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预期点亮建材行情

2016-03-04 14:39:27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水泥、玻璃等行业去产能路线图逐渐清晰,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正迎来重大机遇。

  新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新的巨震,1月27日一举创出2638.3的新低。

  一路阴霾过后,在两会召开前的重要时点,A股终于在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松动影响之下,出现高位震荡后的新攻势。

  3月2日,A股大幅反弹,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涨幅均在2%以上。沪深两市近200股涨停,不足10股下跌。当日房地产板块出现上涨8%的井喷式暴涨,跑赢沪指的涨幅4.26%,保利地产等逾50只个股涨停。

  受房地产板块带动,多达16只建材个股涨停,建筑材料指数大涨6.76%,在全部行业板块中居于首位,并创下了5个多月以来单日涨幅新高,助力A股持续走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水泥、玻璃等行业去产能路线图逐渐清晰,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正迎来重大机遇。

  建材板块表现强劲 水泥股迎爆发

  3月2日上午10点10分,即有福建水泥海螺水泥、北新建材等4股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建材板块中水泥、玻璃等行业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

  水泥行业表现强势。收盘当日,祁连山、西藏天路、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福建水泥、西部建设、宁夏建材等16股涨停。玻璃行业则全线上涨,其中旗滨集团、金晶科技涨停。

  3月3日午间收盘,房地产板块延续上一交易日势头,整体涨幅高达5.65%。个股再现涨停潮,保利地产等18股涨停。同日,建筑建材板块中,万里石1.74亿元、金螳螂2.32亿元超大单流入引发关注。

  对于房地产、建材、钢铁等各版块一系列动态变化的原因,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推动下,很可能出现集中释放的现象。同时,两会的召开将激发题材股持续上扬,或将催生不少热门题材。

  “建材行业在进入今年1月以来,经历了巨幅震荡后,已强势反弹。比大盘同期走势表现更为强劲。”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以青松建化这一典型水泥股为例,经历了前段时间的巨幅调整后,农历新年过后出现了强劲反弹,反弹接近50%,而对比大盘同期涨幅只有不到10%。”

 水泥、玻璃去产能路线日益清晰

  从目前上市公司发布的2015业绩预告来看,16家水泥上市公司中6家公司预亏,7家预减,整体业绩难言乐观。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水泥行业亏损面达到35%,行业销售利润率达近10年来新低。行业转型升级工作压力巨大。

  “国家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将主要体现在遏制新增产能、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业内专家陈柏林表示。

  事实上,继钢铁、煤炭之后,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行业的去产能路线图正在逐步明晰。

  当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就淘汰上述行业落后产能制定相关意见,让所有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法律来进行,设置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红线,凡是有一项不达标的相关产能必须退出。

  国泰君安任泽平在《供给侧改革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一文中分析指出,去产能将促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并购机会增加,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利润提升;去库存则主要带来地产链条的改善。此外,高端装备制造业、TMT等以及依赖债权融资的传统周期性行业也有望受益供给侧改革。

 把握供给侧改革机遇 实现转型升级

  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已围绕房地产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去库存”政策,财政、金融等多种政策措施齐发。

  央行表示,自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与此同时,2月29日和3月1日,广东和重庆分别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使供给侧改革落地工作提速。其中,围绕去产能的“推进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兼并重组、产业升级”以及相关去产能配套工作,围绕降成本的相关政策,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和时间窗口。

  受益于房地产去库存的利好影响,在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积金政策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调整等优惠政策刺激下,房地产需求持续回暖。从目前楼市表现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再现购房热潮,催高市民购房热情。而当前建材股的反弹,则被普遍视为国家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利好政策的提前反应。在接下来的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推进中,建材企业亟待把握重要改革时机,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在需求预期进一步下降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行业效益或将十分困难,下半年存在一定的回暖预期,但较难有根本性的大幅回升。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这一年,煤炭钢铁去产能一年目标提前且超额完成、全国房地产库存连续9个月下降、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以来全部实现减税……一项项数据验证着改革初见成效。

2016-12-15 13:22:53

一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号令。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回顾这一年供给侧改革发现,20多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细则文件密集出台,供给侧改革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

2016-12-14 07:49:40

鉴于建材工业发展现状,建材工业去产能、补短板,首先应该解决规下企业比重偏大和产业链延伸不足问题。建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入点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绿色建材,延伸建材产业链,替代提升传统建材;发展壮大规上建材企业,弥补建材规上企业比重偏小短板,促进建材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规下企业的减少。

2016-11-03 13:02:25

回顾过往,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动力,更多的是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现在一些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长期大量资本和资源投入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下降,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上升。

2016-08-25 09:19:50

去产能我们要聚焦的,应该是去落后产能,因为各个行业里的产能总规模是否过剩,是在不断变化的。所谓过剩产能,是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把一部分原来认为的过剩产能转为有效产能的。

2016-08-11 13:48:57

如果不尽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而只能是面对危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大力度、实质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并辅之以适当的定向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2016-08-03 14:05:56

从去年年底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今已半年有余。新华社记者近日赴各地进行年中经济形势调研发现,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五大任务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随着改革推进逐步深入,各项任务推进务求有力、有度、有效。

2016-07-11 10:51:52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2016-06-08 14:39:30

5月30日,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师孙建波在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金融创新峰会上表示,在经济结构恶化,建筑业大衰退不可避免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中要从两大误区中走出来,真正的社会政策托底是保救济不是保就业;而政府过早干预危机,实际上耽误了经济的新陈代谢,泡沫破灭才是创新和改革的前景。

2016-05-31 09:45:58

今年以来,多省市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看,一些地区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产能有序出清,积极处置“僵尸企业”,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016-05-16 10:55:24

华尔街日报4月25日报道,尽管中央政府着力水泥行业去产能,但相关措施仅能降低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恶化速度。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水泥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2016-04-28 09:48:47

2016年,中国经济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材行业任重道远。 国务院参事蒋明麟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养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动能,才能从低水平供需平衡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2016-03-22 15:20:4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煤炭、钢铁、水泥和玻璃等行业供需失衡,去产能势在必行。煤炭、钢铁行业工业产值巨大,分别为7.4万亿和3万亿,但供需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政策业已持续推进;建材行业产值紧随其后,水泥和玻璃产值达1万亿和0.14万亿,改革政策窗口有望逐渐打开。

2016-03-14 11:40:56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水泥、玻璃等行业去产能路线图逐渐清晰,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正迎来重大机遇。

2016-03-04 14:39:27

对建材行业来说,即将到来的猴年承压巨大,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否则难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据记者了解,去年一年,我国近半数水泥、平板玻璃企业亏损,水泥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170亿元,平板玻璃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30亿元。传统的建材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2016-02-15 14:04:31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根据统计,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对2015年经济指标的拉动:固定投资仅0.5个百分点;消费仅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税收贡献本身较小,失业补贴最高共需要1618亿;银行面临的潜在坏账小于拨备+年利润。但面临的挑战仍很大。

2016-02-05 10:05:07

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

2016-01-07 08: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