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三限”论,即传统建材发展受限、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发展有限、目前行业的技术创新有局限。这是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中国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于2013年11月16日同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观点。
“三限”论的提出,让我们深感触动和启发。两年来,我们曾与乔龙德几次接触,针对传统建材、新型建材与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等诸多话题做过多篇采访报道,都让我们对“三限”的核心问题,深有体会。
可以说,乔龙德的“三限”论,是对建材行业现阶段所面临处境最精辟的总结,更明确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向。
传统建材的发展面临史上最严政策的限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当“产能过剩”这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病症,成为行业深受其害的痛楚时,化解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传统行业必将接受来自全社会的层层设限与时时监督。
近年来,来自政府与社会、自然与环境、国内与国外等等社会层面对传统建材多重且巨大的施压与限制,前所未有地聚拢,直面袭击、来势猛烈。
尤其当环境与政策以不同的方式同时撬开传统建材发展旧格局的闸门,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与震动,犹如暴风雨般猛烈急促,使传统建材的发展“受限指数”迅速蹿升。
让全中国愁眉不展的雾霾开始肆虐蔓延,环境的无情叩问掷地有声,终于促成了我国史上最严厉的空气治理行动计划的出台。
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简称《行动计划》)的白纸黑字中,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被“点名过剩”,明确提出了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的完成时间和实施力度,这意味着传统建材行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发展将受到严格限制。
限制的程度立竿见影,尤以京津冀表现得最为突出。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数十家建材生产企业被关停。北京、河北、陕西等地区又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地区环境治理行动计划,其力度之大、实施之严,可谓前无“古人”,后有“追兵”。
以河北为例,2013年关停的企业达到8347家,颇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这8000多家企业主要来自四大领域,水泥和玻璃占据了其中“二大”。而河北的治理行动远没有结束,2013年底,河北省关停了所有的水泥粉磨站,压缩了包括金隅集团、冀东集团和曲寨集团等下属大型水泥企业产量,并承诺到2017年年底前,逐步关闭西部山区水泥企业。
如果关注近期手机报上的新闻要览,会发现有一条新闻已经被列为定期播报条目,这就是每周空气污染指数最差的十大城市排行榜。
长期占据榜单的城市可谓颜面无光、名誉扫地,而这些城市绝不仅出自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曾经被认为山清水秀的城市,也赫然入列,这意味着,防治大气污染的行动将从京津冀开始蔓延全国。
现有的传统建材的发展旧格局,只能在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治理中,受到更大的制约,如果不积极转型升级,传统建材将始终是被环境拷问的主角。
去年9月中旬刚刚出台了《行动计划》,一个月之后,《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文)作为针对性更强的“铁腕”政策隆重登场,从国家层面上加大了现有传统建材发展的“受限”力度。
其中,对在建拟建违规项目一律停建等强制性措施更加坚决果断,令“产能”进一步受限;32.5复合水泥将被取消已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为“产品”设定了受限的杠杆;行业各个层面的责任与分工更加明确,令“权利”受限,并在受限的同时,真正起到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各领域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得以强化,约束着“经营者”的思维意识和战略决策在正确的轨道上发挥行业带动作用;地方政府长期惯性的政绩考核方式和职能性质的转变,也终于让地方领导者盲目追求GDP的头脑与行为受到了限制。
尽管2013年年底,以水泥为主的传统建材市场出现了回暖势头,但身处其中的企业家却并没有感到太多的轻松惬意,却倍感“传统”材料的传统发展方式的发展空间受限的程度。
除了环境的无情叩问、政策的铁腕严厉,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资本市场考量上市公司的眼光,也同样盯在产能过剩、节能减排、创新能力等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上,倘若领军企业没有起到应起的带头作用,没有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回暖也不过昙花一现。
乔龙德在发言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传统建材不再以追求产能和产量为标准,当越来越多的限制摆在我们面前时,未来的标杆和方向在哪里?传统建材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这样的发问,乔龙德并不是为了寻找答案,他和很多行业人一样,答案早已心中有数,这样的发问,更多的是为了激发起行业人行动起来的斗志和勇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这句出自清人赵藩撰书览武侯祠对联其中一句话,或许会到给传统行业更多的启发。在这一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恐怕也应该是传统建材工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都应该拥有的态度,也只有认清并重视传统建材受限的形势,齐心协力共谋突围与转型升级之道,才能看到行业转型升级的希望。
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迈开双腿摆脱“有限”的枷锁
2013年,“绿色”与“新型”这两个词走红的速度,振奋人心。
虽然很多新型建材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只有一年。但2013年被视为绿色新型建材发展的起始年,因为伴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春风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出台,绿色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在这一年呈现出雨后春笋、势如破竹的锐气,在“没有绿色新型建材,就没有绿色建筑”的行业共识下,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似乎正在朝着与传统建材匹敌的局面发展。
“有限”与“受限”的区别,“受限”是对旧格局的强制制约与收敛,需要悬崖勒马,调转方向。而“有限”则是新事物发展所要经历的过程,背后拥有着巨大的空间和舞台,需要放开手脚、尽情驰骋。
如今,刚刚拉开产业发展序幕的新型材料和新兴产业,就像刚刚迈过起跑线的孩童,与有着几十年发展根基的传统建材相比,与工业发达国家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能力有限、亟待培育是不争的事实。
玻璃产业正是新旧胶着最为典型的行业之一,在普通浮法玻璃已经严重产能过剩的时候,Low-E节能玻璃的使用比例仅为10%左右,而欧美先进国家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了90%以上。同时,精细玻璃、特种玻璃等高科技含量产品,中国还需要依靠进口满足需求。
这几个数字,真实反映出背后“有限”的束缚与捆绑,以及新旧交织的矛盾。众多玻璃企业经营者和研究人员,是否应该认真思考,在“传统”已经膨胀到必须“受限”,而“新型”却因“有限”而无法施展拳脚的天平之间,究竟是什么束缚着我们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曾经为了赶超世界而努力奋进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的“洛玻精神”,是否传承延续到了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之中?
[Page]
如果说玻璃行业存在着新旧观念的思维转换,那么,已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相对独立的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领域,比如节能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材料等领域,在通往未来幸福的绿色之路上,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被各种“有限”的绳索所束缚。
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小而散,是几乎所有新兴产业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行业集中度低,领军企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这对于技术创新与行业自律等发展环节,都形成巨大的屏障和阻力。
外墙外保温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产业,正在经历着行业难于自律、政策与标准滞后等原因而产生的生存危机,优秀企业领军作用发挥有限,低质产品充斥市场,搅乱行业诚信,更导致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生产小作坊林立,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污染与浪费,又将建材新兴产业和新型建材推到了“不绿色”的悬崖边缘。
上下游产业链存在脱节现象,也成为这些新兴行业的凸显问题。某些新型建材产品难于在建筑中得到广泛认知与应用。以外墙外保温材料为例,其辅助配套产品难于达到建筑施工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要求,加之产业政策的不明确和产品标准的模糊,行业难于摆脱无序混乱的恶性竞争状态,已成为束缚产业发展一道道“有限”的枷锁。
创新意识和技术研发能力,是又一道“有限”的屏障,多数新型建材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还处于摸索与学习阶段,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全世界玻纤及下游制品共有2万多个品种,中国目前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只能生产其中的1万种。新型墙体材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化水平的轻质复合板和复合墙板都不多,尤其是工业化生产的装饰外墙板,可供建筑领域选择的产品更是凤毛麟角。
同时,新型建材与传统建材难于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合作、取长补短,也是绿色新型建材受到阻力的因素。
在建材行业大企业和一批地方企业,原来是以新型建材的发展起家的,但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水泥等传统产业已经占据了企业发展的主导地位,新型建材的规模和研发力度,却并没有呈现突飞猛进的上升势头。
全国近30家水泥上市公司,延伸混凝土产业链的企业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三,但真正将混凝土的作为重点研发,并取得重要技术突破的企业,可能还不到一成。
可以想见,绿色新型建材目前的“有限”,如何成为未来的“无限”?不仅仅是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企业的任务,这是摆在整个建材行业面前的课题,是多行业跨界合作的课题。
乔龙德所强调“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有限”的现状,重在提醒行业人在新型建材的发展之路上,既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畏首畏尾。
所有的差距和不足,换一个角度看,就是空间和舞台。而“有限”也正是“无限”的开篇,往后每走出的一步,都是为建材绿色产业的无限空间垫砖铺瓦,并有为有序。
技术创新 从思想上掀起一场划时代革命
建材行业是以技术“起家”的行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在改革开放30年里,无数次带给行业荣誉和骄傲,为什么到了今天,反倒会受到“局限”的困扰?
这让记者深有感触,从今年年初开始,本报持续刊登了一则征稿启事,题目是“建材行业离大数据时代究竟有多远”,希望能在行业中展开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时代课题的思索与探讨。然而,一个半月的时间过去,竟没有得到半点声音,难道是我们的话题不切实际,信息化与工业化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我们也产生了一丝困惑。
但是,就在春节前的一次工信部召开的会议中得到信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作为提升传统建材行业的大课题,被正式提上了日程。相关政府部门已明确表示,2014年加大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力度,将被摆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加以推进。
这让我们深感乔龙德所言“创新技术有局限”的深刻含义,正如从2012年提出并开始推进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中国浮法玻璃”技术创新与研发项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犹如一场观念意识风暴的撞击与洗礼,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阻碍不是来源于技术创新的能力,而是来源于思想的禁锢。
举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例子,在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手机从一个通话工具,到可以拥有短信功能,再到如今更为畅通便捷的微信系统大行其道;网络从单纯的信息窗口,到可以利用QQ等聊天软件进行在线交流,再到博客、微博的平台建立,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在同一个虚拟世界平等对话。所有的创新,都不过短短十几年,而每一次的创新,却都是一次划时代的思想变革与技术升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节奏。
或者可以这样说,没有划时代的思想变革,就没有划时代的技术升级。
传统,对于建材行业而言,代表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但也会成为思想与意识的羁绊与阻碍。一部在2013年风靡全球的英剧——《唐顿庄园》让我深有感触,那是上个世纪初发生在最传统保守的英国贵族家族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同样是划时代技术与创造集中爆发的激情岁月,从电灯到电话,甚至一把新发明的转椅,对那个被美国人嘲笑为“传统固执老妇人”的英式贵族,都会掀起一次次思想风暴的洗礼与挑战,坦然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升级换代,最终成为他们不能不面对的选择。
百年过后,21世纪已然是信息大爆炸、高科技日新月异、新理念层出不穷的时代,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必将成为引领传统行业的风向标。而建材行业缺的正是这样一场划时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升级。
面对这样的时代,决不能怀疑未来在这个行业里会出现像比尔盖茨、马云这样的划时代革命思潮的领军者,更不能怀疑象大数据、云计算等等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会成为改变传统行业生产方式,解决现下产业桎梏的最好推手。
这一切,都要从打破“局限”开始,解放思想、鼓励创造、培育新型人才,用更为开放的眼光和意识,轰轰烈烈掀起技术升级换代的浪潮,或许是这一代建材人不可推脱的历史使命。
乔龙德在说到建材行业“三限”时,语气有些沉重,却能感受到话语背后的信心与希望。绿色建材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已毋庸置疑,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突围“三限”不是奢望,重要的是人心、信念、思想和行动的力量,是否能在拥有760万建材人的行业中凝聚。
2014年,我们惊喜地看到,乔龙德会长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为化解和突破“三限”提出了2014年行业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转型升级。2014年中国建材联合会将继续遏制新增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和提高行业经济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致力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两个二代”技术装备研发进程和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步伐;突破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政策瓶颈和联合会系统管理制度的创新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坚信“三限”问题的解决,行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翼起飞”,达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