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的情况下,中国官方祭出了“专项建设基金”这一稳增长新招。
伴随着该基金火速投放,多地因资金问题被耽搁的优质项目纷纷提速。这些项目有望成为稳住投资这块“压舱石”的重要力量。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披露了官方促投资稳增长的十大举措。排在第一位的正是“迅速投放专项建设基金”。这也是国家发改委首度证实专项建设基金的存在。
据介绍,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此前向邮政储蓄银行定向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券,并以此建立专项基金。中央财政按照债券利率的90%贴息。
基于这一资金池,国开行和农发行在国家发改委提供的各地优质项目中选择具体的项目来投放资金。
中国官方之所以作出上述探索,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关。8月,中国房地产、制造业投资表现疲软,基础设施和新开工项目数据的向好成为支撑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但这两项指标增长的可持续性也面临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之所以在地方难以做到积极,是因为房价回落让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减,严控债务又缺乏其他融资渠道。
而专项建设资金的设立正是为了改变地方政府“弹药不足”的局面。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介绍说,这一部分资金将被作为项目资本金使用,“资本金来了,银行的贷款也来了,这样,前期搁置的项目将能够重新开工,已有的项目也可以加速开工”。
专项建设资金的具体投放过程可以用“火速”来形容。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介绍说,在8月31日完成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债券的当天,国开行就实现超过一半的资金投放。短短三天内,投放占比就达到92%。
徐绍史则透露了一个让地方更为欣喜的信息: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工作正在抓紧开展,预计9月底前实现投放,而且规模会比第一批更大。
这让许多地方官员感到兴奋。“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一位来自贵州的官员告诉中新社记者,国家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后,各地申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第一批资金对项目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比如我省的沙坝水库等4个中型水库项目,在此之前就由于缺乏项目资本金,在项目前期手续完善的情况下迟迟不能开工建设。”这位官员表示,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的到位解决了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些项目已定于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比原计划大幅提前。
专项建设基金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显现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上述官员指出,从专项建设基金发放到现在,已直接拉动贵州完成投资45.39亿元人民币。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此番投放的专项建设基金和早些年的“上项目”有明显不同。
除了定向与精准的特点,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建设。
许昆林表示,专项建设基金将主要用于各地地铁、大型水利、农村电网改造、宽带乡村、棚户区改造等资金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回报率较低、回收周期长,政府无力包办,社会、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的公用设施或具有一定公益性的领域。
他强调,PPP资金也可以接入其中,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总体评估,专项建设基金最终将有望拉动三到四倍的投资,从而让投资继续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