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砂石骨料价格普遍高涨,机制砂石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水泥企业利用自身先天优势,纷纷跑步入场,进入砂石骨料行业。
据笔者了解,早在2011年,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中联水泥等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已布局骨料行业。2017开始,水泥企业向砂石骨料行业拓展的步伐有所加快,2018年,中联水泥、海螺水泥、金隅集团、华新水泥骨料产能已突破千万吨。
中国建材更是在5月22日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间接附属公司中建材新材料与安徽非矿、池州交投、池州金桥及池州建投签订股东协议,成立合营公司意在发挥出公司建设绿色矿山、打造高品质砂石骨料为下游企业产业升级、生产高品质混凝土提供原材料的保证。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40家水泥企业骨料产能超过100万吨,水泥企业俨然正在成为砂石骨料行业的主力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涉足砂石行业?
政策引导 加速水泥企业进军骨料产业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交通运输部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对机制砂石“严格质量管控、实施标准引领”的要求。
2020年3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十五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2020年5月1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提高公路工程机制砂应用水平的通知》对机制砂石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政府层面开始大规模推广高性能混凝土。骨料作为混凝土主要成分,对混凝土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而一段时间以来骨料行业,由于生产受地域限制较大,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现象并不少见。95%以上的企业没有相关实验室,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更是难以落实到位,如此骨料无疑对混凝土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不少人看来,骨料无非就是破碎而已,但优质骨料生产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技术投入。水泥企业基于雄厚的资金优势,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实现对骨料的规模化、精品化生产,将更利于优势骨料的生产。
因此,去年以来,国家多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砂石行业及机制砂健康有序发展。在天然砂石资源枯竭和限产背景下,高品质的机制砂石需求迫切,为水泥企业进军砂石行业提供了契机。
产业链延伸 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泥企业做骨料并非中国首创。国外主要水泥及建材供应商,诸如拉法基豪瑞、西麦斯、海德堡等大型跨国企业,均在水泥、骨料、混凝土以及绿色建材等业务板块广泛涉足,甚至建有相关的尖端实验室。
相比之下,国内水泥企业发展模式却相对单一。近十多年来,我国水泥产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60%,也出现了包括海螺在内的一批水泥强企,但产业结构单一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涉足砂石行业不仅是企业原本的产业链得到延伸,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
众所周知,水泥生产用石灰石有严格的品质要求,因此实际开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石灰石尾矿。
过去,水泥企业多采用堆放和回填的办法处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今,将尾矿用于骨料生产,不但丰富了企业产业布局,更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氧化镁含量高的石灰石矿虽然不能用于水泥生产,但是具有更高的硬度,生产骨料则恰到好处。
综合来看,我国砂石骨料行业还处在初级水平,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等,砂石骨料行业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品质及环保控制远远走在前列。而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不仅需要力学性能高、化学成分合格的骨料,更对骨料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砂)、颗粒形状、洁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同处建材行业,具有先进管理水平、掌握先进生产工艺、装备的水泥企业,进入砂石骨料产业是企业价值链整合的共赢模式,也是提升我国建筑质量和寿命的要求。同时也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
推进骨料行业环保升级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天然砂河砂已近枯竭,虽出台多种政策保护资源,但偷采情况屡见不鲜。有业内人士认为,禁采根本没必要,再过几年,中国就没有天然砂了,北方已经挖不出好河砂,河砂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河砂的非法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巨大。在航道内开采及乱堆乱弃,将会恶化航道条件,威胁通航安全。并且对防洪也有严重影响:采砂会降低部分河床,使河水形成漩涡,影响行洪速度,洪水来临时可能发生决堤。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砂石料矿山2.7万个。其中,大型矿山只有1329个,占总数比重仅为5%;中型规模矿山为2925座,占比为11%;而小、微型砂石矿山分别达10299和12036个,合计占据了总数量的84%。
这些现象导致整个砂石骨料行业在有序监管、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工艺技术升级、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普遍滞后,整个行业成熟度与水泥、钢铁、煤炭等基础产业相比差距甚大。
近年来,多地出台政策严厉打击砂石非法加工,综合整治河砂、海砂、建筑石料矿山。根据《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国家要实现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化、绿色化、质量高、管理好的企业。这意味着,机制砂石行业在今后数年将会更明显呈现出强者逾强、弱者被并的市场现象,进入砂石行业第一阵营的竞争将很激烈。
基于此背景下,水泥企业进入砂石行业,背靠巨大的矿山资源、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管理优势,有利于大幅度提升砂石骨料行业的产能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加速砂石行业的绿色升级。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四大板块齐头并进
近年来,砂石骨料板块也逐步成为水泥企业盈利的重要增长极。在过去三年,由于矿山的整治以及河道采砂石的控制,砂石骨料价格一涨再涨,以上海碎石价格为例,近三年涨了1.12倍,黄砂价格涨幅更大,超过了1.9倍,2019年平均价格同比依然涨了20%以上。
据了解,2019年海螺水泥新建成了10个砂石骨料项目,新增砂石产能1690万吨。截止2019年底,海螺水泥骨料产能5530万吨,骨料及石子的营业收入为10.22亿元,营业成本约3亿元,综合毛利率达70.60%。
2019年上峰水泥骨料产能约 300 万吨,总销售金额4.60亿元,占营收入比重6.20%,相比较2018年总销售金额增长3.4亿元,同比增长280.42%;营业成本1.02亿元,毛利率达到77.84%,同比增长5.14%,骨料产品取得了业绩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庞大的机制砂市场,也是吸引水泥企业进军砂石产业的契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六稳’和‘六保’工作中,砂石产业是重要支撑,与砂石产业企业密切相关,将带动砂石骨料需求持续保持约200亿吨高位,通过贷款、税收、用电等方式促进砂石企业发展。
由此,像海螺、中建材等大型水泥集团在整个集团资源板块时便可做到水泥、混凝土、骨料及绿色建材四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局面。
依托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水泥企业涉足砂石骨料行业,已成为全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增加企业赢利点的需要也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将改变当前国内砂石行业的混乱局面,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推动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从水泥大国向水泥强国迈进的坚实一步。