务院正在考虑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更有人士测算若将拨备覆盖率从150%下调至120%,将释放5万亿信贷。

2016-02-20 14:37:49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撰文指出,清理过剩产能将使得一部分不良债务浮出水面,风险可控,长期有利于改善信用风险的定价机制,消减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016-02-16 11:53:41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根据统计,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对2015年经济指标的拉动:固定投资仅0.5个百分点;消费仅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税收贡献本身较小,失业补贴最高共需要1618亿;银行面临的潜在坏账小于拨备+年利润。但面临的挑战仍很大。

2016-02-05 10:05:07

展望“十三五”,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主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将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大趋势。

2016-02-05 09:01:39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常态”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02-04 08:52:50

促进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和“去产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中国经济供给结构老化问题相辅而行的两个方面。2010 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五年下行的根本原因是太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宏观政策越是在需求端一再发力,在老化供给产业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产能过剩问题越是凸显,供给结构老化程度越是加剧。

2016-02-02 09:21:31

被认为是中国经济重要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闭幕。此前,《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透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8日开幕。对比以往两到三天的会期,今年会议持续时间明显较长。

2015-12-21 09:47:58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明年的经济将如何发展?调结构的同时能否保持稳增长?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外界密切关注,以此来寻找未来经济发展的“蛛丝马迹”。据《人民日报》报道,昨日,中国经济最权威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5-12-20 09:08:29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2015-12-07 10:55:27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11月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回落幅度可能在5.8%到6%,取中值5.9%,与10月持平。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近底部,PPI降幅亦趋于探底,进而带动整体低通胀压力亦有所缓解。

2015-12-07 09:29:49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劳动要素成本上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资本投资效率下降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开出的一剂新药方,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2015-11-30 09:59:53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记者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

2015-11-26 09:21:14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参加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5-11-25 10:37:05

中央政策层面已经达成“不破不立”的共识,中央面对经济下行调整将更有定力。十三五规划意在忍受短痛,通过供给侧改革挖掘中长期增长的动力。

2015-11-24 10: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