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伴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水泥工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最早实现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技术生产。同时,水泥市场也最先经历了高峰到低于的过程,由此产生了“浙江现象”以及“新浙江现象”。浙江水泥市场的发展或是每个市场都必将经历的阶段,值得其他区域学习借鉴。
一、浙江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1.1 需求高峰不再,2007年起产量增速进入中低速阶段
2013年全年,浙江省水泥产量同比增长7.36%,已达1.2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8%;在华东区域,其产量仅位于江苏和山东之后,占华东地区水泥总量的16.26%。2007年为浙江水泥行业的分水岭,在1999~2006年全省水泥产量以10%以上的增速增长,从2007年起水泥产量增速降至10%以下,甚至在2008年和2012年出现了负增长。2013年全省水泥产量同比增长7.36%至1.25亿吨。
图1:2007年为分水岭,2007年以后水泥产量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人均水泥产量来看,浙江省一直远高于全国水平,但2007年以后两者差距逐渐缩小,至2013年浙江人均水泥产量为2.27吨/人,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9吨/人。在水泥散装化方面,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动全省散装化水泥发展,2013年全省散装率已达77.53%,远高于全国的55.96%,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从水泥产品结构来看,2013年全省42.5等级产品占比已达50%,走在全国各省前列;早在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已达100%。
表1:浙江省高标号水泥比重及散装化率处全国领先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整理
1.2 2010年完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5000t/d生产线为主力
浙江水泥工业在2000年以前是机立窑的时代,未见新型干水泥生产线的踪影。在2000年9月,浙江省经贸委发布了《浙江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大力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掀开了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大发展的序幕。从2000年9月至2001年底,立项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32个。从2002年至2005年的4年时间内,全省共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0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设计产能由2000年的155万吨猛增至2005年的6029.50万吨。这使得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由2001年仅占比3.2%跃升至2005年的86.1%。在2007至2010年的新增产能为补充性调整。至2010年,浙江全省水泥100%由新型干法生产。
图2:2001-2005年为浙江省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的集中建设期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在经历了“浙江现象”之后,浙江水泥工业开始有序理性发展,用市场化手段对全省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组建南方水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市场。2008年起,浙江水泥工业结束机立窑工艺生产,全面进入新型干法工艺时代。至2013年底,浙江省共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90余条,累计熟料设计产能7269.50万吨。但期间因生产线能耗、市场竞争等问题,已有十余条生产线关停,目前实际运营的熟料生产线约70余条。由于当前熟料生产线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均较好,熟料线的实际产能为设计产能的120%左右,故当前浙江省的实际熟料产能在8300万吨左右。
从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规模来看,2000t/d及以下的生产线还有15条,但实际熟料产能占比不足10%;2500t/d生产线较多,这与浙江省新型干法生产线发展较早有关;5000t/d生产线占23条,但实际熟料产能占比超过50%,成为生产主力。
………………
非会员单位:请进入中国水泥网网上商城公共资源库购买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