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处置“僵尸企业” 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国企改革

2016-03-30 13:28:01

“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二者也是相互渗透的。“供给侧改革”对国企改革有很现实的经济结构指导意义。而国企改革在很多方面都必须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比如,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等。

  本文从“僵尸企业”的提出出发,探讨其危害,并讨论其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以及其对国企改革的意义。同时对“僵尸企业”、“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最后对改革给予肯定。

  谈谈“僵尸企业”

  1.“僵尸企业”的含义

  什么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zombie enterprises)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并没有办法找出哪些是“僵尸企业”,因为没有具体的定量指标,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怎么判断哪些是“僵尸企业”呢?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根据会议内容,“僵尸企业”至少有3个特征:产能过剩、连续亏损3年以上、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这样就给国有“僵尸企业”贴上了清晰明确的识别标签。

  2.“僵尸企业”的危害

  在了解什么是“僵尸企业”之后,我们会想,“僵尸企业”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或者说,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缘由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它们连续亏损吗?显然不是,我们需要知道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市场的完善程度要看其资源配置效率,要把资源优先分配到效率最高的企业。而“僵尸企业”的存在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它们长期亏损、效率低下,甚至资不抵债,但银行或政府的资源仍然往这些企业输送。就像跷跷板一样,社会总资源是有一定容量的,一些地方分配的多了,总会有另一些遭受到损害,这样就会造成“优汰劣胜”的怪现象,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二,虽然银行或政府不断给予“僵尸企业”各种支持,但由于企业本身产能过剩或者其他问题,它们不可能恢复得如同正常企业一般,只会不断的亏损。投入的资金并不能得到回报,这就引出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第三,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整个社会都是“僵尸企业”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毋庸置疑,国民经济会毫无生机可言,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如同“行尸走肉”般苟延残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建设从何谈起?所以,“僵尸企业”的存在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僵尸企业”与“供给侧改革”

  1.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随后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又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那么,“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很容易理解,“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概念。“需求侧”有投资、消费以及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创新四大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供给侧”的四大要素都是经济增加的潜在条件,也即是说,对“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创新”进行改革,可以创造经济增速的潜在条件,配合“需求侧”可以实现经济增速的显性化。从而得出,“供给侧改革”也即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对四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速。

  2.“僵尸企业”的“出清”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首先,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怎么理解呢?“僵尸企业”的“出清”主要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而产能过剩与“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资本、创新”三大要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法之一是企业进行裁员同时出售固定资产,因为这样可以很快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使市场需求与产能重新保持平衡。其中,“裁员”与“出售固定资产”就是对“劳动力”和“资本”的重新配置。而且,在“供给侧改革”中,化解产能过剩也是落实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步骤。再比如,对于“僵尸企业”中落后的产能,直接选择“关闭破产”,这是“供给侧改革”中对创新的改革。不破不立,不把落后的产能淘汰掉,新型企业就无法创立,创新的动力也就无法推进。同时,这也与改革中的资本要素有关,资本要素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盈利,而淘汰落后产能,创建新产能正是企业提升盈利的方法。可见,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操作性实施。

  其次,“供给侧改革”对“僵尸企业”的“出清”给出了理论依据。我们经常说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一个方案,必须要有理论依据的支撑才会让人信服。我们觉得“僵尸企业”不应该存在,是因为我们了解“僵尸企业”带来的很直观的危害,它们长期亏损,它们占用资源,但却很少去从经济结构层面去考虑“出清”的顶层理论依据是什么。“供给侧改革”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提供了战略理论依据,这使得“僵尸企业”对有关政策的推行变得更加稳健有力。

  由此可见,“僵尸企业”的出清与“供给侧改革”一个实践一个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由处置“僵尸企业”看国企改革力度

  2015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正式出台。《意见》指出“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人们希望国企改革,虽然不了解真实的内部情况,但对于国企,我们知道它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期盼的不仅仅是改革方案的出台,而是能否真正的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

  1.“僵尸企业”改革的难处

  国企改革中处置“僵尸企业”,指的是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很多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处置的难度不仅在于其大,难处置,更在于其牵连甚广。

  首先,“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够存活,主要是因为银行贷款或政府补贴,从他们的角度,并不希望看到他们“苦心经营”的“僵尸企业”被处置,或许是因为这些企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或许是为了社会稳定。不管银行或政府的担忧何在,处置“僵尸企业”都会使他们“元气大伤”:银行贷款收回的希望完全破灭、企业倒闭导致税收减少政府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所以想要他们主动配合改革需要解决他们对利益损害的担忧。这期间又会涉及很多问题。

  其次,处置“僵尸企业”主要有三种方式: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无论哪一种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相同的一个结果:裁员。很多国企,不管是营利性质的还是公益性质的,他们往往肩负着比一般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当地政府或银行可能会从当地就业率考虑,不愿意看到这些企业倒闭,实际上它会引发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如何进行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2.由处置“僵尸企业”看国企改革魄力

  从古至今,由外到中,没有哪一次改革是不难的,既然是改革,总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不破不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改革总要进行。有多大程度承担改革结果的自信,就有多大程度的改革魄力。

  改革魄力不仅在于知道改革的方向是对的而无所顾忌,更在于可以妥善处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比改革本身更重要。处置“僵尸企业”只是国企改革的一部分,但却是改革的一大难点,政府的痛点。它不仅本身牵连广泛,还涉及改革的多个层面。改革的进行应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对“僵尸企业”采取硬处理就是改革力度的一个体现。“窥一斑而见全豹”,对于“僵尸企业”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智慧,才能推进国企改革质的发展。

  启示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国企改革对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义

  我们已经知道“供给侧改革”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处置“僵尸企业”给出理论依据,针对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重点在于结构的调整。国企改革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给出了处置“僵尸企业”的方向,针对的是国有“僵尸企业”,重点在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那么,对于“僵尸企业”问题而言,“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是否重复了呢?其实不然!两个改革从不同的方向对“僵尸企业”的处置给出指导意见,这样就避免了看待问题的片面性,根据两个约束条件,找出问题的最优解,也可以达到利益损害的最小化。

  同时,“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二者也是相互渗透的。“供给侧改革”对国企改革有很现实的经济结构指导意义。而国企改革在很多方面都必须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比如,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等。

  2.展望

  改革需要时间实施,也需要时间检验,“僵尸企业”问题在整个改革中虽然只是一个点,但“水滴石穿”、“海纳百川”,足够的、全面的量变才会引起质变。改革的成败也在于做好改革中的每一个点,这并不容易,但也正因为不容易,才称之为改革。为万丈荣光点亮每寸微光,我们相信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做到,每一份努力都是我们的底气,而我们一直在努力。

  注:本文是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多元股权制衡、董事会治理与整合信息披露研究”(项目批准号:14JGB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赵美辰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处置僵尸企业仍是化解今年过剩产能的牛鼻子,也是去产能的第三项工作。徐乐江表示,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去产能最重要的问题是职工的安置。“对这些职工,要进行再就业帮扶,做好社会保障衔接,加大对困难人员的援助力度,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妥善做好职工安置,这是我们政府的天职,要兜底。”

2017-02-20 09:42:58

8月26日,随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一家全球建材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横空出世。新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材重组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重组后的中国建材集团将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

2016-08-31 11:55:54

8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出席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重组大会暨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听取重组情况报告,并作重要讲话。

2016-08-28 09:16:33

回顾过往,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动力,更多的是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现在一些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长期大量资本和资源投入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下降,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上升。

2016-08-25 09:19:50

如果不尽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而只能是面对危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大力度、实质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辅之以适当的定向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2016-08-03 14:05:56

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资本运作将沿着怎样的路径推进?从蓄势看爆发,今年已有约60家国企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其中包括16家央企公司,还有将近30家国企启动了大股东股权转让。经过半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试点和探索,无论是央企内部整合还是央企集团重组、地方国资整合,主要模式都已确立。

2016-07-25 08:55:23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日前向记者表示,作为国企改革重点,国资委下一步将加快化解央企过剩产能,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2016-07-22 09:16:07

下半年央企整合的重点可能会结合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来展开,同时对于过剩行业去产能、清退僵尸企业来说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在去产能方面,主要会集中在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等产能过剩领域。

2016-07-21 09:12:21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2016-06-08 14:39:30

6.7%、6.3%、6.1%、5.9%,这是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对2016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速的预测,而2015年的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7.0%、7.0%、6.9%、6.8%。

2016-06-07 10:16:55

“在现阶段,并购重组已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三年时间处置345户僵尸企业’的表态更是彰显了以并购重组为手段的供给侧改革的信心。”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如此表示。

2016-05-31 09:39:51

业内人士指出,央企提质增效的抓手就是要从深化改革上要效益,要从做好增量、盘活存量、提升管理上要效益,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与引导退出是三大手段。

2016-04-21 09:02:56

债券违约的阴云正在蔓延。进入4月,煤炭央企华昱能源还未从6.38亿元的债务泥潭中跳出,中铁物资又曝出168亿元的债券危机。早在去年,还有中钢集团、天威英利、珠海中富、雨润食品等公司都先后卷入债券兑付危机。

2016-04-19 09:35:04

2016公司经营目标:销量,销量,销量(和产能同步增长的市占率提升),公司产能增长目标是新增熟料1460万吨、新增水泥产能2600万吨。2016年水泥及熟料目标销量同比增速10%。当年计划资本开支约95亿元(不含并购,增加8亿元)。

2016-03-31 10:36:21

重重危机之下,水泥行业承压巨大,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否则难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换而言之,化解产能过剩,转型阵痛之下成为水泥业“向死而生”的供给侧改革。

2016-03-31 10:29:35

3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在“三去一降一补”中排在首位的“去产能”同样发改委牵头,共有17个部门分工负责。

2016-03-31 09:19:15

“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二者也是相互渗透的。“供给侧改革”对国企改革有很现实的经济结构指导意义。而国企改革在很多方面都必须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比如,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等。

2016-03-30 13:28:01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2016-03-14 13:56:49

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

2016-03-04 08:45:21

中国水泥过剩产能有两大特点:扎堆、先进。大部分建在石灰石资源地区,大部分是新型干法窑,甚至是大型日产4000吨熟料以上先进装备。中国水泥去过剩产能的最大难点:如何依法治理?企业合法注册、运行符合环保、节能、质量等法规,凭哪条法规要求关厂拆除?

2016-03-03 16:09:53

继钢铁、煤炭之后,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行业的去产能路线图也逐渐明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就淘汰上述行业落后产能制定相关意见,让所有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法律来进行,设置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红线,凡是有一项不达标的相关产能必须退出。反之,在范围内的就不能强行淘汰。

2016-03-02 09:04:01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撰文指出,清理过剩产能将使得一部分不良债务浮出水面,风险可控,长期有利于改善信用风险的定价机制,消减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016-02-16 11:53:41

围绕供给侧改革所聚焦的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如何去产能以及处置“僵尸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2016年经济工作供给结构改革是主题,去产能是主线,淘汰“僵尸企业”是主要抓手,兼并重组与清理退出是主要形式。

2016-02-02 09:30:59

26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聚焦供给侧改革,五大部委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8个工作方案思路进行了汇报

2016-01-28 10:24:14

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毋庸置疑,面对着步履蹒跚的系统,国家以及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产能。

2016-01-20 14:07:25

据悉,将于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将围绕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处置“僵尸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资监管、强化监督、推进“双创”等七个方面全面部署2016年相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

2016-01-07 09:08:07

从“三个一批”到出清“僵尸企业”,再到将“去产能”作为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近期一系列举措打响了去产能、保供给的攻坚战。据悉,未来在处理“僵尸企业”以及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将出台专项文件。

2015-12-28 09:12:32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明年的经济将如何发展?调结构的同时能否保持稳增长?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外界密切关注,以此来寻找未来经济发展的“蛛丝马迹”。据《人民日报》报道,昨日,中国经济最权威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5-12-20 09:08:29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该会议确定,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2015-12-10 08:51:42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2015-12-07 10:55:27

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头看2015,很多一致预期被证明是一致错误:A股没有等来6124,却等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灾;央企没有等来激进的混改,却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合并;地方政府没有等来期待的财权,却等来一堆来去无踪的置换债,人民币没等来美联储加息,但还是来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贬……

2015-11-23 09:23:32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