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泣血”申诉
希望“挽救”中国水泥厂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百年老厂”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然而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的“百年老厂”尽管努力做得优秀,也得不到应有的珍视,甚至被漠视。最近,海螺集团旗下中国水泥厂将被强制提前收回采矿权,关停了矿山等于关停了企业。这家建厂已经99年,明年就是百年华诞的企业,将在“百年门口”倒下。令人扼腕痛惜更引人深思的是,这家经营业绩优秀、节能减排世界领先、又是凤毛麟角的“百年老厂”为何被迫作古,中国水泥业“优等生”为何也遭“关闭”?
中国水泥厂董事长的申诉
前几天,南京市栖霞区政府召开拟提前三年关闭中国水泥厂青龙山矿听证会,会上中国水泥厂董事长秦宏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参会发言。他首先介绍了中国水泥厂是一个怎样的企业:“中国水泥厂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水泥工业的拓展者和引领者,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水泥厂由于经过80年的运行,没有及时进行工艺设备更新,再加上生产经营不善,企业负债累累,欠银行贷款3.4亿元,各种税费近4000万元,3000多名工人停发工资、下岗,2001年企业即将破产。这种情况下,江苏省及南京市有关领导引入安徽海螺集团,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对企业进行承债式三联动改制。十几年来,海螺投入30亿元建成两条5000吨生产线,一套纯低温余热发电,两套4.2×11水泥闭路循环粉磨,2019年引进德国洪堡环保技术,进行脱氮改造。”
秦宏基又从七个角度,列举了翔实的事实和数据,阐述了为什么对政府提前关闭企业矿山的做法难以理解——
“从产业政策来说,我们的生产工艺设备属世界一流,早已进行了结构调整。
“从能耗指标来说,我们从2017年耗能约50万吨、2018年35万吨、2019年27万吨到今年17万吨,耗煤减量降幅位于南京市各企业之首。
“从生态安全环保方面来说,我们实现了超低排放,氮氧化物排放在60mg/m3,粉尘排放6mg/m3,排放值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从安全方面来说,去年一年政府各部门到公司进行安全环保检查49次,没有一次查出什么问题,全年实现企业无事故、员工零伤害。
“从贡献来说,一个即将破产的老企业获得新生,并且释放出巨大潜能,十几年上缴政府税金30亿,员工收入平均在10万元以上,比收购前增长5.3倍。一个企业能做到对国家、对员工、对自身发展都这么优秀,放在中国企业界比较也是优等生。
“从南京市公共利益规划来说,我们矿山的82%位于镇江市,南京市再怎么规划也规划不到镇江去。
“从禁采区来说,设立禁采区是2001年,引进海螺是2002年,南京市明知禁采区为什么不事前告知,而且还让我们投入30亿?而且江苏人大及政府会议纪要明确允许我们开采到2024年。去年6月份,栖霞区政府还专题报告说我们合法合规,不具备关停条件,要保留采矿证,现在突然说要关,原因何在?政府诚信何在?”
面对政府人员“关了青龙矿,又不是关厂”的说法,秦宏基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这是睁眼说瞎话,你把人头都砍了,还说没有杀人?关矿就是关厂。”
秦宏基的这个比喻准确吗?据中国水泥网的报道,“由于各地对于矿山管理的收紧,外购石灰石的成本越来越高,目前到位价在120~130元/吨,而企业自有矿山成本仅为20元/吨以内”。如果中国水泥厂的青龙矿被关闭,就要多支付6倍的价钱外购石灰石,显然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据秦宏基介绍,“去年,我们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配合政府关闭孔山矿,保证园博园建设的顺利完成。我们做出了巨大牺牲,160多人下岗,都是我们企业自己解决,政府连问都不问。一年多来,我们的青龙山矿又被停止炸药审批,等于矿山被关闭。我们不停地找政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领导和我们公司协商解决。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自救,从几百公里外买石灰石,一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4亿元”。
作为一个旁观者,细读秦宏基的申诉,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首先,政府更改规划与企业实际利益不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但这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完全可以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毕竟政府再强势也要依法行政,企业再弱势也可依法维权。好在南京毕竟开了这个听证会,也给了秦宏基申诉的机会。但愿这个听证会不是走过场,而是政企双方依法依规、相互理解支持、协商解决问题的开端。
其二,眼下正是复工复产“六稳六保”的艰难时刻,即便是再差的企业也要能帮尽帮能扶则扶。像中国水泥厂这样自行运转良好,不需政府操心,自觉做出税收和就业贡献的企业,为什么偏偏要在这时候令人难以理解地关闭他呢?是因为南京的税收收入和就业岗位过剩了吗?还是因为当地政府“腾笼换鸟”的心情太急迫了?
其三,水泥业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去产能也是水泥业面对的严峻课题。去产能有“硬着陆”和“软着陆”两条途径。“硬着陆”就是一刀切关闭一大批水泥企业,数以千亿的资产变成破铜烂铁,上万员工失业,谁愿意目睹这等惨状?“软着陆”就是推动水泥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不断升高产业门槛,扶优汰劣,平稳实现去产能的目标。海螺集团是水泥业优化升级的排头兵,旗下的中国水泥厂根据政府承诺的矿山开采权至2024年,按企业规划每年投入资金实施优化升级,没想到承诺期未到,政府就要关闭矿山,这几年的投入都要打水漂。这件事对水泥行业的影响是很负面的,企业做的优不优,在政府关不关你的考量中似乎并不重要。给予人们的启示也是非常现实的:在一级政府眼中,一家水泥企业的权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何加大水泥企业在政府眼中的分量,才是水泥业在优化升级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关注点。
中国水泥厂事件的警示意义
警示之一,水泥企业的优化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层面,更要在社会服务功能层面做足文章,水泥企业不仅是优秀的水泥供应商,还必须是“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实现了这种社会服务功能的优化升级,水泥企业就成为优化城市运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政府眼中的权重就大大增强。就以金隅集团的“北水”、“琉水”为例,一个在十三陵陵区,一个在北京城的发源地,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容许水泥厂存在?因为“北水”承担着北京市危废处置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琉水”承担着飞灰处置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他们都是北京城一天也离不开的“首都城市净化器”。中国建材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调研了这两家水泥企业后提出,水泥厂要成为“无废城市的标配”,为城市管理提供净化功能。
警示之二,水泥业既是重型“有烟”工业,又是产能过剩产业,不再是政府眼中的“香饽饽”,自然被列入“淘汰出局”的名单中。但水泥作为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四大基础原材料之一,没有水泥又是万万不能的,这就给政府出了一道“保留谁,淘汰谁”的选择题。就目前的实情而言,水泥行业并没有给政府提供一份这道选择题的“标准答案”,那么政府淘汰谁都是对的,即便是“优等生”也可能被淘汰。为水泥业健康发展计,水泥行业应该尽快提供与国家发展大计相一致的“标准答案”,以防止更多的“优等生”被误伤。
回顾中国水泥业的百年历史,“老字号”没有几家了。华新水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启新、琉璃河在金隅冀东旗下宝刀不老锋芒再露,但愿中国水泥厂在海螺旗下顺利度过百年华诞,为中国水泥业再留下一份珍贵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