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经济一季报的五个问号

2016-04-20 11:50:43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文章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发布以后,本报第一时间推出了一系列报道,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

  连日来,也有读者对其中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十分关注。为进一步解疑释惑,我们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经济增速缘何好于预期

  尽管6.7%的增速低于去年第一季度,但6.7%所创造的GDP增量,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比去年一季度的增量多了222亿元。这个增长速度在国际范围内,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在新兴经济体中都是比较高的水平,表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除了增速平稳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指标提示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就业总体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1.8%;物价总体温和上涨,一季度CPI上涨2.1%;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

  因此,从经济增速、就业、物价、收入的几个重要数据可以初步判断,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仍然在合理区间。

  做出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实现“开门红”的判断,还因为我国经济实现了结构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7.6%。三产占GDP比重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同时,需求结构也继续优化,尤其是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都比总投资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高耗能投资占比继续下降;居民在住、行、教育、养老、保障、卫生、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都保持较快增长,并且向中高档消费层次迈进的步伐在加快。

  一季度经济增长实现“开门红”,还体现为经济增长亮点纷呈。一季度,新经济快速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双创”保持良好的势头。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每天新增的企业主体超过1万家。一季度国内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增长55.3%。新经济、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还体现在经济增长好于预期。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积极的改善,而且增长速度普遍比预期高。从生产、需求、价格、实物量指标到预期指标都在反弹。

  一些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对全年经济增长预期都在6.6%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调低了0.2个百分点,但是对中国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又调高了0.2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我们没有理由不得出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的结论。但是,目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同时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巩固积极的变化,打牢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

  如何看三月出口“撑竿跳”

  从我国进出口运行的规律来看,每年首季出现的月度数据波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较以往年份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出口月度增速的剧烈波动,让很多人吐槽“看不懂”:1月份出口负增长6.6%,2月份继续深跌至20.6%,而3月份出口迅速大反转,飙升至正增长18.7%。

  3月出口的“撑竿跳”,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综合海关总署、商务部及部分专家的分析判断,我们认为,同比基数偏低、政策环境利好、外部需求改善等,是导致出口增速大反弹的主要原因,外贸在回稳向好的同时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从基数效应看,今年春节在2月上旬,企业从2月下旬就逐步恢复了生产活动;而去年春节是在2月中下旬,许多企业到了3月上旬才陆续开工,由此导致去年3月出口负增长14.4%的较低基数。今年前3月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长0.9%。

  政策环境利好,是出口有所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宏观上看,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中观上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进出口环节收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等,为我国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从微观上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一段时间里,上述政策红利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外部需求向好,带动了中国出口的改善。美欧制造业回暖带动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这从3月份美国制造业PMI进口分项回升,欧元区、澳大利亚制造业PMI数值的反弹中有所体现。未来,更趋完善的多边、双边经贸合作布局,将为我国外贸拓展更多商机。

  3月出口的回暖,是否意味着外贸重返上升通道?对此,有观点认为,出口及通胀、汇率等主要指标均出现向好趋势,再结合投资、财政等宏观数据来看,二季度经济有望出现真正的复苏。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的出口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外贸走势仍有待观察。

  单月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外贸出口的实际。整体来看,一季度出口同比仅为负增长9.6%,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我国外贸进出口仍处于爬坡转型的关键期。从出口走势来看,短期不宜太乐观,中期不宜太悲观。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打赢外贸调结构、转方式这场硬仗。

  居民收入是否跑“输”GDP

  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为6.5%,而GDP增速为6.7%。单纯从数值上看,居民收入跑“输”了GDP。不过,这样的理解既不十分准确,也不全面。

  首先,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仅比GDP增速慢0.2个百分点,二者的增长态势基本上是协调的。而更严格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描述的是人均概念,而GDP增速描述的是GDP总量增长幅度,如果综合城镇化率等指标测算,一季度人均GDP增速大概在6.3%左右,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是高于人均GDP增速的。

  其次,从增速本身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同样是较高的水平。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收入增速很少能达到6%以上。6.7%的GDP增速,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新兴经济体相比,都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其创造的GDP增量达到9851亿元,这也意味着GDP中能用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财富比过去更多,蛋糕更大。

  再次,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明显快于GDP增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拖了后腿”,实际增速仅为5.8%。这背后,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节假日因素。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今年一季度赶上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企业生产经营强度不如其他几个季度,这也导致了收入很难增加;二是去产能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比较大,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有些企业采取轮岗、待岗措施,部分企业出现减发或欠发工资的现象。

  居民收入是国民财富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共同分享改革成果。

  之所以强调“基本同步”,是因为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也不是越快越好。所谓的“同步”,也并非意味着每个季度的居民收入增长都要与经济增速持平,或者快于经济增速。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速换挡都会不同程度影响经济增速,从而影响到收入分配。而且,国民财富的分配,居民收入与其他领域的分配比例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居民收入出现季节性波动,有时候低于GDP增速也是正常的。

  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央也十分重视居民收入增长,“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持续推进,未来我国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是有保障的。

  M2增速是不是“大放水”

  短期来看,今年一季度M2增速相对较快,主要原因是各类贷款增加较多,以及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和类信贷增加较多导致的派生存款增加,同时,也有企业预期、房地产销售以及基建投资改善导致单位活期存款增多等因素。

  从长期来看,一般储蓄率较高和间接融资比例较高的国家,M2增速都比较高。我国的特殊情况导致总体储蓄率较高,远远超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因此,由各类存款数据统计而来的M2增速较高。同时,我国直接融资发展不足,银行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重也显着高于其他国家,大部分的融资仍需要依赖银行信贷,而银行贷款会转化为存款,也会导致M2增速较快。

  “大放水”说法的观点认为,根据M2增速应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升幅之和的公式衡量,我国目前的货币增长有“超速”之嫌。理论上说,该公式确实为观察货币增速提供了一个角度,但也不能要求货币增速在所有阶段都与该公式完全符合。

  货币政策有几大目标,比如说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保持就业合理稳定增长,将通货膨胀水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些目标都比货币增速的数字本身更加重要。

  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呈现阶段性企稳迹象,部分数据有所回升,尤其是3月份经济指标表现较为强劲。但是,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目前拉动经济小幅回升的主要因素仍是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且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而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同时,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消费增长也远高于其他各类消费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M2预期增长13%左右,是一个区间概念,目前13.4%的速度并未明显偏离这一区间;但也要保持灵活性,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增长,夯实经济回升基础,保持就业率稳定在合理水平。

  从国际收支来看,近期外汇市场企稳,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出规模收窄,也为货币政策更多着力于国内因素提供了充裕条件。

  一般来说,在通胀可控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速度快一些是可以接受的。也要看到,目前物价水平持续回升,未来仍存在可能推升物价的因素,尤其是前期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目前还在向部分二线城市传导,这可能会使通胀预期增强。

  下一阶段,我国仍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所谓稳健,就是不会“大放水”,而会综合运用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灵活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通过宏观审慎评估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

  投资回升是在走老路吗

  应当承认,过去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确导致了投资率偏高的问题,一些领域形成了大量重复投资、无效投资。但也要明白,投资始终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经济“马车”的“马匹”之一。从目前形势看,2016年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之中,国际机构一再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贸易增速将连续第五年放缓,这意味着我国出口环境一时间难以明显改善。同时,提高收入、完善社保,让城乡居民有钱花、敢花钱,需要较长的过程,短期内消费再上新台阶难度很大。“三驾马车”看来看去,稳增长的关键还是要看投资。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就是基于形势判断的一项重要部署,事实也证明这招“先手棋”是走对了。

  投资是“天使”还是“魔鬼”,重在能否把握好投资的结构、投向和效率、质量。如果一项投资既能拉动增长、又调了结构,还满足了城乡居民迫切需要,那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就是一味良药。从一季度数据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增长0.86%。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发力功不可没,累计同比增长19.25%,较上期和去年全年加快3.5个和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但不会造成产能过剩,它的普遍原则是适度超前。美国在19世纪初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后来统一市场、重塑经济地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上多掏些“真金白银”,短期看可以稳增长,长期看也将对经济发展发挥打基础、优结构、惠民生的建设性影响。

  我们还要继续在扩大优质投资上下功夫。高速铁路、电力传输、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各类污染治理、生态屏障构筑、公共服务设施等,都需要大规模投资,这既会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会让相关行业企业在受益中做大、在转型中做强。当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除了要认真研究“投什么”的问题外,还要解决好“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调动起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自年初以来,全球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已逾百万,多国经济受创严重,GDP呈负增长状态。水泥需求萎缩,市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2020-11-04 09:37:23

商混产品在房地产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30%-70%之间,在今年地产施工建设较好的背景下,商混需求稳中有升。

2020-01-01 09:18:13

总的来说,投资者对华润水泥的期望更多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公司带来的水泥需求。

2018-05-17 09:34:19

人口是经济的基础,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当下的人口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然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和单个劳动力负担的不断加重。

2017-07-10 14:29:44

在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即将出炉之际,李克强总理7月6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2017-07-10 10:38:34

事实上,中国经济重回投资拉动已经不现实。金融危机前,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高,危机后转而高度依赖投资,2009年、2010年GDP增长中来自投资的贡献分别高达86.5%和66.3%,但随后几年平均值降到50%以下,消费的贡献率上升,需求结构处于改善之中。

2017-02-27 09:40:17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的5年时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这5年发生的事情更加微妙!经济增长肯定不能停,但此时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里,只有围绕一个“内需”去做文章了。

2017-02-11 06:24:50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02-02 10:45:18

对于2017中国经济走势,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分歧。在GDP增速、通胀问题、汇率、房价、股市、金融市场和税改等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17年是风险年,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2017-02-02 08:45:49

英文版《彭博商业周刊》(2017年1月30日-2月5日)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英文署名文章。杂志于2017年1月27日出版。

2017-01-29 09:47:34

绿色指标考核体系,资源利用权重占29.3%,环境治理权重占16.5%,环境质量权重占19.3%,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占16.5%,增长质量权重占9.2%,绿色生活权重占9.2%。

2017-01-13 10:19:00

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不能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

2016-12-21 09:12:18

当前国内对明年经济运行普遍比较乐观,但从今年经济的回顾来看,有很多超出年初预判的情况。

2016-12-05 09:21:27

中国经济明年能否探底回升、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继续贬值、中国股市的“吃饭行情”能不能持续、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下跌、美联储加息为啥总是吓人?这些问题是投资者的关注,也是我们的关心。

2016-11-28 10:46:25

石家庄暂时停止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为此,市政府以公开信方式“向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深刻揭示了这座城市进退两难的尴尬与无奈:要消除雾霾,那就得以损害经济增长为代价。

2016-11-24 15:15:3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集成性创新,与以萨伊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只是强调供给决定需求,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有效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强调通过调整结构建立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

2016-11-03 09:33:4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10月21日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水平将维持在6.7%左右,但M1与M2增速“剪刀差”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流动性陷阱”威胁。

2016-10-24 09:00:49

冲动投资问题严重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2016-10-22 08:32:28

最新数据显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攀升至19.5%,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作为经济滞后指标,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进一步印证了经济企稳向好。

2016-09-28 09:00:17

国家统计局近期将陆续发布8月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8月CPI同比增速将比上月小幅回落,在1.7%左右,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2016-09-05 14:46:57

创新发展方式,正成为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解读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角度。创新发展方式将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动能,结构性改革将助力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发展质量,经济贸易领域的开放合作将进一步促成共赢格局。

2016-09-05 09:59:08

回顾过往,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动力,更多的是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现在一些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长期大量资本和资源投入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下降,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上升。

2016-08-25 09:19:50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危机与我们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减速。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有结构性的因素。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周期性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国家是有经济周期的,而我们目前处在一个经济的下行期。

2016-08-05 10:20:16

应对分化走势,要加快转型发展。记者近日赴全国多地调研深刻感受到,不论地方、行业还是企业,凡能主动适应新常态、调整结构动手早,更加注重需求分析、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的,发展势头都不错。反之,一些转型滞后、体制机制僵化的,则面临巨大压力,甚至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2016-07-31 08:47:39

“通胀不足为惧,通缩更需关注。”在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五期“经济每月谈”上,参会专家表示,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一定是回溢效应,中国经济依然会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国内的流动性充分,货币政策料将继续维持稳健。

2016-07-31 08:34:16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取决于高投资触底、去产能到位和新动力形成三个条件。

2016-07-26 09:51:29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和运行中的风险与挑战,总体呈现出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微企稳”的特点开始形成并逐步强化。但错综复杂既是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高度概括,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稳定的现实隐忧。

2016-07-25 09:11:17

随着全国上半年GDP数据的出炉,截止到7月21日,已有21个省市对外公布了2016上半年本省的GDP数据。

2016-07-22 11:15:56

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6年7月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难以完整采集生产数据,而数字化经济下的新商业模式造成了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低估。国家正在制定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2016-07-04 10:09:54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释放出稳投资的积极信号。业内人士表示,展望下半年,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可能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将持续担负投资主力重任,增速有望在20%以上。

2016-06-24 09:04:56

不同观察者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观念出发来看中国经济,有时甚至思考问题的层次都不一样。思维所站的层次越高,越能透视中国经济的实质。CF40·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是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础。

2016-06-23 10:17:43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有什么样重要的发展特点呢?最有可能的大概率事件是,恐怕未来十年增长的格局是前低后高。

2016-06-17 09:22:47

冀东集团曾经历多次联合重组均无果而终,此次金隅冀东股权加资产的高效快速重组,立刻引发建材业界、媒体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各界均高度关切这起重组的缘起,关切横空出世的“北方水泥巨无霸”如何作为。

2016-06-15 14:38:48

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未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长期沿着L型滑行20年左右的时间,2036年能否东山再起,主要还是取决于2016年以后人口生育和增长的势头。

2016-06-13 09:37:20

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赶超起来非常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忘记,正因为是大国经济,所以我们内部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016-06-13 09:27:35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2016-06-10 09:00:14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2016-06-08 14:39:30

6.7%、6.3%、6.1%、5.9%,这是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对2016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速的预测,而2015年的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7.0%、7.0%、6.9%、6.8%。

2016-06-07 10:16:55

“中国经济的触底将来应该是大L型。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讲,触底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大L型的底部会有一些小的W型,很可能出现一些反复甚至一些大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目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2016-06-06 10:45:31

Polk并非完全乐观:他预估中国未来4、5年的经济增长率恐降到3.5%左右,担忧没有抑制债务攀升的长远计划。他说,美联储本月可能升息,对新兴市场普遍风险很大,尤其是中国。Polk今年2月加入Medley公司,之前在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和美国财政部工作。

2016-06-04 09:15:20

4月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看,二季度经济有望继续企稳。随着房地产投资放缓以及政府投资增速回落,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回调压力较大,但季度间经济波动不大,总体呈底部震荡态势。

2016-05-16 09:17:21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2016-05-10 09:15:50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改革发展的新机遇,金隅董事会将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经济运行动态,转型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坚定发展信心、强化发展责任、创新发展路径、破解发展难题,为加快实现公司“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6-04-29 09:03:23

中国水泥研究院年度力作--《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现已出炉。本报告《2015水泥行业年度报告》通过深入的行业运行分析、独到的行业热点专题研究、详实的数据资料收集,为您全面、透彻地呈现行业发展的变化、重点以及蕴含的机遇。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战略规划,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投资时机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附加值。

2016-04-26 10:38:17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走势,学术界不少观点是L形或者说斜梯形的趋势,一步步下调,软着陆。但经济学家李稻葵判断是U形,也就是触底后再慢慢起来。李稻葵预测,今年经济有机会出现U形底部,接下来几年的GDP增长会回到6.7%以上,甚至到7%或更高,但是会有一些风险。

2016-04-22 08:37:32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文章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2016-04-20 11:50:43

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回应此问题时表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或为近似“L”型的走势;短期看,有可能是阶段性“U”型和“W”型走势。

2016-04-18 09:39:42

6.7%,这是4月15日揭晓的2016年首季中国经济新刻度。从投资到消费,从工业到服务业,不同数据从多个剖面讲述了同样的逻辑:中国经济企稳信号已然初现,结构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更能彰显中国经济的正常“温度”。

2016-04-16 08:24:4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7%,符合市场预期,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8%。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在6.5%-7%之间。

2016-04-15 10:12:18

随着稳增长政策累积效应显现,中国经济运行透露筑底趋稳信号。不过,这一企稳到底是中长期的经济复苏,还是短期的反弹,还有待时间检验。而在经济企稳背后,也暗藏着一些隐忧。

2016-04-07 14: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