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数字系统的智能化水泥工厂正在引领水泥制造方式的变革,同时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水泥行业利用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已经刻不容缓。
据了解,近年我国水泥行业在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除了转型升级压力倒逼之外,水泥工业走向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水泥智能制造的很多理念和目标早有探索、甚至已经初步实现了。不过,水泥智能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作为支撑。
那么,实现智能化水泥工厂建设的关键在哪些方面?
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水泥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柯盛稳指出,未来的水泥生产系统具有聪明的大脑和健壮发达的四肢,能够模仿人的思维和动作处理生产上出现的各种状况,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实现智能化,必须给企业带来效益,解放劳动力,加快推动装备换新,促进装备数控化,推动机器人替代生产员工。对此,柯盛稳提出系统智能化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生产过程大数据自动采集。测量技术是智能化的基础工作,目前数据测量技术已经得到飞跃发展。系统智能化需要增加大量的数据采集传感器设备,多维度、多点表述真实的生产过程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包括环境温度和每天不同时间、地点的温度差等。
(2)机械设备高可靠性。机械设备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实现模块化、智能化、高可靠性、易维修性。设备在生命周期内基本不需要维护,大量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具有预测和自修复功能,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入云系统存储和分析。突发情况发生时,自动选择最优方案停车或者报警。
(3)控制系统高度智能化。大量传感器的使用,各测量点多个数据的综合比较,可以反映真实的工况,增加可靠性,为智能化数据分析打下基础。按照智能化精度的要求,一般的5000t/d水泥生产线需要有4000个以上的传感器点位。
(4)智慧安全系统。环境恶劣、有安全风险等岗位,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工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人员的安全。
全国已经有多家水泥厂搭设了初步的“智能化”生产线,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智能化建设,水泥工业智能化尚处在起步阶段,要经历一段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水泥建设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强强联合,任重而道远。
在此背景下,2021年10月26-27日,中国水泥网将在杭州举办以“赋能新发展 智构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诚邀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聚焦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深入探讨水泥生产智能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