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举行开市仪式。这意味着,国家确定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全部上线。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出席开市仪式并为“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揭牌。当日开市仪式上产生16笔交易,交易量为14.5万吨,交易总价445.75万元。成交均价30.74元。
记者从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悉,为积极探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推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仪式上,西部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还签署了低碳工作合作交流意向书,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有关区县政府签订了支持碳汇开发工作协议,重庆联交所集团与有关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既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碳排放权交易上有比较鲜明的改革探索特点。
比如在试点企业选择方面,突出工业重点领域,确定试点范围。重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70%左右,本次试点范围确定在254家年碳排放超过2万吨二氧化碳的工业企业,其排放量占工业碳排放总量近60%。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人士表示,重庆既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既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更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低碳发展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
和其他市场一样,重庆市场也坚持制度规则先行,推进试点工作,从顶层设计建立“1+1+3+7”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范。据介绍,目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已将《关于碳排放管理若干事项的决定》纳入了立法计划。
此外,重庆碳市场也实行总量控制目标。以所有试点企业2008-2012年既有产能最高年度排放量之和作为基准量,在2013年-2015年逐年下降,实行总量控制。
在配额分配方面,重庆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确定配额分配。试点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是在总量控制目标下,由企业通过年度碳排放量申报而确定其配额。如果企业年度申报量之和低于总量控制数,企业的年度配额按其申报量确定。如果企业年度申报量之和高于总量控制数,则根据企业申报量和历史排放量等因素按其权重确定其配额。同时,还建立了激励和约束申报配额的调整机制,在年度核查后增减相应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