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当中 去产能刚刚开始

2016-02-01 11:38:18

2月1日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1月录得48.4,较2015年12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下方。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新订单指数有明显回升,是1月PMI初现反弹的主要原因。近期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当中,去产能过程刚刚开始。

  2月1日,官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与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公布。财新PMI显示,1月录得48.4,较2015年12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下方。

  1月,制造业产出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且降幅有所扩大。受访厂商反映,市况相对疲弱,新订单减少,导致厂商减产。新业务总量仍在下降,但降幅已放缓至7个月来最轻微,不过新接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扩大。

  受订单、产出低迷影响,1月中国制造业用工进一步收缩,创下4个月以来最大减幅。月内减少用工的厂商普遍表示,鉴于工作量不足,公司采取了压缩规模的措施,员工自愿离职后不再填补空缺。

  需求减弱导致厂商继续降低产品价格,此轮价格下降趋势已延续至18个月,但1月降幅放缓至2015年6月来最轻微。

  对此,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新订单指数有明显回升,是1月PMI初现反弹的主要原因。近期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当中,去产能过程刚刚开始。

  何帆认为,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尚未企稳,中国经济正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政府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及时预调微调,避免经济发生硬着陆。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已经推出的改革措施,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给市场以信心。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5月宏观经济数据与4月相比有持平或略微放缓的迹象,5月当月消费增速与4月持平,投资增速较4月下滑,工业增加值增速与4月持平。1-5月水泥累计产量8.9亿吨,同比增长0.7%,增速与1-4月持平。5月当月华北地区产量同比下降15.08%,东北地区产量跌幅为5.1%;华东、中南、西南产量保持同比增长走势,西北地区产量继续下滑。5月份全国水泥价格出现先涨后跌的走势,CEMPI月中冲击历史高点达到110.51,随后出现缓慢回落走势。

2017-06-26 10:38:44

当前国内对明年经济运行普遍比较乐观,但从今年经济的回顾来看,有很多超出年初预判的情况。

2016-12-05 09:21:27

最新数据显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攀升至19.5%,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作为经济滞后指标,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进一步印证了经济企稳向好。

2016-09-28 09:00:17

面对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阵痛,经济增长阶段性乏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依靠发展环境的改善,依靠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动力的增强,缓解“痛”感、减少“痛”楚,特别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切不能因为经济转型的痛感增强、阵痛加剧而放松,甚至放弃。去粗取精、引入新的动能,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

2016-07-07 10:56:16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文章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2016-04-20 11:50:43

2015年,GDP以6.9%的增速收官;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支柱。12月官方PMI环比小幅上涨,财新中国PMI背道而驰,两个数据相背离也体现出经济还未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稳定发展。2015年,水泥累计产量23.48亿吨,同比减产4.9%,熟料累计产量13.35亿吨,同比减少6.05%;全年水泥价格延续2014年的下跌走势,年末全国水泥价格指数为79.25,同比下降18.24个点。

2016-02-02 08:45:24

2月1日公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1月录得48.4,较2015年12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下方。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新订单指数有明显回升,是1月PMI初现反弹的主要原因。近期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于筑底当中,去产能过程刚刚开始。

2016-02-01 11:38:18

12月2日出炉的1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及汇丰PMI双双下滑,并向荣枯线逼近,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接受上证报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表示,明年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在经济寻底的过程中,为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宏观政策会继续发力。分析人士预期,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降息降准空间已经打开,本月内或有一次降准。

2014-12-03 09:53:55

In practice, on the contrary, it is often found by the supervision tea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at in some places, the "two high" projects are blindly launched and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 in violation of regulations. What should have been seen by the "expert" in charge was seen by the "laym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n't you asha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