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党百年]回眸水泥百年奋斗 再启行业盛世华章

2021-07-01 09:38:18

作为基础建材的水泥,见证和参与着100年的发展和飞跃。与此同时,水泥行业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从落后走向先进,从羸弱走向强大。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崛起为一个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强大国家。作为基础建材的水泥,见证和参与着100年的发展和飞跃。与此同时,水泥行业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从落后走向先进,从羸弱走向强大。

百年间,一项项新技术在国内水泥行业落地生根,一个个行业新纪录在业内被创造。那么,有哪些时刻将被历史铭记?哪些项目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被行业津津乐道的新技术又是从何时在水泥行业应用的?结合行业著作《中国水泥发展史》和中国水泥网近二十年丰富史料,小编以水泥技术迭代更新为主线选出几个行业关键时刻和项目,也欢迎行业同仁补充!

战火纷飞之下

民族水泥工业的觉醒与成长

(1921—194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水泥生产技术在中国孕育生长,民族水泥工业顽强兴起。1921年,中国最早投产的湿法水泥厂—中国水泥厂开始建设,采用德国湿法技术,于1923年建成。这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工业水泥厂。

资料显示,随着水泥工业的不断发展,到1949年年末,中国有35家水泥工厂。其中,民族资本拥有的企业虽有15家,规模较小。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曾表示,半封建、半殖民地市场经济体制下创建的民族水泥工业,不仅作为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基础而给予肯定,而且他们的筹资方法、领导体制和市场竞争等情况,对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水泥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百废待兴之下

新中国水泥工业面貌焕然一新

(1949—1977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饱受封建势力压迫和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泥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到迅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大中型水泥厂建设,创办新厂、改造老厂。在此期间,水泥工艺和生产技术在克服干、湿法缺点和发扬两者优点的过程中不断前进,最终确定预分解窑成为新型干法回转窑的最终主流窑型。

一、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山西大同水泥

大同水泥厂是“一五”期间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国外提供设备,1955年4月开工,1957年3月建成投产,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也是我国水泥行业的功勋企业,它的建成为中国水泥工业培养出了第一支配套的基本建设专业队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同水泥厂

二、我国首个“三自”水泥工厂—湘乡水泥厂

湘乡水泥厂于1958年筹备,1959年正式开工建设,到1967年建设投产。它是中国采用自制设备、自行设计和自行安装建成的第一个大中型水泥工厂。它的投产开创了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设大中型水泥厂的历史,是中国水泥史上采用国产设备建设湿法回转窑厂的里程碑。

三、中国水泥工业史上第一条工业化连续生产的预分解窑—石岭水泥厂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国际上建材工业生产技术全面转型升级。水泥工业由湿法长窑和半干法立波尔窑升级为预分解窑新型干法。1974年,建材研究院在吉林石岭水泥厂建设我国第一条日产400吨熟料烧油预分解窑生产线。石岭水泥厂预分解窑中间试验线是中国水泥工业史上第一条工业化连续生产的预分解窑,其运行的成功对我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改革开放之下

水泥工业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1978—1993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解决了大型新型干法窑装备国产化。由于新型干法吨水泥投资较高,机立窑占据大半江山,降低新型干法建设投资提上日程。水泥工业从量上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在这期间,我国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技术从引进成套设备到走向自主建设、克服装备瓶颈等,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开发出日产700-1000吨熟料、2000-2500吨熟料生产线为我国发展新型干法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为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我国首个采用国产设备建设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厂

江西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生产线始建于1984年4月,1986年2月投入试生产。这条生产线是我国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第一个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是我国水泥技术发展史上采用国产设备建设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厂的里程碑。我国水泥生产技术快速进入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的新时代。

二、第一条走出国门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泰国萨拉布里水泥厂

1992年,日产7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出口泰国萨拉布里水泥厂并投产使用,我国水泥行业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设备开始走出国门。

三、中国第一条按“两磨一窑”配置的生产线—双阳水泥厂

在《王燕谋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一书中写道:在中国,双阳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是第一条按“两磨一窑”配置的生产线、是第一条全面采用消化吸收引进装备技术的生产线、是第一条技术成熟且可大幅推广的大中型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它的诞生意味着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现代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有了可靠的装备基础。

1993年,在双阳水泥厂竣工典礼上,王燕谋对该厂新建成的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现场挥笔提名为“中国第一线”。这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已初步克服在发展新型干法技术装备障碍,新装备设计和制造专利技术的引进将加快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的发展进程。

四、我国首条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上世纪80年代左右,有着“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摇篮”之称的冀东水泥第一个成功引进了当时国际最先进工艺技术的全套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且成功地消化和驾驭了国内第一条全套引进的现代化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技术;第一个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国产化示范线,填补了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空白。

1993年6月18日,冀东水泥厂二线破土动工,1996年建成投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

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迎来大发展时期

(1994—2015年)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着这两个决定的全面贯彻执行,国有企业的投资法人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到位。海螺集团则是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典型代表。

低投资、国产化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在安徽海螺率先突破,由此拉动新一轮发展新型干法建设高潮,我国日产5000、10000、12000吨熟料生产线于该时期诞生,并出现余热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等项目。2000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5612万吨,占总产量的9.4%。2015年我国水泥23.6亿吨,新型干法产量占总产量比例跃升到98.4%。

一、开创低投资建设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先例

1995年4月,宁国水泥厂利用自己累积的资金和外资开工建设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工期仅18个月,投产后很快达到设计产量,创新当时国内外同等规模水泥厂建设中投资最低、工期最短、建设质量最好的新纪录。宁国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经验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了我国水泥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发展中遇到的投资过高问题,是技术管理上的重大突破,有力地加快了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进度,宁国水泥厂为中国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日产2000吨项目三通一平开工剪彩仪式

二、我国首个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1998年海螺水泥宁国水泥厂在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我国第一个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装置,取得成功。此后,我国相关单位相继对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装置进行国产化开发。

三、开启低成本、国产化5000吨生产线先河

海螺集团在低投资建设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成功后,于2000年提出对低投资、国产化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进行攻关,2002年年初分别于池州和铜陵建成。低投资、国产化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的突破,促进了我国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建设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是我国水泥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该生产线的建设成功,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总体技术、大型设备研发制造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四、我国首条日产万吨水泥生产线

2004年6月,由中材国际工程股份设计和建设的国内第一条10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在海螺铜陵生产基地一次投料生产成功。标志着我国新型干法工艺技术直逼世界先进水平,在我国水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该万吨线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比国外同类水泥厂建设周期缩短了近一年的时间。

第一条10000t/d生产线成功点火

五、我国首条日产12000吨水泥生产线

2011年12月30日铜陵海螺日产12000吨生产线点火成功,2012年1月2日顺利投料试运行, 1月7日实现72小时达产达标。人民网芜湖2012年1月12日发文称“海螺集团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使用的设备技先进、世界一流,很多领先的技术项目甚至是我们前所未见的”。

12000吨水泥生产线远景

绿色智能风潮之下

水泥行业以科技引领潮流,与世界共舞

(2016年—至今)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同年,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这一年,工信部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与此同时,国内水泥行业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了行业发展新周期,此后以绿色、智能为两大主题的发展理念贯穿水泥行业至今。

一、国内水泥行业首套SCR超低排放示范项目

2016年,超低排放一词开始在水泥行业出现,并逐步被业内所重视。2018年9月份登封宏昌投运SCR深度脱销项目以后成功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浓度颗粒物≤10mg/m³、二氧化硫≤35mg/m³、氮氧化物≤50mg/m³,可谓是开创中国水泥行业之先河。宏昌水泥的成功运用对我国水泥行业NOx深度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领导示范作用,将我国水泥行业的环保事业领上新台阶。

二、世界首条海螺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

2017年开始,海螺集团以“自主贡献”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应对二氧化碳减排行动,创造了世界水泥行业第一个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据了解,海螺集团依托白马山水泥厂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投资5000余万元,与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

三、我国水泥行业首个全流程智能工厂亮相全椒海螺

2019年3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水泥行业首个全流程智能工厂建成投产,该工厂以智能生产为核心、以运行维护做保障和以智慧管理促经营的三大平台,以及工厂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等智能化成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智能工厂继承了海螺集团30多年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国际生产领先技术集合而成,工厂投产以来,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90%,样品检测合格率提高了50%。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原国家建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燕谋专门撰写题为“新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历程”文章。文章中写道,通过两代人的努力拚搏,中国建材工业生产技术终于实现转型升级,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并输出到世界各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已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摆脱了贫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成功实现建党一百年的目标。在这进程中,建材工业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

当前中国正进入实现建国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的新阶段,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完成新的目标,建材行业有着自己的担当。面临的新任务是:生产技术要实现绿色、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建材产品要满足特种基建工程和高端技术配套产品的需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又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水泥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自己的担当。要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绿色转型、工艺升级、社会责任等领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建党一百周年水泥工业辉煌历程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去完成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开启下一个盛世华章!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作为基础建材的水泥,见证和参与着100年的发展和飞跃。与此同时,水泥行业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从落后走向先进,从羸弱走向强大。

2021-07-01 09:38:18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