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经济是一个U形走势 也许快反弹了

2016-04-22 08:37:32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走势,学术界不少观点是L形或者说斜梯形的趋势,一步步下调,软着陆。但经济学家李稻葵判断是U形,也就是触底后再慢慢起来。李稻葵预测,今年经济有机会出现U形底部,接下来几年的GDP增长会回到6.7%以上,甚至到7%或更高,但是会有一些风险。

  “做任何事,小到养生、子女教育,大到国家发展,还是先要判断大势,马云一直说别听经济学家说什么,只要一直干就能成事。换在几十年前就玩互联网,能搞起来吗?怕是很难。所以你们肯做一定是好的,但也要了解大局。”4月21日,在2016全球浙商并购论坛上,经济学家李稻葵一上台就开始打趣。

  中国经济是一个U形走势

  安全触底,就能回暖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走势,学术界不少观点是L形或者说斜梯形的趋势,一步步下调,软着陆。但李稻葵判断是U形,也就是触底后再慢慢起来。“当然这不是指一年,而是未来5年,先找到底部。”他说,如果要实现这个回暖,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当然是政府要支持市场经济。第二是劳动力素质提高,大概有30%的学生上过大学。目前我们的人均寿命是每5年增加1年,所以我觉得只要改革到位,实行弹性退休制,有效的劳动力还是大量存在的,没有之前说的人口红利大幅下滑那么夸张。第三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贸易环境。”

  中国目前的经济状态有很多相关原因,首先是全球经济低迷,这自然会影响到中国。“另外,2008年以后我们有大量刺激性的政策出来,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环境下4万亿是很有必要的,政策没有问题。只是现在要去杠杆、去库存和去产能了。”

  “为什么我会看好?有数据支撑。”李稻葵说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很不错,尤其是实体经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不包括金融服务业)增长6.5%,这是令人鼓舞的,去年这个数字是6.2%,“因为金融服务业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行业,对前两者的感受更真切。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在恢复,大家会发现最近各地出现了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开工的现象。”

  李稻葵预测,今年经济有机会出现U形底部,接下来几年的GDP增长会回到6.7%以上,甚至到7%或更高,但是会有一些风险。要实现这个目标,广义的金融改革必须到位,很重要的就是企业的高债务水平必须降下来。“我们政府的债并不高,但企业债务达到GDP的150%,这个数字比日本发生经济危机前还高,不及时处理的话,会出现新债还旧债的现象。”他建议要下决心让没有市场且亏钱的企业退出。

  并购是一个大趋势

  去国外买企业,要选我们缺的

  从格局来看,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逆转——从2007年开始蓝领短缺,蓝领工人工资增长超过了GDP。另外,劳动所得增长(其他是投资者和政府所得)占GDP的比例也在增加,中低端消费涨得尤其快。“我早上4点多起来到机场赶早班机来杭州,机场全是人,都是旅游去的。说明老百姓收入上去了,开始花钱了。”李稻葵说。

  行业的转变也非常快,原本赚钱的一下就不行了,“比如铁矿、水泥、炼钢、挖煤都不好做了,而和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很好,比如教育、旅游和餐饮,还有医疗和养老等。服务业增长会很快,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会放缓。”

  “这个局面下的调整,并购肯定是大趋势。目前货币政策宽松。未来转行肯定是主流,但转行并不是认输,而是重新创业,把之前的交给别人,不要有守城的心态。”他还建议浙商出国并购一定要讲求策略,“我推荐欧洲,因为欧洲和我们互补性很强,尤其瑞士、德国南部、奥地利和荷兰都有很好的企业。但是尽量不要单枪匹马去谈,可以拉一个了解的外国人一起。另外,好的并购必须先进入一个圈,懂行情了再下手,就和买珠宝一样。有三类我们缺的企业我会推荐,第一是自然资源,第二是消费者有强烈需求但我们还不太够的(例如奢侈品、化妆品),第三就是技术型的,比如苹果。”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的5年时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这5年发生的事情更加微妙!经济增长肯定不能停,但此时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里,只有围绕一个“内需”去做文章了。

2017-02-11 06:24:50

2016年,面对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突出问题,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工业品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可以实现全年6.5%-7%的预期增长目标。

2017-01-03 09:56:45

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不能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

2016-12-21 09:12:18

“通胀不足为惧,通缩更需关注。”在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五期“经济每月谈”上,参会专家表示,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一定是回溢效应,中国经济依然会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国内的流动性充分,货币政策料将继续维持稳健。

2016-07-31 08:34:16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取决于高投资触底、去产能到位和新动力形成三个条件。

2016-07-26 09:51:29

面对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阵痛,经济增长阶段性乏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依靠发展环境的改善,依靠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动力的增强,缓解“痛”感、减少“痛”楚,特别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切不能因为经济转型的痛感增强、阵痛加剧而放松,甚至放弃。去粗取精、引入新的动能,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

2016-07-07 10:56:16

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6年7月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难以完整采集生产数据,而数字化经济下的新商业模式造成了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低估。国家正在制定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2016-07-04 10:09:54

不同观察者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观念出发来看中国经济,有时甚至思考问题的层次都不一样。思维所站的层次越高,越能透视中国经济的实质。CF40·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是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础。

2016-06-23 10:17:43

近年来,“融资贵”一直被媒体广泛地渲染为是造成中国经济低迷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的调查中,也的确有不少企业如是说。但是,这种调查显然无法避免统计学上的“样本选择性偏差”。从微观个体层面看不清的东西,如能跳出来从宏观层面观察,有时候反倒有可能看出个眉目来。

2016-06-22 14:01:21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有什么样重要的发展特点呢?最有可能的大概率事件是,恐怕未来十年增长的格局是前低后高。

2016-06-17 09:22:47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016-06-13 09:27:35

“中国经济的触底将来应该是大L型。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讲,触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大L型的底部会有一些小的W型,很可能出现一些反复甚至一些大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目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2016-06-06 10:45:31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不仅总体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出现了好的势头。”李克强5月16日对来华访问的法国外长艾罗说。

2016-05-18 11:04:50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海内外十分瞩目。权威人士近日明确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这释放出哪些经济信号?

2016-05-12 13:39:10

5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

2016-05-10 15:20:0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钟伟日前在微信公众账号发表此文,他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是L型还是U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房地产的去库存和复苏是否顺畅。而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尤其是钢材、水泥、家电、家居等行业的整体改善,既得益于物价回升,更受益于地产行业改善。

2016-05-06 10:26:37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走势,学术界不少观点是L形或者说斜梯形的趋势,一步步下调,软着陆。但经济学家李稻葵判断是U形,也就是触底后再慢慢起来。李稻葵预测,今年经济有机会出现U形底部,接下来几年的GDP增长会回到6.7%以上,甚至到7%或更高,但是会有一些风险。

2016-04-22 08:37:32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文章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2016-04-20 11:50:43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2016-04-18 09:39:42

随着稳增长政策累积效应显现,中国经济运行透露筑底趋稳信号。不过,这一企稳到底是中长期的经济复苏,还是短期的反弹,还有待时间检验。而在经济企稳背后,也暗藏着一些隐忧。

2016-04-07 14:25:32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肯定!中国经济是否面临硬着陆?不存在!对于当前有关中国经济的最热话题,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给出了直接回应。

2016-03-03 10:50:3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李克强表示,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出现下滑、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好,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2016-02-25 10:16:26

2月1日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1月录得48.4,较2015年12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下方。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新订单指数有明显回升,是1月PMI初现反弹的主要原因。近期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当中,去产能过程刚刚开始。

2016-02-01 11:38:18

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2016-01-31 09:54:05

治大国如烹小鲜,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油盐酱醋”都要恰到好处,火候更要适当。当前,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仍然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完全有理由稳步迈入2016。

2016-01-02 06:34:00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参加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5-11-25 10:37:05

习近平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7%左右增长,仍将占世界经济增量的约三分之一,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

2015-11-16 09:07:41

今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很可能放缓至7%以下,这是中国罕见地连续两年没有完成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和学界当下正在对下一个五年计划(2016-2020)的年平均增长目标展开激烈的讨论:增长目标是该定6.5%,7%,还是6.56%?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对小数点如此精确的增长率的讨论似乎有点出乎意料,甚至毫无意义。

2015-11-03 09:37:42

新华社首尔11月1日新媒体专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日在首尔出席韩国经济界欢迎午餐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2015-11-02 10:03:01

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外界称之为“破七”。对此,李克强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讲,这个七还真不是“破”了,而是来之不易。

2015-10-26 10:03:42

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以更精准有效的举措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在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中实现升级发展。

2015-07-14 09:05:07

距离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还有一个月左右,中国经济保增长政策已经开始进一步加码。5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的通道上,但基础仍不稳固,新一轮稳增长“弹药”陆续发出。

2015-06-21 09:53:03

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4》称,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创新驱动,持续释放的发展潜能将支撑中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015-05-28 09:47:29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发表了《新常态下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演讲。他认为,受房地产调整影响,中国经济还没有调整到位,预计经济调整将持续到2016年下半年。

2015-05-25 09:40:29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着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2015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俱乐部年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正在走出U形曲线,呈现出三大增长点。

2015-05-05 11:26:25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阐发了他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看法。林毅夫剖析了7%的增速为什么合理且必要。

2015-05-04 13:22:1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现在面临着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潜力和条件是存在的,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增长动力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2015-04-16 09:20:08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