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飙车之旅”不再,把车速降到7%左右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以来,房地产和部分制造业的投资继续减速,未来新常态下如何把车开稳开好,成为关注的焦点。
如今看来,投资还是稳增长的关键因素。以往驱动经济增速的这辆大车动力来自传统行业“大水漫灌式”的投资,今年以来,钢铁、煤炭等传统领域持续萎靡,再靠大水漫灌,恐助力有限,深度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从盈利能力看,因为出口量的增加,国内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小幅回升,但高耗能、产能过剩的局面依然很难扭转。和钢铁业一样,煤炭行业未来两三年也将面临加速整合的局面。
一言以蔽之,“漫灌式”的传统模式助力有限,是时候换个轮子稳增长了。
从实践转型角度而言,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精细化投资逐渐成为稳增长这场戏的主角。如何更好地配置中央预算内投资,同时汇集更多社会资本培育新型驱动力,成为新挑战。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重要政策,稳增长的主线主要布局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促进重大战略布局落地,以及挖掘消费领域的扩大升级。
前两项布局都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从大政策来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将以区域为重点,拉动城市群的自我建设和互联互通。在实际建设中,此类重大战略布局的落地,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和平台的融资成本,减少地方融资平台再融资的不确定性。但是重大战略带来的红利释放需要一段时间,有业内人士预测下半年开始,稳增长布局将见效。
另一方面,更容易看到的,就是涉及财政资金的真金白银的投资项目。
从投资数据角度看,中央稳增长的手段从去年年底开始发力,去年12月下旬,发改委短时间内连续批复了总计1558.42亿元的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其中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涉及多个城市群,总投资达1305亿元。
今年1月份,发改委又陆续批复多个重点领域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临近半年的节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有加速的趋势:仅5月18日到20日三天的时间里,发改委就批复了九个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投资总计4587.68亿元。6月11日当天,发改委批复了七个机场等相关建设项目,投资总计1267.2亿元。
由于政策连续性的影响,下半年稳增长将继续依托于重大工程的投资。上半年发改委出台的七大领域工程包,继续引导投资向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领域倾斜,做到投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据悉,另外还会有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等四个重大工程包出台,继续发挥促投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有机构预测,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亮点可能出现在铁路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城镇化趋势下,高铁、城铁的建设每年会迎来超过八千亿的投资数额;针对保障性住房的中央投资力度也有望加大,成为投资的潜在热点。
发改委最近部署盘活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要求地方在6月底前完成对2014年及以前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的清理盘活工作,清理出的资金将被统筹用于资金短缺的关键领域。
除了中央资金的注入,未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下的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也将提速。此前,发改委建立了PPP项目库开展专门推介,5月发布的PPP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共1043个,投资总计1.97万亿元。
当然,除了显性投资,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造,也在为中国经济这辆大车加油。虽然“互联网+”成为改革的最热关键词,但互联网业界的大佬们普遍认为,其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远未起效,互联网概念虽热,但与实体行业的结合还处在磨合期。
如果未来互联网模式能够逐渐清晰化,基础建设投资和互联网创新的双轮驱动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定会令人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