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华新水泥”,人们可能一下子就会想到——“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产业先行者”……但许多人不知道,在这个名字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并不为人熟知的故事,其间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始创于1907年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已走过108个年头。其前身是我国长江流域的第一家水泥工业企业,也是我国最早的三家水泥厂之一——大冶湖北水泥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亲自主持招商,浙江杭州人、上海清华实业公司总理程祖福上书应招集资承办。
可以说,是张之洞一手促成了“华新水泥”的诞生。
张之洞作为清末之重臣、“洋务运动”后期的主将,1889年底就任湖广总督,督鄂时间长达18年,有力地推进了“湖北新政”,使湖北成为当时全国的改革先行地区和工业重镇。以武汉三镇为中心,张之洞先后主持创办了包括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丝麻纱布砖局等在内的一批官办企业,还主持建设芦汉(京汉)、粤汉铁路、汉口江堤等大型交通和水利工程。大冶湖北水泥厂是他在鄂亲自主持筹划兴办的最后一个大型近代工业项目。
鸦片战争之后,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官办军事工业为先导,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端。到了19世纪90年代,一方面,由于大机器生产对工业原材料和交通业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开办更多的新兴实业;另一方面,清政府已无财力再办企业,且官办企业效率低下、难以维持,“洋务运动”于是进入鼓励商业资本兴办民用工业的阶段,官招商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成为潮流。
由于亲理办厂、建路、修堤工程,张之洞对机器制造的建筑材料多有见识。如供应用于铁路建设的建筑材料,正如张之洞当时所言:“钢轨可取之汉阳铁厂,枕木、水泥尚须购自外洋。”对于水泥,他指出:“水泥一项,外国谓之塞门德土。凡筑路、造桥、建厂等事均所必需。以中国之银,易外国之土,受亏孰甚,无待烦言。”从中不难看出,张之洞很早就认识到水泥这种建筑材料的重要作用。
在督办汉阳铁厂时,张之洞特别注意到产自大冶黄石港附近台子湾的石灰石。他着人采集矿样寄至德国,委托出使大臣请化学专家检验,经过化验得出“为水泥制造之优良原料”的检验结论。最早在1901年之前,张之洞就明确提出了在大冶开办水泥厂以摆脱进口依赖的设想。1905年,张之洞将水泥厂连同造纸、制革、制呢毡等厂对外招商,并特别指出:“其水泥质料,大冶出产甚丰。自应就该处石灰窑一带度地建厂,购机开办,约需成本不过银20万两。此等工业事属创办,获利必丰。”
由于粤汉铁路上马和其他诸多工程建设的需要,当时水泥货缺价涨、供应紧张,张之洞于1907年年初再次“出示招商”开办湖北水泥厂。告示承诺:愿筹资商办湖北水泥厂者可获两重优待,一可在湖北境内享受独家办厂15年的专利,二可保利经营五年(即创办前五年,公司所获盈余不足官利五厘的,由官方拨款补助)。
1907年2月,时任上海清华实业公司总理程祖福上书禀称,愿招募股银30万两承办湖北水泥厂。在应招禀文中,程祖福提请张之洞派员驻厂督办,以利保护,又主动提出工厂经营30年后,所有厂房机器交公报效。
张之洞担心外国资本“滋致纠葛”,规定湖北水泥厂“只许华商附股,不准招集外国人股本”。对于招股商办的公司,张之洞根据“公司内用人理财诸事,官不干涉,以清权限”的原则,不同意派官员驻厂,而是委任程祖福为湖北水泥厂总办。
对于程祖福资产报效交公之意,张之洞表示:“本人意在提倡实业,畅销土货,报效之事应勿庸议。”考虑到兴办水泥厂“费多本重”,张之洞还应允在资金和销售方面给予帮助:在资金方面,“其准借之官款,俟该公司开办时随时禀明,与官钱局高道商办具报”;在销售方面,提出“制成之货但能合用,官中所需必向该公司订购。此外,销路亦必代筹畅通之法”。
1907年7月,张之洞向朝廷呈递《奏请商办湖北水泥厂并委总办片》。奏折陈述办厂必要性和有利条件之后,坦言湖北水泥厂“事属创举,正需延聘工师、购买矿山、建造厂屋、安设机器,一切厂用繁费尤多”,又说:“中国振兴实业原为抵制洋货起见,然非轻成本不能畅销。当此购机雇匠,悉资外洋,费多本重,正恐商情疑沮非愿”,强调给予优惠政策的重要。
当年10月,清政府批准了张之洞所奏,同意湖北水泥厂在湖北境内办厂的专利年限。同时,清农工商部基于湖北厂与启新洋灰公司同为水泥业,只同意销于铁路的水泥免征厘税五年,其他方面的销售援照启新公司成例值百抽五,征缴厘税。
而在此之前一个月,张之洞奉调进京。大冶湖北水泥厂应该是张之洞在鄂筹划兴办的最后一个大型工业项目。
湖北水泥厂创办之初,程祖福只筹备到股本银两42万,仅有建厂所需的“一半还弱”,所以,经过湖广总督府的批准,1908年2月,程祖福向湖北官银号借到库平银5万两,同年8月和10月,又分别借白银5万和3万两。为了办厂,程祖福四处奔走,多方筹资,同时他还变卖了自己在上海的“张园”等私产作为办厂资金。
1908年4月22日,程祖福在清政府农工商部注册登记,大冶湖北水泥厂股本为库平银150万两,年生产水泥4至5万吨,使用“宝塔牌”商标。大冶湖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设在上海英租界内,厂址经程祖福派人勘测,选定为大冶黄石港明家嘴(原址现为黄石袁仓煤矿)。其厂址滨临长江,上游距汉口143公里,下游可通达南京、上海各大商埠,运输极为便利,“长江中、下游各省皆为理想的水泥销售市场”。尤其原料矿山紧靠厂后,储量极丰,获取原料成本低廉,给生产水泥创造了极好的便利条件。
获准开办大冶湖北水泥厂后,程祖福马上赴上海订购机器设备。其时,恰逢香港九龙一家外籍水泥厂停办,正在委托德商瑞记洋行为其在沪出售日产200吨水泥的全套机器设备。获知消息后,程祖福马上和该洋行数次洽谈,成功地议妥由该洋行负责全套设备的拆迁、运输和安装。土木建筑工程经过招标,由上海姚新记承建。
当年,大冶湖北水泥厂主要的水泥生产设备包括:旋窑2台、生料和水泥磨各2台、烘干罐2台、包装机1台、鄂式轧石机3台。该厂采用干法制造工艺生产水泥,石灰石矿经鄂式轧石机破碎后,进入烘干罐烘干,然后送生料磨磨至工艺规定的细度,再入旋窑煅烧成水泥熟料,经过回冷筒,进入熟料棚存放一定时间后,再送入水泥磨磨为水泥,转到水泥仓,经过水泥包装机灌进木桶,即可销售出厂。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紧张建设,大冶湖北水泥厂于1909年5月2日建成投产。
宣统2年(1910年)4月28日,中国首次大型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开幕,清政府选送大冶湖北水泥厂生产的“宝塔牌”水泥参展。因品质优良,在市场上享有美誉,“宝塔牌”水泥一举斩获南洋劝业会奏奖(最高奖),这是百年华新水泥荣获的第一个金奖。
……
百年历史,风云变幻。从大冶湖北水泥厂到华记水泥厂、启新华记水泥厂、华中水泥厂、(老)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水泥厂,再到新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百年华新始终处在业界领先地位。在位于黄石枫叶山的华新水泥厂旧址,该公司于1946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二号原装大型水泥湿法窑线装备和技术,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是“远东第一”。而三号“华新窑”新窑线为中国自产,于1977年正式投产,代表了当时我国水泥行业的先进水平。2007年7月,华新老厂区的最后一组熟料磨停止旋转,全线停产。
而今,不断壮大的华新水泥已阔步迈向国际市场,在这片依然堆放着当年窑灰的旧厂区,黄石市政府正在筹划兴建中国首座“水泥博物馆”。
岁月不老,华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