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季度,地方政府开启新一轮“稳增长”日程。这一方面基于各地一季度经济数据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给全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以助力。
记者梳理各地近期政策发现,全国有逾10个省份出台了“稳增长”相关政策,且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包括云南、广西、四川、陕西、安徽、河南、吉林等地。
上述各地政策在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基础上大同小异,大多以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企业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为抓手,其中促投资和保工业成为政策高频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指出,地方政府在目前的稳增长中要针对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即通过解决转型面临的问题来稳增长,而不是按照原来的生产方式来稳增长。
多省发布稳增长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5月初出台稳增长政策的有重庆、吉林、安徽、河南、广西、云南等省,四川、陕西、新疆等地更是在4月底就已发布相关政策。
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上述省份中虽也有表现抢眼的,但多为减速较为明显的地区。如东北板块的吉林一季度经济增速为5.8%,在全国的排名从2014年的第25位降至2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6%降至2.7%。
西部板块的主力选手陕西省一季度经济增速从去年同期的9.2%一路下滑至6.9%,全国位次从第9名下降至22名,新疆自治区更是从10.2%的增速下滑至与陕西并列。
陕西省工信厅2015年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二季度分析预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严峻,工业增速自2009年9月以来首次低于GDP增速。其中,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工业跌幅扩大和大中型企业降幅大是主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能源化工是陕西的“大头”,国际油价降低、煤炭需求下滑等因素造成陕西能源产业的减速,整个经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当地4月底出台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全力稳产促销保工业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成为稳增长主要措施。
安徽、河南、四川等省份虽无明显的大起大落,但工业、投资等在一季度也呈现低迷,而由于其他板块的快跑补足了部分传统板块的失速,所以整体比较稳定。
安徽省信息中心专家李红梅认为,安徽整体的运行态势跟全国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安徽)前几年在中部崛起措施的带动下,呈现一个爆发式增长,但是在有一定的积累后,又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经济增长也步入了一个调整期。”
安徽于5月初出台了稳增长“20条”,着重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推动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设定了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的目标。
投资和工业成为主抓手
此前国家发改委官员在解读一季度经济形势时就曾指出,从全国来看,工业生产、投资增速、外贸总额、财政收入、企业效益,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发改委将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加快推动重大工程建设,二是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纵观各地稳增长措施,投资和工业都成为主要抓手。除前述安徽、陕西等地,河南、云南、广西、吉林等都是相似的逻辑。
河南省更是在近日出台的30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强调把稳增长作为当前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急抓投资、缓则调转、长靠需求、远要造势”的口号。
以“急抓投资”为首要,当地要求“双十”投资计划(即包括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工程)的8000个项目力争上半年完成审批任务的70%以上,确保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产。1500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中,力争二季度再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0个,投产140个。
为保障投资,河南还将设立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3只大型产业投资母基金。同时,安排1.8亿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引导资金,安排10亿设立PPP开发性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河南设立PPP开发性基金,多地也冀望PPP项目尽快落地,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扩大有效投入。
吉林稳增长政策提出积极推动PPP项目,灵活运用BOT、TOT等模式,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研究建立补贴机制,给予适当补贴。安徽省政策也提出,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云南省意见也明确要放宽投资领域、设立PPP项目合作基金、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相比中西部地区稳增长的迫切,东部一些省份已经享受到转型升级的前期成果,包括在经济数据上的表现,一季度浙江、广东等省份较为抢眼。
左学金认为,这是因为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从沿海开始的,逐步传递到中西部,通过产业梯次传导需要一个过程。
“稳增长非常重要,有些适当的稳增长措施是必要的,但也要避免由于短期的政策目标,对经济造成过大的波动。”他说。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目前稳增长最重要的是要面对转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原来的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